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一华夏文明发祥地

非衣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p class="ql-block">河南旅游最后一天,4月20日上午参观郑州博物馆。博物馆以郑州古城古都遗址考古发现及大量的出土文物诠释了郑州悠久的历史一迄今上溯1万年。驻足俯仰之间,灿若繁星的华夏文明映入眼帘。</p> <p class="ql-block">郑州,北临黄河,西依嵩岳,位九洲之中,处九省通衢,这一山一河为郑州灿烂辉煌的都市文明奠定了自然环境基础。</p> <p class="ql-block">十万年前,这里已有人类生存;九千年前,这里已形成聚落;五千年前,这里已筑就城池;四千年前,这里已诞育王权。从古城到古都,历史发展的脉络在这里清晰了然,蒙昧氏族社会到辉煌的国家文明,郑州谱写了中华文明的灿烂篇章。</p> <p class="ql-block">层出不穷的重要考古发现,唤起了人们对这片古老土地的记忆:郑州是华夏文明发祥的核心地区;是中国人文始祖轩辕皇帝的故里;是中国城市发展的滥觞之地,更是中国的第一个王朝一夏朝的都城所在地,历史上曾五次立都,作为名副其实的古都,郑州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p> 洞穴岁月 <p class="ql-block">距今约十万年前,郑州嵩山地区及西部浅山丘陵地带出现了众多早期人类的活动足迹。他们栖息于自然洞穴,过着群居生活。</p> <p class="ql-block">他们使用打制石器,以采集、狩猎、捕鱼为生,并且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生存能力。</p> <p class="ql-block">打制石器,简单的生活生产工具:石铲、石刀、石犁等(距今约7000一5000年)。</p> <p class="ql-block">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其持续时间距今约7000一5000年。在长达2000年左右的历史时期,仰韶先民经历了母系氏族社会从繁荣到解体进入父系社会门槛时期,其文化以绚丽的彩陶为主要特征。郑州地区的仰韶文化以大河村遗址为代表。</p> <p class="ql-block">河南龙山文化晚期是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古代王权和早期国家诞生的关键时期。在嵩山地区,早期城邑纷纷涌现,成为孕育早期国家文明的重要载体。</p> <p class="ql-block">中源地区最早的史前城址郑州西山古城,位于今郑州市西北郊,是一座仰韶文化晚期大型聚落遗址。距今5300一4800年。</p> <p class="ql-block">西山古城遗址的发现对探讨中国早期城市的起源,研究华夏早期文明的起源和形成以及中原地区所起的历史作用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p> 创世王朝 <p class="ql-block">公元前21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一夏朝在中原地区诞生,标志着早期国家文明经过漫长的孕育终于形成。</p> <p class="ql-block">文献记载,嵩山周围是夏王朝主要活动地区,登封王城岗古城即“禹都阳城”,新密新砦古城是夏禹的都城,郑州东赵、荥阳大师姑、新郑望京楼古城均为夏代的重要城址。这些考古发现实证了郑州是夏王朝活动的核心区域。</p> <p class="ql-block">龙山文化距今5000一4000年,继仰韶文化后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孕育了中原早期的青铜文明。</p> <p class="ql-block">大禹之后,夏启继位,禅让制打破,王位世袭制开启。位于新密市刘寨镇新砦村西部的新砦古城遗址始建于约公元前2000一1900年,是夏禹的都城。遗址对研究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郑州东赵遗址位于郑州高新区沟赵乡东赵村,出土了丰富的文化遗物,有助于推动早期夏文化的研究和早期国家文化形成与发展的研究。</p> <p class="ql-block">郑州登封南洼遗址位于登封市君召乡南洼村,发现壕沟、墓葬、水井等遗址,首次发现有可能专业制作白陶的聚落。</p> <p class="ql-block">新郑望京楼古城遗址位于新郑市北新村镇望京楼水库,遗址总面积168万平方米,内涵丰富,且夏商两城同处一地,对研究夏商之际的王朝更迭及早期中国王朝城池建制布局等均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郑州嵩山地区是夏代政权统治的中心地带,多座意义重大的早期聚落和城址的发现有力证明了郑州地区在华夏文明肇始、国家文明之初的重要地位。</p> 巍巍商都 <p class="ql-block">三千六百年前,一场前所未有的王朝更迭惊心上演,一座彰显王者威严的都城巍然而立,一段辉煌璀璨的青铜文明由此展开。殷革夏命,汤武立国。勤劳智慧的殷商先民在繁华都邑书写了殷商时代华章,中国早期文明的历史由此丰衍。</p> <p class="ql-block">位于今郑州市区的商城遗址从20世纪50年代被发现,学术界公认为早于安阳殷墟的商代前期都城。郑州,王者之都。穿越时空,重返商都鼎盛时代,城址浩大,殿堂巍峨,规制有序,在同时期世界文明古国中绝无仅有。充分展示了郑州作为商王朝统治核心区域的深厚内涵。