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李拉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太原府城、县城纵横交错的街巷里,时常能闻到一缕醇厚的香气从隔壁的小院里飘出,那准是哪家又在炖大烩菜了。作为太原人餐桌上最亲切的家常味道,这道看似朴实无华的菜肴,却将龙城百姓的生活哲学与饮食智慧,炖成了一汪滚烫的温暖。</p><p class="ql-block"> 太原大烩菜的功夫,全在“搭配”二字,讲究“三荤四素”的搭配法则。</p><p class="ql-block"> 荤菜里,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切成薄片,在铁锅里煸出透亮的油花;炸至金黄的丸子吸饱汤汁后软糯弹牙;偶尔还会加入一些小酥肉,为整道菜增添地方风味特色香气。</p><p class="ql-block"> 素菜则以白菜、豆腐、土豆、粉条为主角,白菜要选本地的黄芽白,叶片厚实甘甜;豆腐要选用本地用卤水点的豆腐,它们方正有形,色泽温润,表面泛着一层淡黄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不凡身世,大家习惯上认为手工豆腐,在烹饪时能尽情吸收汤汁的鲜美;土豆切成滚刀块,炸制金黄色后,在炖煮中渐渐化开,让汤汁变得浓稠绵密;红薯粉条吸饱了肉香,入口爽滑筋道。这些食材在大铁锅里层层叠放,再浇上用骨头熬制的高汤,盖上锅盖,静候一场美味的交融。</p><p class="ql-block"> 不管是铁锅、砂锅、还是铜锅,食材搭配有序。冬日里的白菜,春夏季的圆白菜、西葫芦、豆角、茄子等。可谓万物皆可烩,集人间烟火。</p><p class="ql-block"> 烹饪太原大烩菜,火候是关键。土灶里的柴火不能太急,需保持文火慢炖。在咕嘟咕嘟的炖煮声中,豆腐交织出的软嫩,白菜释放出清甜,土豆融化成沙,粉条变得柔韧,而五花肉的油脂则浸润到每一寸食材里。大约半小时后,掀开锅盖,热气裹挟着浓郁的香味扑面而来,原本泾渭分明的食材早已不分彼此,汇成一锅色泽诱人的美味。</p><p class="ql-block"> 这道菜里藏着太原人的生活印记。过去物资匮乏的年代,主妇们用有限的食材,通过一锅烩的方式满足全家的营养需求。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大烩菜依然是太原人餐桌上的常客。特别是在寒冷的冬日,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守着一锅热气腾腾的大烩菜,白菜的清甜、豆腐的细腻、土豆的绵软、粉条的爽滑,再配上一口刚出锅的馒头或者晋祠大米饭,寒意瞬间消散。</p><p class="ql-block"> 白菜、豆腐、土豆、粉条的味道,早已渗进太原人的骨头里。它不讲究精致,却讲究实在;不追求稀奇,却追求安稳。就像这座城,千百年守着汾河,随着历史进化成一座悠久历史与现代气息共存的城市,太原灵魂、骨气和梦想的承载者。</p><p class="ql-block"> 大烩菜还能体现这座城市的气质——包容、实在。就像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和中原华夏民族文化相互兼容,满满在印记在这片黄土地上。</p><p class="ql-block"> 它不讲究摆盘的精致,也没有复杂的烹饪技巧,却用最朴实的方式,将各种食材的本味发挥到极致。这份带着柴火香气的家常味道,早已超越了食物本身,成为太原人心中最温暖的乡愁记忆。每当闻到那熟悉的香气,便会想起母亲在灶台前忙碌的身影,想起一家人围坐吃饭的温馨场景。这一锅烩菜,炖的是食材,暖的是人心,更是太原人代代相传的生活滋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