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5月15日,独自一人去晋北旅行,本来是要与几个朋友去西安、洛阳等地旅行,后来因故没去成。晋北旅行我问我夫人一起去,她不愿意去,我只好独自行走,这样也好,以前我也有过独自旅行的经历。</p> <p class="ql-block">清晨5:45分我搭顺风拼车去浦东机场F1航站楼,乘东航7:45—10:30到山西大同,在大同机场里不大,候机楼前乘公交车到达市中心。</p> <p class="ql-block">我预订了“自然醒青年旅舍”,我是第二次订青旅不知这个青旅好坏如何,先网上订了一晚,到了青旅后感觉很不错,处于大同市中心,窗外看得到大同老城区。青旅里设施齐全,干净整洁,都说这里是大家住过青旅中最好的青旅,后来我连住了三个晚上。住青旅最大的好处就是晚上大家集中在青旅会客厅里,来之各地小伙伴们,嘻嘻哈哈,谈谈旅游的经历,谈谈明天旅行的计划,能否有集伴一起去,这比住酒店开心热闹。</p> <p class="ql-block">下午去了大同老城区,这是新修的古城墙。</p> <p class="ql-block">大同市华严寺位于大同古城内西南隅,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取“慈悲之华,必结庄严之果”的大乘教义而命名。寺院坐西向东,山门、普光明殿、大雄宝殿、薄伽教藏殿、华严宝塔等30余座单体建筑分别排列在南北两条主轴线上,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66000平方米,是我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主殿大雄宝殿始建于辽清宁八年(公元1062年),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薄伽教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面阔五间,殿内依墙排列重楼式小木作藏经阁38间及“天宫楼阁”五间,巧夺天工,玲珑之致,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誉为“海内孤品”。</p> <p class="ql-block">华严寺内的建筑、塑像、壁藏、壁画、平綦、藻井等,以历史之悠久,规模之浩大,技艺之高超,堪称辽金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内,四周墙上绘满了壁画,色彩鲜艳,保存完好,画面高6.4米,面积887.25平方米。壁画内容,是宣传佛教的传说故事,包括佛讲经、佛传教故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童子拜观音,罗汉图和千手千眼观音,气魄很大。据壁上题记记载,这些壁画绘制于清代光绪年间,由大同市钟楼街董安等一批工匠所绘。</p> <p class="ql-block">许多游客专门身穿汉服在此精美的壁画前拍照。</p> <p class="ql-block">华严寺因属于佛教华严宗的庙宇而得名,分为上华严寺、下华严寺两处,相距不远,处于同一个大院落里。</p> <p class="ql-block">华严寺大殿中央佛坛上供奉的29尊辽代泥塑堪称辽塑精品。</p> <p class="ql-block">出华严寺,走一条街就看到大同清真寺,我便走了进去,清真寺里主殿在维修中不能进入。</p> <p class="ql-block">大同清真大寺,寺院西向,建筑古朴。门额用汉文雕塑。全寺占地20余亩,面积呈长方形。全寺院布局紧凑,结构严谨,洁净肃穆。中轴线上有正门、十字穿心楼阁、石桥、礼拜殿,轴线左右有配房、沐浴室等。主体建筑由四组殿堂毗连而成,前为卷棚式抱厦,后为歇山顶和硬山顶两组大厦,最后一组则为卷棚顶和圆攒尖顶的混合结构。整个建筑外形檐牙起伏,富于变化,既保持着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风格,又具有阿拉伯文化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出了清真寺过一条大马路就到了大同九龙壁。大</span>同九龙壁建于明洪武年间,原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的照壁。