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运城西安三地自由行(十五)

天佑

<p class="ql-block">从池神庙的兴衰,看人世间的治乱</p><p class="ql-block">(2025 04 15)</p><p class="ql-block">常言道:“盛世修庙,乱世毁塔“。当然乱世毁坏的不仅仅只有塔,庙宇、道观、佛堂,甚至坟茔也都在毁坏之列。远的不说,民国时,孙殿英挖掘东陵,暴尸慈禧;文革时北师大谭厚兰率领一班悍将,奉上意毁孔庙、砸孔碑、扒孔林,都还是历历在目的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次游历运城,看着修复一新的池神庙,粗略了解了一下池神庙过往的历史,网上收罗了一些池神庙的旧照片,深感眼下我们身处的太平盛世实在是来之不易,绝不能允许任何人再来破坏。</span></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池神庙景区的全景图(网图航拍)</p> <p class="ql-block">第一张,从左到右(即从北向南)依次是三大殿、奏衍楼、碑林、海光楼、地宝天成牌楼、六十级台阶、舜弹琴处牌楼、歌薰楼。歌薰楼下临盐湖,对面中条山。</p> <p class="ql-block">第二张(横看)从左到右(即从南向北),首起是歌薰楼,(红色的围墙为禁墙),包括了东边的河东盐池文化博物馆及西北边的乾门和玉树青霞道院等等。航拍图显示,现在的池神庙景区基本恢复了道光年间盐池神庙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道光十七年(1837)《重修盐池神庙碑记》记述了庙中的布局情况:池神中殿,次及左右条山(现在变成了太阳神)、风洞神殿,由是而享殿,而乐楼,而午门,而东厨、土地二祠,海光、歌薰二楼,其东为关帝庙、甘泉祠,又其东则太阳、司雨二庙……盐池神庙的布局达到了历史高峰】。</p> <p class="ql-block">现存池神庙主要建筑,大多是明嘉靖十四年的遗构,其废兴主要过程如下:</p><p class="ql-block">1. 唐代创建:三大殿奠基</p><p class="ql-block">唐大历十二年(777年),因盐池天然结晶(“红盐自生”),唐代宗敕建池神庙,封盐池为“灵庆公”,确立官方祭祀制度。 </p><p class="ql-block">唐朝中后期虽内忧外患,但盐池作为经济命脉,还是屡有修箿以彰显“天命所归”。</p><p class="ql-block">2. 宋金元时期,战火毁损与修复交替 北宋末年,金兵南侵,河东(今山西)战乱频发,池神庙部分建筑毁于兵火。 </p><p class="ql-block"> 元末红巾军起义,运城作为军事要地,庙宇被征为驻军场所,塑像、碑刻遭破坏。 </p><p class="ql-block"> 金大定年间(1161—1189),金世宗恢复盐业生产,重修三大殿,碑文记载“盐利复盛,故修祀事”。 </p><p class="ql-block"> 元至元十年(1273年),元世祖忽必烈敕修池神庙,新增海光楼,以稳定盐商人心。</p><p class="ql-block">3. 明代:明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关中大地震波及运城,三大殿坍塌,盐池生产停滞。 </p><p class="ql-block"> 万历年间(1573—1620),盐业复苏,盐商集资重建三大殿,增建奏衍楼(戏台)。</p><p class="ql-block">4. 清至民国:<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帝巡幸河东,拨款修葺三大殿。</span></p><p class="ql-block"> 清末捻军起义(1860年代),池神庙被用作粮仓,部分建筑拆毁。 </p><p class="ql-block">民国军阀混战(1920年代),盐池停产,庙宇无人维护,海光楼梁柱遭窃。 </p><p class="ql-block">5. 近现代:内战、特殊年代</p><p class="ql-block">1947年,海光楼、歌薰楼毁于战火。</p><p class="ql-block"> 20世纪50—70年代,池神庙被改为盐化工厂仓库。文革中塑像被砸,碑刻磨平。 </p><p class="ql-block">盛世重生,1985年,池神庙被列为山西省文保单位。1986年~1996年,运城盐化局对盐池神庙三大殿落架大修,并对周边进行建设。<span style="font-size:18px;">2013年5月池神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span>年~2019年,南风化工又对盐池神庙进行了整体修缮,其中包括对三大殿屋顶整体翻修。之后又先后重建了海光楼和歌薰楼及相应的牌楼,殿宇楼阁彩绘一新。2023年以来,运城盐湖实施“退盐还湖”,池神庙周边环境更加美好,池神庙景区真正得到了新生。</p> <p class="ql-block">下面对所选照片略加文字予以说明;</p> <p class="ql-block">民国年间池神庙三大殿的照片。三大殿历史上多次毁建。</p> <p class="ql-block">以前三大殿的灵庆公神祠叫𥂰池神殿</p> <p class="ql-block">池神庙(灵庆公神祠)</p> <p class="ql-block">三大殿</p> <p class="ql-block">奏衍楼(三连戏台)。奏衍楼始建于元代至正十年(1350年),最初名为“乐楼”,是盐池神庙庙会期间的重要文化活动场所。每年农历二月初一和八月十五,盐商在此举办酬神戏曲演出,以感谢池神、风神和太阳神对盐业丰收的庇佑。戏曲声通过楼内拱形券洞的声学反射形成“余音绕梁”的效果,成为古代盐业文化与民俗庆典结合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003年5月对三连戏台进行落架大修。</span></p> <p class="ql-block">奏衍楼后面原有碑厅(中厅),毁于战火。</p> <p class="ql-block">中厅(碑厅),毁于战火。</p> <p class="ql-block">露天放置的古碑。</p> <p class="ql-block">残碑。</p> <p class="ql-block">海光楼(运城盐池古称“鹾海”。盐池如海,光影变幻‌,站在海光楼上盐池风光尽收眼底。)海光楼初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原为三间楼阁,嘉靖十四年(1535年)扩建为五间“岑楼”‌。1947年毁于战火。</p> <p class="ql-block">海光楼</p> <p class="ql-block">海光楼前的牌楼“地宝天成”,其寓意‌:“地宝”象征盐池为天然聚宝盆,“天成”指代当地日晒风成的传统制盐技艺‌。</p> <p class="ql-block">海光楼,2003年依据史料复建‌。</p> <p class="ql-block">日寇占领期间的歌薰楼和楼前的舜弹琴处牌楼。</p> <p class="ql-block">1946年10月潞盐盐业公司送别同仁在舜弹琴处牌楼前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歌薰楼1947年毁于战火。</p> <p class="ql-block">歌薰楼始建于唐代大历年间(公元777年),是池神庙内纪念舜帝的核心建筑之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楼名源自《南风歌》,“南风之薰,能解民愠”,寓意温暖和煦之风,可化解民众之烦恼。</span>歌薰楼在2021年至2022年池神庙大修期间重建,基本恢复了明代建筑风貌。</p> <p class="ql-block">2021——2023年在原址上复建的歌薰楼和舜弹琴处牌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