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齐鲁旅游</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前后有五年时间,陆续对齐鲁大地进行了观瞻,至今想起来仍意犹未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山东旅行融合了壮丽的自然景观、深厚的历史文化、独特的美食体验与热情好客的民风,形成多元立体的旅行记忆。 从碧海蓝天的滨海风光到巍峨雄浑的泰山胜景,从孔孟故里的文化浸润到市井烟火的美食探索,旅行者既能感受到齐鲁大地的历史厚重,也能在现代与传统交织的体验中收获难忘的回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u>泰山</u></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山东旅游首选泰山。我们头天晚上住宿泰安,第二天一早坐旅游中巴直到中天门,到中天门后可以直接登泰山,也可以坐缆车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登上泰山之巅,温度比山下低了好多。放眼望去,云海缭绕,日出东方,映照着古老的石阶,仿佛穿越了时空,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便脱口而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等,为五岳之一,有“五岳之首”、“五岳独尊”、“天下第一山”之称 ,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泰安市,主峰玉皇顶海拔约1545米。泰山相伴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传承历史,集国家兴盛、民族存亡的象征于一身,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东方文化的缩影,“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 ,承载着丰厚的地理历史文化内涵,自秦始皇起至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山体上有寺庙、宫、观等古建筑群。其景巍峨雄奇、幽奥俊秀,有石坞松涛、云海玉盘等美丽壮阔的自然景观。其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地质奇观和谐融为一体,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美学和科学价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泰山上有多种景点,比如十八盘、南天门、玉皇顶、岱庙、日观峰、碧霞祠、中天门、红门、天外村、天烛峰、普照寺和关帝庙。 这些景点融合了自然奇观与人文底蕴,是泰山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核心价值体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给我影响最深的是泰山石刻,据说石刻有1800余处,涵盖碑碣、摩崖石刻等多种形式,其中最著名的包括秦泰山石刻、“五岳独尊”石刻、唐摩崖《纪泰山铭》、经石峪《金刚经》摩崖刻经、“虫二”石刻等,展现了秦代至明清时期的书法艺术与文化内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泰山石刻涵括了整个中国的书法史,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形变神异、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书法艺术在泰山主要以石刻形式保存下来,其中大部为自然石刻,少量为碑碣,泰山石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文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泰山在五岳中按海拔高度仅排名第三,为什么被称为“五岳之首”,这是历史、文化和政治地位决定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泰山位于东方,古人认为东方主生,是万物发源地;自秦始皇起,共有13位帝王在此封禅,赋予其"君权神授"的政治象征;存有1800余处石刻碑碣,是儒家文化发源地辐射区;道教三十六洞天第二,佛教传入早期重要传播地。这些人文因素使其超越自然高度成为“五岳之首”。</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曲阜</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曲阜是山东省的历史文化名城,因孔子诞生地而闻名,被誉为"东方圣城"。其历史可追溯至上古时期,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三孔"(孔庙、孔府、孔林)及丰富的儒家文化遗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孔子在此创立儒家学说,现存孔庙、孔府、孔林等核心遗址,其中孔庙是历代帝王祭祀孔子的场所,孔府为衍圣公府邸,孔林为孔子家族墓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孔庙,是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478年,由鲁哀公在孔子生前的故宅基础上改建而成的,后经历代王朝,特别是唐宋,以后不断整修、扩建,规模越来越大,现已成为占地六百多亩的古代杰出建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孔府,即“衍圣公府”,是孔子嫡系长子长孙居住的府地,规模宏大,占地240亩。