大同九龙壁是中国现存九龙壁中建筑年代最早、最大的一座,比北京故宫和北海的九龙壁早三百余年,大小约是北海的九龙壁的两倍。 大同九龙壁于2001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回青旅路上,顺便去了善化寺,俗称南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区南隅,中国现存辽、金时期布局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寺院建筑。据寺内金大定十六年(1176年)《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碑载: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原名开元寺,五代后晋初易名大普恩寺。辽末保大二年(1122年)大部分毁于兵火,金天会六年(1128年)重建。明正统十年(1445年)始更今名。映了当时的建筑特色,对于了解北方少数民族对于唐代木构建筑的传承有着重要意义。其中辽代的大雄宝殿、三圣殿和金代的天王殿、普贤阁,三座庞殿顶、四座辽金建筑保存于一寺之内,在中国为善化寺独有,体现盛唐雄浑之气。斜拱的建筑支撑构件与传统斗拱结合,也反映了不同地域建筑技术的融合和发展。</p> <p class="ql-block">5月16日,早上自然醒,在青旅门外吃了早餐,乘公交车很方便到达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规模恢弘、气势雄浑,东西绵延约1公里,窟区自东而西依自然山势分为东、中、西三区。现存主要洞窟45个,附属洞窟209个,雕刻面积达18000余平方米。造像最高为17米,最小为2厘米,佛龛约计1100多个,大小造像59000余尊。</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p> <p class="ql-block">第五窟,窟前是五间四层木构楼阁。清代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建造。窟内,中央端座佛像一尊,佛高17米,是云冈石窟最大的雕像。这尊佛像,膝上可站立120人,一只脚上站立12人。大佛周围,小佛围绕、互相映衬。</p><p class="ql-block"> 第五号石窟和第六号石窟,二个石窟是轮流开放,第五号石窟我去的那天没有开放。</p> <p class="ql-block">清代,清顺治八年(1651年)云冈寺院得以重修。现存第五、六窟的木构窟檐和寺院即为此时重建。1696年,康熙皇帝于冬日回銮巡幸云冈寺并御书匾额"庄严法相"。清乾隆年间云冈石窟亦曾有修葺。</p> <p class="ql-block">第六窟,中央是连接窟顶的两层高达15米的塔柱。每层四面有雕像,周壁雕有佛、菩萨、罗汉、飞天的造像。窟顶有33天神像和各种骑乘。壁上,塔柱上面,雕刻有释迦牟尼佛传教事。是云冈中具有代表性洞窟。</p> <p class="ql-block">石窟室雕刻很精致,我一直跟着一对小夫妻,他们请了私人导游,导游讲解时我揩油听,发觉导游们讲解内容都差不多,都是根据范本瞎吹吹。听了一会儿我自己也瞎看看,我买过一本不知那个外国人写的释迦牟尼佛教故事的书,后来借给别人弄掉了,但脑子里总有一点记忆,大致知道些释迦牟尼成佛前后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这个石窟里风化严重,石柱下石雕大象只剩下大象四个脚了,上身全部风化掉了。</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云冈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云冈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p> <p class="ql-block">第十五窟雕有一万余尊小佛坐像,人称万佛洞。</p> <p class="ql-block">第二十窟窟前带大约在辽代以前已崩塌,造像完全露天。