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十日行(三)建水之一

剑虹

<p class="ql-block">6月18日上午,我们和新全夫妻俩决定下一站去建水游览。他的亲戚和朋友经昆明返回乐山,不再与我们同行。</p> <p class="ql-block">弥勒和建水虽然同属红河州,但无铁路直接相连,从弥勒到建水最便捷的方式是坐汽车。我们4人,打车最化算。民宿主人小钱热心地为我们联系上一家对外包车的公司,讲定价格360元,当天9时到民宿接我们,一直送我们到已订好的在建水入住的大莫旅居度假酒店。这个安排省去了我们到客运站买票乘车,两头都需打的的麻烦,价格也很合理。</p> <p class="ql-block">中午12时之前,到达大莫旅居度假酒店。这是通过朋友牵线搭桥请人预订的,包吃包住,平均每人每天仅120元。店家很贴心,我们还在路上就打电话问何时可以到达,若赶不上11:40午餐时间,就帮我们留饭。果然,在我们就餐时,服务员从温箱中拿出了为我们留下的4份菜肴。</p> <p class="ql-block">午饭后稍事休息,下午2时,出发去建水古城游览。入住的酒店离古城东门很近,步行几分钟就到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建水古城东门的城楼名叫朝阳楼,它是建水的标志性建筑,高大巍峨,通体红色,外形与北京天安门极为相似。它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比天安门还早建28年。因为修建天安门的明成祖朱棣,当时还只是燕王,后来他抢了侄儿的皇位,迁都北京,才开始修建包括天安门在内的紫禁城。朝阳楼为三重檐歇山顶结构,楼高三层,檐角飞翘,画栋雕梁,气势雄伟。</span></p> <p class="ql-block">朝阳楼上“雄镇东南”匾额,气势不凡。</p> <p class="ql-block">我和小滕登上了朝阳楼,从楼上可以居高临下观看四周街道。但只能上第一层。楼上两边安放了两口大钟,翘角上挂看风铃,楼髙风大,不断听到悦耳的风铃声。</p> <p class="ql-block">摆拍:撞钟。</p> <p class="ql-block">同伴在楼下拍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以下几幅为建水古城东门的街景</p> <p class="ql-block">朝阳楼下的城门洞。这20多米的通道既通风又凉爽,成了本地一些老人打牌娱乐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古城街道宽阔平整绿荫掩映</p> <p class="ql-block">武庙街——主街旁的一条小街</p> <p class="ql-block">街边的行道树盘根错节老树虬枝</p> <p class="ql-block">建水盛产紫陶,售卖陶器的店铺比比皆是。</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店里还可以学习陶艺</p> <p class="ql-block">这座牌楼上的匾额“两迤锁钥”是何意思?百度得知,清朝雍正年间,云南被分为迤西、迤东、迤南三道,合称“三迤”。‌‌建水作为战略要地,镇守着云南迤东迤南两道的门户。这与朝阳楼匾额上的“雄镇东南”正相吻合。</p> <p class="ql-block">古城中有不少寺庙,下面三处只是我们看到的。时间有限,只能“过门不入”,在庙门外拍张照片意思意思。</p> <p class="ql-block">普应寺</p> <p class="ql-block">天君庙(火神庙)</p> <p class="ql-block">指林寺</p> <p class="ql-block">进入古城后,为节省脚力,我们搭乘每客3元,扫码付费的摆渡车,从东门开往西门,然后步行返回,沿街浏览,选择最有价值的景点认真参观。其中建水文庙是一个重点。</p> <p class="ql-block">建水文庙大门</p> <p class="ql-block">文庙大门(从内向外拍)</p> <p class="ql-block">建水文庙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始建于元代,规模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是儒家文化在西南边疆传播的重要象征。它推动建水成为滇南文化中心,赢得了“滇南邹鲁”美誉。</p> <p class="ql-block">对于文庙本人并不陌生。上高中时的校园,从教后的学校都是曾经的文庙,国家逐渐富裕后,新建了校园,这些原来的校园才恢复了文庙的本来面目。除此之外,旅游中一旦碰见文庙,也必须进入参观。所以对文庙的布局和主要建筑物,本人算得上比较熟悉。当进入建水文庙后,立即为它巨大的规模所震撼。</p> <p class="ql-block">迎面的孔子塑像并非标配。