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礼佛真身舍利,‍——临潼博物馆参观意外记,‍2025-6-16午时

古车

<p class="ql-block">2025-6-16,今天是这次新疆17日游(19人),继西安4天游(8人)的最后一天,下午参观兵马俑后,晚20:10的回程飞机。</p><p class="ql-block">我原来拿到的西安行程中,这天其中一项是“回民街”,到达西安酒店签合同时发现,行程中“回民街”改为了“临潼博物馆”。我觉得还不错,各地的博物馆都是非常值得去的,比现在商业氛围浓厚“街”要好很多,就没有和同行们说起,因为他们也不知道原来的具体行程。</p><p class="ql-block">实话说在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我们已经看了十几件国宝,也就对临潼这个小小的县级博物馆不抱什么期望。</p><p class="ql-block">当进入博物馆,看到“金棺银椁珍宝展”的匾额时我也不知道会看到什么。</p><p class="ql-block">进入展厅专业讲解老师讲到历史上的“庆山寺”已毁,85年意外发现“庆山寺地宫”,打开完好的地宫出现供奉在地宫案桌上的“宝帐”,“宝帐”内“银椁”套着“金棺”,“金棺”内用“宝瓶”供奉着“释迦牟尼真身舍利”,这时让我听的目瞪口呆,这个意外也太突然了。以前只是听说和书上看到介绍,这次我们几个人都能一起瞻仰真身舍利,居然有这等缘分降临,实乃是太幸运了。</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转述一段刚学到的经文,就知道其中的善缘所在了。</p><p class="ql-block">《大般涅槃经》云:见如来舍利如见佛祖,舍利与佛真身的加持能力无二无别,大福气者才能见闻,需百千万劫中积累善法者,才有此善缘。</p> <p class="ql-block">有人看到这里,会说,这只是你一个佛教徒会相信的。</p><p class="ql-block">错了,我不是佛教徒。</p><p class="ql-block">但我相信佛陀是一个伟大的人,是和孔子、老子一样伟大的人类导师。</p><p class="ql-block">佛陀之伟大,非在神通,而在人间——他直视众生之苦,以理性解构迷信,用平等对抗压迫,更以毕生践行“人人皆可成佛”的信念。其教义跨越二千五百年,仍为纷乱世界提供内省智慧与和平基因,恰如鹿野苑初转法轮时的箴言:“汝当自努力,如来唯导师。”</p><p class="ql-block">从佛教北传后,与中国儒道思想交融,形成汉传佛教。在佛经的传播和翻译中为我们的中华文明增添了丰富的内容、色彩和精神生活。单从下面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词语中就知道佛陀、佛教是我们日常生活、文化学习、交流互动中不可或缺的,这时你还会说你与佛陀、佛教没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吗?</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不可思议、一尘不染、天花乱坠、想入非非、不可思议、菩萨、如来、因果、单位、律师、苦海、心田、平等、觉悟、解脱、烦恼、世界、未来、三世、大千世界、心心相印、皆大欢喜、爱河、苦海、回光返照、粉身碎骨、究竟、 参观、消息、意识、智慧、彼岸、语录、自在……”等等。</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面这些词汇,都出自佛教经典,为汉语词汇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更多的词语和表达方式;同时这些文化已经印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和基因里了。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之处,她可以容纳吸收外来文化增强自己,而不被外来文化所侵袭占领,让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也是我们文化自信之根源所在。</span></p> <p class="ql-block">我认为佛陀的伟大可以从思想体系、生命实践与精神遗产三方面来看:</p><p class="ql-block"><b>一、思想体系的划时代开创</b></p><p class="ql-block">1. 直面人类根本困境</p><p class="ql-block">佛陀以“四圣谛”(苦、集、灭、道)为核心教义,指出“一切皆苦”是生命本质,并揭示苦的根源在于“无明”与“欲望”,而非命运或神灵惩罚。这一理性剖析打破了古印度宿命论传统,将解脱之道归于自我觉悟与实践。</p><p class="ql-block">2. 颠覆等级制度的平等观</p><p class="ql-block">在种姓制度森严的古印度,佛陀提出“众生平等”,主张任何种族、性别均有成佛潜质。他主动与“不可接触者”交往,要求弟子“救护所有人如救护佛陀”,这种平等思想成为佛教普世性的基石。</p><p class="ql-block">3. 