前为官衙,后为内宅,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典型的衙宅合一的建筑。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孔林,亦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林墙周长7千米,内有古树2万多株,是一处古老的人造园林。孔子死后,他的弟子从全国各地带来奇花异木来此种植,此后,随其地位的逐步提高,其规模也越来越大,现孔林内有树木十万多株,成为中国最大的人工园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到过曲阜孔子墓的人都知道,孔子墓前竖立着一块庄严肃穆的金字小篆石碑,由于墓碑前面有一块高高的供台,我们平视所能看到的碑文,是“大成至圣文宣干”。出于好奇之心,走到供台前踮起脚尖欠身向下看,或者转到墓碑的一侧去看,才发现原来整个碑文是“大成至圣文宣王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在我们的印象中,碑文是为了给别人看的,而孔子墓前的这块墓碑却略显“羞涩”,以至于我们很难从正面直视其全貌。之所以如此,目前公认的原因是为了不让前来祭拜的帝王看到碑上的“王”字,以免其产生尴尬和不快。据说出于对“王”字的敏感,康熙在看到孔子墓碑上的“大成至圣文宣王”字样时,这让他感到不爽,经大臣们遮蔽后才行三跪九叩礼,此事被多部史籍收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作为一个异族侵略者来拜谒孔圣人,本来就是驴头不对马嘴的事,出于对汉人统治造势的需要,只不过是作秀和附庸风雅,装腔作势而已,孔圣人的皇汉族记载中就没有爱新觉罗这个概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多年来孔林里边没有蛇和乌鸦,传说是有孔圣人墓,都不敢来,其实是迷信说法不科学。孔林没有蛇和乌鸦的现象主要源于其特殊的植被选择和人为防护措施,包括种植桧柏、松树等驱虫树木,以及使用硫磺、朱砂等驱蛇矿物,以上植物和矿物的异味是蛇和乌鸦不喜欢的,而非传说中玄学因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尼山圣境,位于曲阜市东南25公里处,公元前551年,人类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诞生于尼山。据《史记》记载:孔子父母“祷于尼丘而得孔子”。孔子因为尼山而得名仲尼,尼山因为孔子“集大成”而成为中国文化源头的重要标志之一。1</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济南</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济南属副省级城市,别称“泉城”。泉群众多、水量丰沛被称为的天然岩溶泉水博物馆。济南历史悠久,是史前“龙山文化”的发祥地,济南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国八大菜系中鲁菜的发祥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济南老城的泉水分布最为密集,十大泉群中,仅有老城就占有4个,基本上是现今游船环城一圈的区域。从黑虎泉出发,经泉城广场—西门—五龙潭—大明湖公园北侧—老东门—青龙桥,密布着大大小小100多处天然甘泉,汇流成的护城河流淌到大明湖,与周围的千佛山、鹊山、华山等构成了独特的风光,也成为少有的集“山、泉、湖、河、城”于一体的城市,自古就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趵突泉</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趵突泉位于市区内,据《春秋》记载,鲁桓公十八年“公会齐侯于泺”,宋代曾巩取其跳跃奔突的特点,定名为趵突泉。天下第一泉风景区自然风光秀美,人文底蕴深厚,以趵突泉为核心,泉流成河、再汇成湖,并与明府古城相依相生,泉、河、湖、城融为一体,集中展现了独特的泉水水域风光,是泉城特色标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趵突泉的题字主要有三位历史人物所写,北宋曾巩首次在《齐州二堂记》中命名“趵突泉”,清代康熙题写“激湍”石碑,正门南大门横匾上面的“趵突泉”三个蓝底金字是清朝乾隆题写的。观澜亭旁水中石碑上“趵突泉”是明朝中期的著名才子胡缵宗题写的,这三字石碑尤为引人注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趵突”二字既是对自然现象的客观记录,又暗含对自然伟力的诗意赞叹;泉水持续喷涌的特性被引申为勇敢无畏的象征。观澜亭楹联“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常吼半天雷”以雪、雷比喻泉涌的壮景。泺源堂抱柱联“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则为元代赵孟頫所作,描绘趵突泉的磅礴气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可能我去的时间是枯水期,看到的趵突泉水面很平静,细看水下有白水泡连续冒出,可能是地下泉水喷涌吧。据说在雨水充沛的季节,趵突泉有三股泉水喷涌而出,宛如“趵突腾空”的壮丽景象,令人叹为观止。</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大明湖</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大明湖位于“泉城”济南城北部,面积约46万平方米,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是泉城重要风景名胜和开放窗口,素有“泉城明珠”之美誉。