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读李清照的另一首小令</b><br> 如梦令<br> 宋 李清照<br> 昨夜雨疏风骤,<br> 浓睡不消残酒。<br> 试问卷帘人,<br> 却道海棠依旧。<br> 知否,知否?<br> 应是绿肥红瘦。<br> 李清照存世如梦令仅有两首,除了前些日子赏析过的“惊起一滩鸥鹭”,另外一首便是今天要赏析的这首“绿肥红瘦”。<br> 虽同是李清照早期少女时期的作品,但这一首更加知名。<br> 李清照创作这首词的年龄仍约在十六岁左右。在前一篇赏读中说到,李清照早期的生活是十分悠闲雅致的,生活里颇多闲情逸致。中国古典文学里,惜花伤春是个长盛不衰的主题。历代文人墨客围绕惜花伤春这一主题,进行过大量的文学创作,李清照也不例外。<br> 这首小令开篇似娓娓道来,“昨夜雨疏风骤”交代了词人昨夜入睡前的天气状况是雨疏风骤,疏字表明雨量不是很大,骤字显示风力很猛。“浓睡不消残酒”此句可以看出李清照临睡前喝酒了,而且喝得不少,以至于一夜未醒。两句展现出本词曲折之妙:正如杜甫诗云:“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br> <p class="ql-block"> 昨夜饮酒,沉睡一夜,风雨交加之后,早晨醒来,李清照残酒未消,拥衾未起,见丫鬟来卷帘, “试问卷帘人”一句,将昨夜内心悬悬之事,问于身边的丫鬟侍女。</p><p class="ql-block"> 李清照关心何事?问了侍女什么?词中没有直接的交代,我们却能从侍女的回答中看到了李清照关心何事,为何昨夜饮酒。侍女回答“却道海棠依旧”,李清照问的是外面海棠花经过一夜的风雨摧残,状态如何。她因不忍看到盛放的海棠花被风雨摧残,因惜花而悲,故借酒消愁。一个“试问”的“试”字,把那种既不忍心知道答案却又急切地想知道海棠花状态的矛盾心理表现得非常充分!而“却”字又体现了侍女不知道李清照这种复杂矛盾的内心,侍女并不太关心这海棠花经历风雨之后的样子,因而回答海棠依旧。在侍女眼中,海棠就是海棠,海棠花不会寄留她的情愫。</p> <p class="ql-block"> 李清照对于侍女这种粗心或者不关心海棠的近乎随意回答当然不满意。“知否、知否”,既有强调,也有嗔怪,按李清照内心的估计,外面的海棠“应是绿肥红瘦”。“应是”两字表明,她对究竟是不是绿肥红瘦也不是很肯定,她推测海棠花经历昨夜的疏雨骤风理应是红花少了许多,绿叶沾满了雨水而显得沉甸甸的,但她依然还存了一点海棠依旧的内心期待。此处又是一种矛盾的心境。“肥”和“瘦”在这里可以说是神来之笔,既形象地表现了经历风雨之后的海棠叶湿漉漉沉甸甸海棠花稀少残败的形态,其拟人手法的运用又可以隐示出李清照是把海棠花看作自己的知己闺蜜的微妙内心世界。</p> <p class="ql-block"> 全词字数有限,但层层曲折,非一般笔力构思能所及,李清照早期的创作才华已经透露出一代词宗深厚的底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