真理的开放性验证标准</p><p class="ql-block">佛陀拒绝独断权威,提出“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尺,强调教义需经实践验证,而非盲从信仰。</p><p class="ql-block">这一理性态度在宗教思想中极为罕见(一般都要求盲目崇拜)。</p><p class="ql-block"><b>二、生命实践的典范意义</b></p><p class="ql-block">1. 舍弃王位的终极求索</p><p class="ql-block">身为迦毗罗卫国太子,佛陀放弃权力、财富与家庭,29岁出家苦行。动机并非厌世,而是为众生探寻解脱生老病死之道,其抉择彰显超越阶级的人道关怀。</p><p class="ql-block">2. 知行合一的修行历程</p><p class="ql-block"> a. 遍学与超越:师从多位婆罗门导师,却因不满足而自创中道思想,否定极端苦行与纵欲。</p><p class="ql-block"> b. 菩提树下的觉悟:经49日禅定,洞悉缘起法则,构建“十二因缘”逻辑链,将痛苦归因于因果链条而非神意。</p><p class="ql-block"> c. 传道49年的坚持:80岁涅槃前仍奔走传法,建立僧团制度,使佛教成为可传承的宗教体系。</p><p class="ql-block">3. 慈悲与智慧的具身化</p><p class="ql-block"> a. 无我利他:与弟子共食麸糠,旱灾时拒绝迁徙以安定人心。</p><p class="ql-block"> b. 宽容极致:宽恕谋害自己的提婆达多,以“慈悲化解仇恨”实践教义。</p><p class="ql-block"> c. 去神化形象:临终前叮嘱弟子“以法为师”,否认个人崇拜(现在把他神化了是后人的事)。</p><p class="ql-block"><b>三、跨越时空的精神遗产</b></p><p class="ql-block">1. 宗教与哲学的双重影响</p><p class="ql-block">佛陀思想催生小乘、大乘等流派,特别是北(汉)传佛教衍生出禅宗、密宗等八宗实践与理论体系。其“缘起性空”“般若智慧”等概念,深刻影响东方哲学(如王阳明心学)及西方存在主义。</p><p class="ql-block">2. 文化融合的推动力</p><p class="ql-block">佛教北传后,与中国儒道思想交融,形成汉传佛教;在藏地与苯教结合形成藏传佛教。敦煌文献中佛经抄本数量居第四位,见证其文化渗透力。</p><p class="ql-block">3. 现代价值的再发现</p><p class="ql-block"> a. 心理学:正念禅修成为治疗焦虑、抑郁的有效工具。</p><p class="ql-block"> b. 伦理学:“众生平等”为动物权利、生态伦理提供依据。</p><p class="ql-block"> c. 跨文明对话:爱因斯坦称佛教“应对现代科学需求”,荣格视其为潜意识研究的先驱。</p> <p class="ql-block">参观时间流水账:</p><p class="ql-block">10:55—到博物馆门口拍第一张照片</p><p class="ql-block">11:03—进入展馆前拍的最后一张室外照</p><p class="ql-block">11:11—讲解后拍的第一张庆山寺模型</p><p class="ql-block">11:26—最后拍金棺银椁照片</p><p class="ql-block">11:32—进入舍利特展区,关闭手机</p><p class="ql-block">12:11—舍利特展区出来后拍的第一张照片</p><p class="ql-block">12:20—离开临潼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护法石狮</b></p><p class="ql-block">这对石狮造型采用庆山寺地宫甬道尽头,地宫大门口唐三彩狮子造型。</p> <p class="ql-block">翼虎</p><p class="ql-block">也是仿地宫翼虎造型</p> <p class="ql-block">“唯吾知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朝的古钱币上,利用了方孔钱中间的那个方孔作“口”字偏旁,上、下、左、右共用一个“口”字,所以后人又称它为“借口钱”。</p> <p class="ql-block">西安文物太多了,院子里的石凳、石桌、石碑、狮子柱等等都是文物(还有好多没有拍摄)</p> <p class="ql-block">庆山寺遗址在西安临潼区新丰镇,距西安30公里,是武则天时期建立的著名皇家寺院。始建于隋代开皇年间,武则天垂拱二年改“新丰县”为“庆山县”,改“灵严寺”为“庆山寺”。</p><p class="ql-block">并按皇家寺院的模式重建庆山寺,建地宫、阿育王塔,打造专门珍藏佛祖舍利的金棺银椁,安放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地宫之上按照供奉舍利的要求修建舍利宝塔。 </p><p class="ql-block">庆山寺,唐代皇家寺院,因出土佛祖真身舍利而著称,历经武则天扩建,与法门寺齐名,虽遭唐武宗灭佛之劫,其佛宝文物仍展现千年辉煌。</p> <p class="ql-block">在佛界自古就有“东庆山,西法门”之说。</p><p class="ql-block">到了唐武帝时期,由于灭佛,所以庆山寺被毁,至今尚未重建。