大明湖集水域风光、古园林景观、古道观、古水工、纪念性建筑为一体,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它位于市中心偏东北处、旧城区北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一湖烟水,绿树蔽空,碧波间菡萏映日,景色佳丽。公园内亭台楼榭,曲径回廊,文人墨迹,错落其间,其中清人刘凤诰“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对联,尤为人们所称颂。沿湖亭台楼阁,水榭长廊,参差有致。湖南有稼轩祠、遐园、明湖居、秋柳园,湖东北有南丰祠、张公祠、汇波楼、北极阁,湖北有铁公祠、小沧浪,湖中有历下亭、汇泉堂等名胜古迹。</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千佛山</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千佛山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济南三大名胜之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占地面积164.88公顷,属泰山余脉,最高点海拔285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千佛山历史文化悠久,以虞舜文化、佛教文化、自然生态为核心内容。作为世界唯一的佛教文化与帝王文化双元共生的名山,千佛山是虞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景区内现存有历山院、舜祠、三圣殿、大舜石图园、历山溯源等舜文化景源;千佛山佛教文化发源可追溯至隋唐时期,留下了兴国禅寺、千佛崖造像等丰富的佛教文化景源;千佛山自然环境优越,古树名木众多,有佛山赏菊、历山揽胜、唐槐怀古、南麓丹霞、慈云探幽等众多自然景源;千佛山传统民俗文化特色鲜明,有“三月三”民俗文化庙会、“九月九”重阳山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千佛山景区人文底蕴深厚、自然资源丰富、地域价值显著,是中国少有的位于城市中的自然山体景观,也是济南市民休闲、健身的绝佳胜地,被誉为济南市的“城市阳台”“天然氧吧”“生态乐园”。</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蓬莱阁</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蓬莱阁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据说蓬莱阁是神仙住的悬崖楼阁,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八仙过海”传说发源地,有“海市蜃楼”奇观。“蓬莱十大景”中有八景位于蓬莱阁,自古有“人间仙境”之美誉,与湖南岳阳楼 、江西南昌滕王阁 、湖北武汉黄鹤楼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江北第一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蓬莱阁主要建筑是由白云宫、三清殿、吕祖殿、苏公祠、天后宫、龙王宫、蓬莱阁主体建筑、弥陀寺等几组不同的祠庙殿堂、楼阁、亭坊组成的建筑体,统称为蓬莱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蓬莱阁分上下两层,阁高有15米,坐北朝南,为双层木结构楼阁建筑,重檐八角,阁上四周环以朱赤明廊,在二层可供游人登临远眺,是观赏“海市蜃楼”奇异景观的最佳处所,我们只看到了录像,来的时间和季节不对,没有看到“海市蜃楼”奇观。“蓬莱十大景”中的八景,分别是神山现市、仙阁凌空、晚潮新月、万里澄波、日出扶桑、狮洞烟云、万斛珠玑、渔梁歌钓。我们在这里游玩两个小时,没有仔细看,但这里的风景真是仙境一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据说秦始皇、汉武帝都曾为寻求仙药先后来此。 蓬莱阁是观赏“海市蜃楼”奇异景观的最佳处所。当特定气候条件下,远处的宫殿楼阁会悬浮于空中,若隐若现,犹如仙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蓬莱阁建筑群始建于宋代,宋、明、清多次重修扩建,历代都是文人墨客雅集之地,在殿廊亭壁间留下大量观海记事的石碑、题刻,现存有二百余处。这些碑文石刻如实记载了蓬莱仙阁历史,讴歌了山海胜境奇观。“碧海丹心”刻石四个字是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写的,还有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的塑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戚继光,山东蓬莱人,明朝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抗倭将领、民族英雄。戚继光纪念馆位于山东省 蓬莱市振扬门北侧,坐北朝南。 整个纪念馆展厅内容以展现民族英雄戚继光保国卫民,戎马一生。戚继光继承父业,一生备倭浙闽,镇守蓟门,勋劳卓著。曾自为诗云:“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淄博</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淄博市山东省辖地级市,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是山东半岛城市群核心城市之一。