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百度定位地图清晰的显示了我们所在的位置,以及与战火纷飞的叙利亚大马士革的方位。</h3> <p class="ql-block">戈兰高地南北长71公里,中部最宽处约43公里,面积约1800平方公里,其中以色列控制约1200平方公里,占三分之二。</p> <p class="ql-block"> 戈兰高地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这也是其战略地位重要的原因之一,主要水资源来源包括: 约旦河支流,戈兰高地是约旦河上游支流的发源地之一,如巴尼亚斯河、哈斯巴尼河等,这些河流为周边地区提供了重要的灌溉和生活用水。</p><p class="ql-block"> 另外高地地下储存有一定量的地下水,部分区域有天然泉眼,如巴尼亚斯泉,是以色列重要的水源地之一。</p><p class="ql-block"> 水资源的存在使得戈兰高地在农业和区域水资源分配中具有重要价值,也因此成为相关方关注的焦点。</p> <h3>戈兰高地上的指路方向标右下明确的指向距大马士革60公里。</h3> <p class="ql-block">低头看路边一块牌子意识到这里是曾经战火纷飞战场,如今这块还有争议的地方却变成以色列向世人显耀的一个景点。</p> <h3>戈兰高地上卖蜂蜜的人,咔咔,歪果仁也禁不住诱惑。</h3> <h3>红线以外那远处的一小条是叙利亚。红线是公路与铁丝网作为国界。</h3> <h3>远处稀稀拉拉的一片树林,通过望远镜,是一座城镇的废墟,应该是无人了。看了心里不好受,那里也曾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的城镇,也是某些人的家园,战争摧毁了这一切,他们都流浪到何方?以色列曾被人夺取家园,如今在对世人开放的戈兰高地上展现给人的是剥夺了别人的家园,也许我这是妇人之见。</h3> <h3>大步流星走下高地的人,看不出欣喜。</h3> <h3>一早去议会大厦,远远看去很普通的一栋小楼,但要进入里面参观,不但要提前预约,安检手续也是非常复杂。</h3><h3><br></h3> <h3>这里也是以色列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地方。但是私下里觉得以色列人好像根本不用进行爱国的教育, 他们自娘胎里带来的已经是满满的爱国基因,这一点完全可以从他们在世界各地失散近两千年最后在原址复活得到印证。</h3> <h3>早在公元前516年,首批回归锡安的犹太人在圣殿至圣所安放了一座七杈金烛台。公元前64年,古罗马大将庞培攻陷耶路撒冷,圣殿内圣器被抢劫一空。由于历年争战和欧洲国家政权更迭,这七杈金烛台至今仍下落不明。不过现在可以在罗马广场的梯特凯旋门上,在古钱币、犹太人古墓和墓碑、犹太古会堂的拼镶地板上依稀看到这座烛台的样子。</h3><h3> 三千多年来,这七杈大烛台一直是犹太人的象征,它的烛光是古犹太人在圣幕里点燃的。这种古犹太移动式圣殿曾伴随以色列人的子孙在无数地方、以各种形式成为犹太遗产的象征。尽管犹太人亡国后浪迹天涯,是圣殿七枝烛台给那些无家可归、受尽磨难和被迫害的人带来光明与安慰。今日的灯(烛)台还象征和解及光复的希望,也是犹太人信仰上帝的庄严所在;国徽上的橄榄枝作为和平的象征,它体现了不同国籍、不同语言犹太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h3><h3>以色列建国后,这七枝大烛台被选为以色列国的正式国徽徽号,于1949年正式启用。今天可以在以色列政府的许多建筑物上和以色列法院、官方文件、总统会与以色列驻世界各国使馆,均可找到七杈大烛台的图案。</h3><h3>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议会大厦入口处,矗立的这一座由比·埃尔堪雕刻的高1.524米的七杈大烛台,它是用青铜制成,七个分枝饰有版画,描述了犹太民族的历史和复兴的重要事件,供人们观赏。