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看到青萍骑行寨底村的微信朋友圈,她说她是第一次骑寨底村。她的话勾起了我的回忆。</p><p class="ql-block">寨底村我骑车来过四五次了,带着爱人开车也来过几次。</p> <p class="ql-block">青萍拍的这山洞依旧,每次来都在这里拍照。</p> <p class="ql-block">透过这个山洞做前景,拍外面的景色也很特别。</p> <p class="ql-block">这城墙十几年了依旧坚固整齐。</p> <p class="ql-block"><b> 骑车不知不觉已经14年了,这是十几年前的故事了。</b></p><p class="ql-block"><b> 那时没有手机,我每天有写日记的习惯,QQ日记都是我一字一字坐在电脑前打出来的。</b></p><p class="ql-block"><b> 这篇文章又让我回忆起老公,没有老公的鼓励,就没有我的今天。我深深的思念他。今天又翻出这篇文章,以此来纪念老公,怀念队友,感恩生命。</b></p><p class="ql-block"><b> 我的两辆自行车,两部相机都是老公在家庭开支紧张时,毫不犹豫的为我买的。我对老公的回报就是我每骑车去过的地方都带老公开车去一次。</b></p><p class="ql-block"><b> 寨底村是当年难度最大最具挑战性的村子,后来才知道第一次去这个村子队长下的通知是:不容许女队友去。我和老公带着孙子在北京住了几天,刚回来不知道有这个通知,队长一说我就去了。引得女队员对队长有意见。</b></p><p class="ql-block"><b> 后来我带着老公,孩子们,也来过这个村。跟康钧队来时,我知道跟不上他们的速度,我是自己从太原骑过去。在下大坡的路口等他们的。队友去过好多次这个村。</b></p><p class="ql-block"><b> 没想到十几年过去了,青萍说骑车到这个村,现在还是骑友们挑战的地方。回想起2012年3月第一次到这个村,依旧激动不已。那是第一次骑行最艰苦的路,现在这么远的距离我应该能骑过去,但跟老年人已经没有伴了,跟年轻人追不上,所以再骑这条路已经不可能了。</b></p> <p class="ql-block"><b>骑行榆次寨底古堡(准备)
</b></p><p class="ql-block"> 2012年3月9日下午5点26分,终于接到了挑战者骑游队的活动信息:“定于3月11日骑行榆次寨底村,往返约110公里,有山路,请骑游务必……”接到这个信息是兴奋与担心并存。兴奋——因为这是今年的第一次骑行。为了这次骑行,本周我从北京回来首先跑了一次中北大学,隔天跑了一次小店,加起来跑了97公里。担心——因为我还没有一次跑过110公里,而且有山路。</p><p class="ql-block"> 3月10日下午中关村摄影活动上,首先见到了胡队长,他见面就询问我明天去不去骑车。 “去。”我说。</p><p class="ql-block"> “这几天家里正在装修,特别累。”队长说,“如果你去,我也去,陪你在后面走。”。</p><p class="ql-block"> 骑游队里爱开玩笑的“命由心造”说:“刘姐,明天的路很难走。我骑小车子,实在累了,你就带上小车子坐汽车回来。” </p><p class="ql-block"> 从他们的话里,我知道明天不是一般的骑行,是难度强度很大,需要很卖力的一次骑行。中关村活动结束“志在千里”一再强调“明天有山路,又很远,你看行不行?你自己决定。”</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里,上网查看了地图,地图上显示56.9公里。往返113公里,我从来没有骑过这么远,能行吗?想想志在千里一次次地询问,我恐惧了:每次骑行志在千里都是鼓励我的,可是这次他没有了鼓励。是怕我不行吧,是怕我拖累大家吧,我还去么,万一不行怎么办?别去了,下次吧。多难的一次机会啊。可是,万一不行不是给大家找麻烦吗?舍去吧,别去了,……心里两个小人在不停地打架,我不知如何是好。这时电脑右下方跳出一个闪动的头像,我懒洋洋地打开。“刘姐,你明天去吗?”是骑友风中的云。 “我能行吗?” “没问题,去吧!” “就我一个女的。” “这有什么关系,大家都惯了。” “路难走,我怕跟不上大家。” “明天我跟着你。” 骑友风中的云不断地鼓励我。</p><p class="ql-block"> 一会儿又有闪动的头像,是命由心造的。他在向领导请假,决定明天去骑车。
