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雷祖殿:雷祖殿是供奉道教尊神雷祖的神 殿。开元观雷祖殿坐北朝南,位于山门 之北、三清殿之南,面阔三间,进深三 间。据脊坊题记"时大清嘉庆二十四年 岁次已卯孟夏月吉旦重建",该殿重建 于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清殿:三清殿是供奉道教信奉的三位最高 尊神﹣﹣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 尊的神殿。开元观三清殿位于建筑空间 布局的中心位置,建于高出地面约1米 的台基上,建筑体量高大,面阔五间,进深三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鸱吻: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开元观建筑构件文物。亦名鸱尾、蚩尾、螭吻、鳌鱼、祠尾等,相传为龙生九子之一, 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用的构件,一般位于正脊两端。此件鸱吻刻有"嘉靖三十八年信士 彭应同妻喻氏喜拾","喜拾"亦称"喜舍",属佛教用语,意为信徒捐赠,是当时宗 教融合的反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至大铜钟:铸于元朝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七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钟体铸楷书铭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护法持国天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护法多闻天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护法广目天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护法增长天王"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象征东北西南天下四方风调雨顺,另铸江陵县 寿圣院住持比丘尼海暹 (xin)捐资铸钟、冶匠 姓名、信徒施主姓名及 捐资额、铸钟时间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顺铁钟:铸于明朝天顺七年 公元1463年)三月。 钟体铸楷书铭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皇图永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法轮常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道兴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帝道遐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及捐资施主姓名、冶匠姓名、铸钟时间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惠王铜钟:铸于明朝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四月。镇部原铸有楷书铭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明惠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帝道遐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明崇祯十二年四月□"等字样被磨毁殆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康熙铁钟:铸于清朝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钟体 铸楷书铭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皇图巩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法轮常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佛日增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帝道遐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及捐资施主姓名、冶匠 姓名、铸钟时间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康熙铁钟:铸于清朝康熙二十八 年(公元1689年)。钟体 铸楷书铭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皇图巩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国太民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风调雨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帝道遐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及捐资施主姓名、冶匠 姓名、铸钟时间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祖师殿:祖师殿是供奉"真武大帝"的神 殿,是开元观最高等级建筑,建在高 4米的砖砌台基之上。主体建筑为重檐 歇山顶,另建有门楼、耳房、台阶、望 柱、雕花栏板。据祖师殿脊枋题记"大 明万历戊戌岁拾贰月吉旦",该殿建于 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拔郢,楚都纪南城废弃。秦置南郡,治江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公元前227年,一位名"遂"的男婴降生于江陵县西乡市阳里。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列国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 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秦。这一年,遂6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这一年,遂18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公元前202年,汉王刘邦战胜西楚霸王项羽,建立汉朝。这一年,遂25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公元前167年,五大夫遂去世,享年60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大夫遂(约公元前 227-167年),出生于 秦治楚都故地,青少年生活在秦,成年后从政于汉, 去世后下葬凤凰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5年,在荆州首次全国性的大规模田野考 古﹣﹣纪南城考古勘探和发掘中,考古工作者在楚 故都纪南城内东南部发掘了凤凰山 168 号汉墓,出 土保存完好的男尸和 500 余件精美的随葬品。