</h3><h3>这也是以色列古老文明的象征。</h3> <h3>也是很巧,这几天美国退核,以色列和美国的关系更铁了。看那满大街美以两国飘扬的国旗,似乎看到以色列笑到了心里。</h3> <h3>这是耶路撒冷三教分布图,图中的虚线也是我们走过的地方,那是耶稣背着十字架走过的苦难之路,其中有一些“点”,是耶稣摔倒,体力不支一再摔倒等等的地点。在这条耶稣走过的路上有许多怀着神圣的朝圣心情一脸庄重的来这里的世界各地的人。</h3><h3><br></h3> <h3>右手扶墙的凹处据说是耶稣背着十字架路过此地扶墙喘息之处。我们这些迷途的羔羊在此扶墙是否能感到一丝感召。</h3> <h3>耶路撒冷暂时是三教平息之处,这也得益于满街的安保军人。</h3> <h3>耶路撒冷一个神奇的地方,处处显示了古老建筑以及发生在此血迹斑斑的历史。总有一天我会静下心来好好统计一下《耶路撒冷三千年》中由于宗教战争死去的人数,触目惊心的历史也是触目惊心的宗教信仰带来的文化,难以理解又难以平息这之间世世代代的冲突。</h3> <p class="ql-block">圣墓大教堂。浓浓的宗教气息,连教堂里烟熏的空气中都弥漫着耶稣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圣墓大教堂主立面上层右边窗户正下方的梯子,你能想象它已经立在那里几百年了吗?1757年,一名瓦工在修复圣殿外的窗框时,将梯子放在了希腊东正教教会的房檐上,却通往亚美尼亚使徒教会拥有的窗户边上。由于涉及不同教派的区域,梯子便被搁置在那里,近百年来无人挪动,成为了基督教内部教派之间不和谐的标志。</p> <h3>耶路撒冷现在是以色列的首都,这座古城虽然历史悠久,却历史争端复杂,先先后后被征服三十多次,一再的被毁重建十八次。</h3><h3>其中圣墓大教堂从四世纪到现在不但经过无数次各教派的争夺,而且各教派对它的诠释也各不相同,这就更加重了这处教堂的神秘气息。尽管争端还在继续,但各教派对它的敬仰之心却是有增无减。</h3> <p class="ql-block">世界唯一一座多方共管的教堂:目前教堂由希腊东正教、亚美尼亚使徒教会、天主教(方济各会)等主要教派共同管理,科普特教会、埃塞俄比亚教会等也拥有部分权益。这种复杂的共管模式源于18世纪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协议,但也导致了长期的矛盾。</p> <h3>非常幸运的“摸到”开启圣墓教堂的钥匙。据说只有这一把(为什么不多配几把),掌管这把钥匙的是一位穆斯林,这真是个不能理解的事情,基督教圣地居然是穆斯林的人掌管大门。而且他的家族掌管这把钥匙已有一百多年(这真是一份世代相传的工作)</h3> <h3>耶稣墓穴上的石板,也是耶稣断气后放倒在这块石板上,依稀还有耶稣的血迹。如今朝圣的人们顶礼膜拜,抚慰和亲吻这块石头成了圣徒们到此瞻仰的必须过程。感觉和国内去寺庙里磕头烧香差不多的意思。</h3> <p>这就是圣墓大教堂里的重中之重—耶稣被葬在此并被“重兵把守”的灵穴。许多来朝圣的人都会首尾全须虔诚的入内“祷告”,而衣着暴露的人是不允许入内参观的。空气中都弥漫着头皮发麻的宗教气息,隆重而压抑。</p> <p class="ql-block">里面的气氛太压抑了,加上点油灯的烟雾空气不流通,出了教堂在门边台阶上休息一下。</p><p class="ql-block">这个石阶通往二楼,这个古老的纷争不断的地方,就这样随意的让游人踩踏和坐卧。</p> <h3>远远的观看哭墙,说不清是一番怎样的心情。实在不想打扰犹太人真诚的在哭墙下的祷告。因为我觉得他们如今不必哭泣,原本没有家园,只允许他们每年来此哭一场。也许上帝听到了他们哭墙的祈祷:一定要犹太复国。现在犹太人已经复国成立了以色列,并且越来越强大,现在又有美国做后盾,还有什么必要再哭?哭墙就变成了历史留下的一个习惯了吧。</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