立像是三大佛,正中的释迦坐像,高13.7米,这尊佛像面部丰满,两肩宽厚,造型雄伟,气魄浑厚,为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博物馆,造型设计漂亮</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里面的展品没有博物馆造型好看,但这个博物馆进口倒蛮特别。</p> <p class="ql-block">从云冈石窟出来乘公交车又回到老城区,坐在公交车上路过“九龙壁”后下一站无目的地下车。看到一个天主教堂,因在修建不能进去,只好外面看看,这大同天主教堂即圣母圣心堂,座落于古城东南隅都司街4号。教堂始建于1889年,1891年竣工,时属太原教区。1900年被毁,1906年后重建。2006年在建堂一百周年时重修圣堂。</p><p class="ql-block">“圣母圣心堂”外型为古希腊式建筑风格,呈十字形,长24米,宽15米,高8米。两个耳堂各长8米,宽4米,共计22间,占地360㎡,可同时容纳数百人。在圣母圣心堂正门两侧,高耸的双楼设计,前顶配有两个钟楼,高达17米,巍峨高耸,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又看到许多年轻人从这个街区走进走出,我就走过去看到一个年轻民警,就问他这是什么地方,他说这里是一个企业把这一大片街区全部包下,经过改造成为一个古色古香小清新街区,用来吸引年轻人来玩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我便走了进去</p> <p class="ql-block">小巷里有个道馆“帝君廟”,门两边分别二块牌子“大同市道教协会”和“大同市道教协会书画院”</p> <p class="ql-block">到底是道教协会书画院里面的壁画都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唉!在这小巷里看到我中学同学的哥哥开的铜艺商店,走进去里面店长给我介绍老板中国工匠朱炳仁,我说你不用介绍我知道的比你多,店长惊讶,我便把我同学是朱炳仁的妹妹关系说了一遍,真的好巧啊!</p> <p class="ql-block">这个小巷区真的改造得很好,铜艺店里的人说晚上来这里还要漂亮。</p> <p class="ql-block">出小巷对面是一个寺庙叫法华寺。寺内有一座著名的明代喇嘛塔(白塔)。</p> <p class="ql-block">5月17日,昨晚我与青旅二个在校大学生和一个学校刚毕业现在做律师的三个小伙伴说好,今天租车一起去恒山,清晨7点就出发,因为悬空寺要预约,所以要早点到悬空寺。</p> <p class="ql-block">到了悬空寺买票的地方,他们几个小伙伴买到了票,我可享受免票要几天前预约,我没预约到,我说我去买票,也不可以。只能乘景区车到这里为止,外观悬空寺,这天天气突然降温,游客又多,几个小伙伴排队进去,里面一直排队,我在外面拍拍照,就在官方文创店里等他们,还好文创店有热空调,买了杯肯德基热咖啡,一直到中午他们才出来。</p> <p class="ql-block">吃了午饭后兵分两路,我与那个大学生男孩去爬恒山,二位女孩去附近浑源古镇游览。</p> <p class="ql-block">上恒山我上下乘索道,那男孩徒步爬山比我乘索道还快,年轻就是好。</p> <p class="ql-block">索道上去后还要爬1小时40分山路,才能到山顶。</p> <p class="ql-block">总算爬到恒山山顶,上面对这块牌拍照排队要排1个多小时,我还是借用那男孩照片吧!</p> <p class="ql-block">下山还要走1个小时多到乘索道处,那走得我双腿发酸,手护着拦杆一步一步往下走,走到乘索道处还要排队,那小男孩已到了山下,问我在哪儿,那时我还没有乘上索道呢。</p> <p class="ql-block">出恒山大门,我们会合一起去应县。应县的佛宫寺释迦塔,也叫“应县木塔”,是当今世界上最高最古老的木塔,也是世界三大奇塔之一,另两座是埃菲尔铁塔,比萨尔斜塔。历史上木塔不易保存,要么毁于火灾,要么塌于地震,要么为人摧毁。应县木塔却在经历40多次地震,200多次炮弹袭击,和常年大风后,还稳稳走到965年。全塔用了3000吨木制,每一根柱子承重110吨,且没有用一根钉子建到65多米高,相当于现在二十三层高楼。</p> <p class="ql-block">一进佛宫寺庙里,看到应县木塔前摆着一个孙悟空造型塑像,我还在难闷这里什么有个孙悟空塑像,原来这里是游戏《黑神话·悟空》取景地之一。大家都和孙悟空造型留影,我也赶时髦来一张。