《摸鱼儿·乃儿男》(晁补之格)诗词鉴赏浅析

何苦呢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摸鱼儿·乃儿男》</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喜墨翁</b></p><p class="ql-block"><b> 乃儿男、怕何风雨,满怀苦难无悔。春秋冬夏移時日,惯看人间悲喜。游戏矣。休再说、酸甜苦辣其中味。谁消块垒。借一叶兰舟,半江颠簸,欸乃歌声脆。</b></p><p class="ql-block"><b> 随缘度,笃眷陶诗绮丽。斯文千载言志。归园乐采南山菊,种豆叹为观止。觞自慰。君不见、书香伴饮桃源地。田居情寄。读筆底千篇,壶中五斗,诵习鼓元气。</b></p> <p class="ql-block">  曾经共事于原九江国棉二厂工作的冯上松先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老三届高中生。他曾经就职于厂宣科,在我们工矿企业之中,堪称一位不可多得的“笔杆子”。后来,出于个人意愿,他从政工部门转岗,开始从事纺织生产一线繁琐的计划调度工作。最终,他又被调往省公司任职。</p><p class="ql-block"> 我与他在不同的时期内同样是从政工部门走出,继而转岗到业务部门工作的。有所不同的是,他前往了省纺织工业厅,而我调离企业到新的纺织集团公司后不久,便毅然决然地下海闯荡。</p><p class="ql-block"> 在 2023、2024 这两年间,因频繁往来于九江,我得以多次与原九棉二厂几位年长我一轮有余的老大哥们相逢相聚。我们一同回首往昔,重温那段经历“文革”与“改革”两场风云变幻与变革的岁月。那些年,大家尝尽酸甜苦辣,其中既有心酸,也有喜悦。岁月忽忽,不知不觉间,诸位老大哥都已步入耄耋之年。然而,他们的精气神却十分可佳,聚在一起时,每人还能酌上二两小酒。同样的生活与工作环境,让我们有着共同价值观和爱好,一路走来,童心依旧,相谈甚欢,笑生不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二零二三年五月二十五日,图中右一黄文华(擅长行书书法)、图中右二王振华(擅长音乐谱曲)、图中右三旷小林(文学作家)、图中右四冯上松(擅长诗词散文)、图中右五黄昆(擅长诗词文学)、图中右六高立民(擅长诗词歌赋)等先生们在原九江国棉二厂附近的城灵寺合影留念。</b></p> <p class="ql-block">  2023年5月24日,老大哥冯上松通过微信向我发来一首词,那是他针对我这么些年来的经历而创作的,让我万分激动,夜不能寐。</p><p class="ql-block"> 这首词采用晁补之格的《摸鱼儿》词牌。本词牌多用于表达哀婉之情,但老朋友冯上松先生写给我的词却反其意而用之,以铿锵节奏写豁达之情,这本身就是对词牌的一种突破。词中以“兰舟”与“南山菊”的构成空间象征:“半壁颠簸”的动荡江湖与“采菊”静态的山林,形成“出世”与“入世”的是空间对立。而“随缘度”则巧妙地将两者衔接起来,引发我们对人生中艰难曲折如何以“缘”为舟楫,渡向精神家园的深刻思考。</p><p class="ql-block"> 个人的经历感慨对这首词从艺术角度作些赏析:</p><p class="ql-block"> 一、情感与主题传达</p><p class="ql-block"> 抓住“豁达超脱”的核心,点明“看透悲喜”与“田园向往”的双重境界,尤其强调“超脱非逃避,而是更高追求”,深刻揭示了词作人精神世界的升华。</p><p class="ql-block"> 1. 豁达超脱的情感</p><p class="ql-block"> 词的上阕开篇“乃儿男、怕何风雨,满怀苦难无悔”,直接表达出一种豁达无畏的情感态度。男儿不惧风雨,对苦难坦然接受且无悔,这种情感奠定了全词积极向上的基调。“惯看人间悲喜”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超脱尘世悲喜的情感,仿佛历经沧桑后的一种淡然。</p><p class="ql-block"> 2. 