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喜欢写作,我写文案有个习惯,初稿完成后,文案的架构,语言的表达形式一直在脑海里轮回,我习惯于放下提起,又放下又提起的反复修改折腾,许多时侯初稿都改得面目全非甚至主题都改变了,但修改这个过程是一种享受愉悦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我写文案比较注重几点,一是注重标题,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设置,而是让阅读者看了标题就能被吸引往下看,但前提必须实事求是,不能虚构作假。我记得2000年的时候写了一个普通的简报,内容也很平常,也就是反映我们在工作中开展一个专项抽查的情况通报。我将一个产品抽检合格率为10%指标定为通报标题《让人后怕的10%》,简报发出后,引发了受文单位的高度关注和热议,当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也做出了重要批示。我想这个标题太敏感了,太吸引眼球了,标题直白应该是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说一篇文稿标题太重要了;二是我写同样题材的文案,每次绝不是相同结构和用固定的形式来展现,也就是说具有较强的个性特征。如公文中的总结,我走了这么多地方,每年都写,但在结构分标题内容上从未重复过;三是在写稿方法上总是打提前量,并且是反复修改。一有灵感就把标题定下来,大致内容拟出提纲后丢下。如是公文就交给部下填充具体内容,吸纳他人之智慧,形成初稿,然后自己操刀,反复修改,一般都要打磨五六次左右才能定稿。如是自己的论文或随笔,则改稿次数更多。每一次重复阅看,都有修改的地方,要么是调整结构,要么是调整文字,要么是增删内容。每一次修改,我都觉得自己写作能力都有提升,也是文章增色的过程,更是发现自己存在不足和差距的过程;四是我的文章坦然而直白,但缺乏诗情画意的浪漫,缺乏婀娜多姿的辞藻修饰,缺乏文艺范和写作知识的艺术和功底。但不管怎么说,我这个频繁修改文案的习惯却给我带来了一次次的愉悦和享受。</p> <p class="ql-block">每一次改稿后,我的心情都十分愉快,乐滋滋的,美滋滋的。不知怎么的,我工作越忙,工作之余写的随笔越多,我喜欢熬夜写作,只要思绪上了路越写越兴奋,越写越带劲,不停的写又不断的改,下半1夜更有写作灵感,真的是没有一点疲劳感,一点也不觉得累。早上照样按时上班从没迟到过,长期这样的写作习惯我都不知是那来的这么旺盛的精力,我想这可能就是自己调整心态,享受自我的一种生话方式吧。</p> <p class="ql-block">退休后的写作方式则发生了根本性的变,没有了压迫感任务感,闲时写,有灵感时写,不被他人左右,不被带节奏地写作,不追求完美的创作,既是发现一些瑕疵只要不是大的问题也就算了,能表达自己的意境就行。</p> <p class="ql-block">我现在的写作把握着一个基本的原则和前提,就是不能把轻松的事变成心累的事,不能把心悦的事弄成为心烦的事,不能把喜欢的事搞成讨厌的事。不然就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做自己折腾自己的傻事。</p> <p class="ql-block">我们退休后不能闲着,要有事干,要让自己活得有意义,活得有价值,就得做自己喜欢的事,自己开心的事,做能带给他人正能量的事,我认为这也是养生长寿的秘诀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