</p> <p class="ql-block">木塔年长病了,木件不断出现扭曲、歪闪、劈裂、折断、缺损。如今人们发现木塔早已发生了倾斜,其中一根柱子倾斜12度,现在它还继续以平均每年2毫米的速度倾斜。目前木塔二层以上已禁止游人进入,近30年也有不少专家学者提出过修复方案,钢架支撑、上部抬升、现状加固、落架大修,但最后还是没敢动工。我们只进入木塔底层,也许过了多少年后这底层也不能进了。我们还与其他游客一起跟着年轻僧人浩浩荡荡绕着木塔外围走了三圈 ,祈求平安幸福。</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一个小律师给男孩拍照,照片里出现我在给那个女孩拍照,一张照片里无意出现我们三个人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走到了它965岁,距离千年轮回只剩35年,但能否等来尚未可知。因为木塔经历了太多。不唯地震、大风、雷击的自然灾害,应县木塔也在炮火中挣扎。1926年内战,木塔被200多发炮弹袭击。1948年解放应县战争,被12颗炮弹击中,至今在木柱上还能看到弹孔。</p> <p class="ql-block">晚上回大同,包车司机介绍我们去当地网红餐厅吃饭,一天游玩大家都很开心。我们四个人第二天都要各奔东西,到了青旅后依依不舍相互告别,今日有缘相会,来年有缘再聚。有机会到上海来找我,我带你们去游览魔都。</p> <p class="ql-block">5月18日,一早我把青旅睡觉的被套、床单、枕套拆下放入洗衣机傍的箩筐里,算我已经退房了,到大同新南客运站乘8:20分长途汽车前往五台山。在车上遇到江西九江4位女士和来之上海3位女士,她们都是自助游,一切都是自己安排。出来走走能会看到不同的人不同的旅行方式。4小时多点到达五台山山门口,一车人只有几个要买票进去,大多数人都属于可享受免票政策。到了五台山汽车站下车,因我不知五台山山上具体情况,所以我没有在网上订好住宿。公交汽车站前,我对着手机地图看公交线路,看到来往公交车都很拥挤,一打听五台山乘公交车都免费的,门票里已包含进去了。</p> <p class="ql-block">在公交站台上遇到刚才同车来的一个背包客,我问他晚上住那里,他说这里的住宿都很贵,他已联系好住寺庙里,啊!寺庙里有提供住宿 ,网上一查,五台山是有几个寺庙可以住宿,就是有点寺庙住宿对内有点住宿对外,乘上免费公交车去找找看,车乘到碧山寺下,进去看到一个年轻僧人,问他这是有住宿吗?他说有点,需要出示身份证,住宿有一定年龄限制18~60岁,这是当地公安局规定的。没法我只能去碧山寺里面走走看看。</p> <p class="ql-block">碧山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东北约2公里的北台余脉北山(今名华严谷)之麓,因此又名北山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2—493年),在明代亦称普济寺。清代乾隆年间改名为碧山寺,宣统年间,又称为广济茅蓬。碧山寺坐北朝南,平面布局为长方型,长145米,宽137米,占地面积19865平方米。计有殿堂、房屋108间,石碑15通。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天王殿、雷音宝殿(毗卢殿)、戒坛殿与藏经楼。寺前有照壁、牌楼,中轴线两侧分别建有配楼、禅房、钟楼、鼓楼,伽蓝殿、祖师殿。整个寺院布局严谨,建筑古朴。</p> <p class="ql-block">雷音宝殿,又称毗卢殿。殿内正中供毗卢佛,两壁供十二菩萨,左壁从后墙角向门窗前依次排列妙德、普眼、弥勒、威德自在、净诸业障、圆觉六菩萨;右壁从后墙角向门窗前依次排列普贤、金刚藏、清净慧、辩音、普觉、贤善首六菩萨,门两边各立一尊金刚,所有菩萨的后背都饰有灵光,妙德和普贤二菩萨身边又有待理菩萨,殿内设置显得庄重而有气派。大殿左山墙外壁,嵌有一块明万历年间的石刻题诗,题为:五台北山寺观百岁老僧。有诗四首,第二首写道:“眼错不辨天花落,口说前朝事可凭,铁棒五郎曾护驾,铜台大显五台僧。”民间传说五台山是杨家将活动过的地方,杨五郎出家是先投碧山寺,后又到离碧山寺不远的太平兴国寺。太平兴国寺为宋太宗时修建,因杨五郎是这个寺院的第二代当家和尚,老百姓就把它叫成“五郎庙”。寺外山上有一处高台,人们管它叫“五郎阅兵台”。</p> <p class="ql-block">藏经殿为最后一进大殿,在靠山脚下的一处高台上,单另为一个小院,大殿面宽五间,上下两层,原为藏经殿,曾存有雍正十三年四月八日刊印之三藏经全部,计七千五百余卷。