</p><p class="ql-block">经考古专家清理、考察,从地宫中发现了包括佛祖真身舍利在内的佛祖释迦牟尼舍利宝帐。而此时这批佛教珍宝已经被尘封了1000多年。</p><p class="ql-block">佛祖真身舍利出土的时候,被层层保护,先是保存在舍利瓶中,舍利瓶被安放在金棺中,金棺再放入银椁,银椁再放置在舍利宝帐中。</p><p class="ql-block">据介绍这是唯一不保存在寺院中的佛真身舍利,但博物馆还是严格按照佛教规制供奉舍利。</p><p class="ql-block">佛祖舍利被发现后,这么多年间曾先后赴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展出,供人们瞻仰。</p> <p class="ql-block">武则天于公元六九零年登基称帝,登基之后发展佛教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庆山寺大兴土木,由朝廷拨款把庆山寺建成了可与法门寺比美的皇家寺院,寺内修建专门用于供奉释迦牟尼佛祖舍利的地宫,精雕细刻,以上佳青石彩绘制作舍利宝帐,重金珠宝制作盛装佛祖舍利的金棺银椁,举行大型仪式迎请舍利到庆山寺地宫中供奉。</p><p class="ql-block">至此,庆山寺已发展成了唐代皇家寺院中规模较大的寺院,因其中拥有独一无二的专门用来盛装佛祖舍利的金棺银椁,且在武则天的诏令下,王公贵族们纷纷捐资捐物供养舍利,并到庆山寺礼佛朝拜,庆山寺里终日香烟袅袅,磬钹、木鱼之声震九天,旌旗飘扬,山上山下一派热闹景象,形成了唐代大周年间皇家寺院东“庆山”,西“法门”的呼应之势。</p> <p class="ql-block">法门寺与庆山寺的历史渊源</p><p class="ql-block">法门寺地宫中出土佛宝文物多为宫廷供奉之珍宝,所出土的阿育王塔为汉白玉质地,四周以浮雕形式刻满了各式各样不同造型的佛像,与庆山寺出土的舍利宝帐明显的不同之处是阿育王塔上没有发现有标明是释迦如来舍利宝帐的字样,也没有类似庆山寺出土的放置佛祖舍利的最高器物金棺和银椁,而是发现了玉棺及多重宝函等。</p><p class="ql-block">庆山寺出土的青石舍利宝帐明确刻有“释迦如来舍利宝帐”八个金色大字,独一无二的金棺银椁等贵重器物也都出土于庆山寺地宫。</p><p class="ql-block">庆山寺地宫建于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平面呈“甲”字形,由斜坡道、甬道、主室、三部分构成,甬道皆用青砖砌成,砖面遍刷红丹、门楣、扉、框、槛刻有飞天、力士、狮子等,雕饰精美。</p> <p class="ql-block">庆山寺考古复原模型</p> <p class="ql-block">青石宝帐</p><p class="ql-block">上面明确刻着“释迦牟尼舍利宝帐”八字。据介绍这在我国佛舍利的保存和出土中仅此一例。</p><p class="ql-block">宝帐,虽非实用建筑,但却础、柱、枋、檐、角、顶俱全,是一座极其难得的盛唐重檐方亭建筑模型。</p><p class="ql-block">宝帐由六块青石线雕构件组成,可层层打开,底部是须弥莲花座,上饰卷云、舞伎、团花如海石榴,上置方形楞柱中空帐体,正面额枋正中刊“释迦如来舍利宝帐”八个楷书阴文贴金字,字两边雕天王力士迦陵频迦鸟,重檐下雕团花。</p><p class="ql-block">其他三面额枋加重檐上雕有千姿百态、婀娜俊秀,或散花或捧果飞天。帐体上是重檐金翅鸟挑角的帐盖。</p><p class="ql-block">顶部作联珠莲花托桃形。金翅鸟背上插四棵铜干银叶菩提树。</p><p class="ql-block">座前两角插两朵金莲花。帐体四面一组四幅涅槃变图:正面雕释迦佛说涅槃经;左侧面雕涅槃图佛肉体的死亡;右侧面雕八国王子分舍利图。整个宝帐线雕流畅自如,刀法老熟,不愧为盛唐线雕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唐·三彩狮子</p><p class="ql-block">地宫出土</p><p class="ql-block">这些宝贝都是国宝,提供展览的都是复制品。</p><p class="ql-block">据介绍这些复制品就等同于真品,理由:真品除研究和高官外一般人不可见;复制品几乎可以说是100%复原。</p> <p class="ql-block">三彩盘子和南瓜</p><p class="ql-block">出土时摆放在宝帐案桌中间</p> <p class="ql-block">金棺(小)银椁(大)</p> <p class="ql-block">佛真身舍利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庆山寺地宫发现‌:1985年出土于临潼新丰镇,地宫内发现了释迦如来舍利及127件唐代文物,包括金棺银椁、三彩护法狮子等,证实了庆山寺作为武则天时期的皇家寺院地位。‌‌</p><p class="ql-block">‌文物特点‌:</p><p class="ql-block">舍利存放体系为中国现存最完整的“金棺银椁+玻璃瓶”组合,体现了唐代佛教工艺的巅峰。‌‌</p><p class="ql-block">三彩狮子等文物被认定为唐代三彩艺术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b>金棺</b></p><p class="ql-block">原放置在银椁里面,长14厘米,大头高9.5厘米,宽7.4厘米,小头高6.5厘米,宽4.5厘米。