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北马其顿,阿尔巴尼亚

海鸥

<p class="ql-block">‌地拉那(Tirana)是阿尔巴尼亚的首都和第一大城市,也是该国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2023年人口约93万,位于国土中西部的伊什米河畔,西距亚得里亚海岸27公里。</p><p class="ql-block">地拉那位于中部克鲁亚山西侧盆地,伊塞姆河畔,东、南、北三面环山,西距亚得里亚海岸线27公里,正处在肥沃的阿尔巴尼亚中部平原的末端。居民大部分是穆斯林。年最高平均气温23.5℃,年最低平均气温6.8℃。</p> <p class="ql-block">斯坎德培广场是地拉那的核心地标,以阿尔巴尼亚民族英雄乔治·卡斯特里奥蒂·斯坎德培命名。广场周围聚集了Et'hem Bey清真寺、国家历史博物馆等地标建筑,是游客体验当地文化和历史的必去之地。‌‌</p><p class="ql-block">‌斯坎德培骑马雕像‌:广场中央矗立着1969年落成的青铜雕像,纪念15世纪领导反抗奥斯曼帝国统治的民族英雄斯坎德培。其标志性的黑色双头鹰后成为阿尔巴尼亚国旗图案。‌‌</p> <p class="ql-block">Et'hem Bey 清真寺位于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市中心的斯坎德培广场,是该市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与宗教建筑之一。清真寺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奥斯曼帝国时期的特色,主体为方形祈祷大厅,顶部覆盖着半球形穹顶,北侧设有带有拱廊的门廊和一座细高的宣礼塔。</p><p class="ql-block">清真寺建于1789-1823年,是地拉那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以精美壁画和宣礼塔著称,在1960年代无神论运动中幸存。‌‌</p><p class="ql-block">相邻的钟楼可登顶俯瞰广场全景,包括色彩鲜艳的费里斯转轮。‌‌</p> <p class="ql-block">Et'hem Bey 清真寺位于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市中心的斯坎德培广场,是该市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与宗教建筑之一。清真寺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奥斯曼帝国时期的特色,主体为方形祈祷大厅,顶部覆盖着半球形穹顶,北侧设有带有拱廊的门廊和一座细高的宣礼塔。</p> <p class="ql-block">国家历史博物馆‌:正立面壁画描绘阿尔巴尼亚历史英雄,馆藏丰富文物。‌‌</p> <p class="ql-block">‌地拉那地堡是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的防核地堡,主要由Bunk'Art博物馆和0774工事组成,建于冷战时期,现部分改造为博物馆展示历史资料和共产主义时期文物。</p> <p class="ql-block">地拉那地堡是阿尔巴尼亚在冷战时期建造的防核地堡,主要用于抵御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的袭击。这些地堡由阿尔巴尼亚前领导人恩维尔·霍查下令建造,现部分已改造为博物馆,向公众开放。‌‌</p> <p class="ql-block">地拉那大学位于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市,是阿尔巴尼亚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公立大学,创建于1957年。该校设有经济系、法律系、历史语文系、自然科学系、外语系和社会科学系,致力于培养专业人才和推动学术研究发展。</p> <p class="ql-block">地拉那万豪酒店</p> <p class="ql-block">阿尔巴尼亚总统府</p> <p class="ql-block">奥赫里德湖是巴尔干半岛第二大天然湖,也是最深的湖(最深处304米)。它位于阿尔巴尼亚与北马其顿边境,有l/3在阿尔巴尼亚境内,2/3在北马其顿境内。湖长30千米,宽12千米,面积365平方千米,海拔695米,是一个山顶湖,湖岸陡峭。