大殿正中靠后墙,塑有一座高大的弥勒佛像,头部伸到了二层大殿上。弥勒佛的塑法,不是盘腿打坐,而是作坐的姿势,双腿自然下垂,脚蹬地上,称为“弥勒下生”。按佛家的说法,释迦牟尼佛是现在佛,弥勒佛是未来佛。《弥勒上生经》说弥勒佛现住在兜率天,《弥勒下生经》说他以后将从兜率天下生此世界,在龙华树下继承释迦牟尼而成佛。这尊“弥勒下生”塑像,当然是取了后一种说法。</p> <p class="ql-block">戒坛殿为五开间,24.5米,进深3间,17米,单檐歇山顶,琉璃背饰。门额上悬一木匾,上书“护国戒坛”四个大字,为颜秋书,气势恢宏庄严。殿内正中有绿青石砌成的戒台一座,长宽各5米,高1米左右。传说北魏时高僧法聪法师在这里开讲《四分律》,当时筑有戒台。现在这座戒台,可能是明代改建。戒坛上佛龛内供奉着一尊玉佛,高1.4米,造型为释迦牟尼说法,玉质洁白,栩栩如生。这尊玉佛是民国十八年(1929)徐玉如居士从缅甸请来供养碧山寺的。大殿两侧是脱沙十八罗汉像,造型优美,形象生动。戒坛殿顶棚四周有小佛像一千尊,。象征着在举行受戒仪式时,有千佛作证。</p> <p class="ql-block">碧山寺与一般寺庙不一样,它没有大雄宝殿等常规寺庙什么殿什么殿,好像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寺庙。如今,碧山寺成为了驰名中外的十方禅寺。凡是出家僧尼和居士信众到了碧山寺,一律免费食宿,任何人无权逐客。管不得那个年轻僧人对我讲晚餐开饭时可以来吃饭,当时没听清楚,也没当回事,而且我出去别的寺庙游览不方便再走回来。</p> <p class="ql-block">找了一个民宿,放下行李就出门,这个民宿离五台山中心不远 ,乘公交车三站就到,那里的寺庙一个紧按着一个,就是前后左右都是寺庙,下车后随便走走就到了“羅睺寺”。羅睺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和十方堂之间,始建于唐代。唐代时,羅睺寺是大华严寺(今显通寺)的十二院之一,名为善住阁院。1492年(明弘治五年)重建。明万历年间,李彦妃为祈子登基许愿,拨款重修。1792年(清乾隆五十七年)再经修葺。羅睺寺是五台山保存完好的十大黄庙之一和五大禅寺之一,寺内两幢木构小楼以接待十方客人而闻名。据传,羅睺寺过去香火鼎盛,尤其是黄教的信徒,经年络络不绝,它成为五台山黄庙中很有影响的一座寺院。在山门前有一对唐代石狮,大而雄壮严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出“羅睺寺”看到小山顶上“菩萨顶”,一开始我没有找到寺庙大门,走到山下看到有人从山上下来就问他们,原来寺庙门就是我刚才走过来的上方。菩萨顶位于显通寺后的灵鹫峰上,相传文殊菩萨就居住在山顶上,故起名叫菩萨顶。菩萨顶为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也是被作为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十个寺院之一。</p> <p class="ql-block">菩萨顶,为五台山最大的藏传佛教黄教寺院。占地45亩,殿堂楼房430多间。据传为文殊菩萨道场,即文殊居住处,故又名真容院、大文殊寺;为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此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471~499),历代曾多次重修。明·永乐以后,蒙藏喇嘛教徒进驻五台山,遂成为五台山黄庙之首。清朝之康熙、乾隆帝曾数次朝拜五台山,住宿于菩萨顶,赐菩萨顶大喇嘛提督印,并命山西全省,包括山西巡抚、大同总兵、代州道台等,均须向大喇嘛进贡。</p> <p class="ql-block">菩萨顶108台阶的寓意在于佛教中的大圆满以及对人生的象征。在佛教中,108是一个特殊的数字,象征着大圆满。因此,在菩萨顶的建造中,使用108个台阶,则是为了达到圆满的目的。同时,108个台阶也被视为一个修行的过程和旅程,其代表着一个人通过修行,从快乐的世界(3个数字)到达最高的境界(各自独立的36个数字)的过程。在菩萨顶108台阶中,各个数字也都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例如,1代表着佛法的一贯性;0代表着无限空间和时间的概念;8则代表着身、口、意、三业、六根、六境、七情和八缘等八个境界。