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在前我上传过罗星小洞村作品,有读者在评论区告诉我那是区屋,不是老区小洞。故昨天怀着敬仰之情,再次驱车三十多公里,独攀八字岭,几经过山过坳,最后又爬了八百多米烂泥路(村民有望当地政府协助捣好),终于走进罗定分界罗星小洞这个小山村。村口停好车,在本村的养蜂人陈生的热心带领下,用脚步丈量着感受了革命老区的山水风光,深深地感悟红色精神。</b></p> <p class="ql-block"><b> 踏入小洞村的第一户青砖墙瓦屋,就被挂在墙上金光闪闪的“小洞村肇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老区村“铜牌所吸引,在门口环顾了村子四周,周围是由高耸山脉环抱的三四个小平地之间。约有五六间风雨漂摇的青砖瓦屋和七八间早已崩塌只留下残墙垠壁的泥砖老屋依稀可见。只见到三座单层钢筋水泥屋。据陈生介绍这个村全部为陈姓,自古以来,直到改革开放时期,这里曾经住有两百余人,人们勤耕苦作,主产稻米,玉米,花生,翘头,薯芋经济作物为村民增收,有过辉煌鼎盛时期,是个安居乐业、繁衍生息的好地方。</b></p> <p class="ql-block"><b> 眼下,四周高山坡都长着茂盛的速生桉树,村子原来的大块大块耕地全都长满了青草,更多人工种植橡草(喂牛羊)绿油油的非常茂盛,行进间可见到成群的黄牛、黑山羊正在草蓬里安祥吃草。清泉从山上汇成清沏见底小溪,旁边建有近十多井鱼塘,成群结队草魚不时泛起了阵阵旖旎清波。走过多家屋前,檐下排排摆放着蜂箱,蜂儿“嗡嗡”声为寂静山村奏起了欢乐曲。整个村子只见到五六村民留守在这,以放牧、养蜂为主,在奔康致富道路上努力拼博,奋力前行。因为本村山高路远,地处偏僻,生活环境差。几乎家家户户的人都在改革开放后陆续到城镇去发展谋生,各显神通,艰苦拼搏,大多都在外地置业安居了。</b></p> <p class="ql-block"><b> 据介绍, 原来小洞村位于罗镜,新榕,分界三镇交界处。陈氏族人入山以来,垦荒劈地、创业兴家。直到明末清初吋就建有书院、盘古庙。由于地势四面是高山,出入必经八字岭和新榕石径,大革命时期,本村曾经也是革命武装斗争的通讯联络站,村中也有老一辈人为革命送信,接待过抗战地方游击战士。建国后这里还办过小学分教点,方便儿童入学。</b></p> <p class="ql-block"><b> 在小洞村约近二三个小时闲行,感悟满满。沧海横流,时移世易,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小洞人依然赓续红色老区人最鲜明的底色,使红色基因在革命老区代代相传。诚望小洞老区村民,不管在外地创业发展也好,或是留守乡村搞好种养殖业也罢,都继续齐齐以铿锵有力步伐奋勇前行,往后的日子越过越红火。</b></p><p class="ql-block"><b> 2025年6月22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