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文字的星河,照亮成长的航道

蝶絮飘飞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带着十二分的惆怅和无奈,当蝉鸣开始在浓荫里奏响序曲,五年级第二学期的语文教学之旅终将缓缓靠岸。站在小学高段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游离在一年级和五年级两个极点里。竭尽所能想要找到两个班级的平衡点,纵使我用尽浑身解数也终是没有达到尽善尽美。五年级的语文教学我以文本为舟,以思维为桨,带领孩子们在文字的星河中遨游,在文化的长河里探寻。这段浸润着思辨与诗意的教学时光,如同缀满星辰的画卷,现细细铺展,镌刻成永恒的教育印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习惯养成:在平时中培养良好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亚里士多德说“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良好的习惯可助学生快速掌握各种技能。所以从刚接手这个班开始我就着手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包括预习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思考的习惯。把好习惯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逐渐养成啦预习的习惯,这一习惯致使语文课上的更流畅,能用更多精力仔细体会文本。以读书笔记和下午读书的活动让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很多事情总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因此语文课就上的很顺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深耕文本:在经典中触摸语文的温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年级的语文教材兼具文学性与思想性,每一篇课文都是打开世界的窗口。为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我将课堂转化为"多维品读空间"。教学《祖父的园子》时,引导学生绘制"园子意象图",在萧红笔下的倭瓜、蜻蜓、蝴蝶中感受自由的气息;解读《草船借箭》时,组织"三国人物辩论赛",让学生从诸葛亮的智慧、周瑜的狭隘中,领悟古典名著的人物塑造艺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针对长课文与略读课文,我创新采用"主问题引领法"。学习《景阳冈》时,以"打虎过程中哪些细节体现了武松的人物特点"为核心,带动学生梳理情节、品味语言;在《自相矛盾》的教学中,通过"矛盾之处究竟藏在哪里"的追问,引导学生探究寓言背后的哲理。这些深度解读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更让经典文学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妙笔生花:在创作中绽放思维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写作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板书,以课堂引领学生教会学生写作的技能和方法。正式作文当堂完成,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能力。周记重在巩固和灵活运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提升写作技巧,我开展"微写作专项训练":通过"环境描写中的情感密码""人物对话的潜台词解读"等专题课,将抽象的写作方法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评改环节,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精批+范文共读"的模式,精心打造出每一单元的美文。这些探索让写作不再是负担,而是思维与情感的自由表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素养落地:在实践中培育语文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语文学习不仅在课堂,更在生活。本学期,我策划了系列语文实践活动:"汉字听写大会"上,学生在紧张角逐中感受汉字的博大精深;"阅读分享了"通过全班精度读语文阅读书上的相关篇目,开展阅读分享课让学生的思维在分享中碰出火花;“课本剧展演"中,《红楼春趣》《大闹天宫》被演绎得惟妙惟肖,语言、表演与审美能力得到综合提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结合"汉字真有趣"单元的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开展"我的汉字探索"活动。孩子们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等方式对汉子发展有了更新的认识这些实践活动,真正实现了语文与生活的深度融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方法指引:在技巧中守护成长的节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面对学生语文能力的个体差异,我实施"阶梯式成长计划"。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建立"字词积累本",通过"每日听写+错题复盘+古诗词默写"夯实基础;为学有余力者结余大量时间去读书和写作。让每个层次的孩子都能在语文学习中有所收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除此之外,平时的教学中多以方法引领,教会学生做题,写作的技巧和方法。使学生学完一节课就可以举一反三。利用自习课反复训练句子,仿句、句型转化等方法贯穿整个学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六、反思与展望:在教育的星河中继续航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首这一学期,虽收获颇丰,但仍有遗憾:对整本书阅读的深度指导不足,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创新力度有待加强,个别学生的写作兴趣尚未完全激发。由于跨年级带了两个班精力有限,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一个班,对学生的书写和作文指导上还有所欠缺。特别是对班上的学困生由于种种原因终是无暇顾及,致使学生两极分化还是比较严重。虽然只有16个学生,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差,没有主动学习以及思考的欲望。按部就班就是讲过的知识点都不能做到熟记于心的程度,所以整体成绩不尽人意。我想这些反思如同一盏明灯,必将指引着未来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的学年,我将继续深耕语文教学,探索大单元教学模式,加强项目式学习实践;开展“诗意的语文作业”,吸引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科素养在跨界碰撞中升华;同时,持续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用更智慧的方式点亮每个孩子的语文梦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语文是一场浪漫的旅行,是思维与情感的双重修行。在未来的教育之路上,我愿继续做星河中的引航者,带着孩子们穿越文字的迷雾,抵达更辽阔的远方。因为我坚信,每一次对语文的深情相拥,都在为生命注入永恒的诗意与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