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1年10月13日,我和老伴自驾游参观完“神农架”景区后,于10月14日上午,驱车前往湖北省宜昌市“亖峡大坝”旅游景区参观。下午2时许,我们到达了宜昌市。</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宜昌市,湖北省辖地级市,地处湖北西南部、长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处。宜昌古称“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清朝时改称“宜昌”,取“宜于昌盛”之意。宜昌历史悠久,巴楚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屈原、古代民族团结使者王昭君,嫘祖、杨守敬等历史名人的故里。</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宜昌是三峡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拥有水电站四百余座,被誉为“世界水电之都” 。宜昌是“长江大保护”立规之地,连续四届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有众多历史文化古迹和风景名胜。</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宜昌市三峡游客中心。</span></h1> <h1> </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峡大坝旅游景区游客换乘中心位于该游客中心内。外来旅游车辆停放在这里后,换乘中心可为游客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让游客能够更加轻松地游览整个三峡大坝旅游景区。</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峡大坝旅游区游客换乘中心。</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峡大坝旅游区位于西陵峡中段、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距下游宜昌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首先乘坐游客中心的观光车来到三峡大坝旅游区“坛子岭”园区参观。</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峡大坝旅游景区是一个集游览、科教、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景区,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三峡大坝的雄伟壮观,还可以了解到现代工程的科技魅力。</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峡大坝旅游区,于1997年正式对外开放,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现拥有坛子岭园区、185园区及截流纪念园等园区,总占地面积共15.28平方公里。</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旅游区以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为依托,全方位展示工程文化和水利文化,为游客提供游览、科教、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服务,将现代工程、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有机结合,使之成为国内外友人向往的旅游胜地。</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旅游区目前对游客开放的是五个观景点,登上坛子岭观景点能鸟瞰三峡工程全貌,体会毛主席诗句“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豪迈情怀;站在185平台上向下俯看,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与自豪;走进近坝观景点,能零距离感受雄伟壮丽的大坝;登上坝顶能直面雷霆万钧的泄洪景观;来到截流纪念园欣赏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仿佛置身于“山水相连,天人合一”的人间美景。</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坛子岭是大坝最高点,可鸟瞰三峡工程全貌,可参观三峡大坝模型室,亦可站在185平台上向下俯看 ,也可乘下行电梯到达船闸观景平台,近距离欣赏世界上最大的双线五级梯级船闸感受华夏民族的伟大与自豪,最后途经西陵长江大桥至江南,游览截流纪念园。</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步入坛子岭,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座标志性的“坛”形观景台。登顶之后,整个三峡大坝的雄姿尽收眼底。</span></h1> <h1> </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坛子岭浮雕。坛子岭浮雕群是用秦岭红色砂岩雕刻而成。图中三个雄伟的男性携手在水流中旋转,是人力与自然水力的交融。两侧的虎与凤,是楚人与巴人图腾。浮雕上有古代大禹和现代建设者显示中华治水文化的历史传承,背景的三峡大坝建设场景与库区移民现代生活,远处东方明珠、上海外滩,象征三峡工程惠及库区及长江中下游。此外,浮雕上还贯穿着长江三峡风景、风情、纤夫、船夫、太阳、月亮、星斗等图案,寓意着“天、地、人”合一的文化内涵。</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关于坛子岭浮雕的另一种说明: 坛子岭的坛体四面是一组大型铜板浮雕。正面是三个雄壮的男性携手在水流中旋转,形同水轮机涡壳,表现了万物以水为生的强大力量。其上为虎,下为凤,表达出三峡工程的地理与文化背景,因为三峡坝区在巴楚之间,古巴人尚虎,楚人崇凤。再往两边,上游一侧是一个现代男人和大禹的形象相叠,大禹手持铁铲,显示中华民族治水的悠久传统,现代男人手持三峡基石岩芯,象征现代水能利用的科学观念。他们的背景有传说中帮助大禹治水,后来化为巫山十二峰的十二位仙女,还有三峡大坝建设和库区移民的场景等等。相对应的下游一侧的浮雕中心人物是一个现代青年女性与一位仙女,手持花朵、果实,背景有植物、动物、鱼类等,还有东方明珠、上海码头、外滩大楼、巴楚乐舞、大足石刻等形象,反应了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沿江经济发展及旅游业等的促进作用。背面一块浮雕中心部位是传说中黄牛助大禹治水合力开峡的景象,峡石和流水向两侧展开,下面有纤夫、船夫、埋葬水难者的白骨塔、漂在水患中的孩童房屋等,场面十分悲壮。</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截流四面体纪念石。