根据 出土简牍和玉印文字,得知墓主人名"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单元展出的随葬品,既是五大夫遂日常生活 的真实再现,也是"文景之治"时期物阜民丰的生动 写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铢"半两"铜钱:公元前3世纪末﹣前167年。凤凰山168号汉墓出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陶仓、灶在汉代文物中常见,多为模 型明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大夫遂随葬陶仓身呈圆筒形,口微 敛,平底,圈足。仓盖呈圆形,斜壁隆起, 正面饰瓦棱纹。出土时,仓内尚存小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陶灶呈曲尺形,有双灶眼,其上置二 釜一甑,灶体前侧有圆形火膛,内置柴 薪,后侧有挡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大夫遂随葬竹简遣册第 62号载"答十二枚",答即答, 为圆筒形带孔的竹篓。《说文 · 竹部》: "答,梧答也。"段 注: 《方言》: 梧答,陈楚宋 卫之间谓之梧答,又谓之豆笃, 自关东西谓之梧答。"《诗 · 周南· 采蘋》: "于以盛之, 维筐及筥。"毛传: "方日筐, 圆日笞。"竹篓内盛李、枣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漆木七豹云凤纹扁壶:厚木胎,斫制,两半相合,长方形口、圈足,宽扁腹。 器内髹红漆,器表髹黑漆,在凤纹、云纹之间绘 7 只形神兼 备的豹(盖顶1只,腹面各3只)。盖顶1豹作昂头行走状, 长尾上卷,弓身前进;腹一面中下部绘 1 只扑状展翅飞豹, 左上角绘 1 只弓身蜷伏欲扑状豹,右上角绘 1只回首行走、 卷长尾豹;腹另一面顶部绘 1 只回首舔腿的飞豹,左下角绘 1 只昂首阔步、翘长尾状的豹,右下角绘 1 只张牙舞爪追捕 獐子的飞豹。整器通高 48、腹宽 58 厘米,即为竹简遣册 30号"大五斗柙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漆木云凤纹圆盒:厚木胎,器内挖制,器表旋制。整 器作扁圆形,由盖、身作子母口扣合而成。 盒身作子口内敛,腹较深,上腹壁较直, 圜底,矮圈足。盖作弧形隆起,下腹壁较 直,盖顶有圈足状环形抓手。器表纹饰区 髹黑漆,余髹红漆,并于黑漆地上用红、 赭色彩绘云凤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漆木三鱼纹耳杯:汉代耳杯多为窄长圆弧形耳。五大夫遂随葬漆木三鱼纹耳 杯整器髹黑漆为地,用金、黄、 红色在耳及口沿描波折纹、圆圈 纹、凤鸟纹,在内底中央描绘四 叶纹,其周围环绕三条首尾相逐、 口衔草叶、栩栩如生的鱼,是西 汉早期漆画艺术中的珍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漆木龙凤云纹几:家居器具,形似条凳。几面 呈长方形,两端各榫卯7 足。通 体髹黑漆,几面两端朱绘一龙, 周围用朱、褐色描绘凤纹、云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遂"字玉印:公元前3世纪末﹣前167年凤凰山168号汉墓出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发现含于墓主人口中。白色,方形,鼻纽, 印面阴刻小篆体"遂"字。结合竹牍"市阳五夫 遂自言.……",可知"遂"为墓主人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漆是漆树汁液中的天然树脂,是大自然赐予人 类的天然宝物。中国第一部汉字字典《说文解字》定 义:"黍,木汁,可以髹物。从木象形,黍如水滴而下 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勤劳智慧的华夏先民很早就认识到漆可以髹 饰器物,既使器物坚固,又可绘制纹饰,使之成为既 实用又华美的漆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文献记载,中国西周时期已种植漆树,到东 周时期形成了规模种植、割储滤晒、固质纹器等完 整的漆器手工业,历经数千年,经久不衰,成为独具 特色的中国文化元素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蟾座凤鸟羽人: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天星观2号楚墓出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羽人、凤鸟、蟾蜍组成。人面鸟喙羽人并 足立于凤鸟头上,凤鸟展翅踏于蟾蜍背上,造型 独特,绝无仅有 ,具有相当高的文物价值和独特 的艺术魅力,不仅反映了楚人精巧的漆器制作工 艺和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还体现了楚人神秘 的宗教信仰和独特的精神风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根雕辟邪:马山 1 号楚墓出土。树根雕刻而成,护佑辟邪之 用。整体呈壁虎状,由虎头、龙身、四足构成,足上 分别雕刻蛇、蜥蜴、鸟、蝉,形成自然界的食物链。 造型独特,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根雕艺术珍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双头镇墓兽: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雨台山墓地出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单头镇墓兽: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官坪墓地出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单头镇墓兽: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太晖墓地出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虎座飞鸟:战国(公元前75年﹣前221年) 天星观2号楚墓出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虎座、凤鸟、鹿角组成。虎匍卧、弓身、昂首; 凤鸟立于虎背,展翅飞翔,背插鹿角。虎座、凤 鸟髹黑漆为地,用红、黄色描绘纹饰,鹿角彩绘 云纹。造型独特,为楚漆器所特有,极具审美艺 术价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跪姿俑:战国(公元前475年一前221年)。天星观2号楚墓出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立姿俑: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秦家嘴墓地出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双头镇墓兽: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天星观1号楚墓出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形体硕大,制作精良,由方形底座、双首双 身神兽、双鹿角组成。