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采风】《麦芽香里的时光与爱》

芮嘉

<p class="ql-block">  推开武汉啤酒博物馆的玻璃门时,麦芽烘烤的焦香混着酵母的微酸扑面而来,像一封被时光封存在铜罐里的情书。这里曾是武汉东西湖啤酒厂的心脏,如今麦芽的甜香仍从锈迹斑斑的管道里渗出,在青灰色的地砖上洇开岁月的年轮——这座由老厂房改建的博物馆,藏着长江北岸关于啤酒与爱的双重发酵史。</p><p class="ql-block"> 作为中南地区首个规模化啤酒生产基地,这里的故事始于梁子湖的软水与江汉平原的优质大麦:最初的糖化车间里,德国进口的铜制煮沸锅曾映照着工人师傅们汗湿的额头,他们用粉笔在操作台上写满温度参数,把武汉人对啤酒的期待熬成琥珀色的原液。2002年,华润雪花啤酒在此落子,老厂房的红砖墙上至今留着两组斑驳的标语:东侧是“为人民酿好酒”的毛体字,西侧是“每一瓶都是新鲜承诺”的金属铭牌,新旧字迹在时光里碰杯,发出清脆的回响。</p><p class="ql-block"> 最动人的莫过于展厅的“时光发酵罐”:直径8米的不锈钢罐体被改造成透明展廊,内壁上焊接着历任酿酒师的工牌——1998年的老师傅李建国用钢笔在工牌背面画了个啤酒杯,旁边写着“女儿降生那天,罐里的酒格外甜”;2010年的青年技师王颖贴着结婚照,背后是她研发的“雪花纯生”工艺手稿。这些带着指纹温度的物件,让工业历史有了心跳的声响。</p><p class="ql-block"> 在互动体验区,电子屏将啤酒酿造拆解为四段生命隐喻:大麦在60℃的温水中苏醒(如同生命遇见滋养的初遇),啤酒花在煮沸锅释放芬芳(恰似挫折淬炼出的回甘),酵母在黑暗中分解糖分(多像孤独里默默生长的力量),而最终泡沫升腾的瞬间,恰是爱让平凡日子泛起涟漪的模样。博物馆收藏着一本1995年的职工日记本,某页写着:“给妻子送午饭时,她把保温桶里的排骨汤倒进我的搪瓷缸,说‘比啤酒更暖’。后来每次糖化,我都觉得蒸汽里有排骨汤的味道。”这样的细节,让冰冷的生产线有了家的温度。</p><p class="ql-block"> 在“城市酒杯”装置艺术里,108个玻璃杯中盛着不同年份的啤酒原液:1992年的带着柏泉湖的水草气息,2008年的混着奥运火炬传递时的欢呼,2020年的沉淀着抗疫期间的守望。忽然懂得,雪花啤酒的酿造史,何尝不是一座城市用时光做酵母的爱的发酵史——就像老酿酒师说的:“好啤酒需要好水、好麦芽,更需要酿酒人把心焐热了放进去。”当我们在生活里遇见的每一份善意、每一次牵挂,都是注入生命的“啤酒花”,让平凡的日子酿成值得回味的醇厚。</p><p class="ql-block"> 暮色中的博物馆外墙,红砖被夕阳染成焦糖色,原来,武汉啤酒博物馆里陈列的不只是历史,更是一座城市用爱酿成的故事,东西湖的风吹过麦浪时,不仅带来了酿造的原料,更把无数人的爱与期待揉进了时光的发酵罐——就像展厅穹顶那句发光的诗:“生命住满了爱,犹如酒杯沾满了酒,每一圈泡沫都是时光吻过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出镜:乐陶陶</p><p class="ql-block">摄影:芮嘉</p><p class="ql-block">文章:AI生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