</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四面体单边长2、5米,重达23吨,由混凝土浇筑而成,,是长江截流时的主要投抛料。截流四面体纪念石是实际使用的2倍。因四面体各角可分散江水的冲击力,抛入江底后不易冲走,可有效提高龙口封堵速度,先后在葛洲坝工程和三峡工程大江截流中立下汗马功劳,是三峡水利工程的科技创新成果之一。</span></h1> <h1> </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坛子岭揽胜。</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坛子岭:是三峡坝区最早开放的景区,于1997年正式开始接待中外游人,因其顶端观景台形似一个倒扣的坛子而得名,该景区所在地为大坝建设勘测点,海拔262.48米,是观赏三峡工程全景的最佳位置,不仅仅能欣赏到三峡大坝的雄浑壮伟,还能观看壁立千仞的“长江第四峡”双向五级船闸。整个园区以高度的递增从上至下分为三层,主要由模型展示厅、万年江底石、大江截流石、三峡坝址基石、银版天书及坛子岭观景台等景观,还有壮观的喷泉、秀美的瀑布、蜿蜒的溪水、翠绿的草坪贯穿其间,放眼望去,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置身于美妙的乐园。185观景点:185观景点位于三峡大坝坝顶公路的左岸端口处,因与三峡坝顶齐高,同为海拔185米而得名。站在平台上向下俯看,就如同身临坝顶,可以近距离感受大坝雄姿,同时领略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观。</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h1> <h1> 站在坛子岭上,可见远处的长江如同一条银色巨龙,蜿蜒穿行于崇山峻岭之间。在这里,您可以近距离感受到人类智慧与自然力量的完美融合——三峡大坝,这一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其规模之宏大,技术之精妙,无不令人赞叹不已。站在观景台上,不妨深呼吸,让心胸随着眼前的壮丽景色一同开阔。</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坛子岭不仅仅是一个观景点,更是一个文化体验区。漫步于景区内的文化长廊,您会发现一系列雕塑和壁画,生动展现了三峡地区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从古至今,三峡见证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足迹,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诗中的意境在此处得以直观呈现。跟随讲解员的引导,您仿佛穿梭于时空之中,与古人对话,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文化共鸣。</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监测标志,严禁碰犝。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承建。</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坛子岭作为三峡大坝的制高点(海拔262.48米),设有用于观测大坝及周边水域的测量标志。游客可在观景台俯瞰大坝全景时看到此类标记,用于定位或水文监测用途 。</span></h1><h1><br></h1> <h1> </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85观景区平台位于三峡大坝坝顶公路的左岸端口处(长江北岸),因海拔185米而得名,与坝顶齐高。站在平台上,可以俯瞰三峡全景,三峡的溢流坝、泄洪闸、升船机、双线五星级船闸尽收眼底。</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坛子岭风景区内还精心打造了一片生态公园,绿树成荫,花香四溢,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休憩与亲近自然的好去处。沿着蜿蜒的小径漫步,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植被,不时传来鸟儿的欢鸣,让人忘却尘嚣,身心得到彻底放松。园内还设有儿童游乐区,让家庭出游的朋友们也能享受到亲子的乐趣。</span></h1> <h1> </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峡坝址基石。</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峡大坝坝址基石为天然花岗石,是地质勘探时从坝址钻棎取出的样芯石。因花岗岩岩性均一,透水性微弱,抗震抗压能力强,是修建水利大坝的理想岩石。长江三峡只有大坝坝址上下约31千米的河段为花岗岩地质。国内外工程地质专家在查勘了坝址后都交口称赞三峡坝址是一个难得的好坝址。</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峡大坝基础岩石是古老结晶岩基底的一部分,其主要岩石为元古代闪云斜长花岗岩,为基性岩浆岩侵入体,岩体厚度约14公里,形成至今约8亿年,灰白色至浅灰色,中粗粒结构,局部中细粒结构,主要由斜长石、石英、黑田角闪石等组成,岩石坚硬,完整,透水率低,微新岩石其挖压强度90~110MPa,变形模量30~40GPa 。三斗坪坝址属于地质构造上稳定,坝基岩体质量优良,外国专家评论说:“这是上帝赐给中国的一块宝地” 。</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峡工程模型室。</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峡大坝模型以矩形方式体现,主体面积为1500mm*1800mm,模型总高度不超过1100mm。模型的比例为1:10000,主题材料包括合资亚克力、有色有机玻璃、ABS高分聚合工程板材、环氧树脂玻璃钢、LED灯等。这些材料的运用,使得模型的外观漂亮、大方。三峡大坝模型展示的内容包括泄洪坝、左岸大坝、右岸大坝、围堰、导流明渠、右岸非溢流坝、电站厂房、专用公路、单线一级垂直升船机、长久双线五级梯级船闸等。此外,模型还包括三峡大坝大幅写真背景墙,以提供更全面的展示效果。这些细节的展示,让观众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三峡大坝的结构和运作情况。</span></h1> <h1> </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参观完坛子岭景区,我们经西陵长江大桥过江到达三峡大坝的南岸,游览三峡工程的泄洪观景区,截流纪念园。这是一个以三峡工程大江截流为主题的公园,公园就地取材把截流所用的截流石、工程混凝土浇筑的工具、大江截流时参与运输的车辆、发电站变压器等设施当做景区的一部分,让游客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大江截流时宏伟壮观、热火朝天的场面。</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峡大坝标志石。