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与他们的书法

【海风】徐以海

<p class="ql-block">图片/海风 红了 网络</p><p class="ql-block">文字/制作/徐以海</p> <p class="ql-block">  说起书法字画作品,我常常感慨万千,因为它承载了千年的风华,留下无尽深刻的领悟与想象,成为了瑰宝,国宝。尽管我不懂,正如我喜欢音乐,我不会唱,但有些歌听起来,心情特别欢快愉悦。对书法字画作品,也是如此,看了后,老想看。</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启功(1912年7月26日—2005年6月30日),出生于北京,满族,字元白,又作元伯,九三学社社员,中国当代书画家讨论、古典文献学家、文物鉴定家、教育家、诗人、国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名誉主席。出版有《古代字体论稿》《书法概论》《启功书法选》《启功书法作品选》《启功草书千字文》《启功书画留影集》《启功论书札记》《启功论书绝句百首》《启功三帖集》《诗文声律论稿》《古代字体论稿》《启功丛稿》《汉语现象论丛》《说八股》等文集专著,出版诗集有《启功韵语》《启功絮语》《启功赘语》等。启功于1938年任辅仁大学任国文系讲师;1947年,获聘为为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1952年,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56年,晋升为教授;1964年,出版学术专著《古代字体论稿》;1981年,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1984年,当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1986年,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1989年4月,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1997年11月,任九三学社第十届中央委员会顾问;1999年10月,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2000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兰亭终身成就奖”;2002年,任西泠印社社长,12月,任九三学社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顾问;2003年3月—2005年6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2005年6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span></p>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欣赏书法家的作品是一种独特的艺术体验,更是视觉和心灵上的一种享受。它让人沉浸于笔墨之间,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和美感,更有一种莫名的神奇和好奇感。这话我非常赞同,也许这就是书法字画的魅力所在吧!</p> <p class="ql-block">  当你静心细细欣赏观察的时候,他们的书法作品中的每一个字都经过了反复雕琢,筆势磅礡、骨力雄健,每一划都有着独特的韵味。有的作品展现出雄浑大气的气势,有的作品则流露出柔美细腻的情感。无论是什么风格的作品,都能让人感受到一种美的享受,仿佛置身于艺术的海洋中。</p> <p class="ql-block">  不记得谁说的了,书法家的风采就是通过笔墨间流动的气韵、对传统技艺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艺术境界的不懈追求得以展现。‌其创作过程融合了技法功力与精神意境,呈现出‘笔下生风舞翩跹,墨韵流转见真章’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当然,对书法家的赞美‌实在太多。最近在网上见了十位书法家,有的很早就听说和见过他们的作品,有的真的没有,也是第一次听说见过。不看不知,看了真的很震撼,有的挥毫时笔走龙蛇,行云流水般的笔触既显刚劲力道,又含柔美韵律,如“刚如铁钩银画龙在天,柔似凤鸣九皋鹤共舞”。‌‌‌‌通过枯润浓淡的墨色变化,在宣纸上形成‘墨染云烟’的视觉效果,墨香与笔痕共同构建出立体时空感。</p> <p class="ql-block">‌ 那些大家书法家的书法创作常被描述为“承载千年的风华”,笔尖流淌着对骨刻文、甲骨文刚劲、篆书奇险、汉隶古朴等历代书体的深刻领悟。‌‌在提按转折间体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心态,落笔时既有“驱笔造象,意在笔前”的专注,又含“疏灯秋读画,寒雨夜谈诗”的文人雅趣。</p> <p class="ql-block">  有时候我也在想,这字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写漂亮的,更不是坐享其成,大凡正能量的书法家,他们身上往往都藏着闪光点,心宽人善,脾气好,待人好;自律讲究,几十年如一日;纸上写的是字,心里装的是境界,是做人;他们懂得知足常乐,再大的事写两行就放下了,而且他们的眼睛都特别亮,脸上的皱纹都比别人少两道;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字如其人,相由心生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 的确,一个人的字迹里,藏着他一生的修行,一生的教养,一生的为人做事。这一笔一画练的是时间是功夫,字里行间全是才气人气,充分证明他们人生的真实写照。正如常于“雨过琴书润,风散墨花香”的静谧氛围中创作,达到“人字合一”的境界。当然,更包含了墨迹成为“心海的翻涌”,笔触化作“对岁月的深情告白”‌‌。</p> <p class="ql-block">  尤其近几年来,认识了很多老家的诗人作家,书法字画达人大家,他们的作品都非常优秀,非常震撼。著名作家诗人苗得雨,骨刻文艺术家第一人丁再献,甲骨文书法家薛燕钧,老文化人书法字画艺术家李一詠,当然还有很多。值得称赞的是,沂南乡土诗会一大批书法字画文友大家,早在上期已作过报道,他们的作品真的太棒了!如今走进千家大堂,在沂蒙大地广泛流传开花,受到欢迎与追捧。尽管我不懂,也不会写画,但看着他们的作品,心情特别愉悦,看了总想还看,这大概就是书法字画的魅力所在吧!</p> <p class="ql-block"> 苗得雨</p> <p class="ql-block"> 丁再献</p> <p class="ql-block"> 李一詠</p> <p class="ql-block"> 车尊友与薛燕钧</p> <p class="ql-block"> 薛燕钧</p> <p class="ql-block"> 书法家陈良都的百乐图</p> <p class="ql-block"> 书法家 许洪成</p> <p class="ql-block"> 左书法家梅长建</p> <p class="ql-block"> 作者梅长建</p> <p class="ql-block"> 作者与梅长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