主题的转换与深化</p><p class="ql-block"> 上阕主要围绕男儿对生活苦难和人间悲喜的态度,下阕则转换为对田园生活和文化志趣的向往。从对现实的超脱到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主题逐渐深化。如“随缘度,笃眷陶诗绮丽。归园乐采南山菊,种豆叹为观止”,通过对陶渊明田园生活的向往,表达出对宁静、闲适生活的渴望。</p><p class="ql-block"> 二、意象运用</p><p class="ql-block"> “兰舟”作为“解脱工具”的象征解读颇具新意,跳脱了传统“离愁”的窠臼;对“陶诗”“种豆”等文化意象的串联,精准关联了隐逸传统,凸显了词人的文化认同。</p><p class="ql-block"> 1. 象征意象的运用</p><p class="ql-block"> “兰舟”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在词中“借一叶兰舟,半江颠簸,欸乃歌声脆”,兰舟象征着一种解脱的工具。在经历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后,奔波者借助兰舟在江上的颠簸,听着欸乃的歌声来消解心中的块垒,兰舟成为了超脱尘世烦恼的载体。</p><p class="ql-block"> 2. 文化意象的组合</p><p class="ql-block"> 词中运用了许多与文化相关的意象,如“陶诗”“南山菊”“种豆”等。这些意象都源自陶渊明的田园诗,组合在一起营造出浓郁的田园文化氛围。它们不仅代表了田园生活的美好,也体现了冯先生对传统文化中田园隐逸思想的认同和向往。</p><p class="ql-block"> 三、语言风格</p><p class="ql-block"> 风格把握到位指出“质朴直白与典雅结合”的矛盾统一,并关联词牌格律分析节奏感,将形式与内容紧密结合,体现了对宋词艺术特质的敏感。</p><p class="ql-block"> 1. 质朴直白与典雅结合</p><p class="ql-block"> 整体语言风格较为质朴直白,如“乃儿男、怕何风雨,满怀苦难无悔”,直白地表达出男儿的气概。但同时也有典雅之处,如“笃眷陶诗绮丽。斯文千载言志”,引用“陶诗”并提及“斯文千载言志”,使词在质朴中透露出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 2. 富有节奏感</p><p class="ql-block"> 从词句的长短和韵律来看,遵循《摸鱼儿》的词牌格律,长短句交错,富有节奏感。例如“休再说、酸甜苦辣其中味。谁消块垒”,短句的连续使用,增强了表达的紧凑感,而长短句的搭配又使词读起来朗朗上口。</p><p class="ql-block"> 四、结构布局</p><p class="ql-block"> 情感张力的挖掘“无悔”与“叹为观止”的暗涌:“满怀苦难无悔”的豪迈与“种豆叹为观止”的慨叹之间,存在微妙的情绪转换。前者是主动迎战苦难,后者是对平凡生活的敬畏——这种从“抗争”到“臣服”的转变,可进一步剖析其哲学深意(如融合儒家担当与道家顺应)。</p><p class="ql-block"> “休再说”的潜台词:提到“休再说、酸甜苦辣”的承接作用,但未点明其隐含的疲惫感。此处或是历经沧桑后的沉默,与后文“欸乃歌声”的释放形成对照,使情感更具层次。</p><p class="ql-block"> 1. 层次分明</p><p class="ql-block"> 上阕侧重于表达对生活的态度,下阕侧重于描绘理想中的田园生活和文化生活。这种结构布局使词的内容层次清晰,从现实到理想,逻辑连贯。</p><p class="ql-block"> 2. 起承转合得当</p><p class="ql-block"> 上阕以男儿对风雨苦难的态度起笔,中间通过“休再说、酸甜苦辣其中味”进行承接,下阕以“随缘度”进行转折,最后以“读筆底千篇,壶中五斗,诵习鼓元气”收束,表达出在田园生活和文化阅读中汲取力量的主题,起承转合自然流畅。</p> <p class="ql-block">  这或许是一般常人闯荡江湖的真实写照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