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知这日夏至,和小侄傻傻的在烈日下连走带爬10个多小时25公里。莫天脑位于岸下村之北,与抱犊寨遥对相望。起初小侄在两步走上选了一条10公里的爬行环线,我感觉不过瘾,便推荐穿行莫天脑、青龙寨约23公里的线路,不知深浅的小侄爽快应诺。这次之所以选择青龙寨,也是弥补去年骑行挑战青龙寨失败的遗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晨4点多出门,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岸下村012乡道边的登山口。征得老乡同意,将车停在不远处农户门口,顺便问了曼天脑大致情况,便开启了一天的登山之旅。上山路线没有什么难度,沿着三马子的车辙一路攀升,偶采点飞鸟啄剩的山桃以备急需。行至半山,太阳跃出天际,远山峰峦叠嶂,云雾晨光弥漫其中,若及若离晃拟天上人间,正应了那句话“这么近,那么美,周未到河北”,真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路长草漫路,追光逐影,不到7时便登顶曼天脑,顶上没什么东西,只有一座似观似寺的建筑,其朱门紧闭,不知其里。美中之余,小侄又觉这样路途的缺少了挑战,失了攀爬野山的趣味儿。我说:年轻人别着急!下山路估计会有你受的。果不出我所料,翻过山顶先是误入一片荆棘林,在拔荆觅路、锐刺划身中下行了百余米,感觉不对头又原路返回,几经周折终摸到了真正的下山路。莫天脑的后山,景色真得很盖,平坦山脊上或是绿荫蔽日,或是长草没膝;走过平地,更有峭壁沟壑,山石嶙峋,宛若放大的盆景。景虽美,但沟不好过,我俩手脚并用,相互搀扶,终征服了两沟三波,于九时翻过了莫天脑,来到了栈道村,又开始向青龙寨进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青龙寨登山口位于庄子头村,从栈道村至庄子头村要沿012乡道前行三四公里。此时,已是烈日当头,隔着鞋子也能感受到脚下柏油路滚烫的温度,对我俩来说,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在一家小店添些补给,又开始了下半程漫长的苦旅。此刻小侄早已没了起初的锐气,本不算长的乡路,在他眼里已经遥不可及,一路总想搭上一辆三马子快速到达庄子头,就在离终点还有600来米时,终看到两个十三四岁少年,骑着电单车飞驰而来。侄子远远招手拦下,请求捎上一程。在两位少年惊奇的眼神中,我和小侄分挤在少年身后,飞一样的到达了登山处。虽说只有区区的几百米,但仿若一根救命的稻草,让我们快速离开了极其无聊的乡路,真正开启了青龙寨的征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而,青龙寨的上山路,全是遍布渣石的施工路,两旁光秃秃的没有一棵树,且爬升的坡度很大。因我曾经来过,心里有所准备,但对小侄失之有望,只得咬牙坚持,实在太热时,如流浪猫般钻在光伏板下喘口粗气。烈日下,我俩跌跌撞撞、七拐八转终到了青龙寨脚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寨虽不高,但直上直下,登顶不易。我问小侄还上吗?此时,年轻人的荷尔蒙又冲上了头顶,不加犹豫地说:来都来了,上就上呗!说是容易,真爬还是艰难万分,许多岩壁几近垂直,我俩借住驴友留下的绳索,连拉带蹬,在中午时分登上了青龙寨顶峰。站在顶峰放眼远山,那种山高我为峰的豪迈,将所有的艰辛化作了成功的飒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青龙寨下来,又走了好长的施工路,总算穿过了光伏发电场,回归到正常的山脊路,但山脊上依旧只有草没有树,午后两点的太阳更是热得发了疯,面对一座座起伏的山脊,小侄无奈戏称为“绝望坡”。一路无凉可歇,只能通过大量饮水降温,早晨我俩只吃了半块烧饼,虽过中午除了口渴从没有饥饿感觉,十多瓶的清水成了我们最美佳肴。侄子翻看手机,方知今日正是夏至,便感慨这个夏至会成终生记忆。一路小侄走在前头,我慢悠悠跟在后头,在不见我身影时,便钻在尚不能遮日的小树底下等我一下,等快到终点时年轻人就撒开了丫子,把我远远地甩在了身后,结果在岔路处,我们相向而行,害我绕道谷家峪隧道多走了两公里,好在我的体力还算充沛。一路妻子放心不下,总是电话问个不停,除了嗔骂便是心疼,说我俩是这世上最傻的傻帽儿。骂归骂,还是贴心准备了西瓜和绿豆汤,回家后好让我们消下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5公里山路,确实考验了我俩,若没有亲身体验,难知其味。侄子脚上起泡算是正常,毕竟他第一次走这么长的路。而对我这位曾经徒步五十公里的老江湖,脚底居然也磨出了水泡,可见的路难和艰辛。好在我们闯了过来,也许对于小侄会是人生最好的经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相信,经此一役,那太行深处的风、滚烫砾石的温度、绳索摩擦的粗粝感、乃至极度干渴时清水的甘冽,已如烙印般刻入小侄的生命肌理。终有一日,当他踟蹰于人世的某个十字路口,当内心涌现名为“不可能”、“做不到”的幻影时,2025年夏至日这漫长而滚烫的二十五公里山路,将在记忆深处轰然作响——那曾攀爬的绝壁、那曾忍耐的高温、那曾并肩的身影,都将化为无形的绳索,为他注入一股沛然莫御的沉潜之力,支撑他抬脚,翻越下一座人生的“绝望坡”。因为在那山巅烈日照耀下真正被证悟的,并非征服了山,而是在与山的对话中,重新认领了体内那个不屈、坚韧、能在绝境中互相扶持并最终突破自我局限的灵魂。 这,便是群山馈赠的最深的生命启迪——心之所向,纵有艰险,步履可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