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陕自驾2

时光倒流

1997年05月02日<br> 离开这座已经开启城市化改造进程的延安,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壶口,路况一直不错。由于昨天听从壶口方向过来的人讲,假日期间壶口景区的住宿有点困难,所以一路上我们都把去往壶口方向的每一辆车,都当成竞争对手依次超越,终于在中午之前赶到山西一侧的壶口宾馆。<br> 果不其然,今天我们在前台排队一直等到中午,才给我们收拾出来一个套间,而且房价也比去年整整涨了一倍。原因是有一位台湾特技演员,下个月将要在这里驾车飞跃黄河。于是在报纸和电视连篇累牍的鼓噪下,名声大噪的壶口瀑布景区迎来游客爆发式增长。可去年同样是在五一假期,不仅宾馆门庭冷落,就连景区里的游客也是屈指可数。 这是全国的新闻媒体第二次关注黄河与壶口瀑布,第一次是十年前的黄河漂流探险活动。那是改革开放之初为唤起全民族的觉醒,全国各地的有志青年,组织了好几支黄河漂流探险队,前赴后继奔向黄河源头,在缺少资金和装备简陋的不利条件下,以巨大的牺牲,完成了人类历史首次无动力漂流黄河的壮举。 午饭后第一次走进景区,壶口瀑布的水势明显比去年小很多,导致去年两岸支流上十多条同样壮观的瀑布消失,于是在那些裸露的岩石上站满了游客。尽管此刻整个景区都被肆虐的风沙所弥漫,但游客的身影依然熙熙攘攘。最关键是正在搭建的那条超长的汽车跑道,已经严重干扰了景区环境。 第二次进景区大风沙刚刚刮过去,游人也明显减少了很多。但是在这片怪石嶙峋的环境中,我忽然发现岸边的岩石上,站着一对正眺望涛涛黄河水奔腾而去的情侣。他们相拥而立,仿佛在相互诉说此刻同样激荡在心中的波澜。男人那指指点点的手势、和女人那随风抖动的长裙,远远望去,这个画面太浪漫啦! 1997年05月03日<br> 今天早晨离开壶口瀑布之前,我们先去瀑布陕西一侧看了看。由于今年壶口流量比去年小,因此支流上的瀑布消失后裸露出来的岩石,反而给了我一个从下往上观察瀑布的机会。于是我跳到被瀑布冲刷出来的凹槽下面仰望。好家伙!从这个难得一见的角度看瀑布,绝对震撼!只见汹涌澎湃的黄河之水从天而降,正好印证了诗仙李白的那句千古绝唱:“黄河之水天上来”! <br> 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西安市,离开壶口我们行驶在陕西一侧的宜川县境内,不久发现一片酷似坝上与坝下之间的山林地带,这里的庄稼地与山林交错,构成完全不同的色块若隐若现,并沿着起伏的山丘一直绵延至远方。这种林田交织的地貌,与前几天看到光秃秃有着巨大沟壑的陕北地貌截然不同。 从富县向南继续行驶,公路再次沿着高高的黄土梁蜿蜒而去,于是我们又重新回到了典型的黄土高原的地貌,每当一条条由黄土梁夹持的沟壑从眼前掠过,那深不见底谷底的阴影都会令人不寒而栗。没有高山的黄土高原视野非常辽阔,极目远方,悠悠白云低空掠过黄土梁,仿佛一会儿开过去,朵朵白云便唾手可得。 途径洛川,顺着路边的大牌子我们来到洛川会议纪念馆。这是地方名叫冯家村,进门时一位不知道是村长还是馆长的老先生,非常认真地给我们讲解洛川会议,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他说1937年8月,党中央在这里召开扩大的政治局会议,在张闻天和张国焘的参与下,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和军内的领导地位。如果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坐镇延安的毛泽东有了千军万马的指挥权。那1935年的遵义会议和1937年洛川会议,无疑是他登上权力巅峰最重要的两步阶梯。 继续出发不久,我们便来到黄陵县的黄帝陵,作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这里是国民党与共产党领袖们和睦相处的地方,因为碑亭里国民党总裁蒋中正、和共产党主席毛泽东的题字碑毗邻而立,因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这里有一株相传是黄帝亲手所植的柏树,我从未见过如此沧桑而且如今依然枝繁叶的古柏。我想,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全都铭刻在这棵古柏上了。它历经数千年的风风雨雨,依然生生不息百折不挠,它完整地诠释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 接下来便是铜川,这地方同样是相对平缓的丘陵地带。在春天即将过去的这个季节,无论平原还是山川,全都被翠绿色的植被覆盖得严严实实,这里就是号称物华天宝的八百里秦川,历史可以追述到西周时期,因此秦川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如今一条崭新的高速公路贯穿南北,让这片古老的土地与新时代同步。 1997年05月04日<br> 昨晚抵达西安后,最先感受到的便是这里30度的高温,可是明天才立夏呢。我们入住在薇士表弟一间闲置单元房,虽然没有住宾馆舒适,但是住在这里更自在。<br> 今天上午先去大雁塔参观,这座由玄奘主持修建的大慈恩寺,是我给幼年的孩子讲述《西游记》的那个年代,自己也神往已久的地方。这种充满大唐建筑端庄大气风格的古建,与我心目中所想一模一样。<br> 下午登上西安城墙,十多米宽的城墙坦坦荡荡伸向远方,放眼望去仿佛没有尽头。上一次我站在如此宽阔的城墙上,还是备战备荒那个年代,为了建设防空洞,我和同学天天爬上已是残垣断壁的城墙挖城砖。如今想来,这是多么荒诞的举动啊?! 去年在轰轰烈烈“爱北京城,捐城墙砖”的活动中,全市人民总共捐献了四十多万块城砖。但这些城砖也只能修复东南角楼一段不足千米的明城墙。如此说来,一座绵延二十四公里有着六百年历史的明代城墙毁于一旦,这是一个时代永远的伤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