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看金兰蝶变 忆初心赞时代风华 ‍——省文广旅厅退休干部金华行纪

Xueli-l

<p class="ql-block">五月是鲜花竞相争妍绽放的时节,五月的风似不紧不慢的节奏,调和着炽热与清凉成恰到好处的温柔,五月的天空绘满温柔与梦想的蓝,绿荫翻涌中,阳光、风陪伴着我们一路快乐前行。‌‌</p><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13日-15日省文广旅厅的退休人员出发赴金华、兰溪开展“走基层、看变化、促发展”活动,聚焦文化传承与红色基因赓续,重点考察了浙江婺剧博物馆、侍王府、八咏楼和金华烈士纪念馆,特别考察了被誉为“江南传统古村落典范”的诸葛八卦村,还参观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兰溪博物馆、芥子园、游埠古镇等,一路走来让我们</span>深度感受基层文旅发展的生动实践与新的发展,探索红色旅游与研学教育、生态旅游的跨界联动,将红色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同时注重基层文旅人才培养,为文旅强省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浙江中西部文旅中心建设注入新活力。一路走来引得老同志们由衷的赞叹:变化太大,越变越好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留住我们的快乐,特制作成美篇,给有缘读到的朋友们欣赏我们的所见所闻,与我们一起走进金华,走进兰溪。</span></p> <p class="ql-block">5月13日抵达金华后,我们首先参观了浙江婺剧博物馆。博物馆展示了婺剧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脉络与当代发展。馆内3000余件展品(包括明清戏服、历代剧本、珍贵乐器等)系统呈现了婺剧从草台戏到高雅艺术的蜕变历程。作为“浙江文化印记”,婺剧近年来通过《金华市婺剧保护传承发展条例》的实施,构建起法律保障体系,并依托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每年300余场公益下乡演出,持续深化“婺剧进校园”品牌,覆盖全市100多所中小学、惠及50万青少年。退休干部特别关注到婺剧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突出表现——累计出访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民间外交使团”,以及数字化保护成果(如三维建模、线上演播新业态),参观后大家认为其在传统戏曲活化利用方面为全国提供了“婺剧范式”。</p> <p class="ql-block">正如婺剧博物馆前言所说:走进婺剧,走进戏曲,走进传统文化,走进盛世经典。</p> <p class="ql-block">大家饶有兴趣地观看婺剧折子戏。</p> <p class="ql-block">结束后,演员谢幕。</p> <p class="ql-block">我们又前往‌侍王府参观。侍王府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太平天国王府建筑群‌,位于浙江省金华市鼓楼里,始建于1861年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攻克金华后改建而成,现存壁画、彩画等艺术品高达500余件,1988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站在侍王府回想起二十多年前,因缺少保护修缮费,呈现的孤寂破落的情形,现已大为改观了。</p> <p class="ql-block">石雕团龙: 国家一级文物。采用石质细腻的青石雕刻而成,直径1.24 米,环框凸雕五只飞翔的蝙蝠,中为祥云波浪,以透空镂钻的微雕与婺雕工艺相结合的技法,塑造出富有力度的龙的形象:龙眼突出,嘴须张弓,麟身翅尾凹凸分明,龙爪刚劲,火球腾云,试飞欲跃,充分展示了婺州能工巧匠的聪明和才智。是太平天国时期最珍贵的文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接着又参观了八咏楼。现存八咏楼为清嘉庆年间(1796-1820)重建,1984年大修。八咏楼共4进建筑,第一进为主体建筑,重檐楼阁,歇崇山峻岭屋顶,翼角起翘,石砌台基。</p><p class="ql-block">八咏楼以诗得名,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登楼吟唱,其中犹以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题八咏楼》为历代题咏八咏楼之出类拔萃之作: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充分表现了八咏楼与金华重镇的雄伟气魄。</p> <p class="ql-block">夜晚徒步金华江(又称婺江)边,赏金华江夜景。</p> <p class="ql-block">5月14日,早餐后出发,前往金华烈士纪念馆,进入红色精神的沉浸式课堂。</p><p class="ql-block">金华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钟灵毓秀的婺州大地孕育了金华人勤劳勇敢、追求真理、不畏艰难的优良品质,而英雄烈士又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们舍生忘死,为新中国的成立建立了不朽功勋;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他们挥洒热血,用忠诚和担当筑起维护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的坚强堡垒。每一位烈士都是一曲曲惊天动地的浩然壮歌,都是一座座永不磨灭的丰碑!</p> <p class="ql-block">在烈士纪念馆内通过“八婺英烈 百年风华”主题展,系统学习128位英烈的革命事迹。馆内运用实景还原、数字交互等技术,生动再现了邵飘萍等革命先驱的斗争场景。馆内展示的金华革命历史脉络(从辛亥义举到新时代发展)与当地“红色旅游+乡村振兴”的实践(如红色研学线路开发)形成呼应,体现了文旅融合的深度探索。</p> <p class="ql-block">下午去兰溪诸葛八卦村参观。</p><p class="ql-block">被誉为“江南传统古村落典范”的诸葛八卦村。