双兽怒目圆睁、口吐长舌、 面目狰狞、威严神秘。镇墓兽造型独特,兽头有单、 双之分,是楚文物中特有的镇墓辟邪神物,是龙 形、"山神"、"土伯"等形象,反映楚人的宗教信 仰和精神思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猪形酒具盒: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天星观2号楚墓出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长椭圆形,由盖、身组成,内盛酒具。两端 浮雕猪首、足,合成双首一身的猪形。彩绘龙纹、 凤纹、云气纹,猪首精细绘制八幅狩猎宴乐场景 图,是我国先秦漆画艺术中的珍品。《山海经》称 双首单身为"双封"、单首双身为"肥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凤鸟践蛇莲花盖豆: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天星观2号楚墓出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浮雕龙纹盖、莲花豆盘、凤鸟、蛇分件 雕刻组合而成。盖钮为五瓣花状,盖面雕刻龙、 蛇;豆盘外浮雕十四瓣仰莲;豆柄为一只羽毛 鲜艳、曲颈展翅、喙衔莲花、爪攫蟠蛇的凤鸟。 整器造型独特,设计精巧,纹饰精美,工艺精湛, 弥足珍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意云纹案: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三红墓地出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长方形浅平案面。案背髹黑漆,案面髹红 漆,彩绘如意涡卷状云纹"S"形云纹等自然 景象纹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云纹长柄勺: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天星观1号楚墓出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整木制成,长条扁状柄,椭圆形斗。全器髹 黑漆为地,朱绘卷云纹、三角云纹、绳索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耳杯:东周时期常见饮食器具类漆器。 形似舟,平底,弧腹,敞口,口长侧 有耳状握手,故名耳杯,古文献载为 "角觞"。楚漆器耳杯以方耳居多,龙、 凤、鱼、鸟、花草、枝蔓等纹饰丰富 多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娱人悦神:乐以教化国人,也可愉悦神灵。楚是 能歌善舞的国度,既有曲高和寡的"阳春 白雪",也有众人相和的"下里巴人","高 山流水觅知音"成为千古美谈。楚国"八音" (金、石、土、革、丝、竹、匏、木)多与 漆器相关。荆州天星观楚墓出土的虎座凤 鸟悬鼓、瑟、笙等,是"听凤凰之鸣以别 十二律"、"八音和谐"等礼乐制度的生动 体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虎座凤鸟悬鼓: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天星观2号楚墓出土。以双虎为座,双凤为架,凤冠悬挂乐鼓。猛 虎作势前扑,祥凤振翅欲飞,悬鼓气势磅礴,呈 现出凤鸣虎啸、鼓声隆隆的壮丽场景。器表绘凤 鸟、卷云、鸟羽等纹饰,色彩艳丽,生动流畅, 融合独特造型与华美装饰,体现楚人高超的技艺、 神奇的信仰和浪漫的情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浮雕磐架: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天星观1号楚墓出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瑟: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天星观1号楚墓出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相传伏羲作五十弦瑟,黄帝作二十五弦。瑟 琴并称,喻和谐美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瑟: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鸡公山墓地出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木柄铁锄: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雨台山墓地出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木柄铁刀: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枣林岗墓地出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卧鹿鼓(复制件):战国(公元前475年一前221年)。雨台山墓地出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龙凤纹漆盾:雨台山楚墓出土。木胎,纹饰题材为一位首冠长羽的舞人率龙凤起 舞的场景,功用为"干",是礼仪雅乐舞蹈如"箫韶"、"大武"等的舞具, 奏雅乐能致天地之齐,感致众兽,唤百鸟,引来鸾凤翔舞,苍龙腾蹈。《史 记·夏本纪》:"于是夔行乐,祖考至,群后相让,鸟兽翔舞,箫韶九成, 凤皇来仪,百兽率舞,百官信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云凤纹壶:公元前3世纪末﹣前184年 谢家桥1号汉墓出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盛酒器。挖制。由两片相同的木胎粘合而成。 细颈,鼓腹,圈足,有盖。内髹红漆,器表以黑 漆为地,用红、黄漆彩绘纹饰,口沿和圈足绘波 折纹夹圆点纹,颈、腹部绘变形凤鸟纹、卷云纹, 壶盖绘卷云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凤云纹圆盘: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4年) 凤凰山墓地出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直径大,盘浅平。器表髹黑漆,器内以朱、 灰黑漆分纹饰三圈,彩绘凤纹、云纹、卷云纹、 圆圈纹、变形鸟头纹等,层次分明,舒朗灵动, 变幻多姿。盘多为盛食器,有大小、方圆、用途 之别,"平盘""大盘"盛食具或食物,"食盘"盛食, "卑虎"指小盘,东汉有"饭盘"、"果盘"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草叶纹酒具盒: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4年) 高台墓地出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盛放耳杯的盒子,由盖、身扣合呈椭圆形, 长侧端有短捉手。盒内盛10件耳杯,形成一套酒 具。