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10日下午一点半我们到达南昌站,江西之旅由此开启。放下行李,我们便乘地铁来到江西省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坐落于南昌市红谷滩区赣江北大道698号,是一座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全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江西省博物馆的新馆外观就像一个方盒子,据说这里的寓意是宝盒的意思,藏着很多宝贝的盒子,里面藏的不仅是文物,更是江西省的千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走进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马赛克壁画——《江西风物颂》,由青铜、陶瓷和不锈钢三种材质构成,气势恢宏,令人震撼。</p> <p class="ql-block">我们首先参观《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江西古代历史文化展》,该展厅位于博物馆的二楼。展厅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为主题,通过历史与文明的钩沉,文化与展品的解读,生动地讲述了江西的历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图1 铉纹青铜鼎;图2 堆塑龙虎立鸟盖青白釉瓷魂瓶;图3 青白釉瓷虎;图4 仪仗佣。</p> <p class="ql-block">商兽面纹青铜鼎</p> <p class="ql-block">商弦纹筒形青铜甗</p> <p class="ql-block">春秋青铜錞于</p> <p class="ql-block">西周乳钉纹青铜甬钟</p> <p class="ql-block">第一件镇馆之宝云雷纹兽首提梁黑陶盉是国家一级文物,属于东周时期的酒器。它通高19.8厘米,造型为扁圆体,口部设计成敛口配盖,底部则以三足支撑。其弓形提梁与兽首流、卷尾巧妙结合,构成了一幅神兽的形象。盉的周身都装饰着云雷纹,这不仅体现了青铜与黑陶文化的完美融合,更展现了制作之精美与鲜明的地域特色。</p> <p class="ql-block">第二件镇馆之宝元代“阳平治都功印”螭龙钮白玉印,通高6.4厘米,边长12.3厘米,重972克,采用青白玉材质,质地细腻、色泽洁白。印钮部分雕刻成一只蹲踞的螭龙,形态逼真,气势非凡;而印面则以阳文九叠篆精心刻制了“阳平治都功印”六个字,笔画流畅,布局严谨。此印作为正一宗坛的重要镇坛之宝,不仅象征着张天师至高无上的地位,更彰显了其无上的权力与威严。</p> <p class="ql-block">第三件镇馆之宝缠枝花果纹鎏金银带板,包含13块带板,其中方形銙9块,桃形銙1块,䤩尾1块,以及带扣2块,全部采用鎏银金质材质,通过锤揲工艺打造出高浮雕的花卉纹样。带板上的花果纹样以单数呈现,根据不同形状巧妙分布,果实饱满,叶片舒展。而带扣上则装饰有浮雕牡丹纹样,这套带板不仅制作精美,更是研究宋代政治、服饰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接着参观“虎踞江南——新干大墓与青铜王国”展,它如一部青铜史书,全方位展现江南青铜文明的雄浑壮阔,让我真切的了解到这片土地的青铜辉煌。</p> <p class="ql-block">第四件镇馆之宝伏鸟双尾青铜虎,身长53.5厘米,重6.2千克,是目前所知最大的先秦青铜虎。此虎造型别致,浑身布满精致的花纹,背部还栖息着一只小鸟,双尾蜿蜒曲折,尽显威严与深邃。</p> <p class="ql-block">第五件镇馆之宝双面神人青铜面具,以其独特的造型而闻名,是国内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件双面青铜面具。该面具巧妙地融合了“天圆地方”的理念,寓意着神人能够贯通天地,从而展现了当时高超的青铜铸造技艺和独特的信仰文化。</p> <p class="ql-block">第六件镇馆之宝巨型鹿耳四足青铜甗,高达105厘米,重78.5千克,是目前所知最大的青铜甗,被誉为“甗王”。