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们在参观完雁门关景区后,乘车前往朔州市应县,游览世界三大奇塔一应县木塔,进入景区时,映入眼帘是应县辽金文化步行街,街道设计以辽金建筑风格为核心,穿插木塔等历史元素,形成兼具文化底蕴与现代活力的特色街区。</p> <p class="ql-block">辽代街、应元街以辽金风格为基调,穿插木塔元素,打造成一条既保留历史文化底蕴又充满现代活力的步行街区。</p> <p class="ql-block">中午我们品味了应县美食:应县凉粉</p> <p class="ql-block">莜面栲栳栳。</p> <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佛宫寺释迦塔)是中国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的一座辽代木结构佛塔,建于1056年,高67.31米,是世界上现存最高、最古老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历经千年风雨,仍屹立不倒,与意大利比萨斜塔、法国埃菲尔铁塔并称为“世界三大奇塔”。</p> <p class="ql-block">1966年与1974年先后出土佛牙舍利及“七珍”等珍贵文物,印证其佛教圣地地位。</p> <p class="ql-block">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获吉尼斯认证为“世界最高木塔”。</p> <p class="ql-block">木塔塔身内外悬挂52块牌匾和6副楹联,其中“峻极神工”为明成祖朱棣亲笔所书;“天下奇观”为明武宗朱厚照所书。1966年、1974年木塔先后现世的两枚佛牙舍利,据考证是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应县木塔堪称世界古建筑的典范,佛教文化的中心和圣地。</p> <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坐落于山西省应县老城西北角的佛宫寺院内,是寺庙的主体建筑。佛宫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25000平方米,整个中轴线突出,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释迦塔、大雄宝殿,释迦塔位居寺院中心,大雄宝殿在其后。钟鼓楼位于寺院前部东西两侧,建于明代。</p> <p class="ql-block">辽代佛教艺术:塔内保存辽代佛像、壁画及《契丹藏》经卷残片,融合契丹与汉文化元素。</p> <p class="ql-block">站在木塔之下,你会被其巍峨的气势所震撼。八角形的塔身,外观五层六檐,实为明五暗四九层塔。每层檐角都挂有风铃,微风拂过,铃声悠扬,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走进塔内,你会被那精美的斗拱所吸引。这些斗拱多达70余种,它们不仅承担着挑檐的重量,还能在地震来临时,通过木块之间的缝隙吸收地震能量,展现了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p> <p class="ql-block">佛宫寺内的钟楼。</p> <p class="ql-block">佛宫寺内的鼓楼。</p> <p class="ql-block">明五暗九层设计:外观五层六檐,内部实为九层(含四个暗层),暗层以斜撑构成刚性箍环,增强稳定性。</p> <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与结构</p><p class="ql-block">纯木结构:全塔使用红松木料2600余吨,构件种类达54种,无钉无铆,完全依赖榫卯咬合,抗震性能卓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斗拱体系:全塔59种斗拱组合,兼具承重与减震功能,被称为“斗拱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木塔高达67.31米,底部直径30.27米,总重量为7400多吨,主体使用材料为华北落叶松,斗拱使用榆木。木料用量多达上万立方米,其设计之精巧、结构之稳固,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应县木塔,我们乘车来到大同市云冈石窟景区;云冈石窟景区,是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云冈镇境内的旅游景区,景区面积达2.5平方千米。1972年5月,云冈石窟正式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它始凿于北魏年间,历经多个朝代,形成了东西绵延约1公里的石窟群。整个石窟群共有45个洞窟,大小佛像51000余尊,最大的佛像高达17米,最小的仅有几十厘米。主要洞窟的开凿始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年间(460-465年),直至孝文帝太和十八年(494年)之前,小窟则延续至孝明帝正光年间(520-525年)。</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p> <p class="ql-block">礼佛大道,由十三对六牙白象塔组成。</p> <p class="ql-block">云岗石窟的建造始于北魏年间,据史书记载,是由当时的佛教僧侣和信徒共同出资兴建的。在北魏时期,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云岗石窟的规模逐渐扩大,雕刻技艺也日益精湛。在唐朝时期,云岗石窟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扩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在明朝时期,由于战乱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云岗石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直到清朝时期,才重新进行了修缮和保护。</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p> <p class="ql-block">北魏文成帝时,在高僧昙曜的主持下,云冈石窟开始大规模开凿,其中“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西域情调。到孝文帝时期,石窟造像题材多样,掀起佛教石窟艺术中国化进程。北魏迁都洛阳后,中下层阶层继续开凿中小型洞窟,直至孝明帝时期。唐代后建设减少,辽代曾大规模修整,金代又遭破坏,清朝时有所重修。</p> <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云冈石窟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因云冈石窟规模实在太大,我们作为普通游客,只是走马观花式地游览,大约仅游览了2个多小时。让我们仅对云冈石窟的整体风貌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看到最具代表性的几座洞窟,如第5窟(大佛洞)、第6窟(释迦牟尼佛洞)、第20窟(露天大佛)等。</p> <p class="ql-block">当你第一眼望见云冈石窟,那壮观的景象定会让你目瞪口呆。