</p> <p class="ql-block">郑州商城遗址出土的青铜瑰宝数量众多,特别是三个窑藏坑出土的八件青铜方鼎,形制雄浑大气,古朴凝重,威严神秘中透着王者气魄,彰显出统治者至高无上的地位和等级,是商王朝国家权力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三千多年前,殷商先民在郑州这片土地上用勤劳和智慧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社会画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农牧渔猎、百工技艺、商贸交通、刻辞卜筮及尚酒之风,这些远古的繁华如今都湮没于沉默的古都和无言的古物之中,</p> <p class="ql-block">在郑州商代王畿地区,除郑州商城外,还发现了小双桥遗址、新郑望京楼城址、人民公园晚商遗址、小胡村晚商墓地等重要商代遗址。</p> <p class="ql-block">这些遗址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郑州地区商文化的发展序列和分布范围,更深入地认识郑州商城文化全貌,从而走进遥远而神秘的商代,探寻商都之谜。</p> <p class="ql-block">位于郑州西北部石佛镇小双桥村的郑州小双桥遗址文化内涵丰富,遗址内有城墙基槽、祭祀坑等,出土大量青铜器和青铜建筑构件等文物。</p> 西周华彩 <p class="ql-block">周克商,建周朝,历史上的重要时代。此时郑州因政治地理优势成为诸侯争霸逐鹿之地。众多封国在此藩屏周室,兴国建都。郑韩故城,东周荥阳,2000多年前的万家之邑,繁荣昌盛。庄公、子产、列子、韩非子睿智著述,《诗经·郑风》经典传唱,深远地影响华夏文明史。</p> <p class="ql-block">1999年,郑州高新区洼刘遗址发现西周文化遗存,有西周早期贵族墓12座,平民墓70多座,出土一大批青铜礼器、兵器、车马器、玉器等珍贵文物。考古实证,周初武王封其弟叔鲜于管地(今郑州市区),管国始立,成为周东方重镇。</p> <p class="ql-block">其后,周又在中原腹地分封数十个封国,足见郑州地区在周王朝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的重要地位。考古学家陆续在郑州地区发现的西周时期的文化遗存实证了郑州在华夏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在郑州登封袁窑春秋墓遗址中发掘出的鲁侯方壶,为春秋早期(公元前770一476)的青铜器珍品。</p> <p class="ql-block">春秋初年,郑武公迁都至郑(今新郑),郑国在此更替22君,立国390年。公元前375年,韩灭郑,在新郑建都。公元前230年为秦所灭。韩国在此历经三侯五王,共145年。郑韩故城遗址的重大考古发现,使2000多年前的郑韩古国面貌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p> 结束语 <p class="ql-block">郑州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悠久的历史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灿若繁星的历史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十万年前人类居住的洞穴;有9000年前人类生活的聚落;有5000年前先民肇造的城池和古国;有4000年前先祖建造的王都;有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逐鹿中原的遗迹;始于遥远的洪荒年代,华夏文明的发生发展轨迹……</p> <p class="ql-block">一处处重要历史文化遗存的发现,标志着中华文明起源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阶段,郑州地区就是华夏文明诞生和早期国家孕育的核心区域。以考古资料实征中华五千年文明,这里是考古学研究的圣地。俯仰驻足间,文明起源和千年古都的沧桑演进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郑州历史沿革:旧石器时代,至今10万年前一一清代,公元1636年。</p> <p class="ql-block">旧石器时代,距今10万年前</p><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距今1万年前</p><p class="ql-block">夏,公元前21世纪</p><p class="ql-block">商,公元前16世纪</p><p class="ql-block">周,公元前1046年</p> <p class="ql-block">秦,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p><p class="ql-block">西汉,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p><p class="ql-block">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p><p class="ql-block">魏晋南北朝,公元220一589年</p><p class="ql-block">隋,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p> <p class="ql-block">唐,唐太宗贞观七年,633年</p><p class="ql-block">宋,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p><p class="ql-block">金,海龙王贞元元年,1153年</p><p class="ql-block">元,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p><p class="ql-block">明,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p><p class="ql-block">清,公元1636年</p> <p class="ql-block">本文文字部分根据展馆文字说明编写。不当之处,敬请指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