甗由甑与鬲两部分巧妙组合,甑腹与鬲足均细致地装饰着兽面纹。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双耳之上各有一只雄鹿与一只雌鹿回首相望,为这件青铜甗注入了生动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目雷纹青铜鉞</p> <p class="ql-block">兽面纹六边形腔青铜饶</p> <p class="ql-block">于阑家青铜钾呈扁形,椭圆形口,方形圈足,两肩有铺首衔环,通身无纹,器身匀称、造型雅致。圈足外部镌有一行铭文“于闌家铜钾一容四斗三升重廿斤八两”,其中“于闌家”为汉代王侯。</p> <p class="ql-block">绿釉陶仓 体呈圆形,敛口,平底,鼓腹,圆形仓体底置三个圆柱状足,腹上部开一长方形门。盖斗笠状,盖面设一立鸟。盖和腹部分别堆塑一圈陶纹。器腹饰密集的细弦纹。器表施绿釉。绿釉是以铜为着色剂的一种低温铅釉,汉代开始烧制。此仓造型规整,真实感强。 </p> <p class="ql-block">三彩镇墓兽</p> <p class="ql-block">团龙圆领袍是明代藩王服饰的代表,袍服以黄锦为材质,采用右衽胡袖设计,上面织有硕大的四爪团龙纹,龙形生动逼真,织造工艺堪称一绝。这件团龙圆领袍不仅彰显了明代藩王生活的奢华,更体现了当时工艺的高超水平。</p> <p class="ql-block">十二生肖砖雕</p> <p class="ql-block">第七件镇馆之宝玉羽人,通高11.5厘米,以叶蜡石雕琢而成,呈现出深邃的枣红色。羽人侧身屈蹲,头部设计巧妙,仿佛一只鸟的形态,臣字眼、鸟喙嘴以及C形大耳都为这件作品增添了别样的魅力。其头顶戴着一顶高凸的冠,冠后以掏雕法精心琢出三个相套的活链,更显匠心独运。身体两侧雕有羽翼,完美融合了人、兽、鸟的元素,不仅体现了南方地区的鸟崇拜文化,也充分展现了商代玉雕工艺的高超水平。</p> <p class="ql-block">然后参观3楼《万年窑火 千年瓷都——江西古代陶瓷文化展》</p> <p class="ql-block">第八件镇馆是元青花松竹梅纹梅瓶,有一种古朴之美。上面的图案画的是岁寒三友松竹梅,表达了古代文人高洁的品质。青花的釉料是来自西域的苏麻离青,这种釉色有点类似中国的水墨,有晕染的效果,层次感十足。</p> <p class="ql-block">褐釉腰鼓 唐</p> <p class="ql-block">素胎女坐俑 宋</p> <p class="ql-block">青白釉牡丹纹玉壶春瓶 元</p> <p class="ql-block">青白釉堆贴梅纹带座梅瓶 元 通高24.7厘米、口径2.6厘米、底径6.5厘米。腹上堆塑梅花一枝,枝劲花疏,凌寒独开。器座镂出6扇壸门。底下三兽首足。颈、腹交接处及壸门缘饰串珠纹,这是景德镇元代青白瓷的常见装饰。</p> <p class="ql-block">青白釉莲瓣形注碗 北宋 这件青白釉注碗,注壶、注碗组合成套,是温酒用具。碗成八瓣花形,呈初放荷花状。注子管状口,肩部塑有扁平把柄和弯曲流;筒形盖,坐狮钮,狮尾上翘,平视前方,神态可爱;碗圈足外壁、注肩部、盖壁外侧剔刻有双层覆莲瓣纹。整体施青白釉,釉质莹润,质白细腻。</p> <p class="ql-block">青白釉胡人牵马俑 北宋。马两侧各塑一个胡人,一人勒缰牵马,一人搬运货物,正在整装待发。</p> <p class="ql-block">青白釉刻划缠枝牡丹纹盖瓶。元(公元1271年-1368年)</p> <p class="ql-block">最后参观镇馆之宝厅——世之孤品</p> <p class="ql-block">第九件镇馆之宝元代青花釉里红楼阁式瓷谷仓,是罕见发现具有明确纪年(公元1338年)的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是江西省唯一入选国家首批64件禁止出境的“国宝”。造型独特,集红釉、青花、釉里红等高温釉彩于一器,是仅见的重檐庑殿顶楼阁式谷仓,代表元代陶瓷雕塑最高水平,对研究戏剧文化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元红釉老年文吏俑 高20. 4厘米。俑老年容貌,头戴官帽,身着朝服,腰系革带,双手捧笏,着船形鞋,一副官吏的模样。