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行第八辑——从延吉到珲春 身处珲春中、俄、朝边界线上感慨万千

一風

<p class="ql-block">6月22日。今天我们从延吉前往珲春。途径中朝边境小城图们市。到达“一眼望三国”的珲春防川。</p> <p class="ql-block">途径图们市,游览了图们口岸和图们大桥。</p> <p class="ql-block">来到珲春,到达防川。珲春属于延边州,以珲春岭为界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哈桑区接壤,西南以图们江为界与朝鲜罗先市相邻。有“一眼望三国”之称。</p> <p class="ql-block">铁桥右是朝鲜,铁桥左是俄罗斯,中国在我们脚下。</p> <p class="ql-block">中国瞭望塔。</p> <p class="ql-block">边境岗哨楼。</p> <p class="ql-block">防川边防哨所营房。</p> <p class="ql-block">图们江对岸朝鲜。</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土地,原来是我们的。1860年,我们失去了你。如今,我们没有了这里宝贵的入海口。</p> <p class="ql-block">晴朗的天气时,站在中国防川瞭望塔上向俄罗斯方向,就可以看到浩瀚的日本海和深入陆地的日本海小海湾及海岸线。左边是俄罗斯的山川、右边是图们江和朝鲜土地,素有“一眼看三疆山川风貌,双耳听三国鸡鸣狗吠”。</p> <p class="ql-block">远眺曾经是我们中国的领土。</p> <p class="ql-block">1886年,清朝督办边务大臣、督察院左副都御使、著名金石学家吴大澄受清朝廷命令,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勘察边疆。他通过现场勘察后发现,根据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规定,清朝廷割让东北大片土地后,这里的边境线应确立在距图们江入海口20华里的地方,但1861年立界碑时,俄国却擅自立在了距图们江口45华里的沙草峰上。于是,吴大澄与珲春副督统依克唐阿等人向沙俄据理力争,沙俄方同意将界牌南移16华里,设在沿图们江到入海口30华里、径直入海口27华里处,也就是现在石碑所处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吴大澄凛然的抗争,最终为我国争回了黑顶子(今敬信镇)地域和中国拥有图们江主航道、出海航行权力,从1886年起,中国在珲春设立海关,广泛开展了通江航海的活动,船舶往返与珲春与上海,珲春与朝鲜的釜山,珲春与日本的长崎之间。1938年7月,日俄张鼓峰事件后,日军强行封锁了图们江口,由此图们江的海行运输被迫中断,一直延续到今日。 此处顺图们江至海口约30华里,径直至海口27华里。从而收回了俄国侵占的黑顶子,也就是今天珲春市敬信镇的全境,等于把“土字牌”在最初设立点向日本海方向南移了16华里,算是为我国争回了一点点的国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