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话杨梅

人二也

<p class="ql-block">  夏至杨梅满山红!是一句流传于浙江台州等地民间谚语,意思是到了夏至时节,杨梅就会熟透,将山林装点得一片火红; 漫山遍野的杨梅果实缀满枝头,既是味蕾的狂欢,也是夏日里的诗意风景……。</p> <p class="ql-block">  我国杨梅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南方省份,其中浙江地区的杨梅品质优良,深受人们喜爱。如浙江台州的“东魁杨梅” ,果实大如乒乓球,原产于台州黄岩江口的东岙村,还有黄岩、仙居的黑炭梅,红得发紫,紫得发黑,且汁液丰富,味道甜美。</p> 东魁杨梅始祖地 <p class="ql-block">  东魁杨梅始祖地为台州黄岩江口街道的东岙村,母树为实生树,至今已有180余年,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人工繁植和培育,到了八十年代大面积推广,1983年正式定名为“东魁杨梅” 。</p> <p class="ql-block">  东魁杨梅命名由浙江农业大学一级教授吴耕民先生命名,蕴含着丰富的意义。“东” 字由来: 一方面取自其发源地黄岩江口东岙村的东字;另一方面也代表着东方,将其地域意义从一个小村落提升到更广阔的东方区域概念。“魁” 字含义: 寓意为“大” 因为东魁杨梅果实特大,是当时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杨梅品种,单果重量可达20——25克,最大可达50克,有乒乓杨梅,“杨梅之皇” 的美誉。1979年12月吴耕民教授首次将“东魁杨梅”命名正式出现在浙农大编写的《果橘栽培学各论》中。1983年6月经浙江省科委鉴定批准“江口东岙大杨梅”正式定名为“东魁杨梅” 。</p> <p class="ql-block">  根据《本草纲目》记载: 杨梅“味酸、甘、性温,无毒” 能“止渴、和五脏、能涤肠胃,除烦愦恶气” 生津止渴,消食解暑。夏季食用可缓解口干舌燥,食欲不振,尤其是适合暑热天气消食解膩。</p> <p class="ql-block">  杨梅是中国本土的传统水果,栽培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曾发现杨梅属花粉,证明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先民就已栽培食用杨梅。西晋《异物志》,宋代《开宝本草》等文献均有杨梅记载,其栽培和食用历史远超所谓“日本传入” 的荒谬说法,所谓“有毒” 日本传入想毒害中国人的言论,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缺乏科学依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吴耕民先生(1896——1991)浙江余姚人。1917年毕业于北京农业专门学校,1927年至1933年任教浙江大学农学院。1943年至1949年任教育部部聘教授,1952年后历任浙江农学院、浙江农业大学教授。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园艺学会学术委员,全国柑橘协会名誉理事长(在黄岩浙江柑橘研究所进门有吴教授铜像)中国园艺学会名誉理事长。</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