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字 米粒儿</p><p class="ql-block">图片 米粒儿</p><p class="ql-block">音乐 56次列车歌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七十有五。回首漫漫人生路,尝遍人间百味,感受悲欢离合。没有为官入仕平凡一生,但也问心无愧不枉此生。往事如过眼云烟,留下的记忆刻骨铭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岁是我青春的起点,也是人生转折点,芳华留在北大荒。人生最大痛苦是骨肉分离,永远忘不了57年前的今天,两代母亲所遭受的心灵创伤。</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8年6月22日上午,北京站第一站台熙熙攘攘人声嘈杂。665次列车整装待发,一张张稚气的面庞探出车窗。送行的亲人依依不舍、千言万语说不尽,此时的我和父兄却在人群之外拍照。预备铃响起,学生领队在车门处大喊,68中学的赶快上车。我分开众人,领队把我拽上车,说点了好几次名,你跑哪去了?把你落下怎么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也顾不上答话,赶紧扑到窗前。透过缝隙看到父兄在人群中向车上寻觅,大概想再看我一眼。汽笛一声长鸣,列车缓缓启动,噪声停顿一下,马上爆发出暴风雨般的哭声。有举着手随列车奔跑的,有原地抱头痛哭的。随着车轮加速,无情的把他们甩在后头。车厢里哭声一片,我这才回味过来,掉了眼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午饭后,领队把我带到餐车,列车长提议临时组织宣传队,我准备了一段《红灯记》李奶奶唱段。晚饭后到各车厢巡回演出,直到晚10点结束,一直处于亢奋状态,也不习惯坐着睡觉,闭目养神,浮想联翩。前思18年来的成长历程,后想今后不知是福是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家兄弟5个,是唯一的女孩。从小面黄肌瘦,妈妈叫我“猴丫头”。5岁那年6月三弟出生,母亲得了月子病,奶水不足。我就天天打浆糊含口里喂弟弟,抱怀里摇着睡觉。9岁的我又有了小弟,小弟病怏怏的。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身体单薄的母亲也不会参加装卸队。在母亲的口传心授训练下,我学会做饭洗衣、打麻绳纳鞋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1岁的我当时不知身体蕴藏了多少能量,当班长,学习名列前茅。家庭“里里外外一把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父母上班天刚亮就出门,中午几个男孩的饭就由我做。赶上三年困难时期,粮食定量。我一杆称拿在手,一日三餐安排井井有条。母亲没有了后顾之忧,咬牙坚持下来,十年后还转为全民企业职工。母亲晚年说上了15年班,拿退休金40余年,我女儿功不可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师说我聪明悟性强,是上大学的材料。但母亲还是有重男轻女的思想,想把有限的资金去培养男孩子。女孩初中毕业,当个普通八大员即可。我心中很不服气,但也无可奈何,向往自由独立的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8年我已初中毕业两年,学校分配了三线和留京的两批人。黑龙江农场在校做动员报告,在周围同学感染鼓动下报名去黑龙江农场。母亲说北大荒是过去犯人流放之地,不放心的是我思想单纯善良,对人不设防,性格直爽容易得罪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前就因为多次周日一家人包饺子闲聊,父母就对我说教一番,大哥一旁敲锣边。我不敢反驳父母,就冲他发火不欢而散。所以这次母亲小心翼翼的和我商量,不去黑龙江,在家帮助照看弟弟几年,我们挣钱养着你,过几年再出去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的话触动了我敏感的神经,可能就是现在所说的叛逆期,再也压抑不住不满情绪,一连串的反问让母亲哑口无言。“新社会妇女能顶半个天,不是男人的附属品。经济不独立就不是彻底解放。您忘了当家庭妇女时在家里是什么地位,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我不能重走您走过的路,我围着锅台转七年了,还要为弟弟们再牺牲几年青春?越等越没有好工作,我已长大成人,是该报答父母养育恩的时候,我出去哪怕每月挣20块钱,也比插队挣工分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年您是城里姑娘嫁到农村受了10年罪,曾发下誓言,在城里要饭也不回婆家。我们挂着国营农场的名头,老职工都是转业官兵,人员不复杂。同学间互相帮助不会受欺负。即使前面是火坑,是我自愿跳的,我不埋怨家里,机不可失,错过了没有卖后悔药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那一代人受时代局限,头脑简单狂热。有英雄情结,有开发北大荒的壮志豪情,解放全人类的理想,保卫边疆的使命,家庭出身不好的还不批准。开工资旱劳保收,一年一次探亲假,憧憬着开着拖拉机奔驰在原野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时的我有点恃宠而娇,怼的母亲无话可说。只好找自己娘家妈诉苦拿主意。我的姥姥虽是清朝过来的人,性格坚毅、睿智豁达。她批评母亲说太疼孩子,总像老母鸡护崽似的。你养这几个孩子倒都听话,可都憷窝子。“淘姑娘出巧的,淘小子出好的,”孩子要经过历练,应该让他们出去闯,经风雨见世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拿你老兄弟来说,11岁就招进评剧院。去长春拍电影,街坊四邻都说这么小的孩子去那么远的地方,摄影棚滿地电门电线,多危险呀!我43岁才有的老儿子,能不心疼吗?孩子走的是正道儿,不管走多远都是共产党的天下,都是报效国家。等送走小丽,你到我这里散散心,别钻牛犄角想不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离京的日子越来越近,家里没了往日的欢笑。母亲默默的为我准备行装,我忙着去亲友家告别,好像光荣入伍。