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随笔》 开封铁塔相国寺

微光

<p class="ql-block">上图:国宝中的“国宝”,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开封开宝寺塔“铁塔”。</p> <p class="ql-block">上图:开封铁塔公园石牌坊。</p><p class="ql-block">开封铁塔建于1049年,素有“天下第一塔”的美称。塔高55.88米,八角13层,是中国最高大、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琉璃砖塔,因此地曾为开宝寺,又称“开宝寺塔”;又因遍体通砌褐色琉璃砖,浑似铁铸,从元代起民间称其为“铁塔”。</p> <p class="ql-block">上图:天下第一塔公园。</p><p class="ql-block">铁塔座落在开封市东北隅,始建于北宋皇佑元年(1049),距今已近千年。铁塔公园,占地37.公顷,国家 AAAA 级景区。</p><p class="ql-block">公园现存有北宋"开宝寺塔"、"接引佛",民国文物"白玉佛",其中"开宝寺塔"(铁塔),是开封仅存的两处北宋地面文物之一(另一处为开封繁(音婆)塔),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历史文物价值。</p> <p class="ql-block">上图:在开封祐国寺塔前。</p><p class="ql-block">祐国寺塔,原名开宝寺塔,前身为木塔,始建于北宋年间(982),现存铁塔重建于北宋皇祐元年(1049),塔高55.08米,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砖塔,因遍体通砌褐色琉璃砖,混似铁铸,民间称其为"铁塔"。该塔自建成以来历经多次战火、水患、地震等灾害,仍巍然屹立,具有很高的历史、建筑、艺术价值,被誉为"天下第一塔",为北宋东京城重要地理坐标。</p> <p class="ql-block">上图:全国重点文物开封铁塔。</p><p class="ql-block">开封铁塔整体造型秀丽挺拔,琉璃构件光彩亮丽,整个塔身由下至上逐层递减,形成自然收分,呈现出宋代佛塔刚劲有力的轮廓特征。塔身采用许多结构砖,砖与砖之间有槽有眼,互相咬合,严密合缝,砖的形状达28种之多。外壁装饰有飞天,降龙,麒麟,伎乐等五十多种图案。</p><p class="ql-block">铁塔自建成以来历经无数次战火、水患、地震等灾害,仍巍然屹立,具有很高的历史、建筑、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上图:开封铁塔接引殿。‌</p><p class="ql-block">接引殿是开封市铁塔公园内的仿宋建筑,建于1986年,主要用于供奉北宋文物铜接引佛,殿内绘有大型壁画《西方净土变》,是铁塔公园的重要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上图:开封大相国寺。20250609.</p> <p class="ql-block">上图:全国重点文物开封大相国寺山门。</p><p class="ql-block">开封大相国寺為中国十大名寺之一,北宋时期臻於鼎盛,占地五百馀亩,皇帝常至祈报巡幸、恭謝,故又称之为皇家寺。寺内高僧讲经,成為国内佛教活动交流中心,现存为清代建筑群,气势恢宏。</p> <p class="ql-block">上图:相国寺山门背面,匾额“护国佑民”。</p><p class="ql-block">大相国寺位于开封市中心,是历史上著名的皇家寺院,十大汉传佛教名寺之一。原名建国寺,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距今1400多年历史,据载寺址为战国四公子信陵君的故宅。</p><p class="ql-block">公元712年,唐睿宗为纪念自己由相位登上皇位,将"建国寺"改为"大相国寺",北宋时期,大相国寺尤得皇帝尊崇,多次扩建,占地达500余亩,辖64个禅、律院,僧众数千人,是全国佛教中心。</p><p class="ql-block">大相国寺内保存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殿,藏经楼,钟鼓楼,千手千眼佛等殿宇古迹。整座寺院布局严谨,巍峨壮观。</p> <p class="ql-block">上图: 相国寺“鼓楼”,对面为钟楼。</p><p class="ql-block">大相国寺的钟鼓两楼为1994年新建,二层,歇山琉璃瓦顶,东为钟楼,西为鼓楼,晨钟暮鼓寓意国泰民安。</p> <p class="ql-block">上图:大相国寺天王殿。</p> <p class="ql-block">上图:相国寺天王殿。</p><p class="ql-block">天王殿为相国寺第二进大殿,于清乾隆三十一年重修,内供奉弥勒佛铜像,也叫欢喜佛。