水源主要来自山泉,因而它可以说是欧洲少见的未受污染的淡水湖。</p> <p class="ql-block">奥赫里德,城市名,位于北马其顿西南部。北马其顿位于欧洲的东南部。在边境地区拥有奥赫里德湖与普雷斯帕湖。北马其顿共和国西南部城市,位于斯科普里西南,雷森与比托拉以西,靠近阿尔巴尼亚边境。在奥赫里德湖东北岸。是景色秀丽、气候宜人的古城。根据最近一次人口普查,奥赫里德拥有42,000名居民,是北马其顿第七大城市。奥赫里德也是奥赫里德区的行政中心。奥赫里德以它曾经一度拥有过365座教堂,从而每天都可以去不同的教堂做礼拜,因而得名“巴尔干的耶路撒冷”。城市多古建筑与名胜古迹,旅游业在城市产业中占主导地位。建于公元前二世纪。1980年奥赫里德进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奥赫里德镇坐落在奥赫里德湖边,是欧洲最古老的人类聚居地之一。它建于公元7世纪至19世纪,拥有最古老的古斯拉夫修道院和800多幅11世纪至14世纪末的拜占庭风格的画像。奥赫里德镇被誉为仅次于莫斯科托里托拉可夫画廊之后世界上最重要的收藏地。</p><p class="ql-block">古城坐落在Car Samoil,建于公元前二世纪。城市里有中世纪教堂、修道院、壁画、城堡和塔等众多古建筑。一度拥有过365座教堂(现还留存30多座),人们每天都可以去不同的教堂作礼拜,因而得名“巴尔干的耶路撒冷”。一颗有900年寿命的参天古树Cinar也在见证古城的历史。1980年奥赫里德进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基里尔兄弟雕塑,基里尔和麦多迪乌斯(希腊人)是斯拉夫语的创始人。</p> <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亚教堂:这座中世纪教堂建于鲍里斯一世亲王时代,最初是保加利亚奥赫里德大主教所在地,后来成为奥赫里德教区。1466年改建为基督教教堂,1916年又改建为清真寺。内部壁画自9世纪以来一直存在,背面是北马其顿1000币的图案。</p> <p class="ql-block">奥赫里德露天圆形古剧场建于2000多年前的古 希腊 晚期或古 罗马 时期,现只存观众席的半个区域,仍非常宏伟壮观,2000多年前的砖石仍清晰可辨。今还在使用,每年夏季的一个月里这里会举办“ 奥赫里德 之夏”音乐节和“巴尔干节”。</p> <p class="ql-block">奥赫里德古城区依山傍海,景色非常的优美,整个古城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这座古城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窄小的十字街道两旁,都是1栋栋有着百年历史的老房子。</p> <p class="ql-block">奥赫里德 老城红瓦白墙房屋大都建造于公元7世纪至19世纪之间,依山傍湖,以拜占庭时代建筑为主,房屋高低错落有致,小巷里弄千转百回,组成一座独具魅力的山城。</p> <p class="ql-block">圣约翰教堂(拜占庭东正):位于湖岸岩石上,是奥赫里德的象征,也是整个北马其顿的象征。为了纪念使徒约翰神学家而建于13世纪。</p> <p class="ql-block">卡尼圣约翰教堂</p><p class="ql-block">建于13世纪,矗立在奥赫里德湖畔的峭壁上。教堂隐约倒映在湛蓝的湖水中,湖光山色,景色幽雅。</p> <p class="ql-block">奥赫里德塞缪尔城堡</p><p class="ql-block">塞缪尔城堡是 奥赫里德 老城的要塞城堡,位于 奥赫里德 整个山顶,因曾作为塞缪尔王国(即 保加利亚 帝国)的首都而得名,由古 罗马 人修筑于公元前4世纪,其后不断加固扩建,防御和生活设施愈加完备,四周筑有塔楼和长达3公里的坚固城墙。</p> <p class="ql-block">斯科普里(马其顿语:Скопје,英语:Skopje),是北马其顿共和国首都,也是北马其顿最大都市,北马其顿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居住在斯科普里。斯科普里也是北马其顿的政治、文化、经济、学术中心。斯科普里在古罗马时期的名称是斯库皮(英语:Scupi)。</p><p class="ql-block">斯科普里附近地区自约前4000年以来就有人居住。在今日斯科普里市中心的斯科普里城堡附近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集落遗迹。1世纪前夕,集落被罗马人攻克,成为罗马军队的野营地。