</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峡双线五级船闸,规模举世无双,是世界上最大型船闸。它全长6、4公里,其中船闸主体部分1、6公里,引航道4、8公里。船经过每一级船闸都需要40余分钟,五级船闸全程通航时间达200多分钟。</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三峡工程升船机及防洪调度。</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峡工程升船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升船机。有效尺寸为120×18×3、5米,最大升程113米,船箱带水重量达15500吨,过船吨位3000吨,轮船通过约需要0、5小时,计划2015年建成。</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峡工程的首要任务是防洪,错峰是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之一。三峡工程根据电站运行用水和上下游水情,在确保沙市不超警戒水位的条件下,提出洪水预警和控泄方案,按照国家防总和长江防总的指令,对洪水进行调节。</span></h1><h1><br></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泥沙淤积问题:长江每年三峡的泥沙,平均为5、3亿吨,绝大多数是悬移质,推移质(砾卵石)仅数百吨。这是经过几十年的实测资料得到的结论。由此通过大量的分析、实验、验证、得出“三峡水库采取蓄清排浑的调度方式,绝大部分有效库容可以长期保存”的结论。这都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是泥沙专家组一致同意的结论。一一两院院士潘家峥</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右上图示。巧妙解决泥沙问题:三峡水库入库水量巨大,大坝设有10个排沙孔。在多水多沙的汛期6一9月,水库水位维持低水位145米,大量泥沙可通过排沙孔排出库外,实现“排浑”。汛末10月,来水中含沙量降低,水库蓄水至175米(正常蓄水位),实现“蓄清”。</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长江流域生态问题:长江流域出现的生态问题早已有之,这是整个流域生态失衡后引起的恶果,不能归咎于三峡工程。一一国家工程院院士韩其为。事实上,正是由于三峡工程的修建和其创造的巨大经济效益,才使得能够投入大量的资金治理长江的污染问题,如上游水土保持、污水处理、水华研究、生物系统改善等。</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水库诱发地震:专家认为,三峡处于地质构造比较稳定的地区,蓄水后不会发生破坏性诱发地震灾害,最大地震级别不会超过5、5级。三峡大坝所在地地质条件稳定,远离地震活跃的板块边缘 ,且三峡工程按照牨7度地震烈度设计,大坝基础为整体性好的花岗岩,三峡大坝本身也是稳定和安全的。</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裂缝之争:三峡大坝不仅是世界上最宏伟的一座混凝土重力坝,也是一座质量优良、安全可靠的大坝。大坝浇筑质量的关健是防裂,而气候温差引起的热胀冷缩和混凝土凝固过程中的水泥发热是产生裂缝的“元凶”,为此,三峡工程采用了综合温控技术。国务院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第15次到三峡工地现场检查时,专家组认为三峡右岸大坝没有裂缝,创造了世界奇迹。</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汶川地震、川渝干旱、南方冰雪灾害与三峡工程无关。</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汶川地震:汶川位于中国一个大地震带一一南北地震带上,和三峡工程不属同一板块。印度洋板块由南向北碰撞欧亚板块,碰撞的地区隆起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同时向东北方向移动,挤压四川盆地向东北走滑,汶川地震就发生在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川西龙门上的中心,位于汶川一茂汶大断裂带上。</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川渝大旱:“全球气候变暖是北半球及我国出现夏季高温的大背景,环流异常是造成川渝地区大旱极端高温的直接原因。”一一国家气候中心主任罗勇。</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南方冰冻雪灾:大气环流异常,又正好碰上导致冷冬暖夏的全球异常气候“拉尼那”年,造成了中国南方气象灾害,和三峡没有任何关系。一一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李维京。</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截流纪念园。</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果说在坛子岭、185平台、近坝观景区看三峡大坝和泄洪闸令人荡气回肠,唱的是“大江东去”;那么到三峡截流纪念园则是抒情滿怀,诵的是“历史见证”。</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截流纪念园坐落于三峡大坝右岸,占地面积九万平方米,园内陈列着的那些巨型推土机、铲车、自卸汽车等,都是昔日建设大坝时的功臣,目睹这些大型设备以及三峡指挥部,仿佛亲临那热火朝天的建设场地,感受到三峡工程建设中的点点滴滴、风风雨雨。纪念园通过工程遗址展示、场景演出、幻影成像等多种表现手法和大量史实史料,全面展示长江截流的壮美场景,生动再现截流成功的历史时刻,揭示了截流壮举的伟大意义和深刻内涵。</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截流纪念园导览图。</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型设备广场。</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CAT9920轮式装载机。自重89、2吨,挖掘力650KN,斗容10、7立方米,长宽高13、3米×4、5米×4、5米。</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777C自卸汽车。自重61、8吨,载重85吨,车厢容轵36、4立方米,长宽高9、7米×4、2米×4、2米。</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千里三峡纪念馆。</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右侧图示:三峡大坝坝址,中堡岛原貌。</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绝世千里三峡图」,原画长200米,高2米。该画描绘的是三峡工程蓄水以前,重庆至宜昌沿江十二个市、县和三峡名胜风光、景点的历史原貌。