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乐艺:在乐山的褶皱里打捞永恒

国歌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仁者乐艺:在乐山的褶皱里打捞永恒</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6月19日,我与李一跟着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风光、人文、民俗、人像摄影人郑邦兴老师,脚杆一迈,“刹”到了四川乐山。</p><p class="ql-block">这座城,活脱脱一幅泼墨山水画卷——岷江浪花儿“啪嗒啪嗒”拍打着凌云寺的石梯坎儿,像在和古老石阶唠家常;青衣江的雾霭慢悠悠漫过峨眉山金顶的月亮,给银盘披上朦胧纱巾。老话说“仁者乐山,山是岁月的骨头;智者乐水,水是时光的眼睛”,乐山的山水,藏满了岁月的秘密。那1300岁的乐山大佛,“心即是佛”的禅意,就这么静静守望着这片土地。</p><p class="ql-block">就在这山水禅意间,一群银丝白发、艺海沉浮数十载的老者,从时光旮旯里踱步而出。别看他们鬓角染霜,眼神却似烧得正旺的炭火,炽热明亮。在乐山的沟沟坎坎里,他们挥毫泼墨,续写着艺术的巴适诗篇。</p><p class="ql-block">一、光影里的春秋</p><p class="ql-block">71岁的摄影大师李绍毅先生,大半辈子追着光跑,镜头在他手里有了灵魂。他的作品《过客》,为中国捧回国际艺术联合会首枚金奖,这份荣光,沉甸甸的!八旬的四川资深摄影师家、研究员陈家明先生,是今天组局的“老顽童”。翻开他们的相簿,泛黄的老照片在黄昏里亮如琥珀,每一张都封存着时光故事。</p><p class="ql-block">为了捕捉最美光影,他们背着相机翻山越岭,守三天三夜只为一缕晨雾,甚至把命都放进取景框。胶片上的乐山、四川、中国,从黑白苍劲到彩色鲜活,每一帧都浸透汗水与雾水,山川大江的魂儿,就这么被他们拍活了。透过照片,仿佛能听见风声、触摸到江水的温度。</p><p class="ql-block">更可点赞的是吕宪荣和陈敬逸两位儒商的“跨界”。吕总和陈总曾在商海厮杀,西装褶子都透着谈判的“火药味”。如今端起相机,落日、古柏、老墙成了他们的新语言。从前算利润,现在算光影;从前忙财富,现在品晨昏。我这才整明白,钱能填满荷包,艺术才能填满生命的空缺。真正的富足,是让热爱在时光里发光。</p><p class="ql-block">李绍毅老师说得在理:如今的摄影,构图、光影只是基本功,新思维才是关键。一张大片,得有思想、故事和诗意,就像乐山山水,美在骨子里。</p><p class="ql-block">二、墨色里的山河</p><p class="ql-block">76岁的书法家韩思一老师被尊为书法奇人,握笔的手青筋凸起如老藤盘崖,可笔尖落下,却柔若春溪破冰。在他的艺术园里,宣纸上的线条藏着半个世纪的风雨——中锋如峨眉松般挺拔坚韧,侧锋似青衣江婉转灵动。浓墨是山的魂魄,淡墨是水的呼吸,“仁者乐山”的哲思,在墨池里发酵,在纸上绽放。一幅幅作品是一位老者对世界的温柔凝视。</p><p class="ql-block">86岁高龄的徐鸣皋老师,堪称乐山嘉州画界的“三栖明星”,在花鸟、山水、书法领域均造诣颇深,拥有顶尖的中国画艺术水准与深厚的文艺修养。徐老画案前,墨荷正从宣纸晕染开来。他佝偻的背与荷茎重叠,颤抖的手却让荷叶翻卷出风的形状。六十多年岁月,他把苦难磨成墨,将执着蘸成笔锋。画中的山水不再是风景,而是生命与天地的对话——枯笔如皴裂岩壁诉说沧桑,润墨似奔腾山泉流淌生机。每一笔,都在叩问永恒的真谛。</p><p class="ql-block">三、舞台上的永恒</p><p class="ql-block">原乐山文工团的吳家敏,曾是芭蕾舞《白毛女》的大春、话剧里的张学良与郭沫若;薛明莉则把喜儿演活在舞台。岁月在他们脸上刻下纹路,却将角色魂魄嵌进骨子里。一个转身,坚毅犹在;一声叹息,悲喜暗藏。那些在艰苦岁月打磨的表演,早已跳出舞台边界,成为生命的回响——艺术从不是消遣,而是对苦难最温柔的抗争。他们把生活百味揉进角色,让我们看见艺术的力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暮色漫过岷江,在著名的“华祥苑茗茶”连锁店里,吕总款待我们品茶。茶汤淡雅鲜爽、醇厚回甘,恰似乐山山水,越品越有韵味。茶楼里的谈笑声渐弱,老艺人们的眼神却愈发明亮。书法家皱纹里藏着笔锋走势,演员眼角缠绕着台词韵律,摄影家掌纹刻着胶卷脉络,儒商镜头装着山河心跳。他们将岁月熬成墨,苦难织成彩,浓淡明暗间,全是执着与热爱。</p><p class="ql-block">都说“仁者乐山”,乐其亘古不变;“智者乐水”,乐其常流常新。可这群老者,在时光褶皱里活成了独特风景:他们以艺术为山,守内心沉稳;以热爱为水,涌生命鲜活。岁月能染白头发,却磨不灭热爱;苦难能磨平棱角,却让艺术锋芒更盛。</p><p class="ql-block">“群英荟萃,百善风行”。乐山的夜静谧无声,艺术的歌谣却从老者们的生命中流淌而出,飘向更远的时光。这群七旬、八旬的艺术家,甚至还有八十六岁的老寿星,为何长寿?秘诀就俩字——乐观。他们把生命活出了巴适的立体感,这份豁达,值得细细品味。在乐山山水间,他们用艺术书写永恒,也让我们看见生命最绚烂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王祖国</p><p class="ql-block"> 2025.6.2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