在1912年巴尔干战争期间,斯科普里被塞尔维亚王国征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斯科普里成为新建国家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后成为南斯拉夫王国)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斯科普里被轴心国国家保加利亚王国军队占领。1944年,成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加盟国马其顿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斯科普里在二战后得到了急速开发。但因1963年发生了地震,其发展一时停滞。1991年,斯科普里成为自南斯拉夫独立的马其顿共和国首都。</p> <p class="ql-block">特雷莎修女纪念馆</p><p class="ql-block">特蕾莎修女,1979年诺贝尔 和平 奖得主,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一生致力于消除贫困,她创立的 仁爱 教会为数以万计的 印度 加尔各答 难民提供了援助,2003年10月被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列入了天主教宣福名单。</p> <p class="ql-block">斯科普里的凯旋门,矗立在广场中央,作为马其顿独立二十周年纪念的象征,于2012年落成。</p> <p class="ql-block">在斯科普里的中心,马其顿广场上,一尊亚历山大大帝的雕像巍然屹立,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沧桑变迁与辉煌历史。</p> <p class="ql-block">‌斯科普里石桥(Kamen Most)是北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的地标性建筑,建于15世纪奥斯曼帝国时期(1451-1469年),横跨瓦尔达尔河连接南北城区,全长214米,拥有12个半圆形拱门,桥两侧栏杆排列30座青铜名人雕像。‌</p><p class="ql-block">‌建造背景‌:石桥由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下令修建,作为连接斯科普里老城(塞尔区)与新城(辛塔尔区)的交通枢纽,其历史可追溯至拜占庭帝国时期,部分文献提及查士丁尼大帝可能参与早期建设。‌‌</p> <p class="ql-block">斯科普里被誉为“世界雕塑之都”,拥有数量庞大的雕塑艺术作品,展现了马其顿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文化和艺术。‌</p><p class="ql-block">这些雕塑不仅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从古代英雄到现代人物,从宗教象征到民间传说,应有尽有。‌</p> <p class="ql-block">‌老集市(Old Bazaar)‌:巴尔干最古老的市集之一,迷宫般的街道布满传统手工艺品店、清真寺和茶馆,融合拜占庭与奥斯曼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穆斯塔法帕夏清真寺‌:这座清真寺建于1492年,拥有500多年的历史。其白色大理石墙面和蓝色穹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内部装饰着细腻的奥斯曼风格花纹和手绘壁画。站在寺院的小花园里,可以俯瞰旧巴扎全景,感受宁静与神圣‌。</p> <p class="ql-block">达帕夏浴场‌:这座浴场也是中世纪的重要设施,虽然具体信息未详细提及,但其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不容忽视‌。</p> <p class="ql-block">铁托塑像</p> <p class="ql-block">卡兰巴卡(希腊语:Καλαμπάκα)位于希腊色萨利大区的特里卡拉州。卡兰巴卡小镇之所以享誉希腊甚至全球,主要源于修建在小镇东面和北面迈泰奥拉的山顶上的修道院。每年,数百万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来此朝拜。