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电视剧《龙年档案》是一部很独特的反腐剧。这部剧聚焦的不是人们惯常关注的经济腐败,而是直指权力本身被异化的深层病灶。该剧以天州市为背景,生动而深刻地描绘了公共权力扭曲所带来的危害,为我们勾勒了一幅生动而又深刻的官场画卷。它如同一把锐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析了官场中存在的问题。在观剧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天州市那复杂而又充满斗争的官场之中,它不仅以其精彩的情节和鲜活的人物吸引了我 ,更以其深刻的主题和思想启迪了我,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思考之一:政治权力腐败的危害远超经济腐败。剧中的一个重要人物是龙福海,这位天州市的市委书记,在天州根深蒂固,是天州腐败与保守势力的代表。他将公共权力异化为私人领地,把组织原则置换为个人喜好与裙带关系的温床,利用自己的职权,为自己和身边的人谋取私利,通过封官许愿的方式,拉拢了一批干部,形成了一个以他为中心的利益集团。他精心编织的利益共同体网络,如同藤蔓般緾绕着天州政坛,同僚们被他暗中转化为家臣,公共权力被切割成帮派私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于龙福海等腐败势力的干扰,天州市的一些改革举措无法顺利实施,一些建设项目无法按正常程序进行,使得天州的经济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由此导致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农民上访、教师欠薪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天州市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一落千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龙年档案》让我看到了政治权力腐败对政治生态的巨大破坏。过去,我们惯常关注干部的经济腐败,以为没有经济问题就是好干部,但实际上并不完全如此。观看这部剧让我深切感到,政治权力的腐败远远超过经济腐败。经济腐败主要涉及的是金钱和物质的获取,而政治权力的腐败则是公共权力的扭曲和异化,动摇的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它就像一颗毒瘤,侵蚀着社会的健康肌体。与经济腐败相比,政治权力的腐败对社会公平正义的破坏更为深远。这警醒我们,必须将防范政治权力腐败置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核心位置。治理的重点在于将权力牢牢约束在规范轨道内运行,使其真正成为服务公众而非滋养私利的工具。同时,要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让全社会都来关注政治生态建设,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监督的良好局面,为构建风清气正、健康和谐的政治生态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思考之二:制度真正发挥伟力必须扎根于官员对规则的敬畏。制度是公共责任落实的重要保障,在《龙年档案》中,我们看到了制度约束的乏力。龙福海等腐败势力利用手中的权力,干扰司法公正,阻碍调查工作开展,让“大老虎”逍遥法外。这反映出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剧中,龙福海等腐败势力对规则条文的熟悉程度令人咋舌,他们在会议上引经据典,娴熟运用组织术语为自己的行为背书,将规章制度扭曲为权力私用的工具,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用得十分娴熟。每一次调整干部,都披着“集体研究”、“组织决定”的冠冕外衣,仿佛一切皆在制度轨道内运行。然而,这表面合法合规的程序背后,却藏着精密的私心布局:亲信被安插于要职,异己者被不动声色地清除,程序竟成了腐败的华丽道具,集体决策沦为权力意志的提线木偶。这种“规则知识型腐败”更具隐蔽性与欺骗性。这表明,在天州,规则仅被当作可操作的工具而非必须恪守的信仰,这样,制度便如沙滩上的城堡,随时会在私欲的浪潮前崩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龙年档案》清晰地警示我们,仅靠外在制度的规训,没有公职人员对规则发自内心的敬畏,不足于疗愈权力扭曲之疾。制度条文纵使清晰如镜,如密网般严密,若缺乏内在文化精神的支撑,再精密的制度也会沦为虚设。制度要真正发挥伟力,必须扎根于官员群体对规则发自内心的敬畏。因此,疗愈权力扭曲之疾需要双向奔赴: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堵塞各种漏洞;另一方面,要在官员群体中培育敬畏规则、自觉执行规则的政治文化。当制度约束与道德自觉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时,才能有效防止公共权力扭曲,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思考之三:唤醒官员的担当意识是公共责任得以落实的关键。剧中,市长罗成是一个敢于担当、勇于斗争的官员形象。面对天州市的腐败现象和种种问题,面对龙福海等腐败势力的阻挠和打压,他没有退缩,而是以坚定的决心推进改革。他这种积极作为和勇于担当的精神,为天州的政治生态注入了一股清流。剧中罗成的行为让我看到了一个有作为、敢担当的官员形象:具有坚定的信念、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强烈的责任心,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逃避,不回避,而是勇敢地站出来,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然而,像罗成这样敢于担当的官员在剧中却是很稀缺的。天州大多数官员责任感缺失,他们不是站在公共责任角度思考问题,而只是考虑个人得失。为保住自己的官位和既得利益,抱着“不站错队”的生存哲学,在常委会、书记办公会上察言观色,在关键议题上持模棱两可的态度,个人算计压倒了公共责任担当。他们看似清醒精明,实则陷入了集体无意识的盲从迷途。这些角色虽非大奸大恶者,也没有惊天动地的贪腐劣迹,却以集体的“不作为”和“不敢为”为龙福海的权力任性提供了温床。罗成初到天州陷入孤军奋战的绝境,其阻力不仅来自龙福海的有意打压,更源于天州整个官场生态中责任伦理的普遍塌陷,这才是权力扭曲得以畅通无阻的真正土壤。剧末,罗成的胜利虽然带来了一丝光亮,但未真正改变责任感缺失的官场生态。观看《龙年档案》让我深切感到,反腐败的深层战役远不止揪出蛀虫或编织制度铁笼,更在于唤醒官员群体沉睡的担当意识,培育敢于担当的官员群体,让公共责任深深扎根于官员群体的精神土壤。这是比扳倒一两个“龙福海”更为艰巨的任务。敢于担当者涌现数量的多少,是一个系统健康程度的根本标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唤醒官员沉睡的担当意识,需要强化责任意识教育,培育一种视公共责任重于个人得失的文化自觉,营造崇尚公共责任、反对个人私利的良好氛围,让担当精神成为官员群体的文化血脉。同时,要从选拔机制开始,将担当品格作为核心评价标准,并在日常治理中营造激励担当、包容探索失误的容错氛围,使官员有动力、有勇气去担当,让官场生态更加健康,更加清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龙年档案》这幅笔力千钧的官场画卷,以其对权力扭曲的深刻解剖,为我们提供了审视现实政治的透镜。我们要以这部剧为警示,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提高官员的公共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让权力真正为人民服务,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进步。当无数官员个体敢于担当,担当者的身影不再孤独,那才是制度的光辉真正普照大地的时刻,也是权力复归公器本位,画卷得以重绘新章之时。</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5年6月23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图片源自网络)</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电视剧《龙年档案》以罕见之勇气剖开政治腐败的毒瘤,警示我们,权力挣脱制度的牢笼,必将异化为吞噬公共利益的怪兽。唯有以严密制度为缰绳,以先进文化为滋养,使权力在阳光下规范运行,才能期待一个政治清明、河清海晏的未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