淄博市的临淄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淄博的临淄是古代齐国的首都 ,为齐文化的发祥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淄博是淄川、博山两地的合称。淄川区有蒲松龄故居、马鞍山抗日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河惨案发生地、清“大汉德主”旧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胜古迹还有苏相墓、杨寨塔、聊斋园、淄川游乐园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1、 淄博烧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淄博烧烤”已经成为淄博的新名片 ,淄博烧烤节于每年五一前后举办 ,这次去淄博是慕名“淄博烧烤”而来。淄博市张店区为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第一站我们夜宿张店,吃了夜晚的烧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淄博烧烤是淄博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淄博烧烤保留有独立小炉纯炭有烟烧烤。 淄博每年举办烧烤节庆活动。拟于五一前后举办淄博烧烤节,集中展示烧烤名店、特色品种,辅以演出、啤酒展销等多种方式,为市民提供优质烧烤产品。“淄博烧烤”已经成为淄博的新名片,淄博成为一座更具烟火气息的夜经济之城,一座独具魅力的鲁菜名城。淄博市现有烧烤店2000余家。中国的烧烤遍布大江南北,各有特色。淄博烧烤,因需用一方小烤炉亲手烤制菜品和小饼卷肉而闻名,上到鸡鸭鱼羊,下到蔬菜菌菇;奇到蝗虫蚂蚱,怪到毒蛇蝎子皆可烧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2、蒲松龄故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城东约8华里,有一个还保留着明清建筑风格的古老村落,就是这个偏僻不易被人发现的村落,却因一部《聊斋志异》饮誉海内外而名声大震,传递到五洲四海大江南北,这就是清代著名文学家、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的诞生地—蒲家庄。2023年我专程瞻仰了“蒲松龄故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故居坐落在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因该村蒲姓居多,故名为蒲家庄。蒲松龄去世后,一直由其后人居住。故居曾在1938年遭日本侵略军焚毁,蒲松龄九世孙蒲文魁弃家出走东北。1953年春,山东省文联征集蒲松龄著作版本、手稿、佚文和有关遗物。蒲松龄先生画像由蒲松龄八世孙蒲人稿之子蒲英谭捐献。蒲松龄故居有墓地碑亭、大门楼、北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两间,房屋均为方石及乱石墙基,青砖立柱,小青瓦接檐,土坯,草顶。近年政府对柳泉、墓园进行了修葺、绿化,对墓园加修了花墙,柳泉增加了台阶,重刻蒲松龄墓表碑,柳泉碑及蒲氏墓标志碑三座,2023年8月正式开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故居正房为砖石结构,这里是蒲松龄出生和去世的地方。聊斋中间迎门正面墙上悬挂蒲松龄画像,这幅画像是蒲松龄暮年家居时,请江南著名画家朱湘鳞画的,是蒲松龄流传在世的一幅画像,画像两边是郭沫若手书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画像上方是著名蒲学专家路大荒先生手书的“聊斋”匾额,下方按当地农家风俗摆放着明清式样的长条几、八仙桌和罗圈椅。这里是蒲松龄会客的地方。聊斋东间是蒲松龄的卧室,南窗下一盘土炕,上铺普通农家粗布被褥,炕头放着老式箱柜,窗台上摆放着从蒲松龄墓出土的锡灯,烟袋等用具。聊斋西间是蒲松龄的书房,南窗下是一张古色古香的书桌,上面摆放着蒲松龄曾使用过的砚台、手炉、笔筒等物。靠西墙下一个博古架,北墙下是清代式样的衣架、帽架和坐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聊斋后院,院中央有一方池,碧池中立一太湖石,名曰“鸳鸯石”。在宽阔明亮的展厅内汇集了当代知名人士的诗画,皆是稀世珍品。郭沫若、沈雁冰、胡厥文、田汉、王昆仑、臧克家、周而复、柳青、费新娥等亲笔题写的诗文;丰子觊、李若婵、俞建华、宋吟可、唐玄、黄幻吾、徐德隆、许麟庐等著名画家的画。顾颉刚、吴作人、刘海粟、叶圣陶、老舍、赵朴初、梁漱溟等名家的词。吴伯箫、廖竞天、陆定一、刘白羽、候宝林、王希坚、启功、范曾、阳翰笙、张友渔、李予昂等都在这里留下了墨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3、博山陶瓷琉璃艺术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博山陶瓷琉璃艺术博物馆,馆舍分为琉璃博物馆和陶瓷博物馆两部分。琉璃博物馆面积2600平方米、陶瓷博物馆面积1300平方米。琉璃博物馆的藏品为陶瓷、琉璃展品 ,博山陶瓷琉璃艺术博物馆有藏品1952件/套,博物馆级别是国家二级博物馆。远到大汶口、马家窑以及龙山文化等古代的文明时期,近至博山现代所生产的各种艺术品。