(由于场地小,只能向大家展出90米左右)。</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画作两旁对联: 画尽三峡千里景,留赠历史万古游。刘祚忠</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40余年:踏遍三峡千峰万壑,创绘三峡绝世巨作。主要关健数字:40余年数百次在三峡写生作画;5次全程徒步三峡;15年创绘一幅画(画长200米,高2米;画中船舶2378艘船舱28613个,被誉为《川江船舶博物馆》;画中房屋12918栋,有167586个窗户,每个窗户都是14笔以上描绘而成。</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刘祚忠先生70岁高龄还在为三个目标而艰苦奋斗:建《绝世千里三峡图》纪念馆,永远为三峡游客免费开放;《绝世千里三峡图》在国内外主要城市巡回展出;在有生之年,画上再画数千、上万个三峡民俗人物。</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听涛石。</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关于三峡工程建设的历史,我们可以追溯到1918年,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二中较早提出了兴建三峡工程的构想,之后1944年美国垦芜局总工程师萨凡奇博士考察三峡后,完成了著名的《杨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毛主席开始关注长江三峡的治理与开发,由周总理亲自主持拟定了以三峡工程为主体的长江流域规划。改革开放之后,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次会议上,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和25票未表决,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坝选址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的中堡岛,距离宜昌城区40公里。是当今世界第一的水利枢纽工程。工程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总方針,总工期17年,分三个阶段施工:1993年到1997年,为施工准备阶段,包括工程用地的划分、三峡专用公路的建祋、西陵长江大桥的架设、坝区生活区建设等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准备;1998年到2003年为二期工程,这个时期主要是大坝的围堰建设、拦河大坝主体工程建设、同步通航建筑双曲线五级船闸和垂直升船机的研究,期间著名的导流明渠和临时船闸的使用也是这个时期建设好的。</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04年到2009年为工程的三期建设,包括水电站厂房、泄洪坝段、五级船闸、垂直升船机的建设等。工程预计投资2039亿元,移民113万多人,三峡工程坝高185米,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宜昌以上三峡大坝到重庆朝天门段,长江形成总库容为393亿立方米。三峡工程主体工程由拦河大坝、发电厂房和同行建筑组成。拦河大坝全长2309、47米,属于混凝土重力坝,大坝坝项宽15米,坝底宽124米,坝项高185米,大坝高181米。</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84年,经过国务院16个部委和鄂湘川3省以及58个科研施工单位、11所大专院校的专家审查通过,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蓄水位为150米的三峡方案,三峡工程建设进入施工准备阶段。</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92年4月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决定修建高程185米的三峡大坝。</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94年12月14日,经过长达40年论证的长江三峡工程正式启动,三峡大坝开工建设。</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98年底,三峡大坝进行混凝土浇筑。</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02年,三峡大坝左岸坝体浇筑竣工。</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03年7月,开始浇筑三峡大坝右岸坝体。</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竣工。</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峡大坝的全线建成,意味着三峡工程开始全面发挥防洪能力,使长江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有效保护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数千万人口和数百万公顷耕地免受洪水威胁,使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得到更为充分的显现和发挥。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峡工程发电效益可观,有助于缓解中国能源瓶颈,在构筑能源动脉,优化能源资源配置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十五”期间,中国提出了“西电东送”输电规划,建设北、中、南三大输电通道。其中,中通道西起四川,横跨三峡,东至上海。随着三峡大坝输变电工程建设,三常、三广等一系列输电工程相继投产,西电东送中通道初具规模。三峡电力、四川水电不断输往华东、广东,西部清洁水电在东部能源缺乏地区发挥了重要作用,能源资源在区域电网间得到了优化配置。</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历经百年梦想,七十年论证,十七年建设,不仅是世界水利工程的巅峰之作,更是中国人用智慧征服自然的伟大产物,是中国人民千百年百折不挠、坚强不屈、勇于创造的民族精神体现。</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参观完“三峡大坝”旅游景区后,我感受颇深:三峡大坝耀中华,世界第一不虚夸;古有大禹治水患,今建大坝惠民生;长江水害变水利,科技强国人人夸。</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峡大坝”旅游区的情况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感谢您的收看,再见!</span></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