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如炬照征程

安然

<p class="ql-block"><b>  文:杨艳群</b></p> <p class="ql-block">  连日来,湖南多地暴雨成灾,慈利县更是遭遇了严重的洪涝灾害,这场肆虐的自然之劫,不禁让我想起老领导曹儒国书记——这位从慈利大山走出的老纪检人,此刻正以钢铁般的意志与病魔博弈,书写着和抗洪壮歌一样震撼人心的生命传奇。</p> <p class="ql-block"><b>  言传身教铸忠魂</b></p><p class="ql-block"> <b>纪检征途上,他是原则与温度的践行者。</b>老书记成长于慈利大山深处,从人民公社的田间地头,到矿山工厂的生产一线,艰苦岁月磨砺出他坚韧不拔的品格。丰富的基层经历,不仅让他深知民生疾苦,更淬炼出对党和人民的赤子之心。</p><p class="ql-block"> 他常说:“纪检监察工作守护的是公平正义,作为执纪者,既要自身行得正、立得直;更要在调查过程中尊重每一位被调查对象的人格尊严!”在他眼中,纪检工作绝非冰冷的程式化执行,而是在原则框架内,始终葆有对他人境遇的共情与尊重,要让纪律的威严与人性的温度同频共振。有次年轻同事因急于获取线索,语气稍显急躁,他默默走到身旁,用一个眼神、一句“慢慢说”,及时化解紧张氛围,事后耐心教导我们谈话技巧与人文关怀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b>他以悉心培育,搭建年轻干部成长阶梯。</b>老书记深知实践育人的重要性,不仅主导开展常德“盛世清风”系列文化活动,鼓励我们深度参与,在活动的策划推进、资源整合与落地执行中,让我们全方位提升大型活动组织能力,积累驾驭复杂事务经验,更主动为年轻干部争取重要活动的历练机遇。那年市委组建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他推荐我加入其中。他说:“年轻人就该到更大的平台上去历练,多看看外头的天,多练练手,眼界宽了,本事也就扎实了!”在领导小组工作的一年里,我们不仅接触到宏观政策的制定与落实,更在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中学会了如何“弹钢琴”。</p><p class="ql-block"> 实践之外,理论根基同样是成长的关键。老书记常鼓励我们多读书、勤思考,拓宽知识边界。在他的支持下,众多同事纷纷走进高校课堂提升专业素养,我也有幸进入湖南大学深造,求学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他给予我们的不仅是宝贵的学习机会,更是一份点燃理想的精神火种。这份毫无保留的培养关怀,这份春风化雨的言传身教,不仅照亮了我们的职业道路,更教会我们以同样的热忱与担当,在纪检监察事业中坚守初心、勇担使命。</p> <p class="ql-block"><b>   爱洒青苗护未来</b></p><p class="ql-block"> <b>病榻困不住他关爱下一代的脚步。</b>2019年,在老同志和老干局的推荐下,市委主要领导接请,希望他能再次回到关工委发挥余热。面对组织的信任,老书记没有犹豫,以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的身份开启了他的“二次创业”,不遗余力地推动关工委工作。2022年,病魔如狂风骤雨般袭来,老书记却从未放下“关心下一代,就是守护国家未来”的信念。为推动石门县薛家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他挂着引流管四处奔走,有一次突发眩晕晕倒,醒来第一句便问“薛家村的孩子们,收到新书了吗?”留守儿童之家落成当日,他握住孩子们的手说:“这里,以后就是你们的家。”儿童留守之家,像避风的港湾,给孩子们遮风挡雨,让留守的孩子从此有了温暖的去处,日子有了稳稳的着落。</p><p class="ql-block"> <b>匠心筑就关工事业发展的基石</b>。