石窟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仿佛是一座被岁月尘封的艺术宫殿,在山壁间散发着神秘的气息。走进石窟,一尊尊巨大的佛像映入眼帘,它们或庄严肃穆,或慈悲祥和,每一尊都仿佛在向你诉说着千年前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早期代表:“昙曜五窟”(第16至20窟),开凿于和平初年至和平六年(460-465年),以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五帝为原型塑造的五尊大佛,巧妙结合了北魏佛教中的“拜天子即礼”理念与石窟雕刻。</p> <p class="ql-block">第3窟:云冈最大洞窟,未完工的唐代补刻像反差感强烈。</p> <p class="ql-block">17窟中的一尊大佛,叫交脚弥勒佛。这尊佛也体现了北魏时期草原上的一些特征,他头上戴的是三角形的尖角帽,他的两只脚啊交错在一起的,交脚的姿势呢起源于印度和中东,是当时的一种皇室的坐姿,达官显贵的坐姿;这尊造像要比其他造像低于水平面一米到二米左右,因为它代表的是太子拓跋晃。</p> <p class="ql-block">走了一公里,好像整整走过了1500年,终于见到了他,他呢也是云冈石窟的形象代言人,所有的游客来到这里,都会跟这尊造像拍照打卡;其实在过去这尊造像也是在室内的,伴随着自然的风化和我们山体的坍塌,将他裸露在了我们的面前,反而成了一种极至的美。这尊造像代表的就是北魏王朝的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p> <p class="ql-block">打个卡,留个纪念。</p> <p class="ql-block">游览完云冈石窟景区,我们乘车来到了大同古城,大同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曾是北魏帝都、辽金西京、明清重镇。在这里漫步,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历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华严寺始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名字来源于佛教经典《华严经》,意思是“慈悲之华,必结庄严之果”。不过,经历了几次战火,清顺治年间,华严寺几乎只剩下了大雄宝殿和薄伽教藏殿,后来虽然陆续重修,但一度又变得荒凉。直到1961年,华严寺才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华严寺分为上下两院,通过月门相连。整体布局坐西朝东,符合契丹民族崇拜太阳的传统,认为太阳是万物之源,因此房门、殿门都向东开,以便在清晨迎接第一缕阳光。</p> <p class="ql-block">走进华严寺,仿佛穿越千年时光,置身于一个神秘而庄严的佛教世界。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古建筑的庄重与宁静,可以领略到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无论是大雄宝殿的雄伟壮观,还是薄伽教藏殿的精巧细腻,都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清代的浩瀚壁画,细腻入微,色彩斑斓,展现了古代工匠的卓越技艺。</p> <p class="ql-block">当地市行也来打卡留念。</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是辽金时期现存最大的佛殿之一。佛殿上方木制方匾,笔触大气而浑厚;屋脊有两件琉璃鸱(chī)吻,是现存最大的,高4.5米;佛像面部方正,螺髻顶上有宝珠,背光带有火焰纹与大鹏金翅鸟,为藏密风格。大殿南北两侧还有二十诸天的塑像,身体前倾,姿态各异;壁画内容丰富,共绘有人物五千多个。</p> <p class="ql-block">上寺大雄宝殿:我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殿面宽九间进深五间。</p> <p class="ql-block">华严宝塔:继应县木塔之后全国第二大纯木榫卯结构的方形木塔,通高43米,上景金盘,下承莲池,特别是塔下近500平方米的千佛地宫,采用100吨纯铜打造而成,内供高僧舍利及千尊佛像,金碧辉煌。</p> <p class="ql-block">下寺掌漏齿菩萨:薄伽教藏殿内有被称为“东方维纳斯”的合掌漏齿菩萨,一尊胁侍菩萨,合掌露齿,刻画细腻入微。这尊菩萨上身微裸,头饰华丽,长辫垂肩,体态优美,丰满,光脚立于莲台之上,在流畅自如的衣饰飘带陪衬下,显出动人的形象,俨然是古代一名健美活泼的少女立于寺中。</p> <p class="ql-block">游览完华严寺,我们前往下塌的兴茂客栈,办理入住手续,在客栈我们稍作休息,便步行到大同九龙壁,途中经过四牌楼,它由四个相连的牌坊组成,每个牌坊都面向不同的方向,分别是东“和阳街”、西“清远街”、北“武定街”和南“永泰街”。这些牌坊的名称都是黄底黑字,显得庄重而古朴。</p> <p class="ql-block">很快我们便到了大同九龙壁,</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原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的照壁,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建筑年代最早的一座九龙壁。整座龙壁长45.5米,高8米,厚2.02米,由壁座、壁身和壁顶三部分组成。九条巨龙飞舞于波涛和云气之间,展现出神龙唯我独尊的霸气。明崇祯末年代王府毁于兵火,唯九龙壁幸免于难,得以保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中国仅有三座九龙壁,分别位于北京的故宫和北海公园,以及大同的九龙壁。大同的九龙壁是我国现存最早、规模最大、气势最雄伟的一座。</p> <p class="ql-block">座九龙壁原本是代王府前的照壁,虽然代王府现已重建,但九龙壁依然壮观。为了拓宽道路,九龙壁被后移了一段距离,使其更接近游客。</p> <p class="ql-block">鼓楼是大同的地标之一,东西两侧有鼓楼东街和鼓楼西街两条繁华的街道。</p> <p class="ql-block">大同鼓楼,三层出檐,十字歇山顶,平面近似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东西长17.65米,南北宽14.55米,高约20米,是明代楼阁式建筑的典型代表。顶楼上架放一大鼓,乃古时晚间为“声闻四达”报更时所用。旧时晨钟暮鼓声震古城及近郊四乡,鼓楼与钟楼相配而建。2019年10月,大同鼓楼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东西街夜景。</p> <p class="ql-block">品山西大同美食。</p> <p class="ql-block">大同清真大寺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 平城区 清远街 九楼巷,始建于 唐贞观二年 (628年),是我国最早的伊斯兰教寺院之一,比北京东四清真寺早六百七十年12。现存建筑主要为清代遗构,采用中国古典木构建筑与阿拉伯装饰元素的混合风格,具有独特的建筑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大同清真大寺夜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