我昨天爬给恒山腿酸痛还没有恢复,今天爬108级台阶有点够呛,我坚信我能爬上去。</p> <p class="ql-block">总算爬上来了。</p> <p class="ql-block">菩萨顶盘踞山头,地势较高,加上这里殿宇云集,布局严整,因此显得雄伟壮观。山门内,分布着天王殿、钟鼓楼、菩萨顶、大雄宝殿等主要寺庙建筑,这些建筑的屋顶,都用三彩琉璃瓦覆盖,显得五彩缤纷。虽经几百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依然色泽如新。东禅院当中的碑亭,耸立着两面乾隆皇帝的御碑,每面御碑高达六米。汉、满、蒙、藏四种文字镌刻的碑文,简述了菩萨顶的历史和乾隆皇帝朝拜五台山时的经历,书法字体流利,气势不凡。菩萨顶现存建筑,全都是清代所重建,其形制和手法,多参照皇宫官制式,显得富丽堂皇,尤其雕刻艺术,最值得珍视。</p> <p class="ql-block">5月19日,吃了早餐后前往五台山最大的寺庙显通寺。钟楼在通往显通寺的路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三间四柱、中高旁低的木结构牌楼,正面为蓝底金字的横匾“大显通寺”。字体端庄,遒劲有力。再往前行,便是显通寺大钟楼。钟楼上下两层,下层为石劵门洞,门楣刻有“震吾大千”四字,意为钟声远扬、佛法无边、可使大千世界的众生震悟觉醒。上层木构建筑,十字歇山顶,二层三檐,上下四出廊,每层各有檐柱12根。顶脊四端,置有四个跃跃欲腾的头。檐角翘起,悬吊着12个风铃。二层中间的佛龛中,供着一尊地藏菩萨,梁上悬挂着大铜钟。钟身高1.64米,厚约8厘米,最大外径1.8米多,重达9999.5斤,是五台山所有寺庙中最大最重的一口铜钟,钟口边缘外翘,呈莲瓣形状。外铸楷书佛经一部,字有万余,字迹端正清晰。此钟名“幽明钟”,每晚睡觉之前鸣钟108响。钟楼背面石劵门洞额上,刻着“慈云普度”四个楷体金字。</p> <p class="ql-block">显通寺位于台怀镇中心区灵鹫峰脚下,海拔1262米,是五台山历史最悠久、规模亦最大的寺庙。它与河南洛阳白马寺同为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被称作“释源宗祖”,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五台山佛教协会驻地。镇澄《清凉山志》载,显通寺建于东汉永平年间,称大孚灵鹫寺。北魏孝文帝时扩建,称善住院。因寺前有花园,又名花园寺。唐太宗时重修,武则天曾改称大华严寺。明太祖时,再次重修,赐额“大显通寺”。万历年间,明神宗又赐额“大护国圣光永明寺”。1405年(永乐三年),朝廷在此寺设立都纲司,专管寺庙和僧人。它是五台山十大青庙和五大禅寺之首。1688年(康熙二十六年),又复名大显通寺。</p> <p class="ql-block">文殊殿,重建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五开间,面宽25.5米,进深17.6米,单檐歇山顶。后置重檐抱厦装饰华丽,宏伟壮观,门上挂一匾额“大文殊殿”,上款为“大清光绪二十八年立”,下款为“忻州梁硕光叩”,字体魏碑,款式气派,功夫颇深。殿内佛坛上,供着五尊文殊菩萨圣像。正中为木雕大智文殊,像高3米,左手持梵箧,表示般若的自性清静。右手执利剑,表示般若智慧能够拆除一切烦恼,坐骑一头绿帽狮子,又叫狻猊。表示文殊菩萨智勇双全,威猛无敌。左方是狮子文殊,右方是聪明文殊,前方是智慧文殊、孺童文殊和无垢文殊。均为1.5米高,全称五方文殊。</p> <p class="ql-block">现在正在修建大雄宝殿,位于文殊殿后面,是显通寺的主殿。它重建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占地888.6平方米,上为四阿顶,下为四出廊。108根木柱围于四周,前置重檐抱厦,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巍峨壮观,庄重瑰丽,是五台山最大的大雄宝殿。殿内正前方的横梁上,高悬着乾隆皇帝亲笔题写的“真如”木匾一块,蓝底金字,圆润潇洒。还有一块是光绪皇帝亲笔题写的“钦福铭思”木匾,色泽大小与上匾相同。佛坛上并列着三尊庄严高大的金色佛像。