展馆内外设立了古代琉璃展区、近代琉璃展区、现代琉璃展区、世界琉璃展区,展出各级各类文物、古代琉璃、工艺美术精品1000多件,是中国第一个玻璃专业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威海</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威海,别名威海卫,取威震海疆之意,是山东省辖地级市,是中国大陆距离日本东京、韩国首尔最近的城市,是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北洋海军的发源地、甲午海战的发生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威海市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威海是一座美丽的滨海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有海岛海岸、城市园林、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等十多种类型。威海海岸线长近1000公里,沿线海水清澈,松林成片,海鸟翔集,有多处港湾、无数个大小岛屿。威海市中心城区高区的威海国际海水浴场、下辖市乳山银滩、下辖市文登小观金滩都属于中国北方有名的海滩。刘公岛是天然植物王国,被誉为“海上森林公园”。海驴岛有“海鸥王国”之称。胶东半岛有14处温泉,威海就有9处。境内的成山头有“东方好望角”之称。境内千公里海岸线上,有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的诞生地刘公岛、秦始皇东巡过的东方好望角"天尽头"成山头、中国道教全真派发祥地圣经山、凝聚中日韩三国人民友谊的赤山法华院、亚洲最大的天鹅栖息地天鹅湖、大东胜境——铁槎山、天下第一滩——银滩等。威海形成了“一线(千公里海岸线)、六区(中心城市、海滨生态、渔家风情、温泉疗养、传统文化、休闲度假)”的旅游格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位于威海市的城区繁华地带,“定远”舰景区主体景观为按原貌复制再现的清末北洋海军旗舰“定远”号。1895年刘公岛保卫战中,“定远”舰遭到日军鱼雷舰艇偷袭,不幸被日本鱼雷艇发射的最后一枚鱼雷击中,中雷重创的“定远”因进水过多,被迫搁浅在刘公岛东南近海,为避免将来陷入敌手,由北洋海军自行炸毁,一代名舰就此化作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成山头</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成山头坐落在山东威海荣成西霞口的东海之滨。成山即天成之山,柱天定海成天地之气象。成山头位于中国海岸线最东端,是大陆伸向海洋的最东端,是中国最早看见日出的海上高角,素有“中国好望角”之称。这里三面环海,一面连陆,是传说中的天尽头,是中国最美的海岸之一。是“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之一,与海南三亚的亚龙湾、台湾基隆的野柳一起名列三甲,201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海洋公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古时成山头被认为是日神所居之地,姜太公助周武王平商定天下后,曾在此拜日神迎日出,修日主祠。秦始皇曾两次驾临此地,拜祭日主、修长桥、求寻长生不老之药,留下了“秦桥遗迹”、“秦代立石”、“射鲛台”,留有一座“始皇庙”。汉武帝刘彻率领文官武将直至成山头,作“日主祠”和“赤雁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成山头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震惊中外的甲午战争之黄海海战,就发生在成山头东10海里外的海面上。北洋水师爱国将领邓世昌殉于此。为了表彰邓世昌誓与战舰共存亡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光绪皇帝御赐碑文,谥号"壮节"邓碑至今还保存于始皇庙内。</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圣经山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圣经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威海市文登区西北20公里处,方圆近8平方公里。圣经山风景名胜区内有天然老子头像和《太上老子道德经》摩崖石刻,圣人与圣经同时出现在这里,神秘莫测,似有天意,玄之又玄,故名“圣经山”。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圣经山历来被道家视为大化仙境。金元时期,王重阳收邱处机等“北七真人”为徒在此传布道,创立了道教全真派,王重阳也因此得成正果,成了全真派开山鼻祖。道教全真派在此发祥后,迅速传播,成为元、明两朝的正统教派,倍受推崇,盛极一时。因此,圣经山又是一座天然的道教博物馆,山上道教遗址遍布。如“天然老子头像”,“圣经摩崖石刻”、“混元殿”、“卧仙石”、“众仙坟”、“聚仙台”、“会仙桥”、“老君庙”、“玉皇阁”、“东华宫”、“三清殿”等等,景点达46处之多,可谓满山皆神话,无处不天机,自古便被誉为人间仙境,游人不绝,留下了数不清的诗文墨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圣经山《太上老子道德经》摩崖石刻击掌石北面上百米,就是圣经山之颠。山顶上,两块笔直的巨石分列东西。东面的一块状如新月,故谓之“月芽石”。其阳面平平坦坦,光光洁洁,犹竖立褐色纸板。《太上老子道德经》上、下两卷,洋洋洒洒五千余言,就阴刻其上,多达146竖行,刻字为颜体楷书,略带魏风,字迹大小匀称,每字径约10厘米,隽永超脱,似行云流水。</span></p> <p class="ql-block">召文台是文登县一处古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