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忠义千秋的回响——拜谒关陵

乐水山人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乐水山人</p><p class="ql-block">美 篇 号:601359</p> <p class="ql-block">  时维已巳蛇年夏至前夕,偕好友前往当阳专程拜谒关陵。此地乃关公魂魄之所依,忠义精神之渊薮,久萦于心,今得亲临,恍若梦中之景。</p> <p class="ql-block">  “看淡了刀光剑影,远离了鼓角铮鸣”。历史的硝烟已然淡去,历史的天空是那样的明亮。荆楚大地曾经是三国时期的古战场,当阳更是孕育三国文化的所在地。据说,现有五十多处三国遗迹,流传着300多则三国传说。其中,脍炙人口的长坂坡战役、麦城战役所衍生的故事,常常成为人们饭后茶余的谈资。作为神一般存在关羽,至今还在静静地卧在这片神奇土地的苍松翠柏之中,引起了人们的追思。</p> <p class="ql-block">  关羽,字云长,人称“关公”,在历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尽管英雄身上也有瑕疵,但正是这些复杂的特质,让他的形象更加真实立体。历经千年的历史沉淀与文化塑造,关羽从一名武将逐渐被神化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成为儒释道三教共同尊崇的对象,庙宇遍布神州大地。</p> <p class="ql-block">  遍观华夏,有三处名气最大、也最为正宗:当阳的“关陵”由于是关羽的尸骸埋葬地而最著名;其次是洛阳的“关林”,是关羽的头颅加衣冠冢;第三是山西解州的关羽故里。</p> <p class="ql-block">  来到关陵,给人是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门前是一座巨大的广场,两侧是高大的青松翠柏,宽阔的门宇竖立两个门楼分别书写着"忠义"和"仁勇"四个篆字,体现关羽的核心品质,这是全球唯一帝陵规制的关庙。先后有16位皇帝23次为关公御旨加封,逐使“关公”由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神,其地位节节攀升。</p> <p class="ql-block">  进入关陵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庄严肃穆的神道碑亭,青石质地的神道碑上,镌刻着“忠义神武灵佑仁勇显威关圣大帝汉前将军汉寿亭侯墓道”24个大字,字体刚劲有力,仿佛在诉说着关羽一生的忠义与辉煌。</p> <p class="ql-block">  沿着神道前行,“汉室忠良”石牌坊巍然屹立,它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却依然散发着古朴的气息。过了石牌坊,便是三元门,其上方的龙头造型和墙上镶嵌的生铁般的关羽头颅,让人不禁心生敬畏,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当年关羽的英勇气势。 </p> <p class="ql-block">  继续深入,马殿、拜殿、正殿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马殿里,仿佛能看到关羽的赤兔马正昂首嘶鸣,随时准备驰骋疆场。拜殿前的对联“生蒲州、长解州、战徐州、镇荆州,万古神州有赫;兄玄德、弟翼德、擒孟德,千秋志德无双”,精准地概括了关羽的一生,让人对他的传奇经历又增添了几分感慨。</p> <p class="ql-block">  来到正殿,殿门上方“威震华夏”的金字匾格外醒目,这可是清同治皇帝的亲笔御书,足见关羽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殿内供奉着关羽父子和周仓的大型塑像,关羽身着绿袍,头戴纶巾,丹凤眼、卧蚕眉,神态威严,栩栩如生,仿佛正俯瞰着世间万物,守护着一方安宁。 </p> <p class="ql-block">  穿过正殿,便是寝殿。寝殿内有台湾同胞捐资铸塑的高3.6米、重800千克的关公铜像,在灯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让人感受到了两岸同胞对关羽文化的共同敬仰和传承。 </p> <p class="ql-block">  而关陵的核心——陵墓,就位于寝殿之后。圆形的封土堆,被石墙、石栏紧紧环抱,墓前碑亭中立有“汉寿亭侯墓”碑,让人不禁想起关羽当年的赫赫战功和悲壮结局。</p> <p class="ql-block">  绕着陵墓缓缓行走,心中满是对这位忠义之士的缅怀之情,回味着那段历史。关羽死后,孙权将其首级送与曹操,曹操识破东吴嫁祸之计,遂以诸侯礼葬于洛阳;而孙权亦以王侯之礼葬其身于当阳,历代修葺,香火不绝,成了正统。</p> <p class="ql-block">  在关陵中漫步,还能看到许多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的建筑和碑刻,它们都是历史的见证者,为我们研究三国文化和明清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每一块石碑、每一处雕刻,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让人沉浸其中,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青年时期曾拜读过《三国演义》,熟悉那里的每个人物。后来知道更深层次的还有《三国志》,所谓演义就是其中许多情节是虚构的。不过不管是正史也好,野史也罢,关公的形象是高大的。</p> <p class="ql-block">  关羽的忠义精神堪称千古楷模。他与刘备“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在刘备势力最为衰微时,即便被曹操生擒且获厚待,仍“降汉不降曹”,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毅然回归刘备阵营,其对兄弟情义与政治理想的坚守,诠释了“忠义”的至高境界。</p> <p class="ql-block">  关羽的军事才能同样不容小觑。白马坡单枪匹马冲入敌阵,斩颜良、诛文丑,威震敌军;镇守荆州时,他深谙兵法,巧妙运用汉水暴涨的天时,“水淹七军”,生擒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令曹操一度欲迁都以避其锋芒。</p> <p class="ql-block">  关羽身上体现出的“义薄云天”也为世人所称道。华容道上,他念及曹操昔日恩情,宁可冒着违反军令状被杀头的风险,也要放走曹操,展现出他重情重义、恩怨分明的性格特点,让关羽的形象更具人情味和感染力。</p> <p class="ql-block">  然而,关羽的性格中也存在明显的缺陷。他性格骄傲自负、刚愎自用,轻视他人,面对东吴的联姻请求,一句“虎女焉能嫁犬子”,不仅彻底激怒孙权,也破坏了孙刘联盟的外交基础;他对同僚也缺乏应有的尊重,与糜芳、傅士仁关系不睦,致使在关键时刻,二人投降东吴,断其后路。此外,关羽政治眼光相对短浅,未能深刻理解“东和孙权,北拒曹操”战略的重要性,一味追求军事上的胜利,最终腹背受敌,败走麦城,身首异处。诠释了英雄末路的结局,不禁叫人感叹万千!</p> <p class="ql-block">  归途时,暂停玉泉寺,山门"关公显圣处"的匾额在夕阳下泛着金光。传说关羽死后曾在此显圣,后被佛教封为伽蓝菩萨。神话与史实交织,使得关羽形象愈发模糊。然而无论如何神化,那"桃园结义"的兄弟情谊,"过五关斩六将"的忠勇之气,终究是中华文化中不可磨灭的精神印记。</p> <p class="ql-block">  忽想起苏轼《赤壁赋》中"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之句。关羽英雄一世,死后却成了商人供奉的财神、百姓祈求的武圣,这般错位,不知他可曾料到?</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附:</b>《三国志》载,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大意失荆州,退守麦城。孙权擒获关羽,斩杀关羽后,孙权将关羽头部送曹操,以诸侯礼安葬关羽尸骸于当阳关陵。</p><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写于漳水河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