</p><p class="ql-block">出土时以锦带缠缚,置于银椁之内,棺下有长方形镂空宝座,棺盖中央铆钉鎏金如意卷草,卷草中间粘猫眼宝石。棺两侧和两端粘绢底珍珠团花,大头下粘一对骧金护法狮子。</p><p class="ql-block">棺内的锦衾下秘藏两只铜质莲花为座基的绿色玻璃瓶,瓶内满盛释迦如来的骨灰舍利。</p> <p class="ql-block"><b>银椁</b></p><p class="ql-block">原放置在宝帐里。椁是古代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p><p class="ql-block">该银椁造形精美,玲珑剔透,悬珠嵌宝,工艺绝伦。椁长21厘米,大头高14.5厘米,宽12厘米,小头高10厘米,宽7厘米。椁下是长方形镂空宝座。</p><p class="ql-block">瓦形椁盖周围悬挂用珍珠穿成的流苏,间垂五色宝石。盖中央作鎏金莲花,以白玉片和红玛瑙为蕊,蕊上用粗银丝挽成螺形塔饰,四周嵌有蓝宝石、猫眼宝石和水晶。</p><p class="ql-block">椁前头錾线刻门,门扉上分别贴有释迦的助侍菩萨大势至和观音。菩萨间有一对鎏金佛脚,脚上有法轮。椁后头饰摩尼宝珠,椁两侧上是兽面衔环铺首,下面分别是释迦如来的十大弟子舍利弗(智慧第一),目键连(神通第一),摩诃伽叶(头陀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须菩提(解空第一),富楼那(说法第一),迦旃延(议论第一),优婆离(持律第一),罗喉罗(密行第一),阿难陀(多闻第一)的鎏金造像。</p> <p class="ql-block">舍利特展区出来拍的第一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b>  临潼博物馆瞻佛真身舍利感赋</b></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临潼古邑访遗珍,惊见灵光映俗尘。</p><p class="ql-block">宝帐庄严藏舍利,金棺璀璨护佛身。</p><p class="ql-block">原期小馆无奇物,却遇稀珍动客心。</p><p class="ql-block">善念萦怀缘幸至,慈辉沐我忘昏晨。</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蓬门忽现宝光盈,佛骨光中千界净。</p><p class="ql-block">金棺璀璨承灵骨,银椁精严护真形。</p><p class="ql-block">法雨千年润古城,庆山寺底藏秘宝。</p><p class="ql-block">午时虔敬瞻神物,宝帐煌辉铭永记。</p> <p class="ql-block"><b>临潼博物馆有许多文物的原因:</b></p><p class="ql-block">临潼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部,地处关中平原核心区域,历史上是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的都城京畿之地;</p><p class="ql-block">‌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世界第八大奇迹)位于临潼;</p><p class="ql-block">‌唐代华清宫遗址‌位于临潼;</p><p class="ql-block">‌随着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掘,大量文物移交临潼博物馆保存研究;</p><p class="ql-block">‌唐代庆山寺地宫‌位于临潼,1985年出土的舍利宝帐、金银器、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唐代佛教圣物,全球罕见,<span style="font-size:18px;">奠定了其宗教文物收藏的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周代遗存‌,临潼是西周都城镐京的东大门,出土了大量青铜器、玉器;</p><p class="ql-block">‌汉代墓葬群‌,周边汉代贵族墓葬中发现的陶器、钱币等反映了汉代生活风貌;</p><p class="ql-block">‌历代民间捐赠‌,依托西安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的地位,许多丝路相关文物通过捐赠汇集于此;</p><p class="ql-block">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其承担着秦俑学研究中心‌的学术功能,吸引考古出土文物的集中保管;</p><p class="ql-block">‌区域性文物修复中心‌的技术优势,使得脆弱文物得以在此保存并展示。</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对面广场雕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