其他文庙没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孔子塑像后是泮池,它是文庙的标配,象征学海,有学无止境之意。通常的泮池,多为半月形,老百姓俗称月儿池或月儿塘,体量不大,大约都不足一亩。建水文庙的泮池却体量巨大,估计至少有四五十亩,而且形状是椭圆形,椭圆的长轴与文庙中轴线一致。泮池内还修建了一座亭子,通过石拱桥与岸边相连。泮池内种了大面积的荷花。</span></p> <p class="ql-block">泮池边生长着一些大树</p> <p class="ql-block">泮池内修建的亭子和连接岸边的拱桥</p> <p class="ql-block">工人们正在打捞泮池中的杂草</p> <p class="ql-block">泮池中的亭子取名乐思亭</p> <p class="ql-block">泮池中的荷花正在开放</p> <p class="ql-block">沿着泮池左侧走了几百米才到达名为“义路”的入口。</p> <p class="ql-block">官员到此也得下马,表达了对孔子和儒学的尊崇。</p> <p class="ql-block">建水文庙坐北朝南,严格遵循以中轴线左右对称布置的宫殿式规制。</p> <p class="ql-block">左右两边红墙上分别写有“鱼跃”和“鸢飞”各两个大字。它们出自《诗经》,用鱼儿水中腾跃、鸢鸟空中翱翔的自然景象,寓意万物各得其所、自由自在,引申为对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有序的理想追求。‌‌‌‌</p> <p class="ql-block">靠近泮池的牌楼,上书“洙泗渊源”。洙水与泗水是曲阜一北一南的两条河,因为孔子在此地讲学,这里就成了儒家学说的发源地。文庙泮池边上立牌楼,这还是第一次见到。</p> <p class="ql-block">牌楼背面书写“万世宗师”四字,是对孔子的高度肯定。</p> <p class="ql-block">左右两边牌楼,分别书写“冠道古今”、“德配天地”。前者是说儒家学说超越古今,如人之冠冕,站上了思想的制高点。后者是说孔子的道德境界达到了与天地齐平的高度。</p> <p class="ql-block">棂星门,文庙的正门。这是文庙的标配。棂星就是文曲星。文庙修棂星门,就是认定孔子是文曲星下凡,尊孔如同尊天。</p> <p class="ql-block">穿过棂星门,下一个建筑是杏坛。相传它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如今用杏坛比喻教育圣地。多数文庙没有杏坛这座建筑。</p> <p class="ql-block">杏坛内的石碑,一幅孔子抚琴讲学的图画。顶上刻有“大哉宣圣,斯文在茲,……”的四言诗,颂扬孔子的功德。</p> <p class="ql-block">杏坛建筑的四角有八根雕龙石柱支撑。</p> <p class="ql-block">大成门。这也是文庙必具的建筑,过了大成门便可望见文庙的主殿——大成殿。建水文庙的大成殿称为先师殿。</p> <p class="ql-block">阶梯中间的盘龙石雕。登上旁边的石梯就到了先师殿外的石台。</p> <p class="ql-block">先师殿外景</p> <p class="ql-block">先师殿。其中供奉着孔子和儒家学说的几位主要继承人。先师殿前方左右两侧的庑房内供奉着历代大儒的牌位。</p> <p class="ql-block">孔子塑像</p> <p class="ql-block">复圣颜回述圣子思塑像</p> <p class="ql-block">宗圣曾参亚圣孟轲塑像</p> <p class="ql-block">两边还各立有六位孔子得意门生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先师殿四角的蟠龙石柱</p> <p class="ql-block">先师殿上的三个匾额据说是清代的三个皇帝题写的</p> <p class="ql-block">先师殿两侧写着“礼乐射”、“御书数”的牌子分别立于庑房外,它们被称为“六艺”,是孔子传授知识技能的六项内容,可说得上“德智体全面发展”。</p> <p class="ql-block">先师殿后面还有一座崇圣祠,供奉着孔子的五代祖先。崇圣祠,在其他文庙中又称为启圣宫。</p> <p class="ql-block">崇圣祠中供奉的牌位</p> <p class="ql-block">文庙庭院中的竹子</p> <p class="ql-block">文庙中的大树</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文庙后从另一侧的“礼门”出去,它与进来时的“义路”相对称。沿泮池边走向大门,随手再拍了几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下一个参观重点是建水学政考棚。它是明清时期滇南地区学子参加科举考试的场所,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科举考试场所之一。