老书记在担任常德市关工委领导期间,以机制创新为抓手,划编制、增经费、设场所,搭建起主任办公会、成员单位联席会等制度体系;创新“双线并进”模式,让关爱网络如同细密春雨,浸润乡村、社区、学校与企业的每寸土地。他伏案编纂的《关爱论坛》,凝聚无数调研心血,成为青少年成长的智慧灯塔,获省关工委高度赞誉,常德市关工委更是摘下“全国先进集体”桂冠。</p><p class="ql-block"> <b>病痛阻不断他耕耘未来的热忱</b>。老书记经历了直肠癌手术、肾脏切除、肝脏切除以及25次放疗、18轮化疗的治疗过程,可他依然咬牙坚持奔走,挖掘红色资源,推动石门王新法党性教育基地、林伯渠故居等红色地标成为青少年教育示范基地,让红色基因融入少年血脉;创新搭建校家社协同育人平台,培育出“飞鸽传书”“百童千诗颂中华”等特色品牌,为青少年成长注入活力。前不久,71岁的他挥毫写下“爱洒朝阳”四字,那苍劲有力的字迹,是他用生命镌刻的誓言。即便被病痛反复折磨,他心里始终装着下一代的成长,把所有的牵挂和期盼,都化作守护孩子们的点点星光。</p> <p class="ql-block"><b>  笔耕光影写春秋</b></p><p class="ql-block"> 时光缓缓流逝,老书记那颗赤诚之心与积极进取之志,直到如今仍然丝毫未有减退,反而如同历经岁月沉淀的栀子树,在生命的另一片天地里,绽放出更加沉静而浓郁的芬芳。他将满腔热忱倾注到书法、摄影和文学创作之中,走进他的艺术世界,处处都能感受到那份穿透病痛、执着热爱所散发的温润光芒。</p><p class="ql-block"> <b>砚田墨海间,他以笔锋镌刻生命的不屈。</b>化疗带来的不适从未动摇老书记对笔墨的坚守,一笔一划皆是人生哲思的沉淀,亦是文化底蕴的流淌。墨迹或如古松苍劲虬曲,尽显坚韧风骨;或似清溪蜿蜒流转,蕴含绵长情致。每逢春节,他总会精心铺展红纸,将对老同事的牵挂化作春联上的吉语,跨越山海寄往旧时光里并肩奋斗的伙伴手中;端午时节,“平安好运”的墨宝如约在“我们曾是纪检人”微信群中浮现,这些承载着力量与温度的字迹,既是他与命运顽强抗争的无声宣言,更是播撒人间的温暖火种,让人于无声处感受到生命的坚韧,心底始终留存一份醇厚的暖意。</p><p class="ql-block"> <b>山河光影里,他用镜头定格岁月的深情。</b>纵使“五脏不全”,他依然目光如炬,从云雾缭绕的山巅到炊烟袅袅的村落,从晨光熹微的清晨到暮色四合的傍晚,一次次举起相机,只为捕捉大地的脉搏、人间的温情与时代的印记。这份镌刻在生命里的热爱,让他的镜头充满震撼人心的力量。凭借作品《还乡》中对故土的深情凝视,他成为中国摄影家协会的一员,并入选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作品《丰收》里老农捧起金黄柑橘的灿烂笑容,更是斩获全国摄影大赛金奖。每一幅作品的背后,都是他与病痛较量的坚韧身影,承载着他对生活永不熄灭的炽热深情,诉说着生命不止、热爱不息的动人篇章。</p><p class="ql-block"> <b>文字长卷中,他将灵魂淬炼为永恒的诗行。</b>即便与病痛持续鏖战,他始终保持着笔耕不辍的昂扬姿态。每日伏案疾书千字随笔,将生命感悟化作跃动的文字。正如他在散文《把岁月打磨成想要的方式》中所写:“人活在这喧嚣的尘俗,要学会让生命绽放微笑。”在《南北镇记》里,他以细腻笔触勾勒出石门县南北镇的蜕变历程,为乡村振兴鼓舞颂歌。他还巧妙融合书法的遒劲风骨、摄影的独特视角与文字的深邃灵魂,创作出图文并茂、清雅隽永的作品。字里行间,不仅流淌着直面生活的勇气,更凝聚着一位老共产党员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始终如一的忠诚与感恩。</p> <p class="ql-block">  窗外雨势未歇,但想到老书记那永远挺直的脊梁和温暖的笑容,心中便充满力量。这位可敬的长者,用他面对挑战时的从容、对待工作的执着、关爱他人的热忱,让我们深深懂得:生命中最美的风景,是风雨中依然绽放的泰然;岁月里最亮的明灯,是困境中始终如一的坚定。愿老书记与病魔博弈的每一步,都有好运相伴;盼他在休养调理的每一天,皆享安宁舒泰。愿这种精神如春风化雨,滋养更多心灵;盼这种力量似明灯引航,照亮前行的方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