</p><p class="ql-block"> 有了这两位骑友的鼓励,让我心里暖暖的。开始准备午餐,检查车子和装备。虽然心里暖,但“忽然间没有了自信,没有了力量,没有了勇气。挑战我能行吗?” “我能行吗,请给我力量。”发完微博和日记已经深夜1点多了。</p> 【骑游队里的故事】感动.力量.兴奋——骑行榆次寨底古堡 <h3> <h3>“ 几点了?”“六点了。”“晚上没睡好,不然别去了。”老公一边帮助准备今天的早餐,一边担心地说。“去吧。”<br></br> “到了目的地给我打电话。”“累了给我打电话,我去接你。”在老公的一再叮嘱下,七点整吃过老公做的早餐出发了。<br></br> 在集合地点,遇到了久违的骑友们,大家相互问好。<br></br> 我把午餐放在了栗师傅的挎兜里。车子顿时轻松起来。<br></br> 7:30分我们准时出发。</h3></br><h3> 8:30分快到榆次了,大家休息了一下,继续骑行。一路上,不时有人陪着我在后面骑着,我们说说笑笑挺快活。“骑车别说话,不安全也浪费体力。”骑在后面的骑友志在千里告诫我们,“越拉越远了,快追上去。”。我不敢再说话了,加紧追着队友。从榆次市穿行而出,途径北田镇继续南行。</h3></br><h3> “上厕所吗?”队长从后面追了上来。“不上。——上。”专心骑车的我一个停顿,我们已经超出加油站很远了。队长向前冲去。只得后悔自己的犹豫。<br></br> “停——”队长一个手势,车队停了下来。<br></br> “让刘姐到老乡院里上厕所去。”原来队长冲在前面是为我找方便之处。这次出来只有我一个女的,队长考虑如此之周到,怎能不让人感动。</h3></br><h3> 在北田镇南边不远处的一个岔道,向东南骑行。虽然依然是柏油路,但一路上坡。坡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景色也越来越美。昨天在网上查了一下这里的图片,知道这里都是土山和沟壑,也没有什么美景可言。可是置身于其中才知道这里的土山不一般:从上面看是平平的,如果卫星拍摄绝对是土包加深沟,没什么特别之处。这里的山必须从侧面看——山一层一层的,枯黄的小草与黄色的图层构成了一幅幅水墨画,那是天之作,画家无法用笔墨描绘。步步是景,满眼是景。“看,这里像一座寺院,你看那蜿蜒的小路,茂密的山林,一座漂亮的寺院置身于静静的山顶。”陶渊明在这里作词,李白在山涧赋诗。我们似乎看到了那挑水上山的和尚,我们似乎听到那寺院里传来习武的声音……“看,那里多像一只报晓的雄鸡。雄鸡站在高高的石头上,仰着脖子唤醒了寂静的山庄。”山醒了,鸟鸣了,农民赶着耕牛下田了,孩子们在河边嬉戏,妇女们溪边洗衣,村子里炊烟飘飘,我们似乎味道了米香的味道。骑友们拿出照相机咔嚓咔嚓地不停地拍摄,刘师傅说:“太美了,在这里拍一天都不会觉得累,不会就觉得得烦。” </h3></br><h3> 这次出行我知道很艰难,所以没有带相机,我不敢过长时间地欣赏美景,乘着骑友照相的时间,加速向前骑着,不知怎么竟然越骑越有劲。路上,不时碰到田间的老农,他们劝我,“别去了,根本骑不上去,快返回去吧。”既然来了,不看到前面的风景,真有点遗憾。我继续向前骑着。骑友们已经拉开距离了,骑得快的没了踪影,被美景吸引的还在后面照相。我努力追着前面的小陈和栗师傅。山路也真够难骑,一路上坡,没有歇脚的时候,有时遇到大上坡,只能低着头,看着眼前的路,“之”字形的一步一步地向前蹬。这时绝对不能抬头看前面的队友,因为一看到他那么费力或者下来推着走,你也绝对没了力气。</h3></br><h3> <h3>大家都是第一次来,路上不停地查地图,我还给他们画出路标。</h3></br><h3> <h3>从上面这个岔道下去,一路大下坡,就到了寨底村。开始我们看到远处有一辆汽车在吭哧吭哧地爬,大家很是兴奋,在山上看,汽车只是一个蠕动的甲虫。后来才知道那个从山上看指甲盖大小的村庄就是寨底村。山很高,盘山路很陡,弯道很多,拐弯也很急,所以骑车下山很危险。山路上碎石头很多,车子骑上去一蹦随时都会改变方向。细带的自行车在平路上骑阻力小,在这里骑友就格外小心谨慎了。我根本没有能力驾驭这样的车子,所以队长一直不主张我换轮胎。我的车子是粗轮胎,在平路骑车阻力大,骑得比较费劲。<br></br> 这条山路下山难,返回的路上更难。这个大坡又长又陡,连汽车上山都吭哧吭哧地,骑车就更别想了,谁也耗不起那个体力。一到山脚,大家就推着车子上山。队长和刘师傅陪我走在最后。没走几步,大家就满头大汗,气喘嘘嘘了。汗水不时地流进我的眼睛里,扎得深疼,可是没有手擦汗,稍微一松手车子就把不住,向后退去。继续向前走,我更没力气了,两条胳膊实在没劲了,索性整个身体趴在车把上使劲地推着。