内髹红漆,外髹黑漆,彩绘草叶纹、涡卷纹、点纹、凤云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凤云纹盂: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4年) 凤凰山墓地出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盛食器。外髹黑漆,内髹红漆,彩绘凤云纹、三角几何凤鸟纹、云气纹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风拂,羽觞徐。耳杯在秦汉漆器中 最为常见,保存完好者多为10件(或4件) 为1捆,或者盛于酒具盒中。耳为月牙形, 不见楚国矩状方耳形。纹饰简洁,耳、口 一般饰波折纹、点纹、几何纹,内底多饰鱼、 凤纹或变形凤鸟纹,另有花、蕾、瓣、枝叶、 柿蒂、树、蔓草等植物纹,不见楚国龙、凤纹。 外底多有"工官"刻划、烙印、针刻文字 或符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鱼纹圆耳杯: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4年) 高台墓地出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窄长圆弧耳。器表髹黑漆,其内髹红漆,内 底彩绘一条修长若空游无所依的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凤纹圆耳杯:西汉(公元前206年一公元24年) 高台墓地出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窄长圆弧耳。器表髹黑漆,其内髹红漆,内 底彩绘一只鸣啾、翘尾、展翅、奋足飞翔的凤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环带纹樽:西汉(公元前206年一公元24年)。高台墓地出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云纹卮: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4年)凤凰山墓地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凤鸟纹盒:秦(公元前221年﹣前206年) 杨家山墓地出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凤鸟纹圆盘:秦(公元前221年﹣前206年) 杨家山墓地出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龙凤纹圆盘: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4年)。高台墓地出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凤云纹圆盘: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4年)。高台墓地出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雕豹头几: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4年)。高台墓地出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居器,器 矮,适合席地使用。枕面长弧, 两端雕成豹头形,榫卯"人"字 形矮足。豹头突额环眼,长鼻大 嘴,口腔内上下各朱绘牙齿4颗, 头部及面部绘有点状和卷曲状的 豹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奁:常见圆筒形,另有长方形、 椭圆形、半椭圆形等,可分层, 亦可分格并可再置各形奁,均有 盖。可盛铜镜(附镜衣)、梳、篦、刷、簪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居正故居: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明代湖广荆州府人,幼年被 称为"荆州神童",48岁任内阁首辅,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 家和改革家。张居正故居位于荆州城内东隅,原名"张大学 士",明末改为"张文忠公祠",清初称"张相旧府"。</p><p class="ql-block"><br></p> <p></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神电池:又名:"白圭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史记张居正出生时,其曾祖 父梦见月亮落入水池中,照得满 池发亮,随后一个白龟悠悠地浮 上水面,因为这个奇异的梦,所 以给张居正取名白圭(白龟谐音) 希望他以后能光宗耀祖(白圭古 意为权利和富贵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荆州城墙:据史料记载,荆州城墙旧城为三国时期关羽所筑土城.后梁守将高季兴始建砖墙;南宋时期,荆州安抚史赵雄修复战乱倒塌城 墙,周长21里;元世祖必烈诏令平毁城墙,明洪武六年(1373年)在宋代 基础上重建。崇祯时张献忠部占领荆州,将城墙拆毁近半,清顺治三年(1646年)修补完整;乾隆五十三年(1789年)万城堤溃口,西、北城墙被洪水冲垮数段,同年修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存城墙为明清时期建筑,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城墙周长11.28公里,有6座古城门,均设瓮城,建城楼、箭楼、城墙上建碟垛4700多个,敌楼3座,马面(炮合)20座,藏兵洞5座。城内东西长约3.75公里,南北宽约1.2公里,面积约4.5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荆州城墙是冷兵器时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防御体系完备,易守难攻,且 保存完整,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 科学价值。同时,对地处水网地带的荆州城具有一定的防洪功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慈街民居 群:大慈街形成于明末清初,因街南端有大慈庵而得名大慈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慈街为市区往江边的通道,宽约四米,路面青石铺砌,两侧为木构建筑,部分为两层,上宅下店或前店后 宅。修缮前为传统民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沙市码头有着近3000年的悠久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蹩郢都外 港,历代都是长江中上游最为重要的码头港口和长江水道交通枢组 1895 的《马关条约》让沙市与重庆、苏州、杭州成为中国最早对外的四大内河港 口之一,成为帝国主义对长江中游腹地进行侵略的据点和跳板。 后,沙市港码头依然是长江沿线最重要的港口,沙市也因为沙市港成为江汉 平原璀璨的明珠。2020年2月7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 史文化名城餐镇磊村保护条例》等有关规定,湖北省人民政府将沙市洋码头 列为第一批湖北省历史文化街区名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