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吉巷的变迁

杨秋娜

<p class="ql-block">作者:杨秋娜(北京)2265674</p> <p class="ql-block">大吉巷位于京城中轴线西侧,有着百年历史,是宣南文化的核心区。它始建于明代,原称 “打劫巷” ,清乾隆时称 “大街巷” ,清末改称 “大吉巷” ,1965年被分为北大吉巷和南大吉巷 。曾经这里私搭乱建、拥挤杂乱,如今历经9年改造,已变身为融合文保、商业、办公、绿地的城市综合体,续写着属于自己的崭新篇章。 </p> <p class="ql-block">如今,大吉巷的商业化氛围格外浓厚。8万平米商业空间内,超150家品牌入驻,首店及定制店占比超50% ,从黑珍珠川菜“有云”,到先锋买手店Double boo ,各类潮流店铺琳琅满目。餐饮店内食客络绎不绝,傍晚时分,人们相聚于此,享受美食,谈天说地,满是热闹的商业气息。</p> <p class="ql-block">‌大吉巷红猫是北京大吉巷商业街区为增强文化氛围而设计的吉祥物‌,其形象以憨态可掬的猫为原型,结合街区历史与现代元素,成为游客打卡的亮点。‌‌</p> <p class="ql-block">在热闹的大吉祥中有一处值得去的地方,康有为故居(南海会馆)。</p><p class="ql-block">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清光绪朝进士,近代改良派领袖,曾七次上书光绪皇帝,要求变法。在此居住期间,康有为创办过《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1895年,康有为邀请赴京会试的举人联合署名,反对签订"马关条约",主张变法维新,史称"公车上书"。1984年公布为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康有为故居总导览图</p> <p class="ql-block">故居院落坐西朝东,并列四组院落。其北面三组是典型的清代"三轴四部分"官宅格局。中轴主院为礼仪部分,南轴偏院为居住部分,北偏轴院为休闲游憩部分。</p> <p class="ql-block">辽代金玉带扣</p> <p class="ql-block">良渚文化</p> <p class="ql-block">清光绪八年1882年康有为来北京参加会试,由于他是广东南海人所以他当时就住在这里,一直到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p><p class="ql-block">康有为出生在封建官僚家庭,光绪五年1879年的时候开始接触西方文化,他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开始进行戊戌变法,但是变法失败后却逃往日本而且他还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组织保皇会疯狂敛财,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辛亥革命后作为保皇党领袖他反对共和制,在1917年康有为和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但仅仅12天后就失败了,康有为晚年始终宣称终于清朝,即使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也不忘去天津的京园探望,腐朽的思想让人唾弃。</p> <p class="ql-block">七次上书</p> <p class="ql-block">维新报刊</p> <p class="ql-block">康有为是近代中国杰出的思想家、改革家,也是成绩斐然的文学家和诗人。他在文学上的造诣并不亚于政治上的开创。</p><p class="ql-block">康有为一生著作浩瀚,《万木草堂丛书》目录所列,有经部十九种,史部六十四种,子部二十六种,集部二十八种,共一百三十七种,不包括涵札、电稿等。</p><p class="ql-block">书法:康有为是二十世纪中国书法艺术大师之一,具有深厚的书法碑学素养,重碑轻帖撰,撰有研讨书道的著作《广艺舟双楫》。他的书法史称</p><p class="ql-block">“康体”,笔力雅健,风神恣肆,境界高远。</p> <p class="ql-block">大吉巷业态创新‌,与商业区联动形成‘文化会客厅’,提供非遗艺术品零售、米其林茶点等体验,实现‘看展+购物’一体化模式。</p> <p class="ql-block">现代化商业区</p> <p class="ql-block">四合院建筑,历史悠久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大吉巷的故事,是时光写下的诗篇。从旧日喧嚣到今日静谧,从斑驳砖墙到焕新容颜,它承载着岁月的记忆,也迎接着崭新的未来。这条小巷,不仅是城市的缩影,更是人们心中不变的情怀归宿,愿它在时光里继续绽放独特的光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