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仓颉的足迹一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

黄闽

<p class="ql-block">在河南安阳,有一座中国文字博物馆,对中国文字的演变历史和内容进行了全面展示。</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是三幢建筑布局,仿殷商宫殿造型,结合现代建筑艺术,十分气派。下图是主展厅宣文馆。</p> <p class="ql-block">仓颉神话</p><p class="ql-block">讲中国文字起源,必提《仓颉造字》的神化传说。仓颉相传为黄帝的史官,生有“双瞳四目”。他观察自然万象,从鸟兽足迹、星辰排列、山川脉络中获得启发,将万物形态简化成符号,创造了最早的象形文字。</p><p class="ql-block">双瞳四目的仓颉。</p> <p class="ql-block">符号刻画</p><p class="ql-block">考古学证实,在人类文字形成以前,先民们经历了结绳记事、契刻到图画符号记事的漫长过程。在河南舞阳贾湖,发现了距今8000多年的裴李岗文化,刻在龟腹甲上的刻画。</p> <p class="ql-block">安徽省蚌埠市的双墩遗址,距今约7300年—7100年,是中国淮河中游地区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双墩遗址出土的陶器上有大量的刻画符号,这些刻画符号被认为是中国文字起源的重要线索之一。</p> <p class="ql-block">甲骨文</p><p class="ql-block">郑州商城出土,距今3600年一3300年的牛骨刻辞,显示出甲骨文的初现。</p> <p class="ql-block">1928年一1937年,安阳殷墟考古发现了距今约3500年前的25000片甲骨,其中在一个窖穴就出土了甲骨17096片。我理解这就是商朝的档案馆。发现甲骨文后,许多中外专家学者都参与研究。至今甲骨文确定有4500个字,但目前只能解释1500字,还有许多字待解。中国文字博物馆悬赏,谁能解破一字,奖励10万元。</p> <p class="ql-block">甲骨文内容多为商代王室占卜记录,谁问事,谁占卜,周王的意见,办理惰况,事后结果等都记在一片甲骨上。完事后,这片甲骨就被收藏。涉及祭祀、战争、农业等社会生活,与《史记·殷本纪》等文献记载的商王朝历史相互印证,证实其属于中原王朝的文字系统,而非孤立的符号。</p> <p class="ql-block">甲骨文已具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汉字造字法,字形结构相对固定,且能组成连贯语句(如占卜记录),显示出成熟文字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甲骨文的许多字形与现代汉字一脉相承,例如“日”“月”“人”等字,其象形特征在演变中仍可辨认。通过对比西周金文、战国文字直至楷书,能清晰看到字形的演化轨迹,证明甲骨文是汉字发展的早期形态。</p> <p class="ql-block">物以载字</p><p class="ql-block">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创造和利用各类物质的种类越来越多,文字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金属、玉器、帛、简椟、石头等,都成了文字载体。</p> <p class="ql-block">商朝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金文。最有代表性的文物是中国第一大鼎,司母戊鼎。我在鼎边找了一圈,才发现“司母戊”三个字刻在鼎的内沿,我标红圈处。</p> <p class="ql-block">内壁的金文。</p><p class="ql-block">商早期的金文,字很少。一般是人名。到了西周,青铜器上的金文就多了,也说明了文字数量的增加,多涉及政治、战争、封赐等。</p> <p class="ql-block">散氏盘,西周文物,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盘底有350字,记录了二户人家交换田邑的契约。</p> <p class="ql-block">简牍和帛书。是纸张发明前,文字的重要载体。它经历了中国汉字从篆书、隶书、草书、楷书演变的全过程。</p> <p class="ql-block">特别是简和帛的墨书真迹,反映了当时的书写字迹和材料真实情况。</p><p class="ql-block">下图是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p> <p class="ql-block">玺印,现代就是印章,也是文字重要载体。从古至今,印章从陶印转变为石、铜、玉等各种材质,代表着持有人的信誊。</p> <p class="ql-block">货币文字。古代货币种类很多,有布币、刀币、圜币等。一般货币上标记地名和货值。</p><p class="ql-block">下图是一枚布币和圜币。</p> <p class="ql-block">石头上刻字,大家见得较多,这种方式从古代一直沿续到今天。</p> <p class="ql-block">文字统一</p><p class="ql-block">到了战国时期,中国文字形成了齐、燕、晋、楚、秦五大体系。各体系结构岐异,笔画多变。秦始皇一句“书同文”,以秦篆和秦隶统一了中国文字写法,这是中国文字应用的一大进步。</p> <p class="ql-block">说文解字</p><p class="ql-block">公元100年,东汉时期,文字学家许慎撰写了《说文解字》一书,对9353个汉字的字义、读音、部首分类、构造方式进行了归纳总结,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解释汉字的重要著作。</p> <p class="ql-block">字书,反映中国文字演变的真实史料。</p><p class="ql-block">《史籀篇》:我国第一部有文献可考的字书,是西周时期儿童八岁入小学的识字教材。收223字。</p><p class="ql-block">《仓颉篇》,秦统一文字后,汉朝初期识字课本。收3300字。</p><p class="ql-block">《字林》,魏晋南北朝。</p><p class="ql-block">《干禄字书》,唐代。</p><p class="ql-block">《广韵》《集韵》,宋代。</p><p class="ql-block">《字汇》、《正字通》,明代。</p><p class="ql-block">《康熙字典》,清代。