俑上釉饰特殊,衣饰红釉,鞋尖褐釉,面部、双手、袖口和笏板施青白釉,三种高温色釉施于一器,烧制颇难,属元瓷珍品。</p> <p class="ql-block">釉里红四灵塔式盖罐 元 至元四年(1338年)高22.5、口径7.7、底径6.6厘米。随葬明器。作喇嘛塔状,塔内有一坐佛,塔下贴塑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四灵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方之神,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吉祥物。该罐肩部有款“刘大使宅凌氏用”、“大元至元戊寅(1338年)元月壬寅吉置”,是迄今所见惟一有纪年的青花釉里红瓷器。</p> <p class="ql-block">黄地粉彩堆贴博古图缸 清(公元1644年-1911年)</p> <p class="ql-block">第十件镇馆之宝黑釉木叶纹盏是宋代饮茶器。其造型似斗笠,符合宋代盏的经典样式。盏身覆盖一层黑釉,色泽深沉且富有光泽,而底足则巧妙地露出了米黄色的胎体。盏内壁精心装饰的一片大树叶,从中心向口沿处自然展开,叶尖轻盈地探出沿外,其纹理之细腻、形态之逼真,无不透露出强烈的艺术气息。</p> <p class="ql-block">图1 永乐白釉罐花三壶连通器;图2 青白瓷莲瓣纹省油灯;图3 青白瓷注碗;图4 青瓷狮钮砚滴。</p> <p class="ql-block">图1 粉彩荷花形秋操纪念碑;图2 神人兽面形玉饰;吐3 龙虎形韘形玉佩;图4 累丝金凤簪。</p> <p class="ql-block">图1 兽面纹青铜温鼎;图2 黄釉堆花荷叶形公道杯;图3 青花菊纹公道杯;图4 错金银鸟首青铜汲酒器。</p> <p class="ql-block">图1 青铜染炉;图2 兽面纹提梁方腹青铜卣;图3 乳白釉点彩龟形砚滴;图4 青瓷螭柄瓜棱倒流壶。</p> <p class="ql-block">图1 “大德二年”款铜权;图2 “王奉先堂”款量米木斗;图3 凤纹桃形霞帔金坠。</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乘地铁到达秋水广场,秋水广场位于江西南昌红谷滩区赣江之滨,是南昌市的新地标,与滕王阁隔江相望。</p> <p class="ql-block">秋水广场眺望南昌绿地双子塔令我震撼,双子塔作为南昌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以其303米的高度傲视中国中部,成为了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南昌秋水广场有座全国最大的音乐喷泉群,音乐喷泉位于广场的中心地带。</p> <p class="ql-block">秋水广场荷花池的一角并蒂莲在池水中随风摇曳,含苞待放。</p> <p class="ql-block">如果你愿意停下脚步,细细品味,会发现这里不仅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像是一个承载着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地方,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赣江走向秋水广场南面,这里藏着一条长达三千米的 “赣文化长廊”,它就像一本摊开的立体史书,无声诉说着江西千年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作为长廊的起点,开篇部分介绍了长廊的主题和背景。</p> <p class="ql-block">傩广场是秋水广场的一部分,展示了江西的傩文化。</p> <p class="ql-block">傩文化是古代先民们用于祭祀、驱邪和歌舞的一种文化形式。</p> <p class="ql-block">傩广场上有8根5米高的图腾柱,雕刻着300种神秘的傩面。</p> <p class="ql-block">在“青铜广场”,仿制的青铜鼎是商代晚期 的杰作,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商代伏鸟双尾青铜虎体量大,形象生动,造型奇特,内涵丰富,具有浓郁地域特色,堪称商代青铜艺术杰作。