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黄竹坑村《田美时光》

海納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21日,我们一行八人来到佛山三水黄竹坑村郊游。感受到了那里的乡野风情,秀丽景色。</p><p class="ql-block">本以为会被阵雨打乱行程,却在农家乐周边收获了意外的惊喜。 雨打芭蕉沙沙声响,远处的青瓦白墙时隐时现,挂果的荔枝树青葱碧绿,屋檐下的灯笼在雨丝中若隐若现,<span style="font-size:18px;">好一幅岭南田园景象。随</span>手拍下的每一帧,都像是水墨画里流淌出的乡野诗意。</p><p class="ql-block">雨渐渐停了,夕阳透过云层洒在湿漉的路上。牛蹄的余香还萦绕在唇齿间。 这场被阵雨限定的旅程,反倒让黄竹坑村的烟火气有了更鲜活的温度——原来最美的风景,不仅藏在山野之间,也藏在一锅热腾腾的牛肉和朋友们的欢声笑语里。酒足饭饱之后沿着塘边走了一圈,小景非常迷人,期待着下次再游。</p> <p class="ql-block">“佛山三水西南街道黄竹坑村:</p><p class="ql-block"> 历史渊源与得名:始建于清代,距今约有280多年历史,因村内多种黄竹而得名。 黎姓族人于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从江西省虔州迁至广东南雄珠玑巷,清代从三水县西南布心村迁此定居。</p><p class="ql-block"> 地理环境:位于三水区西侧,在西南西黄路及321国道交汇处,距离镇区和城市建成区较远,村庄农户集中分布,属于典型的平原地区聚集型村。</p><p class="ql-block"> 荣誉称号:1958年12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称号。1965年6月,被广东省人民委员会评为“在农业生产方面成绩优异村”。2010年6月,被广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评为“广东省卫生村”。</p><p class="ql-block"> 特色建筑:黎氏宗祠:位于村子正中间,是一座典型的明清古建筑,为三开间三进堂合院式建筑,硬山顶,镬耳式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盖灰瓦、三合土墙及青砖墙,木雕花封檐板,前檐花岗石方柱,内部有木雕、灰雕和彩绘壁画。</p><p class="ql-block">​黎公书室:私塾进生黎公书室于1996年重建,后被改造为村史馆。</p><p class="ql-block"> 经济发展:过去以农业生产为主,是三水从缺粮县一跃成为产粮大县的缩影,上世纪五十年代成为缴纳公粮的尖兵。</p><p class="ql-block">​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开始发展柑、橙、荔枝等水果种植和塘鱼养殖。</p><p class="ql-block">​近年来,当地工副业迅速发展,曾办有塑料厂、印刷厂、化工厂和汽车运输队等。目前,以农耕文化为主导,“田美时光”项目带来了一定人气。</p><p class="ql-block"> 文化建设:建设了约300平方米的村史馆,展示村历史文化,馆内有周恩来总理亲自题字、颁发的奖状,还有周总理给时任黄竹坑党支部书记黎达芬颁奖的雕塑。</p><p class="ql-block">​创作了村歌:《心中的那一朵木棉花》,建设了具有党员活动、村民议事、便民服务、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五大阵地功能的党群服务站。”</p><p class="ql-block"> — 资料来源于“豆包”</p> <p class="ql-block">【海纳音画视频】黄竹坑田美时光</p> <p class="ql-block">【海纳音画视频】小村</p> <p class="ql-block">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