两边四大天王,意思是风调雨顺,后供护法韦驮天将。</p> <p class="ql-block">上图左:西方广目天王雕像。</p><p class="ql-block">西方广目天王,广目是多看。善于观察,取长补短。广目天王手拿龙或蛇,表变化。事物变化多端,要看清楚。另一手拿珠子,表不变,教人以不变应万变,心有主宰。</p><p class="ql-block">右:北方多闻天王,多闻天王代表做学问,增长见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闻天王手上拿的是一把伞,伞是遮盖。表法的意思是环保,防止污染,千变万化的世界,不要被污染。保持清净心,防止心上的污染。</p> <p class="ql-block">上图左:南方增长天王。</p><p class="ql-block">南方增长天王,就是进步,儒家讲日新又新,佛法讲精进。天王教德行、学、技术、生活水平要进步,不保守、不落伍。南方天王手上拿的是剑﹣﹣慧剑。指导时代有高度圆满的智慧。</p><p class="ql-block">图右:东方持国天王。</p><p class="ql-block">东方持国天王,持是保持,国是国家.从保持家庭、事业到社会的安定繁荣,世界和平。持国天王代表尽职尽责。天王手持琵琶,教导人们处事待人接物要做到中道﹣﹣恰到好处,不能过之也不能不及。</p> <p class="ql-block">上图:相国寺大雄宝殿前“宝鼎”。</p> <p class="ql-block">上图 相国寺大雄宝殿。</p><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的雄伟建筑,为大相国寺的主殿,清顺治年修建,面阔7间,进深5间,殿高17.43米,建筑面积为531.77平方米,重檐歇山,黄绿两种琉璃瓦。殿内释迦牟尼巨形铜像,重400公斤,高4.3米。</p><p class="ql-block">大殿气势恢宏,堪为古建筑中的瑰宝,被誉为 “中原第一殿”。大殿周围及月台俱白石栏杆的望柱上,镂刻有58个狮子,刻工精巧,形态各异。这大雄宝殿的殿内,供奉有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和药师佛三世佛,均高一丈三尺。东西两壁台基上所供奉的是十八罗汉。三世佛背后是大型雕塑海岛观音,取材于《华严经》善财童子53参的故事,形象地表现出南海观音普渡众生的场面。</p> <p class="ql-block">上图:相国寺大雄宝殿全景。</p> <p class="ql-block">上图:大雄宝殿近景。</p> <p class="ql-block">上图:相国寺大雄宝殿释迦牟尼佛像。</p> <p class="ql-block">上图:大雄宝殿三世佛背面大型雕塑南海观音像。</p><p class="ql-block">取材于《华严经》,形象表现南海观音普渡众生的场面。</p> <p class="ql-block">上图:相国寺八角琉璃殿全景。</p> <p class="ql-block">上图:大相国寺八角琉璃殿。</p><p class="ql-block">大殿立于八角形台基上,亭为重檐八角攒尖顶,顶部为一藏式塔刹。八角亭内顶部为复盆藻井,藻井下为须弥座,莲花宝座供奉四面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高5.25米,重2000公斤,雕成于乾隆年间,为四面站立雕像,每面各有大手6只,最上两手高擎一化佛,佛像肋间成扇形伸出大大小小的胳膊和手掌,南北两面各伸出四层,东西两面伸出三层,每层为28或30只,手掌中均绘有一目,共计有1048只手和1048只眼,俗称之为"千手千眼佛",为观音菩萨三十二变相之一。这种造型的佛像为密宗所崇奉,密宗称之为观音菩萨的化身,故又名"千手观音"。造像材料珍贵,雕工精巧,可谓鬼斧神工,是大相国寺镇寺之宝。</p> <p class="ql-block">上图 :八角琉璃殿千手观音塑像。</p> <p class="ql-block">上图:大相国寺五百罗汉殿。</p><p class="ql-block">罗汉殿于清乾隆三十一年重修,八角飞檐,建筑奇巧,浑然游廊殿,天井院和中心亭三部分组成为一体,俗称八角琉璃殿。内供奉四面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及五百罗汉,形态各异,为世人称赞。</p> <p class="ql-block">上图:大相国寺“藏经楼”。</p><p class="ql-block">大相国寺藏经楼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占地面积680余平方米,面阔3间,上下两层高5丈余,重檐歇山顶。</p> <p class="ql-block">上图:相国寺藏经楼近景。</p> <p class="ql-block">上图:大相国寺大师堂。</p> <p class="ql-block">上图:大师堂供奉的佛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