我深刻理解了古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行李包的是两床新棉被,木箱里衣服,蚊帐、雨靴、雨衣和日用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天就要启程,哥哥借来相机,娘仨个来到天安门广场。想到我曾在此参加过三次国庆活动,游行是排头第一名,离城楼最近。想起几年前走了一批社会青年去青海东北,还笑话人家傻。做梦也没想过有朝一日我也步他们后尘,心里百感交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2日清晨,父亲和哥哥运行李走了。家中只剩下母女二人,母亲欲言又止:“现在我说搞对象的事有点早,不说是憋在我心里一块病,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我慌忙打断她的话:“您这说的什么话呀,我刚多大呀!”母亲流着泪说:“女人名节最重要,你一定给妈争口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背起军挎包,低头不忍直视母亲流泪的面容,大步向院门外走去。我不敢回头。拐出胡同口,忍不住探头看母亲最后一眼,只是她的背影。我这么做是军属马大妈教给我的,她说儿子参军就这样走的,越拉拉扯扯的越难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直到两年后探亲,才知道我走后母亲追出来,声音哽咽喊不出声。说小丽心太狠,怎么就不回头看妈最后一眼,屋里传出母亲撕心裂肺的哭声。街坊们说小丽又能干又孝顺,还爱帮助人。这一走不光是摘了大嫂的心肝,也让咱们心里不好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环视家中的一切,到处是女儿留下的生活痕迹。拿起手提包,不由又睹物思人流下泪来。那是女儿大串联去上海在南京路为自已买的,每天早上女儿把装滿饭菜的铝饭盒装进包,包子、肉龙、烙饼摊鸡蛋,天天不重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按照和姥姥的约定,母亲乘车西行去往房山区的青年农场小住几天。下车还有10里地的土路,两边都是庄稼地,偶遇行人。头顶娇阳,泪眼模糊,憋了一肚子的委屈。想等到见到姥姥,一定痛痛快快大哭一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照片是农校的家属院,三舅和农校领导同事合影。其中有老红军王场长夫妇,党委书记刘xx。</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姥爷于1961年去世,三舅把姥姥从城里接到自己身边赡养已有七年,直至30岁才结婚。以前寒暑假姥姥让我来住几天,帮助纳鞋底。虽文革运动已2年,这里离公路很远,稻田、果园、水渠,一派田园风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头晕眼花、又渴又累。终于见到学校围墙,在层层旧标语上刚糊上新标语。都是司空见惯的打倒、砸烂字眼,母亲没在意。忽听高音喇叭发出喊叫,三舅的名字传入耳中。母亲赶快看标语,果然是他大名。文革都两年了,他只是普通科室干部,一直平安无事。母亲不相信是他,也许是同名之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来到三舅家,房门上锁。一问邻居说三舅不知何原由被造反派抓走,姥姥去学校打听消息。母亲当时如五雷轰顶,站立不稳。邻居把她扶凳上坐下,憋了半天的眼泪给吓回去了,只剩下着急和担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夕阳的余晖中,姥姥迈着小脚回来了。一般老太太遇到这么大事,见到女儿,肯定哭天抹泪的。但我的姥姥性格外柔内刚,面容仍是很平静,说三舅已被关押起来,不让见面,也弄不清是什么罪名。但相信自己儿子,出身好,政治可靠很早就入党,是遭人暗算。真金不怕火炼,让母亲不必担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姥姥猛然想起说:“小丽已经上火车了吧?”母亲刚忘了上午的事,经姥姥一提,触动心事又流下眼泪。姥姥说“不管怎样,小丽是去工作,一年后孩子探亲就能见面,而我不知哪年能见到老三。在这些小王八蛋面前(姥姥说话文明从不带脏字,唯独对红卫兵),我不会流眼泪的。我儿子是反革命,那世上就没好人了。雪地里埋不住死孩子,共产党不会冤柱好人,早晚老三沉冤昭雪,他们会遭报应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还记得当年你17岁嫁到农村,我看你坐在拉麦子的马车上,头发散乱,我哈哈大笑,其实我的心比哭还难过,哪个妈妈不心疼女儿?千难万难,日子还要过下去,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眼光要放长远,你如果有好歹,孩子们更是没什么希望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经常和我讲起,从没见姥姥流过眼泪。姥爷去世,姥姥泰然自若,料理的妥妥当当。当拉着灵柩的汽车即将启动,只剩我们几个小孩和姥姥站门口。我目不转睛的盯着姥姥的脸,姥姥只是久久望着汽车,渐行渐远。不要以为姥姥是铁石心肠,平时对我们说话和颜悦色,晚年更是把谢谢挂在嘴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两天后母亲回单位上班了。我到现在都非常感激佩服姥姥,我家5个孩子4个上山下乡。是姥姥用博大的母爱安抚伤心欲绝的母亲,一次次让她走出阴霾,振作起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如姥姥预测,几个月后除夕晚上,姐弟们和姥姥聚在四舅家。三舅拉开房门,大家都楞住了。关了几个月牛棚,所有罪名都不成立恢复工作,还受到提拔。由于和所谓北京市委黑线人物只是上下级工作关系多次接触并受到赞许,而且办事讲原则,不循私情,得罪了小人,挟私报复。举个小例子,因他小名叫财,排行老三,被检举是反动会道门一贯道的三才,这就是荒唐年代才出的荒唐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6年后拨乱反正,三舅被调区落实政策办公室,平反解放了很多受冤屈的干部群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就是57年前发生的真实故事,两代母亲同一天面对人生至暗时刻,展现出母爱的伟大和抗争。我和同列车战友们将这天视为生命中重要一天,为此年年组织聚会,用以纪念逝去的青春。不管别人怎么想,我们高兴满足即可。</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