这一全国最大的诸葛亮后裔聚居地,以其独特的八卦布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创新的保护模式,成为古村落活态传承与乡村振兴的标杆。</p> <p class="ql-block">村里的八卦布局蕴含天人合一的建筑智慧。村以钟池为核心,八条小巷向外辐射形成内八卦,村外八座小山环抱构成外八卦,形成“卦中卦”的独特格局。这种布局不仅具有天然防御功能(如迷宫般的巷道设计让盗贼难以脱身),更蕴含着防火、排水等实用智慧。村内现存304幢明清古建筑,如丞相祠堂、大公堂等,木雕、砖雕、石雕工艺精湛,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退休干部实地走访发现,村民至今仍保留着“门不当户不对”的传统建筑习俗,体现了邻里和睦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偶遇诸葛八卦村老支部书记(已在书记岗位干了近三十年),与诸葛书记(上图右二,下图右四)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5月15日早餐后,前往兰溪博物馆及芥子园参观。</p><p class="ql-block">芥子园是为纪念清代戏剧家李渔于1986年建造的专题纪念园林。采用明清江南园林廊院式布局,以"一卷代山,一勺代水"的造园理念实现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2021年启动的改造工程通过重构水系景观、增设建筑构件等措施提升园林品质,使其成为融合李渔文化元素的诗意栖居地。</p> <p class="ql-block">李渔,明未清初兰溪夏李村人,幼时随族人迁居如皋。少年苦读 ,赢得“五经童子〞 的盛誉;青年游历,寻找人生的用武之地。后隐居山林,书写“清超迈俗” 的田园诗意。热心村务,践行“草根官员〞 的为民之心。</p> <p class="ql-block">文士称赞芥子园有“芥子纳须弥之意〞,李渔以“须弥芥子”自赏。“须弥”是佛教名山,是诸山之王。芥子园虽小如芥子,却能纳须弥,内涵之深,不言而喻。</p> <p class="ql-block">李渔的一生,既是一首写实主义的感怀诗,又是一首浪漫主义的抒情诗;既是一部喜剧,也是一出悲剧。他,把自己活成了一个传奇。</p><p class="ql-block">不论得意还是失意,李渔最珍贵的就是对于生活所怀有的朝圣者之心,因为这份情怀,我们也能够在李渔的世界里回到最单纯的本心。愿穿越四百年时空去了解李渔、品读李渔,像李渔一样乐活人生。</p> <p class="ql-block">接着去了兰溪游埠古镇。</p><p class="ql-block">游埠古镇位于浙江省中西部,地处金华、兰溪、龙游三市县的交界处,区域交通便捷,杭金衢高速公路在此设有互通口,与330国道相连接。辖区总面积65.3平方公里,人口约4.2万。</p><p class="ql-block">据考证,早在唐初时,游埠就建有码头,历来是浙赣闽皖交界处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交易地、商埠重镇。素有“钱塘江上游第一埠〞美誉,浙江四大千年古镇,钱塘江诗路文化带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文化活动盛名,文物古迹颇多。横贯镇内的太平溪上有清代所建的永济桥、永福桥、永安桥、太平桥、潦溪桥,总称“五马归槽”。堪称江南一绝,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是五代高僧画僧“禅月大师”贯休、清代戏剧家李渔、近代“世界十大摄影师”、“亚洲摄影之父”郎静山、近代“中国测量之父“天文学家曹谟等文人墨客的故里。</p> <p class="ql-block">游埠古镇的古村、古溪、古街、古桥、古宅保存完好;名人展馆、传统作坊、古董相机、杂货商店依次排开:早茶馆、小吃店、特产店、酒吧咖吧、民宿客栈一应俱全;中国传统古村落潦溪桥村、红色旅游洋港村、全国白鹭摄影基地、衢江渔家灯火露营基地、畲乡茶园等摄影创作线路陆续推出。小镇依旧保留着以前的生活方式,守着岁月,静侯八方来客。</p> <p class="ql-block">游埠古镇目前已成为网红打卡之地,也成了不少摄影爱好者的拍摄地点。</p> <p class="ql-block">在游埠古镇上的“游埠豆浆”店用完午餐后,结束了3天快乐之旅,打道回杭。</p> <p class="ql-block">一行出游人中有不少摄影爱好者,纷纷拿起手机、相机透过镜头,发现美好,留住快乐时光。下面请欣赏部分摄影爱好者发布的照片。</p><p class="ql-block">柴莉莉镜头中的美</p> <p class="ql-block">王银花镜头中的美和花絮</p> <p class="ql-block">朱文娟镜头中的美和花絮</p> <p class="ql-block">芦召君镜头中的美和花絮</p> <p class="ql-block">管美华镜头中的美</p> <p class="ql-block">黎小冰镜头中的美</p> <p class="ql-block">杨越光镜头中的美</p> <p class="ql-block">叶丽雅镜头中的美</p> <p class="ql-block">宫建平镜头中的美</p> <p class="ql-block">邱忠军镜头中的美</p> <p class="ql-block">郑永富镜头中的美</p> <p class="ql-block">导游杨志强镜头中的美和特写</p> <p class="ql-block">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三天时间,增进了文广旅三个单位退休人员间的感情,活跃了彼此之间的交流,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对基层文旅发展成果的检验,更是退休干部“离岗不离党”、时时关心着我省文广旅的发展前景,持续发挥余热的生动体现,为新时代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提供了“银发智慧”。</p><p class="ql-block">同时,参加本次活动的老同志们,非常感谢厅领导给予的支持和厅人事处的用心安排,融合了老同志们的感情,让老同志们看的高兴,走的快乐,行的愉悦。期待有机会再一起考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美篇编辑、制作:柳学历</p><p class="ql-block">二O二五年六月二十二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