</p> <p class="ql-block">红色文化记忆板块有毛泽东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视察江西时为南昌写下的一首题为《洪都》的诗。</p> <p class="ql-block">名人雕塑</p> <p class="ql-block">文学巨人” 展区里,陶渊明、欧阳修、王安石等江西籍文豪的雕像栩栩如生,他们的诗词名句镌刻在石碑上,让人不禁沉浸在文学的魅力中。</p> <p class="ql-block">远处的滕王阁倒映在江面上,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秋水广场最出圈的,当属那座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群。当暮色笼罩赣江,400 米长的水景带突然亮起,636 台水泵同时发力,1591 个喷头瞬间 “苏醒”。</p> <p class="ql-block">秋水广场的音乐喷泉主喷高达128米,使其成为亚洲之最。</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最引人注目的定时灯光秀上演了,它不仅点亮了整个赣江沿岸,也让南昌的夜生活焕发出别样光彩。</p> <p class="ql-block">喷泉的设计巧妙融合了自然与科技,水流随着音乐节奏高低起伏,时而轻柔似呢喃,时而磅礴如潮涌。</p> <p class="ql-block">喷泉随着旋律起舞,水流如同灵动的丝带,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时而轻柔似微风拂面,时而激昂如万马奔腾,每一次跳跃都让人屏息凝神。</p> <p class="ql-block">站在观景台上,我感受到一种奇妙的共鸣,仿佛这些水柱也有生命,它们正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诉说着关于这座城市的故事。这种体验不仅是一种欣赏,更是一次心灵的触碰,让每一个人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感动。</p> <p class="ql-block">喷泉不仅仅是简单的水柱喷射,而是通过精心编排的动态效果,讲述一个个无声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从古典优雅的旋律到现代动感的节拍,每一次变换都让人心潮澎湃。</p> <p class="ql-block">夏季的夜晚,微风拂过脸颊,伴随着清凉的水雾,这种体验更是令我难以忘怀。</p> <p class="ql-block">想象一下,当《我和我的祖国》激昂的旋律响起,喷泉瞬间化作 “腾蛟起凤” 的壮观景象,水柱随着节奏高低起伏,在五彩灯光的映照下,宛如一条金色巨龙腾空而起;切换到轻柔的古典乐时,喷泉又化身成温柔的 “繁华锦绣”,细密的水花层层叠叠,在夜空中编织出璀璨的花毯。</p> <p class="ql-block">喷泉还会配合灯光表演和激光秀。16 分钟的 “萌萌寻乡记” 灯光秀,将金字塔、悉尼歌剧院等世界地标投影在赣江两岸 96 栋建筑的幕墙上,当虚拟的 “萌萌” 飞跃滕王阁,现实与梦幻的碰撞让人仿佛置身于奇幻世界。不少情侣特意选在这里约会,在浪漫的光影中,连告白都变得更加甜蜜。</p> <p class="ql-block">夜幕低垂,我们踏上了位于赣江东岸的滕王阁之旅。这座历史悠久的舞榭歌台,自初唐永徽四年(653年)由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婴在洪州(即南昌)任都督时所建,便承载着歌舞享乐的岁月。因其曾被封为滕王,故得名滕王阁。它巍峨地矗立在翠树环抱之中,每当华灯初上,那碧瓦丹柱、飞檐翘脊的阁楼便熠熠生辉,宛若人间仙境。</p> <p class="ql-block">滕王阁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而闻名。我一进大门,就远远地看到一个气势雄伟的古代楼阁建筑,色彩绚烂华丽,廊檐上挂着一个镶着金边的匾,上面有三个金灿灿的大字“滕王阁”。