这里既是学政衙门(即云南提督学政巡视时的住所)也是考试中心(承办滇南各县科举考试事务)。这里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云南提督学政考棚大门</p> <p class="ql-block">进入考棚大门,天井中摆放着一个巨大的陶缸,里面装满清水。不知其寓意是否为要公正、透明?</p> <p class="ql-block">学政考棚内外,布置了许多人物雕塑和蜡像,希望通过场景复原,再现当年科举考试的场面。</p> <p class="ql-block">门钉数目为5x5=25颗,不知有何讲究?</p> <p class="ql-block">打马游街</p> <p class="ql-block">士兵值勤</p> <p class="ql-block">考棚共六进,房舍甚多,内容极其丰富。时间有限,只能“跑马观花”。即使如此,参观之余,也深感这学政考棚简直就是一座科举考试的博物馆。考棚内的每间房舍都有其功能定位,每个牌匾每副对联都在勉励考生勤学上进,考官们要公正廉明为国选材。科举制度从隋朝建立,历经一千余年,通过这种“选贤任能”的机制,形成了一个士人阶层。它既有打破阶层固化的进步作用,也是封建王朝维护统治的重要手段。如何正确评价这个制度?这已超出这篇游记的范围。</p> <p class="ql-block">建水历史文化名人</p> <p class="ql-block">学政考棚大堂,考官们阅卷评卷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学而不厌</p> <p class="ql-block">桃李满门</p> <p class="ql-block">建水文庙和学政考棚见证了明请时期以建水为代表的滇南地区文化教育的昌盛发达。</p> <p class="ql-block">朱家花园是建水古城中的一个重要景点。它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是清末朱姓乡绅两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历时30年建成。占地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它被誉为“西南边陲的大观园”,园林和民居建筑相融合,与江南园林相比较也不逊色,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因而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p> <p class="ql-block">朱家花园所在的翰林街街口的牌楼。</p> <p class="ql-block">朱家花园大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朱家花园分为住宅、宗祠和后花园两个部分。住宅由众多天井和小四合院组成,彼此由通道接连。我们进去转了一圈,仿佛进入迷宫,走过的地方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朱家花园把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艺术巧妙结合。例如,四个小四合院分别命名为梅馆、兰庭、竹园、菊苑。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是中华文化中借物喻志的常用符号,梅象征高洁傲岸,兰象征幽雅空灵,竹象征虚心直节,菊象征冷艳坚贞。这四个小四合院是年轻人的居所,而老年人居住的地方则被命名的“紫藤院”,象征着吉祥、好运和忠贞不渝。</span></p> <p class="ql-block">圆形门洞上书“循规蹈矩”</p> <p class="ql-block">对联横额:世泽流长</p> <p class="ql-block">梅馆</p> <p class="ql-block">兰庭</p> <p class="ql-block">竹园</p> <p class="ql-block">菊苑</p> <p class="ql-block">紫藤院</p> <p class="ql-block">通道</p> <p class="ql-block">住宅群中有的房间用来销售一些旅游纪念品</p> <p class="ql-block">朱氏宗祠入口</p> <p class="ql-block">祭祀房</p> <p class="ql-block">水上戏台。需要隔着一个种满睡莲的池子观看。</p> <p class="ql-block">朱家后花园围绕着一个小湖布局,酷似江南园林,楼、台、亭、阁,水榭、长廊,依地势构建其间,或高低错落,或曲折幽深,游人只感觉美,却难窥其中的奥妙。花园中大量使用的太湖石给人的印象特深,云南本地不产太湖石,若真的从江淅运过来,花费的巨大,难以估计。</p> <p class="ql-block">  (2025-6-2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