由张玉书、陈廷敬等奉康熙皇帝敕令编撰,是中国古代字书编纂的集大成者,代表了我国古代字书编纂的最高水平。全书共收录汉字47035个,按部首分类,分为214个部首,对每个字的解释详细,引用了大量古代文献资料。</p> <p class="ql-block">纸书瀚墨</p><p class="ql-block">西汉时,中国已发明了造纸术。到公元105年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做出了“蔡候纸”。使人类书写材料发生革命性改变,开启了人类手写书本的繁荣,也为雕版印刷和汉字传播提供了条件。</p> <p class="ql-block">印刷术发展</p><p class="ql-block">在前人早已掌握的印章和拓碑的启发下,唐人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到9世纪时,雕版印刷已经普及,人们用这种方法大量刻印佛经、诗集、日历和占卜书等。现存世界上最早有确切纪年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懿宗咸通九年(公元868年)的《金刚经》,发现于敦煌莫高窟。</p><p class="ql-block">公元1041年,北宋时期,工匠毕昇发明了泥活字印刷术,后人又创造出木、铜、锡、铅等不同材质的活字,改进了排版和捡字的方法。这种印刷方法沿用了900多年。</p> <p class="ql-block">计算机应用</p><p class="ql-block">20世纪70年代,人类进入计算机时代,北京大学王选教授的科研团队,研制成功汉字激光照排技术,为汉字的计算机处理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1980年前后,中国开发了1000多种汉字输入计算机的方法,其中在河南南阳科委工作的王永民发明的五笔字型输入法,获得巨大成功,成为输入效率最高,符合语言文字规范的输入技术。</p><p class="ql-block">中国汉字的计算机处理技术,一直陪伴着我们的工作。从油印到打字机,再到五笔字型、拼音法输入,这一技术进步的每一步,我都经历了。曾经我熟练掌握计算机五笔字型输入法,而现在直接用手机写汉字或用语音就可输入文字了,看到这些很是感概。</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汉字的发展</p><p class="ql-block">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展了汉字规范化、汉字简化、汉语拼音等工作。</p><p class="ql-block">1955年,研读经济学出身的周有光先生(1906—2017),进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他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成功推动汉语拼音方案成为国际标准。享年111岁。</p><p class="ql-block">下图是参加汉字改革工作的专家名单。</p> <p class="ql-block">从二十世纪50年代始,我国就开展汉字简化的工作,2013年国务院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共有简化字2430个,约占总字数的30%,许多常用字得到简化,如图示的龙和云,方便民众使用和学习。在推进汉字简化的同时行文的顺序也从竖向,从上到下,从右到左。转变为横向,从左到右,从上到下。这些规范一直应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p><p class="ql-block">最值得一提的事:中国有56个民族,除回族、满族已全部转用汉语外,其他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共使用72种语言。中国已正式使用和经国家批准推行的少数民族文字有19种,它们是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朝鲜文、壮文、哈萨克文、锡伯文、傣文、乌孜别克文、柯尔克孜文、塔塔尔文、俄罗斯文、彝文、纳西文、苗文、景颇文、傈僳文、拉祜文和佤文。这些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构成了中国庞大的语言文化体系。我只能用浩瀚二字来形容了,不知要读几个博士才能全面掌握和应用。</p> <p class="ql-block">文明的延续</p><p class="ql-block">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五大古老文字:</p><p class="ql-block">古埃及象形文字:起源于公元前3000一4000年前。随古埃及文明衰落而失传。公元1799年被发现。</p><p class="ql-block">巴比伦楔形文字:起源于公元前3400年两河流域,公元一世纪失传,十九世纪重新破译。</p><p class="ql-block">古印度印章文字:起源于公元2300年印度河流城。随哈拉帕文明衰落而消亡,二十世纪被发现。</p><p class="ql-block">玛雅文字:起源于公元前后由美洲玛雅人创造,兴盛于5世纪。16世纪遭西班牙殖民者焚毁。</p><p class="ql-block">中国甲古文:起源于约公元前3500年,唯一延用至今。只有中国的文字延续下来了,还在发扬光大。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都在学中文了。</p><p class="ql-block">仓颉神仙若在天有灵,看到昔日造字的简朴,今日中国文字的盛况,该会有如何感叹!</p> <p class="ql-block">中国文字历史浩瀚如海,博大精深。我花了5个小时,拍照耗尽了手机电量,只看了中国文字历史的皮毛。一天看千年,中国文字博物馆为你展示,帮你梳理,帮你总结,帮你归纳,帮你比较,帮你提升。它丰富的藏品,为你了解和研究各时期和各方向上的中国文字史提供了具体的史料。<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个美篇就是我学习笔记的归纳总结,算是对中国文字史的大概粗浅地了解。</span></p> <p class="ql-block">谢谢浏览。</p><p class="ql-block">本文中大量史料、图片均出自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博物馆,殷墟宫殿宗庙遗址,豆包,诚意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