中间是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像,左边是东方琉璃世界教主药师琉璃光佛,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这三尊佛像,合称横三世佛。均为彩塑,高3米。释迦牟尼像前还塑着“头陀第一”的摩诃迦叶和“多闻第一”的阿难陀站像,均高2.4米。在三尊佛的背后,中间为骑着朝天吼的观音菩萨,左边为骑着狮子的文殊菩萨,右边为骑着白象的普贤菩萨,合称“三大士”,均高2.5米。在大殿东面山墙的平台上,供有十八罗汉。另外,这里是本寺僧众进行早晚功课的集合场所,也是五台山全山僧众举行大型法会的重要道场。</p> <p class="ql-block">七处九会殿是该寺中轴线上的第四重殿宇。该殿面宽10间,明七暗三,进深四间,高为二层,重檐歇山顶。上下两层饰檐廊,皆为砖雕,刻工精细。它是明万历三十四年(1603年)时,神宗皇帝命妙峰祖师用磨砖劵成的一座华严道场。以彼处是唐代清凉国师澄观撰述《华严经疏》的地方,故名之曰:“七处九会殿”。因此,该殿正面七个拱洞上面,都嵌着一块磨砖雕刻的匾额:“法菩提场”、“普光明殿”、“忉天宫”、“夜摩天宫”、“兜率天宫”、“他化天宫”、“逝多园林”。这是表示释迦牟尼佛在这个7个地方说了9次法,弟子们辑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殿内横向由3个拱洞构成。拱壁即为山墙,墙上开有拱门,串通3洞。以其纯系磨砖券成,没有一根梁柱,所以人们俗称为无梁殿。3个拱洞中,原来供有3尊(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释迦牟尼佛)明万历年间铸成的鎏金铜佛像。现在只存在一尊卢舍那佛。这尊佛像高大魁梧,神采奕奕。佛教认为毗卢遮那佛能够照遍一起处,开发无量众生之善根,具有无量无边无数法力,所以该殿亦名无量殿。在这一佛像的背光之后,还盘坐着一尊弥勒佛,敞胸露怀,满脸微笑,表情传神。殿内东间有一座八角十三层密檐式木雕佛塔。塔基结构精巧,镂刻细腻,为清代遗物。西间供一尊药师佛高2米。</p> <p class="ql-block">铜殿是显通寺的第六层殿宇。重檐歇山顶,外观两层,内为一室。下层四面,每面安着六幅隔扇,隔扇的下端,雕刻着草木花卉、飞禽走兽。室内见方,进深4.2米,宽约4.7米,高约5米。室内四面的隔扇壁上,整整齐齐地铸造着跏趺而坐的诸佛铜像一万尊,小巧玲珑,各具情态,无一雷同,布满了整个内壁。殿的中间,供奉着狮子文殊铜像,金容满月,面目慈祥。这座铜殿是明代时本寺僧人妙峰祖师化缘于民间,鉴制于西安,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铸造而成的。</p> <p class="ql-block">千钵文殊殿在七处九会殿后,面宽3间,进深2间,硬山卷棚顶,通瓦房,坡度较陡,出檐颇短,彩绘一新。从建筑形式上看,当为清代建筑。殿内佛坛上,供有千臂千钵千释迦文殊菩萨圣像,简称“千钵文殊像”。塑像紫唐色、金光耀眼,半身坐在狮子背上。该殿东面是本寺的罗汉堂,内供五百罗汉,其中有190尊明代的铁罗汉。其余为泥塑贴金罗汉。造型生动、形态各异,面貌无一雷同,个个惟妙惟肖,为五台山罗汉雕塑种的佳作。</p> <p class="ql-block">出显通寺走没多少路就到了塔院寺,在历史上塔院寺和它旁边的显通寺原为一座寺庙,这里就是原寺庙的塔院。明朝万历七年到十年(公元1579--1582年),对寺院的殿宇进行了改建,让它和显通寺分开,成为一座独立的寺院,并取名为塔院寺,直到今天。寺院中有释迦牟尼舍利塔、佛足迹图碑和教主文殊菩萨的发塔,被佛教信徒视为圣地。现在白塔在修建用脚手架搭设看不到白塔全貌,我匆匆兜一圈就出来,塔院寺旁边就是有名的五爷庙。 塔院寺</p><p class="ql-block"> 明·孙传庭</p><p class="ql-block">名蓝薄暮挹新晴,云搆天开象外清。月色半空浮塔影,松涛满谷带钟声。</p><p class="ql-block">千年功德扬先后,万圣庄严佑我明。瞻礼不禁心地肃,欲从檀越悟三生。</p> <p class="ql-block">五爷庙本名万佛阁,原是塔院寺属庙,与大白塔相毗邻,是通往显通寺的又一条路径。寺庙前地势开阔,当年是大清历代皇帝朝台寝宴的行宫,俗称“皇城”。“皇城”与五爷庙之间,终年涌动着数以 万计的朝圣礼佛者。五爷庙里殿内供奉的五爷是广济龙王文殊菩萨的尊称,也是五台山五顶文殊菩萨的化身。