</p><p class="ql-block">卡兰巴卡几百万年以前,此处是一片汪洋,后来由于地壳的运动和海水的冲击,逐渐变为一片石林。神秘的谷地,高原,山脉,错落有秩出现在一个平面。</p> <p class="ql-block">‌卡兰巴卡是希腊中部色萨利大区的古老小镇,因毗邻世界文化遗产梅黛奥拉修道院群而闻名‌。其历史可追溯至古希腊罗马时期(原名Aiginion),14世纪后因奥斯曼帝国压迫成为东正教避难所,修道院群在险峻岩柱上建成,现为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p> <p class="ql-block">‌东正教避难所‌:14世纪奥斯曼帝国扩张时,基督徒为躲避迫害迁至险峻的梅黛奥拉岩柱,修道士用绳索吊篮运输材料,耗时数百年建成24座修道院。现存6座(如大迈泰奥拉修道院),1988年列入世界遗产。‌‌</p> <p class="ql-block">迈泰奥拉修道院在鼎盛时期共有20多座,现在保存较完整的仅剩6所,其中2所为修女院。最著名的修道院是位于最高处的大迈泰奥拉修道院,又称基督变容修道院。这座修道院建于1382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由Serbian Emperor Symeon Uros捐出所有财产兴建,因此成为所有修道院中最富有和最有权利的一座。教堂内部保留了精致的壁画,还保存着各种雕嵌精美的用具,都是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迈泰奥拉修道院紧贴悬崖建设,不留一丝缝隙,是绝佳的防御场所,因此进出修道院也十分困难,修士只能通过峭壁上的梯子或者吊篮进出修道院,也是对体力和胆量的考验。</p><p class="ql-block">迈泰奥拉修道院的建筑风格上是独特的圣阿索斯山拜占庭风格,岩石外墙、红瓦屋顶、红砖装饰,与山丘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幅令人震撼的画面。每座修道院各有特色但整体均延续此风格。</p> <p class="ql-block">Varlaam修道院是迈泰奥拉第二大修道院,离大修道院不远,但是地势更为险要。它以1350年到这里建了三个教堂的苦行僧Varlaam命名,不过现今的修道院是来自希腊西北Ioanina的富家子弟Apsarades兄弟建的。他们在1518年前后来到这里时,瓦尔拉姆建的教堂早已被抛弃。兄弟俩在这片岩石上重新建起了房舍,盖了钟楼。主教堂建筑材料的运输花了22年,不过施工只用了20天。兄弟俩都被命名为圣徒,教堂里他们的画像上都有光环。这个修道院据说还收藏有圣约翰的手指等珍贵“圣迹”。不过一般游客更感兴趣的文物是那个有300多年历史的巨大酒桶。修道院的开放时间是从早上9点至下午1点,以及下午3:30至6点。星期五将被关闭。</p> <p class="ql-block">女子修道院</p><p class="ql-block">Agios Stefanos修道院是迈泰奥拉的女子修道院,在那儿能对Kalambaka全城一览无遗。它的修建年代已无人知晓,但是现存的献给Saint Haralambos的Katholikon修建于1798年。来自Wallachia Vladislav的被作为礼物给修女的圣灵的头颅就安放在这里。教堂有木质的天顶和壁画,他们是由来自Stagoi的Ioannis教士于1545年所绘制的。这座修道院每天早上9点至下午1点,及下午3点至5点开放。</p><p class="ql-block">Agia Triada修道院是由Dometius修道士于15世纪修建的,曾是007电影《最高机密》的外景地。它由18世纪Antonios和Nikolaos兄弟所创作的壁画所装饰。要到达这座修道院,你将在岩缝中登上140级台阶,穿过Saint John the Bapits教堂及其可追溯至1682年的壁画。这座修道院每天早上9点至下午1点开放。</p> <p class="ql-block">‌利托霍龙(Litochoron)是希腊的一个小镇,位于奥林匹斯山脚下,人口约800人‌。从希腊第二大城市萨塞洛尼基乘火车约一小时即可到达这里。利托霍龙以其宁静的环境和远眺奥林匹斯山的壮丽景色而闻名,是一个理想的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奥林匹斯山(希腊语:Όλυμπος),又译作奥林波斯山,是希腊最高的山,坐落在希腊北部,近塞萨洛尼基,是色萨利与马其顿行政区划间的分水岭,最高峰米蒂卡斯峰海拔2917米,意为“万神殿”,历届现代奥运会火炬的火种都是在奥林匹斯的赫拉神庙取得,其山顶常年积雪,云雾缭绕。</p> <p class="ql-block">在希腊神话中奥林波斯是神的山,“奥林波斯”的原意来自于“光之处”的意思。