汗太多了趴在车把上用胳膊噌噌,汗流进眼里使劲闭闭眼,甩甩头上的汗,使出吃奶的劲继续前行,两条腿像灌了铅一样。这时我看见小陈在前面使劲地推着车子不停地回头望。我知道他在等我。在半山腰上他停了下来,等我过去以后说:“刘姐,累了吧,我帮你推一下。”已经筋疲力尽的我没有推辞,立刻接受了这一援助。有了小陈的一推,我顿时轻松起来。远远地望见有几个队友拐了几个弯已经到了山顶,我竟然忘了推车的艰难,情不自禁地喊起来“嘿——。”“你还有劲喊呀?”小陈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回头一看,小陈浑身的汗变成热气在蒸腾,他一手推着自己的车子,一手在后面推着我的车子,汗水顺着他的脸颊哗哗地流。我不好意思地忙说:“小陈,不用推了,我行我行。”“我歇一歇,再帮你推十下。”小陈大口地喘着气,断断续续地说。前面的坡度更大了,更陡了。稍作休息的小陈,甩了甩酸疼的手,顾不得擦汗,继续一手推着自己的车子,一手在后面推着我的车子,我紧紧地扶着车把,撅着屁股,弯着腰,专心致志地艰难地一步一步地向山坡上爬去,任由汗水不停地流淌,“一下”“二下”……那是怎样的十下!那是陡坡上的十下,那是力气极限的十下,那是队友协作的十下,那是人世间最真情的十下!那是我永生不会忘记的十下!</h3></br><h3> “我来了,寨底村。”</h3></br><h3> 这里只有十几户人家,队长想给又累又渴的我们找点吃喝,可是找了几个老乡家,都说家里没有火。我们只得在野地里吃饭。我们是能随遇而安的人,无论环境如何都能将就,并且乐着。</h3></br><h3> <h3>“尝尝我的饼子。”“给我分点咸菜。”“打开这袋子肉,来点硬货。”“哈哈,别把羊粪蛋蛋吃嘴里。”大家享受完阳光下的午餐后开始登山。<br></br> 说是登山,根本没有路。我上山是爬上去的,下山是滑溜下来的。当然这都是在骑友们的“前呼后拥”“万目注视”下进行的。</h3></br><h3> <h3>晚上七点,返回了太原,返回了家。打开电脑,看到了朋友们的留言。原来我在外面骑车,朋友们在家为我鼓劲加油。</h3></br><h3> 我原来是老师,一生都在呵护别人,很少有被呵护的感觉。到了骑游队我时刻被队友们呵护、照顾。无论哪次骑行都有队员默默地跟在我的后面。远长一声“紫英”的称呼让我亲切;王师傅憨憨的微笑给人以力量;叫不来名字的师傅2次推车让我感动;刘师傅的摄影指导;行者护送并州路之行;栗师傅的大哥形象,李凯的冰之约,丽霞的拐杖,十五岁的中学生,只见过一面的乐山,几次开车出去的朋友……个个都给我难忘的印象。小靳更是经常打来问寒问暖的电话,小娟也在不停地指导我骑车技术。每当骑行即将结束时,队员们都要释放没有用完的体力过过瘾,每个从我身边冲过的队员,都会说一句:别着急,慢慢骑。我们前面等你。</h3></br><h3> 始终觉得朋友是生命中的阳光,感动是生命中的雨露,离开阳光和雨露生命将失去光彩。<br></br> 感谢我的队友,感谢我的朋友,朋友、亲人让生命更加绚丽,想起你们,心中就升起一股暖暖的感觉。</h3></br> <h3><a href="http://h5.qzone.qq.com/feed/visitor/423427273_2_1331907094__1331907094/feedvisitor?hostUin=423427273&from=other&qua=" target="_blank">浏览44次</a></h3></br> <p class="ql-block">感恩照片记录了生活,十年后还能看到当初的艰辛和感动。多拍照吧,记录下自己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2021.3.27我们开车探黄彩路时,我们又开车来过一次,这次的路牌更漂亮了。</p> <a href="https://h5.qzone.qq.com/ugc/share/?sharetag=A17BB367FD5EC66F6F41173171E93D7F&subtype=&ciphertext=&sid=&blog_photo=&g=85&res_uin=423427273&cellid=1331907094&subid=&bp1=&bp2=&bp7=&appid=2#wechat_qqauth&wechat_redirect"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h5.qzone.qq.com,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