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本篇展示我的长诗《天问》的第十节和第十一节,这两节是对乌托邦和人性的追问。该诗创作于1998年,是现代版的《天问》。该诗收录于我的第一本诗文集《风中尘埃》中,河南文艺出版社2010年出版。</p> <p class="ql-block">10</p><p class="ql-block">人类最终能否建成一个美好的社会?</p><p class="ql-block">人们最终能否消除各自的自私自利之心?</p><p class="ql-block">为何那些领导人们创建美好社会的导师,</p><p class="ql-block">对有点异议的战友也不能容忍?</p><p class="ql-block">如果说导师们是人不是神,</p><p class="ql-block">那么将来的社会里人人都能成为神?</p><p class="ql-block">古今中外那些各持已见的思想家,</p><p class="ql-block">是否是造成人类社会不安定的原因?</p><p class="ql-block">假如没有那些不好甚至反动的学说,</p><p class="ql-block">人类社会是否就会变得美好、纯洁?</p><p class="ql-block">将来的人们是否都不能有自己的思想,</p><p class="ql-block">像被控制被操作的机器人(除了一人)?</p><p class="ql-block">有思想的人是否会被清除,</p><p class="ql-block">从而保持美好社会的圣洁、团结和安定?</p> <p class="ql-block">11</p><p class="ql-block">人高于禽兽还是禽兽不如?</p><p class="ql-block">决定人行动的是理智还是本能?</p><p class="ql-block">为何人的理智不能战胜欲望,</p><p class="ql-block">有时人们明知故犯或自甘沉沦?</p><p class="ql-block">为何人的理性反而助纣为虐,</p><p class="ql-block">有时人们欺骗陷害手段残忍?</p><p class="ql-block">为何高贵的灵魂总为躯壳拖累?</p><p class="ql-block">强烈的私欲总在驱使着人的身心?</p><p class="ql-block">今天的人除了心智机巧胜过古人,</p><p class="ql-block">其道德情操能说高于古人?</p><p class="ql-block">社会在欲望中发展,历史在斗争中前进,</p><p class="ql-block">人类是否会在欲望的膨胀中崩溃毁灭?</p><p class="ql-block">艾滋病的流行是不是上天在惩戒欲望泛滥的我们?</p><p class="ql-block">艾滋病之后是否还会有更严厉的惩罚降临?</p> <p class="ql-block">古今中外,古往今来,人们都有着对美好社会的理想,希伯来人的“伊甸园”,古希腊人的“黄金时代”,印度人的“西方世界”,中国人的“大同世界”和“桃花源”,以及莫尔的《乌托邦》、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等等。</p><p class="ql-block">其实,这些美好的理想,也反映了人性的自私和好逸恶劳。人们想象的美好社会,无不是物质极大地丰富,要啥有啥,可以尽情享受,或者有一个伟大的人物,大公无私,给大家谋福利。但是,丰富的物质财富从哪里来?能从天上掉下来吗?希望有一个伟大人物为大家谋幸福,那么伟大人物有三头六臂,通天魔力,能给大家变出很多物质财富吗?古今中外有几个这样的人物呢?</p><p class="ql-block">期望伟大人物,无非是希望他带领大家均贫富,分富人的财产,这样大家可以马上无偿得到一些财富。但是之后呢?靠这些浮财能享用一辈子,甚至让子子孙孙祖祖辈辈享用下去吗?没了可分财产的富人,还靠谁呢?指望哪个伟大人物给你创造财富啊?最后不还得靠你自己。但是,若创造的财产多了,就会被大家剥夺分掉,你还愿意努力创造财富吗?</p><p class="ql-block">所以,理想社会最终都是乌托邦,因为它们虽然看起来很美好,但违背了人性,因为它因没有人愿做只付出而不能享受的奴隶或“冤大头”而难以实现。希望美好社会里,人人道德高尚,先看看那些伟大的人物对自己子女和广大民众子女的态度,就清楚了。哪个伟大人物不是想让自己的子女接班啊?他们的子女会从事比普通民众子女更艰苦的劳动吗?看看今天人们的道德水平是否比古人高,就知道将来的人们是否都会变得道德高尚。</p><p class="ql-block">只有真正保护私人财产的社会,人们才会努力创造财富;只有真正的市场经济,社会财富才会极大的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才会极大地提高。因为一个人要想多获得个人财富,就必须多创造大家喜欢的产品,或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样你想享受更多的好产品或服务,你也必须先为大家提供好的服务或产品,必须等价交换。如果你的产品差或服务差,就不会有人要,所以你也得不到你想要的财富和享受。这也是曾经讨论过的“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问题的意义。只有真正实行市场经济,才能达到个人和社会的共赢,才能实现相对比较理想的社会生活。</p><p class="ql-block">其他的,都是乌托邦。</p> <p class="ql-block">独孤行,男,生于大饥荒之末,经历文革与改革两个时期,获得经济与法学两种文凭,从事金融工作,喜欢哲学与文学,有诗云:“哲学,是阳光,照亮我的人生;文学,是雨露,滋润我的生命。”已出版有诗文集《风中尘埃》、新诗集《苍茫独行》和叙事诗集《中国神话史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