在希腊神话中它的地位相当于天堂,众神、半神和他们的仆人居住在这里。众神赋予了这座山脉神圣而光辉的力量。</p><p class="ql-block">奥林匹斯山周长150千米,平均直径26千米,面积500平方千米,是地中海气候,通常夏季温暖干燥,冬季潮湿,每登高200米,温度平均降低1摄氏度。山上生长着整个希腊植物群中四分之一的植物,超过1700多种。</p> <p class="ql-block">利托霍龙小镇的教堂为‌圣尼古拉斯东正教教堂‌,<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利托霍龙市中心,海事博物馆旁边,环岛边上。</span>其装潢风格融合了东正教与天主教元素,呈现金碧辉煌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塞萨洛尼基(Thessaloniki)是希腊北部最大港市及第二大城市,塞萨洛尼基州首府。在哈尔基季基半岛西部,濒塞萨洛尼基湾。人口80万,包括郊区在内为100万。地中海型气候,冬温夏热。塞萨洛尼基是希腊的第二大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以及东南欧主要的交通枢纽,其商港对于希腊和东南欧腹地都非常重要。作为文化中心,塞萨洛尼基以拥有大量的拜占庭建筑的杰作及一些重要的奥斯曼帝国、犹太人的建筑而知名。</p> <p class="ql-block">亚里士多德广场是萨罗尼加的主要广场之一,靠近海边,周边是酒店,充满现代化气息,与该市的三条平行的主要大街相连,即埃格纳提亚大街、圣吉米特里奥斯大街和米特罗波奥斯大街。这些街是商业区,很多名牌商店,酒馆,饭店集中于此。沿海边走,有许多景点可观赏。</p> <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亚教堂(Ayia Sofia),是塞萨洛尼基著名的教堂,建于8世纪,与圣迪米特里奥斯教堂等拜占庭时期教堂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圣索菲亚教堂规模与内部装饰均没有圣迪米特里奥斯教堂大,内部的壁画应该是重点…</p> <p class="ql-block">加勒里乌斯拱门 (Arch of Galerius)‌,也被称为 伽勒里乌斯拱门 ,是位于 希腊 塞萨洛尼基的一座古罗马遗迹。该拱门建于303年,旨在庆祝皇帝297年对波斯的战斗胜利。拱门位于闹市区,其上的浮雕精美漂亮,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当地年轻人前来参观和聚集‌。</p> <p class="ql-block">伽列里乌斯圆形建筑是大型建筑群的组成部分,包括宫殿、八边形建筑和赛马场,是由凯撒·伽列里乌斯建造的,在第一个罗马四人领地时期(大约公元300元),他决定把塞萨洛尼基变成四人领地的首都。</p><p class="ql-block">该遗址是由伽列里乌斯在公元四世纪第一个十年内建造的,人们认为他想把它用作自己的陵墓。但是,该建筑物从未用作陵墓,因为伽列里乌斯死后,未埋葬在塞萨洛尼基。</p><p class="ql-block">那时,异教徒的寺庙变成了基督教教堂,或许被用作忠烈祠,也就是纪念殉道者遗物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圆形建筑的圆形形状以及圆顶镶嵌图案描绘的殉道者证明了这一点。</p> <p class="ql-block">塞萨洛尼基亚里士多德大学也叫作亚里士多德大学,是希腊最大的大学,它是根据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名字命名的。学校主校区位于塞萨洛尼基市中心,占地约33.4公顷。</p> <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大帝的骑马塑像</p> <p class="ql-block">纳瓦里诺海滨大道:长达5公里的滨海步道,适合散步、骑行,沿途可拍摄海景与城市天际线。此处也是白塔所在地,形成自然与历史的融合景观。‌‌‌‌</p> <p class="ql-block">‌塞萨洛尼基白塔‌(Λευκός Πύργος)是希腊塞萨洛尼基海岸的标志性历史建筑,始建于1430年奥斯曼土耳其占领时期,原为防御工事,后用作关押重犯的监狱,因血腥历史被称为“血塔”。1913年希腊收复城市后将其涂白并更名为“白塔”,现为展示城市历史的博物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