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杨惠民<br>夏至一天,心血来潮,跑来森林公园打卡乘凉小憩。很爽。<div><br></div>  本想在林中小坐,闭眼构思我的“诗和远方”,过瘾杜撰一把,至于有没有人读,不在计较之内。<div>可撒眼一望,处处景美如画,联想到我卧室挂的一幅俄罗斯作品。再不顾闭目养神杜撰歪诗,还是把景色纳入相机收入眼底吧!</div><div>从入口开始。</div>  这是打卡地的位置。<div>本想天多高云,目标被白云遮蔽一刹那,漫射光线求之不得,这时,拍得图片层次柔和色彩光鲜。</div><div>但今天的云,时来时去,抓拍只好碰运气。</div>  入口。  门内的科普太空体验馆,不断有家长带孩子进入。  游人如织,电三轮电轮椅同样陆续。  进门处正面和左右有共享小广场,广场舞们奔放纵情,而且团队统一舞服更是亮眼。<div>旁边有老人小声调侃“年轻轻退休,真是闲得哪也不疼!”</div><div>没听懂是怪话还是夸奖。</div>  此处可能是游击队或拖鞋军阵地,衣服百花齐放,动作欢快但欠熟练。肯定不是老司机。  十步之外还是一拨。都是友好舞邻,互不干扰。<div>感谢公园给老妪少妇提供广阔天地大有作为。</div>  原来林间也有舞场,日晒不到风吹不着,还有充足的供氧防止血氧指数下跌。  沿绿道钻进天然氧吧,看密林风景。<div>太阳露脸,阳光直射,照片层次有点混沌,有人说,生硬。</div>  乔木参天,灌木遍地。  松树林。  林中一块共享广场。<div>入林深处必有路,有路便有广场舞。</div>  林边一处小广场,像是喷泉却不喷。<div>忘了记下路标,这是什么景致来着?<div>反正会有寓意,你看那左侧大手掌,合谷穴还站着一只大鸟呢!不细看,你辨不出是造型的一个零件,还是一只会出气的飞禽。</div></div><div>可点开图片,放大,看左侧中间的大手掌。</div>  原来在路上也能交流和练功。<div>近处是舞奶奶,远处是舞大妈。</div>  花儿开了,怒放。沿路幽香。  塑像,倚坐的少妇。<div>她再干嘛?手里的物件?忘了拍一下铭牌。</div><div>好多人会犯旅游禁忌:站好,伸出V字手,咔嚓,走人。至于什么场景,什么造型,没看,没记住,忘了。</div>  密林中间植灌木,正面是造型冬青?  垂柳的地盘。  很喜欢林中这样的绿草如茵。<div>过往的人群无一踩踏。若站上去,肯定是地毯的感觉。</div>  每一处林木,都有惬意欢快的名字。  突然想到我五年前抓拍的南方热带雨林片子,  想对比一下密林特点的区别。<div>不好比啊,因为不是一个地盘的物件。</div><div>比如本片氤氲,在北方很难见到。</div><div>别看什么热带雨林啦,还是看本地森林吧!</div>  灌木围绕的雕塑,抽象派作品,名字好像是“生命起源”或类似,寓意人间孕育生命之艰辛。  另一视角。  铭牌在这里,寓意一目了然。  路过秋景园。盛夏背景,可能立秋后才展示秋景,届时也许红叶漫天。  绿道上的姑娘-大爷暴走混合团。  草坪一侧路边小憩,戳打手机随时随地。  密林中一簇灌木。远处,人们轻松漫步。  从主路岔路向西,穿过地砖铺成的小花园,有连椅任你小息。  父子小憩,儿子借机打尖。  一岁十个月,小男子汉一心摆脱大人束缚。爹地戳打两下手机,猛一抬头,小家伙已经逃脱奔向密林深处。<div>年龄和个头,都妨碍不得探讨大自然的兴趣。</div>  我喜欢绿茵草坪,这种鲜绿,能刺激我改善先天性色盲。<div>但落座的游客,使我怀疑多年来人们践踏草坪的恶习。</div><div>一转脸,“共享草坪”的标记大牌子,映入眼睛。</div><div>原来这是众多专供踩踏的草坪之一。</div>  告诉你,就是这样的草坪。  就是这样的草坪。对此等色彩情有独钟。  收起相机,踏上去走两圈,有古埃及法老家纯毛地毯的感觉。  连续见到几处共享或非共享草坪,只因偏爱草坪鲜绿,不断按下快门。<div>好在现代数码器材,拍照几乎无成本。拍上一百,精选七八存盘,也值得。</div>  取景时,极为感叹现代国人的纪律观念,没有标记的非共享草坪,不论大人幼童,没有一人随意踩踏。<div>与四五十年前相比,毫无制约的散漫现象,如挤作一团抢购,乱扔垃圾,践踏绿地,吵吵嚷嚷......今天的景象,真是等同当年的新加坡啦!</div>  又一处绿茵场,游人路过站在一侧赏绿。  站在林边,远望密林深处的草地。  不知不觉游逛到西门。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涉足这里。  草地上嬉戏。  继续往前,共享草坪比比皆是。  共享草坪比比皆是。  坐在林间水岸小憩,真的是感觉“空气都是甜的”。<div>爱国人士挑剔“跪舔”派的舔美怪话,其实,在我国泰民安之下,已经无效。绝大多数地区,空气已经同四十年前那个国的空气一样“甜”了。</div><div>而那个年代,说别国的空气甜,并无几人反对,因为大家在自家门口都呼吸费劲,自有“呛感”而无甜感。</div><div>若诅咒我的“呛感”说,可请教裕某化工厂周边的老居民。</div><div>再说一遍,那年代,那个国家的空气真的比我们的“甜”。</div>  这位,在草坪灌木丛中自娱自乐,真是个好地方。<div>萨克森飘出来的悦耳之音,好像是“冰山上的来客”中插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div>  又是一处惬意的水名  虽不胜过画卷,但此水潭却映出自然之美,无人工干预之嫌。  绵延不断的绿茵,只因偏爱,快门刹不住车。  绵延不断的绿茵,只因偏爱,快门刹不住车。  绵延不断的绿茵,只因偏爱,快门刹不住车。  绵延不断的绿茵,只因偏爱,快门刹不住车。  绵延不断的绿茵,只因偏爱,快门刹不住车。  穿过诗词画廊  名家诗作。  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  湖光山色,实物有山有湖,名副其实,虽然小点。  湖光山色的说明。  就是这个湖的光。  一片高地上的植被。  说不上雄伟,但也算郁郁葱葱。  艺术造型名为“90和90后”。  原来是这么回事。  换一个视角。  不远处时一排鸭鸭造型的连椅,寓意与这里的水有关吧!  这个艺术品,不看说明你绝对一头雾水。  看铭文吧。  别有含义。  据铭文提示...  硕大的一只耳朵!  原来是在聆听!  树干上一只大鸟,冬青遮住头部。看后半身,你说说什么鸟?反正它不大怕人,可能习惯了无害的领地。  转身飞走,留下寂寞的老银杏。  同题油画  附上两幅我喜欢的油画作品,算作对此地景致的总结。<div><br><div><font color="#167efb">今年夏至时刻10时42分。此时此刻,我正在森林公园举着相机,追拍森林中的夏至。<br></font></div></div><h5><font color="#167efb">初稿 2025.06.22  22:18</font></h5><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