</p> <p class="ql-block">滕王阁主体建筑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分为两级。</p> <p class="ql-block">台座以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为三层带回廊仿宋式建筑,内部共有七层,分为三个明层、三个暗层及阁楼;正脊鸱吻为仿宋特制,高达3.5米。</p> <p class="ql-block">滕王阁从外面看起来只有三层,其实里面有七层。第一层,外面悬挂着“瑰伟绝特”四个大字,出自唐朝韩愈的《新修滕王阁记》:“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这四个大字据说是唐代书法家怀素写的,难怪龙飞凤舞,气势雄浑!</p> <p class="ql-block">走进滕王阁,第一层大厅有一幅汉白玉浮雕,正是唐朝大诗人王勃。他穿着长袍,系着披风,抬头遥望远方,显得气宇轩昂。</p> <p class="ql-block">浮雕的对面是一幅巨大的壁画《滕王宴乐图》</p> <p class="ql-block">这幅壁画描绘了滕王阁的传说故事,讲述了滕王阁的兴衰历程。壁画色彩鲜艳,线条流畅,令人叹为观止。在这里,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仙境之中。</p> <p class="ql-block">我们乘电梯到达滕王阁第六层,古戏台的精美装饰,不仅是建筑的巅峰之作,更是文化的璀璨瑰宝。</p> <p class="ql-block">它的结构超级神奇,是圆拱形的,由24组斗拱巧妙支撑,仿佛12层螺旋式排列,很像一年中的12个月和24个节气,藻井的制作可是采用了明清民间的木作处理手法哦,彩绘五彩斑斓,沥粉贴金,看起来金碧辉煌的,简直让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南北面墙上,嵌有大型唐三彩壁画:一是《大唐舞乐》。南面为“龙墙”,描绘了具有阳刚之气的男性歌舞,画面以《破阵乐舞》为大框架。</p> <p class="ql-block">辅以右边《胡腾舞》,左边《剑器舞》,中后部《五方狮子舞》。壁画中舞蹈者披甲执戟,具有浓厚的战斗气息和粗犷雄伟气势。</p> <p class="ql-block">北面为“凤墙”,描绘了具有阴柔之美女性歌舞,画面以唐代宫廷乐舞《霓裳羽衣舞》为主体。辅以左边《柘枝舞》,右边《胡旋舞》。整个舞蹈场面设置在满塘春水、绿荷粉芙蓉的水榭之上,旁有两只仙鹤,一左一右,上下翩飞,烘托了轻歌曼舞、飘飘欲仙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顺着楼梯下到第五层,东厅西墙上镶嵌两幅大型陶瓷壁画。左边的为《吹箫引凤图》,传说春秋时,有人名叫萧史,擅长吹箫。秦穆公之女弄玉对他非常仰慕,拜其为师。秦穆公专门修建一座“凤台”,供他们学习之用。后师生两人结为伉俪,弄玉模仿凤凰之声,引来凤凰围绕她翩翩起舞。数年后,夫妇双双乘凤凰飞升天界成仙。</p> <p class="ql-block">第五层中厅正中屏壁上镶嵌着用黄铜板制作的记载着王勃的《滕王阁序》铜碑,面积近1O平方米,乃苏东坡手书,经复印放大,由工匠手工镌刻而成。</p> <p class="ql-block">大家请看下文章的落款,“东坡居士书”。王勃的书法并没有保存下来,所以就把苏东坡书写的《滕王阁序》拓印在16块铜板之上。这也是滕王阁的精华所在。</p> <p class="ql-block">西厅东壁上的一幅磨漆画——《百蝶百花图》。是为纪念滕王阁的建造者李元婴而绘制的。李元婴是李世民的弟弟,虽然在官场上官声狼藉,但是在绘画方面却是一位丹青高手。他善于画蝶,所画蝴蝶是千姿百态,被称作滕派蝶画的鼻祖。</p> <p class="ql-block">东厅两耳房,北边“丹青”圆内为“祈寿厅”,内陈列“寿”字屏。</p> <p class="ql-block">它是由光绪皇帝亲笔书写,并在光绪二年由晚清状元曹鸿勋公之于众,作为慈禧太后贺寿的珍贵礼物。</p> <p class="ql-block">寿字笔触饱满,运笔稳健,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通过复杂变化的组合形式,表达对长者长寿、平安的祈望。