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安德鲁〡建筑是人类的一种记忆

城隍廟肉火燒

<p class="ql-block">  1938年7月10日-2018年10月11日</p><p class="ql-block"> 法国建筑师设计师</p><p class="ql-block"> 出生于法国波尔多市附近的冈戴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毕业院校</p><p class="ql-block"> 1961年毕业于法国高等工科学校</p><p class="ql-block"> 1963年毕业于法国道桥学院</p><p class="ql-block"> 1968年毕业于巴黎美术学院</p><p class="ql-block"> [代表作品]</p><p class="ql-block"> 查尔斯·戴高乐机场候机楼</p><p class="ql-block"> 中国国家大剧院</p><p class="ql-block">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p><p class="ql-block"> 山东省会大剧院</p><p class="ql-block"> 南通大剧院</p><p class="ql-block"> 成都金融城双子座</p> <p class="ql-block">国家大剧院</p> <p class="ql-block">山东省会大剧院</p> <p class="ql-block">上海东方艺术中心</p> <p class="ql-block">南通大剧院</p> <p class="ql-block">成都金融城双子塔</p> <p class="ql-block"> 2016年,78岁的建筑大师保罗·安德鲁奔赴桃花岛,将他的艺术视角延伸到中国乡村艺术项目。两年的时间里,走遍沂河源田园综合体的7个村庄。他惊叹中国乡村的美丽,与村民成为朋友,熟悉乡间的每一条小道,他常常站在山坡上思考、远眺,沂河源田园综合体成为保罗·安德鲁的牵挂,保罗·安德鲁也成为中国乡村振兴的文化符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保罗与娜蒂之家</p><p class="ql-block">Paul and Natti's House</p> <p class="ql-block">  安德鲁先生曾表示,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伟大,传承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责任,如今中国正逐渐变为更强大的国家,把世界的文化艺术带进中国同样是一种责任。为此他在山东桃花岛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家——保罗与娜蒂之家。</p> <p class="ql-block">  桌面上,绘画作品草图与多部专著相映成趣,《保罗·安德鲁建筑回忆录》《保罗·安德鲁的建筑世界》等书籍,诉说着大师的设计哲思与艺术生涯;《保罗·安德鲁的北京国家大剧院》等著作,则聚焦其经典之作背后的匠心故事。</p><p class="ql-block"> 书架与白墙之上,人物照片静静悬挂,似在无声讲述往昔岁月。柔和的氛围中,空间的每个角落都流淌着温馨与宁静,让人仿若置身于大师的艺术世界,沉浸于他所构筑的精神家园之中。</p> <p class="ql-block"> 保罗·安德鲁喜欢说:“只要能做到就必须做。”他从巴黎来到桃花岛,走遍了周边乡间的山路,详细地测量,到村里体验生活走访村民,天天开心地像个孩子,他为桃花岛设计了地标建筑“墨”“观天台”“沉思小道”,他说他爱自己的这个“中国孩子”。</p> <p class="ql-block"> 保罗·安德鲁以阴阳相生的东方哲思为引,落子两处建筑,彼此遥望,仿若天地对话。通往此处的“沉思之路”,保留自然肌理,缀以艺术巧思,引导游人在探索中叩问内心,抵达建筑秘境。</p><p class="ql-block"> 山顶的“墨”,宛如从大地自然生长而出,蓝顶与钢结构长廊相融,洒脱不羁,充满想象。悬崖客房与艺术馆隐匿其间,为来客提供独特体验。这座凝聚大师心血的绝笔之作,不仅是他对乡土的深情告白,更是其世界建筑版图中独树一帜的乡村印记,诉说着建筑与自然共生的永恒命题。</p> <p class="ql-block"> 保罗·安德鲁,从法国西南部小城走向世界,却把精神生命的尽头放在了沂蒙山。人们不会忘记,在中国乡村振兴的进程中,保罗·安德鲁留下过一笔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