五爷其实就是文殊菩萨在台怀本土化,世俗化的产物,它承担起了民间俗神的职能,寄托着当地百姓祈盼风调雨顺、平安吉祥的愿望。五爷庙是五台山香火最兴旺的寺庙,大门口排队进入像上海开世博会那样蛇形队伍,在大太阳下排队最起码一二个小时,只看上去黑乎乎一片,看得我头昏,今日普萨忙煞,加班加点还来不及应付。</p> <p class="ql-block">殊像寺与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罗睺山五大禅处,又为青庙十大寺之一,因寺内供奉着文殊菩萨而得名。它创建于东晋(公元317-420)初年,唐代(公元618-907)重建,元泰定二年(1325)又予重建,后毁于大火。明代弘治九年(1496)再建,万历年间(1573-1620)又予重修,寺内有重修碑记。今天寺庙也是排队进去而且是年轻人局多,据说是跟读书、升学等有关祈祷之地。我没进去,看看寺庙布局都差不多,加上太阳辣哗哗天气又热使我想离开五台山去太原。</p> <p class="ql-block">到了五台山汽车站买了下午2点多长途车票,就到车站对面的普化寺 ,普化寺背靠青山,面临清水河,环境清幽怡人。普化寺,初名帝释宫。明崇祯年间(1628-1644),因这里建有一座玉皇阁,里面供着玉皇大帝,所以又有玉皇庙之称。现在建筑是民国十四年(1925)在玉皇庙的废墟上重建的。普化寺的照壁用石与砖砌成,是五台山寺院中最长的照壁,正中嵌石刻福禄寿三星图案,两边是文王别子和番溪求贤,背面雕有观音、善财和龙女,并有花草作陪衬。这些石雕十分出色,可与龙泉寺照壁相媲美,是五台山砖石建筑中的杰作之一。从照壁后侧的南门入院,迎面是天王殿,殿门的门楣上悬着普化寺三个字。两侧挂着对联:皈依三宝极乐地,遵守五戒未来天。殿门两侧墙上除法轮常转四个大字外,砖石雕刻举目都是,仔细一看,有孙悟空大闹芭蕉洞、盘丝洞、无底洞、琵琶洞故事,还有石雕牧童吹笛、羊倌放羊、牧人赶像、老人骑驴过桥等,可以称得上是近代雕刻艺术佳作。这些砖石雕刻是民国年间南山寺普济和尚的弟子募化修建的,所以石雕内容与南山寺的一样,染上了儒教、道教的色彩。那寺庙我来五台山那天去过一次,知道里面有吃斋饭,餐厅前排队进去,里面是38元自助素斋,菜水还可以,饮料果汁畅饮,饭后一看时间蛮早,长途汽车票换成中午12:30分,去太原是每一小时有班车,五台山我整整呆了一天24小时,3个多小时到达太原。</p> <p class="ql-block">在菩萨顶寺庙里看到一个小和尚写的一块诗词牌子挂在菩萨殿前,看了看蛮有意思,我把抄入于此作为此篇美篇的结束。</p><p class="ql-block"> 一钱两路</p><p class="ql-block">勤汉挣钱是为己 了知钱财一张纸</p><p class="ql-block">其实是我身和汗 动心勤俭施节约</p><p class="ql-block">所以才有富贵天 娶妻养子安居业 </p><p class="ql-block">智者挣钱非我有 仁道得才利自他</p><p class="ql-block">敬养父母济贫户 培养子女供师长</p><p class="ql-block">正知正见度人生 福慧齐修成佛路</p><p class="ql-block">痴人挣钱就瞎花 杀鸡宰羊吃活鱼</p><p class="ql-block">美酒一坛不够喝 粗狂恶语动手脚</p><p class="ql-block">缺德兽性失人性 不分老少如牛马</p><p class="ql-block">不敬父母将为愁 不管妻子当奴仆</p><p class="ql-block">可怜儿女没有父 生子不养尤如畜</p><p class="ql-block">悟空神通特别大 难逃如来手掌中</p><p class="ql-block">重报当遭三恶报 轻极必受人间苦</p><p class="ql-block">杀头判刑坐牢狱 怪病一生肚皮破</p><p class="ql-block">断手断脚出车祸 包公手中报恶印</p><p class="ql-block">唤醒盲人莫作恶 行善做事积美德</p><p class="ql-block">勤奋挣钱多节约 敬养父母爱贤妻</p><p class="ql-block">培养子女孝父母 勤奋攻书知节约</p><p class="ql-block">孔子老子是大地 佛种开花定结果</p><p class="ql-block">日出东方照西景 父爱子敬人天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