</p> <p class="ql-block">南边“翰墨”匾内为“祈福厅”,内陈列“福”字的百福图,此百福图为木雕屏风,由缅甸花梨木雕刻而成,屏上刻有一百个不同字体的福字。表达了对所有人的祝福,祈盼万福降临。</p> <p class="ql-block">站在五层的回廊中远眺,赣江的夏夜美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两岸高楼林立,华灯齐放,宛如一幅绚烂的画卷。北岸新区的霓虹灯光影交错,不断勾勒出宏伟建筑的轮廓,同时随风飘落在江面上,随波晃动,绚丽多彩。</p> <p class="ql-block">然而,尽管眼前的美景令人陶醉,但我心中却不禁涌出一种淡淡的失落感。因为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美画面,或许只能永远定格在初唐时期王勃的笔下,成为历史的绝唱。</p> <p class="ql-block">顺着楼梯继续下行到第四层,它也是一个暗层。正厅的墙壁上是大型丙烯壁画《地灵图》,集中反映了江西“钟灵毓秀”的名山大川。</p> <p class="ql-block">画面从南往北依次是大庾岭梅关、弋阳圭峰、上饶三清山、鹰潭龙虎山、井冈山、庐山、鄱阳湖、石钟山等。《地灵图》与第二层《人杰图》相呼应,体现的是《滕王阁序》“人杰地灵”的主题。</p> <p class="ql-block">顺着楼梯继续下行到第三层,它是一回廊环绕的明层。三层西大厅陈列有大型铜浮雕《唐伎乐图》和青铜器编钟文物。</p> <p class="ql-block">第三层的中厅屏壁有2.8米乘5.5米丙烯壁画《临川梦》,取材于汤显祖在滕王阁排演《牡丹亭》的故事。《牡丹亭》剧本写成于1598年(明万历二十六年),第二年,汤显祖首次在滕王阁排演了这出戏,开创了滕王阁上演戏曲之先河。壁画以灰蓝色为基调,采用装饰手法,刻画戏剧人物。通过梦幻来体现汤公对黑暗现实的抨击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p> <p class="ql-block">第三层由回廊环绕,悬挂着金字匾额,上面镌刻着“江山入座”、“水天空霁”等诗句,充满了诗意与雅致。这一层的布置让人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循着楼梯继续下行,我们来到了滕王阁的第二层,正厅展示的是巨大的壁画《人杰图》,江西的名人都汇聚在这幅画中。</p> <p class="ql-block">正直敢言的夏言、田园诗人陶渊明、文坛领袖欧阳修、著名改革家王安石、理学名家朱熹、民族英雄文天祥、明代才子谢缙、戏曲家汤显祖……每一次看到熟悉的名人,我们都会一阵惊呼。</p> <p class="ql-block">原来江西这块土地上,竟然出过这么多名人啊!</p> <p class="ql-block">右首的红色标牌上书“江西历代文武状元谱”,记录了江西自南唐至清代48位文武状元的姓名及生卒。</p> <p class="ql-block">王勃是天才神童,6岁能诗,9岁读了《汉书》后就能指出书中所写的错误,当年作滕王阁序时,年仅14岁,当他17岁的年纪就已可以向唐高宗进言,指点军事和立国安邦之道,这个年纪的我们,大部分都还没会规划自己的人生。还沉迷与游戏和刷手机中。而这个时候的王勃就已站在了人生的巅峰!</p> <p class="ql-block">神童王勃作序图</p> <p class="ql-block">重九宴宾,王勃作序图为真人硅胶像,展示了当时大宴宾客,王勃挥笔即兴做序的场景。运用了多变的手法描写山水,抒发了王勃对山水的喜爱之情!</p> <p class="ql-block">临别之际,我依依不舍地回望着这座充满神奇和魅力的名楼,心中再一次感叹:滕王阁,阁以文传,一序千年。在这里,我不仅亲眼见到了书中所描绘的滕王阁,还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代的名人对话,感受到了江西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真是不虚此行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