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多少年来</p><p class="ql-block">心中驻着一个伟大的孔子</p><p class="ql-block">其实还有一个伟大的陶行知</p><p class="ql-block">做着自己心中理想的大教育</p><p class="ql-block">努力让平凡变得不平庸</p><p class="ql-block">对孩子好,对教师好</p><p class="ql-block">对家长好,对社会好</p><p class="ql-block">沿途中却布满了荆棘</p><p class="ql-block">浑身上下都被紧紧的束缚</p><p class="ql-block">看似烈日炎炎的白昼</p><p class="ql-block">也有层层密布的云</p><p class="ql-block">世间五味杂陈</p><p class="ql-block">人生磨难种种</p><p class="ql-block">在余生不多的时光</p><p class="ql-block">有圣人的千年的光</p><p class="ql-block">引领着向前去</p> <p class="ql-block"> 《张楷孔子圣迹图》,系首次披露于世,亦首次由中国孔子基金会独家授权,做这本《孔子传》的插图页。张楷(1395-1460),字式之,号介庵,浙江慈溪人。明代著名学者,官至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善文章、工书法,《明史》有传。</p><p class="ql-block"> 《张楷孔子圣迹图》的珍贵在于: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圣迹图。经山东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鉴定,乃明正统九年(1444年)张楷手绘原本。它比明代弘治十年(1497年)何珣据张楷本增补的三十八图《圣迹图》还早了五十三年。后者,史家郑振铎曾以为是张楷始本,曾视为最早的圣迹图。</p><p class="ql-block"> 圣迹图,即孔子生平故事连环画。源于汉魏和唐宋时期孔子画像,有木刻、石刻、彩绘、珂罗版等形式。</p><p class="ql-block"> 《张楷孔子圣迹图》,卷长2250厘米,宽35.5厘米。主要选取《史记·孔子世家》等文献中孔子事迹绘成。每事绘图,文字书于画内,并撰有赞诗。原图二十九幅,目前仅存二十事。绘制精细,线条流畅,形象传神。正统十年(1445年)由张楷同科进士邓柴长跋记其事。后经南京人杜大成鉴赏,明末归嘉兴人周廉甫所有。入清为云南谷西河所得,清末进士安徽人裴景福观后推崇倍加并题跋。后不知何时流落东瀛,终由有识之士购得,2012年回归孔子故里。现择其精华展卷于前。</p> <p class="ql-block">鲁定公九年,孔子五十一岁出仕。先中都宰,继而升小司空、大司寇,直至助理国相。在孔子执掌司法刑狱期间,鲁国原本混乱的市场秩序得到恢复,社会风气焕然一新。</p><p class="ql-block">图中所绘及文字所述“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事,已为学者证伪,应为战国末期法家为宣传自己的思想而杜撰的寓言。</p> <p class="ql-block">鲁国的逐渐强大,引起齐国担忧。于是,齐国设计送来美女和良马,在城下连日歌舞,终使鲁定公“往观终日,怠于政事”。这对因“堕三都”失败已陷入政治困境的孔子,又是一个打击。</p> <p class="ql-block">鲁定公十三年,五十五岁时,孔子依依不舍告别鲁国,前往卫国,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周游列国生涯。</p> <p class="ql-block">卫灵公问孔子征战之事,孔子不赞成诸侯之间的战争,推脱说没学过。道不同,不相为谋。第二天卫灵公与孔子见面,眼睛不看孔子,只望着天上飞过的大雁,这让孔子很难堪。</p> <p class="ql-block">比卫灵公的脸色更让孔子难堪的,还有卫灵公夫人南子的美色。子见南子,子路不满;卫灵公和南子、宦官雍渠同乘一车,让孔子坐后一辆一同出行,孔子倍感羞耻:“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p> <p class="ql-block">鲁哀公三年,孔子六十岁。经过宋国时,孔子与弟子们在大树下演礼,杀气腾腾的司马桓魋突然带人来拔树,并扬言要杀孔子。孔子只得赶紧走避。</p> <p class="ql-block">去郑国的路上,孔子和弟子们失散了,一个人失魂落魄地站在城门口。子贡等人也在四处寻找老师。有个郑国人说,那个站在城门口“累累若丧家之狗”的人就是你老师吧?孔子听别人说他像“丧家狗”,竟欣然受之:“然哉!然哉!”</p> <p class="ql-block">在卫国,孔子在屋里击磬。门外一个挑草筐的过路人,听出其中硁硁不平之音,批评孔子:为什么这么愤世嫉俗?为什么不与世浮沉呢?</p> <p class="ql-block">有一次,孔子一行人迷路了,派子路去问正在水田里劳作的长沮、桀溺二人,却遭到讽刺和挖苦。一个说:孔丘怎么会不知道渡口在哪里呢!一个说:你还是别跟你老师了,跟我们这些避世之人种田吧!</p> <p class="ql-block">匡人误以为孔子是侵暴过匡地的阳虎,把他包围起来要杀他。在周游列国的十四年里,孔子遇到过多次危险。</p> <p class="ql-block">鲁哀公六年、六十三岁的孔子,遭遇平生最大的一次磨难。他们被围困在陈国、蔡国之间的荒野,绝粮多日,病饿交加。孤绝之境中,孔子与弟子们进行了一场“君子亦有穷乎”的讨论。</p> <p class="ql-block">鲁哀公十一年,得季康子召,孔子结束了十四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回到祖国。去国之时,他五十五岁;归国之日,他六十八岁,老妻已去世。回到鲁国的孔子,不再担任官职,但仍与闻政事。</p> <p class="ql-block">孔子晚年,将全部精力投入教学和古代文化典籍的整理中。他一生培养的弟子达三千人,贤者七十二人(一说七十七人)。他自己,也在古稀之年达到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p> <p class="ql-block">鲁哀公十六年,七十三岁的孔子病倒。唯一的儿子已去世;最爱的弟子颜回、子路也死了。面对匆匆赶来的弟子子贡,孔子百感交集,讲述了自己的一个梦。七天后,孔子去世。</p> <p class="ql-block">张东兴,笔名希乐舅舅。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沧州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著作有《在创新中求发展》《享受语文每一天》《换种视角来阅读》《作文快乐岛》《希乐舅舅大锅炖》《研学故事,行走的风景》等。自创“新教育儿童诗”。曾荣获2012年度冰心儿童图书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