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摄影、文/空谷鸣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我登上南山眺瞰你蓝色丝缎般的容颜时,我依然震撼了!见过明丽太湖的温婉多姿,也见过高原之上青海湖的大气磅礴,还见过三峡之水的波澜壮阔,而当我第一次见到你时,却有一种想流泪的冲动,这份感动有伯牙之于子期隔世重逢时的悲喜交加,有李白之于汪伦心底升起的桃花潭水,有东坡月下空对月时影子与实体的相顾无言,尽管在我今世的记忆中,我还是第一次走进你,梦寐的鄱阳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包容天上人间万千生灵的湖蓝,在正午的阳光下泛着清泠泠的微光,让人恍如到了一望无边的大海,到过东海、南海、黄海,而这份浩淼,恰如烟波如画的大海一般,几只鸥鹭在广袤的湖面上自由地翱翔,那份畅然无不透着母亲怀中儿女的无拘无束,透着母亲海纳百川的博大与柔美。湖面吹来阵阵泛着潮气的风,与我潮湿的双眼不期而遇,似知音之间的惺惺相惜,我用泪光的余温留住这份难得的共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穿过尘世的硝烟,我仿佛见到千年前你雄姿英发的容颜,那时的你是气冲霄汉的处子,在华东广袤的大地上,以灵秀甲天下而著称,头顶北部高大延绵的武山山脉,左右是苏山、大九山山脉,中部是雄壮的阳储山脉,合起的气势如一条蜿蜒舞动的巨龙奔腾入湖,因此,隋文帝赐给了你一个闪光的名字—龙城,却被一位修行五百年的法眼地神诬告天帝,说鄱阳湖乃古鄡阳下沉新浮起的地段,地嫩龙筋软,龙城是出天子之城,若出天子必招国祸四起,生灵涂炭。玉帝听信了谗言,左手抛下一颗玉印,落在南面的湖面上,便成了如今浩淼鄱阳湖上的印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抬眼而望,印山小巧而灵秀,如一方葱茏的绿色印章,镶嵌在三千多平方公里的鄱阳湖上,显得孤寂而落寞,天帝的玉印压制了造福一方、灵秀百年的正能量天子的诞生,但印山逾千年而不没,览云飞而看潮生,终于练就了孤居者宽阔的胸襟,遐思的神往,孕育了山水之间绵长而浩然的正气。地灵之处必有人杰,于是,岁月将鄱阳湖的风骨化为一代又一代文学才俊的长卷,在广袤的湖上演绎了千年------绝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从烟波浩淼的云烟深处走来,以比印山更刚强的骨力,撑起鄱阳湖的蓝天,开创了华夏大地一代田园山水之诗,将鄱阳湖的风骨写上悠然南山,写上华夏的千年文明;于是,少年王勃在令天下仰首的《滕王阁序》中,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讴歌鄱阳湖沉浸于自然与山水之中的悠然与惬意;名垂青史的文学大家苏东坡提笔写下“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的胜景;朱熹之后的又一代礼学群体,在鄱阳湖畔应运而生;徐稚、林士弘、刘恕、洪适、江万里、朱耷等一代人杰轮番向世人展现鄱阳湖的精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失之东隅,得之桑榆!究竟是鄱阳湖的不幸还是幸运呢?失去了一方天子的诞生,却迎来了万千名垂青史的文学大家与文化学者,烟波浩淼的鄱阳湖无言,中华泱泱千年的文明史无言,只有岁月如默默流淌的静水,大浪淘沙之后沉淀了最清澈的回音,如湖上的千帆竞流,如湖边一丛丛荒冢,早已分不清哪是天子,哪是臣民!惟有人们心中的无字丰碑—代代相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汉水亦太急,江浑只恁流。何如彭蠡泽,清莹解人愁”,包容而善解人意的鄱阳湖,自古以来就有“清莹解人愁”的柔美与博大,千百年来成为万类竞长的家园,然而却从来不失“初疑邱山裂,复恐蛟蜃斗”的傲骨,1945年4月16日,2000多吨的日本运输船“神户丸”号行驶至鄱阳湖西北水域突然无声无息地失踪沉入湖底,船上200余人无一逃生。其后,日本海军曾派人潜入湖中侦察,下水的人中除一人外,其他人员全部神秘失踪。而这位幸存者脱下潜水服后,神情恐惧,接着就精神失常了。抗战胜利后,美国著名的潜水专家爱德华·波尔一行人来到鄱阳湖,历经数月的打捞一无所获,除爱德华·波尔外,几名美国潜水夫再度在这里失踪。迷一般深邃的鄱阳湖,将昔日的宁静柔美彻底颠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是对异国入侵者的一种惩罚?还是她性格的另一侧面,对冒犯其领地者的一种宣言?天地山川不知,人类生灵不知,而惟有大自然知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空谷鸣琴写于2014年7月16日</p><p class="ql-block"> 修改于2025年6月23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