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圣彼得大教堂

慢慢玉见你

<p class="ql-block">昵称:慢慢玉见你</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8038682</p><p class="ql-block">探秘景点:圣彼得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2023年7月11日,我们结束了罗马圣天使堡的参观,沿着蜿蜒的街道缓缓前行,不经意间便踏入了梵蒂冈的领地。眼前,贝尔尼尼设计的椭圆形广场映入眼帘,仿佛开启了一天中最富戏剧性的时刻。我伫立于梵蒂冈的国境线上,目睹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如潮水般涌入这片基督教的圣地。他们举着手机,仰头拍摄,脸上流露出朝圣者的虔诚与游客的好奇。这座广场、这座教堂、这座方尖碑,共同构成了一幅奇特的图景——基督教与异教、人性与神性、现世与永恒在这里交织碰撞。</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广场中央的方尖碑直插云霄,这座重达326吨的红色花岗岩巨物,最初由古罗马皇帝卡利古拉从埃及赫利奥波利斯运来,作为战利品于公元37年矗立在尼禄竞技场,见证过无数基督徒的殉道。1586年,教皇西斯都五世下令将其移至圣彼得广场,这一举动充满了象征意味——基督教对异教符号的收编与征服。方尖碑顶端的铜球曾被传说装有凯撒的骨灰,后来被十字架取代,这一细节浓缩了整个西方文明的更迭史。我仰头凝视这座历经三千多年风雨的纪念碑,它像一根刺入现代时空的远古指针,提醒着人们:所有神圣都曾经历过被亵渎的阶段。</p> 1外观圣彼得大教堂 <p class="ql-block">虽然我们早已预约,也预料到会有众多游客,但当导游叫我们排队进场时,还是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人实在太多了,团体预约的队伍已经排得望不到头,更不用说那些没有预约的散客了。我紧紧抓住同伴的手,唯恐被其他国家的游客挤散。同时,我腾出一只手握住相机,不失时机地拍下几张大教堂外观的照片,包括那位在大教堂门口守护的帅气的瑞士雇佣兵。</p> 2教堂内三件珍宝 <p class="ql-block">踏入圣彼得大教堂的瞬间,人类的渺小感扑面而来。米开朗基罗设计的穹顶高达136.57米,是文艺复兴时期人类向神性攀登的具象化表达。教堂内三件珍宝——米开朗基罗的《圣殇》、贝尔尼尼的青铜华盖和圣彼得宝座,分别代表了艺术、信仰与权力的三重奏。《圣殇》中年轻的圣母怀抱死去的基督,大理石呈现出不可思议的柔软质感,玛利亚平静的面容下是深不可测的哀恸。这件作品完成时米开朗基罗仅24岁,他在圣母衣带上刻下“佛罗伦萨的米开朗基罗作”,这是这位天才一生中唯一署名的作品。站在雕塑前,我忽然明白,宗教艺术的伟大之处不在于表现神性,而在于通过神话题材展现最深刻的人性。</p> <p class="ql-block">端坐椅子上的青铜雕像是圣彼得,耶稣曾对他说:“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因此,在天主教艺术作品中,拿钥匙的一定是圣彼得。</p> 3辉煌的穹顶 <p class="ql-block">穹顶本身由米开朗基罗在16世纪设计,但在他去世后由贾科莫·德拉·波尔塔和多梅尼科·丰塔纳完成。穹顶高约136.57米,内部直径42米,是文艺复兴建筑的杰作,融合了古典比例与基督教象征主义。穹顶四周设有12扇窗户,阳光透过窗户玻璃投射进来,与壁画相互映衬,形成梦幻般的光影效果。</p> 4艺术品宝库 <p class="ql-block">教堂内壁挂满了巨型宗教油画,但最震撼人心的却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某位教皇墓碑上的骷髅浮雕,某个角落天使雕像嘴角微妙的笑意,地面镶嵌的标示其他著名教堂规模的铜牌。这些细节构成了一种奇特的“神圣的世俗性”,提醒着人们即使在这追求永恒的空间里,时间依然在悄然流逝。我注意到许多游客在鲁本斯的《基督下十字架》前匆匆拍照后便离去,却对地板上一块刻有简单十字架的方形大理石跪拜——那是圣彼得墓穴正上方的位置。信仰有时不需要华丽的艺术包装,它可能就隐藏在最朴素的标记中。</p> <p class="ql-block">这幅《基督显圣》又名《基督变容图》,是拉斐尔的遗作,也被称为最美画作之一,也是最神圣的一幅作品。1517年拉斐尔应红衣主教朱利奥·美第奇的邀请,为法国纳博纳教堂绘制的祭坛画。1520年拉斐尔去世时此画尚未完成,此后由他的学生罗马诺继续绘制完成。作品的基本架构出自拉斐尔,具有沉着、臻至完美的古典特质。该作品现藏于梵蒂冈博物馆画廊,圣彼得大教堂中的这一幅是用马赛克镶嵌而成的复制品。若不是提前认真做了功课,任我想破头也想不出它是一幅马赛克画。</p> <p class="ql-block">特别介绍烛台下的大理石彩色雕塑作品,金银两把钥匙、三重冠冕,精致的细节令人挪不开视线。</p> <p class="ql-block">过往几位教宗与小天使的雕像栩栩如生。</p> 5登顶眺望 <p class="ql-block">登顶穹顶的过程像一次微型朝圣之旅。先乘电梯到达屋顶平台,然后开始攀登狭窄的螺旋楼梯,最后一段甚至需要侧身前行。当终于站在穹顶外部环廊时,整个罗马在脚下展开。从这个角度看下去,贝尔尼尼设计的柱廊像一双张开的臂膀,而广场上的人群则如蝼蚁般渺小。远处,罗马城的屋顶在阳光下泛着温暖的赭红色,历史在这里呈现出奇特的层次感——古罗马废墟、中世纪教堂、文艺复兴宫殿、巴洛克喷泉与现代建筑共存于同一视野。风很大,吹散了所有语言的边界,耳边只剩下风声与偶尔传来的钟声。在这个高度,信仰的喧嚣沉淀为一种静默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这边罗马城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罗马的母亲河——台伯河。</p> <p class="ql-block">沿着协和大道一直走下去便是圣天使堡。</p> <p class="ql-block">另外一边看到的则是梵蒂冈最主要的几栋建筑大楼和精心设计的花园。</p> 6结束语 <p class="ql-block">我站在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上俯瞰圣彼得广场,突然发现其最动人的地方,不在于它的建筑宏伟或艺术珍品,而在于它如何成为一个各种人类情感交汇的场所——这里有信徒的虔诚、游客的好奇、艺术家的赞叹、历史学家的沉思,甚至无神论者对人类创造力的敬佩。也许,真正的神圣不在于超验的彼岸,而在于我们在此岸对意义的不懈追寻。</p> <p class="ql-block">离开时我再次回望,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在深蓝色天幕下呈现出完美的剪影。这座建筑群见证了西方文明两千年的精神历程,从迫害基督徒的古罗马到成为基督教中心的梵蒂冈,从异教方尖碑到天主教堂,人类一直在用石头、青铜和大理石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也许众神从未离去,他们只是换了一副面孔,继续在人类对美与永恒的追求中栖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