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乌鲁木齐上学的时候,常听说小西门、大西门这两个地名,也曾去过,因为那里小商品的品种多且相对便宜。有一个同班同学特别有经济头脑,周末就去那里批发小商品拿到校园里出售,还挣够了生活费。</p> <p class="ql-block"> 毕业后,我就离开了乌鲁木齐。三十多年来,偶有一两次顺便来这里购物,其他时间几乎没有踏足过。昨日,要去中山路修复眼镜,又一次走在这里,沿着路向西,远远看到新修的西门老街大门,甚是欢喜,多了几分亲切。最近几年,老街成文旅的“新宠”,乌鲁木齐市也是极力重塑老街文化,让昔日的光辉延续,西门老街就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 说到西门,自然就会想到初建乌鲁木齐的四个大门,乌鲁木齐曾经叫迪化。迪化城于1758年至1763年,由清政府在乌鲁木齐河谷屯垦地区扩建而成,设置惠孚门(东)、肇阜门(南)、丰庆门(西)、憬惠门(北)四座城门,1884年新疆建省后成为省会,1954年更名为乌鲁木齐。</p> <p class="ql-block"> 乌鲁木齐大西门的前身叫“丰庆门”,为当时迪化城的西门,位于现在乌鲁木齐市红旗路和中山路交汇处,当时迪化城的隍城庙就在附近,这里是当时城区最繁华地方。</p> <p class="ql-block"> 乌鲁木齐小西门原名“徕远门”,是1886年迪化城扩建并增设的一座西门,其位置大致在现今的人民电影院和徕远宾馆一带。为了与原有的西门进行区分,人们便将原有的西门称为大西门,而新设的西门则被命名为小西门。</p> <p class="ql-block"> 大小西门是乌鲁木齐最具市井气息地方,这里有乌鲁木齐乃至新疆最大的服装、布料、鞋帽批发零售市场,成为人流量最为密集的场所,号称新疆的王府井。如今,这里又一次提升改造,有效地整合上万户个体工商户和3000多家企业的资源,旨在打造一个以商贸物流、餐饮住宿、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全新商旅区域。</p> <p class="ql-block"> 西门老街,增添了东西两端的标志性大门,向游客提上了欢迎的一张名片,不仅大大增加了这里的辨识度,便于人们打卡,让游客有了归属感,而且让游客一看便知,这里是城市的西边,汇集了商业繁华的气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从东边的标识门进入,这是一条步行街,没有了车马飞驰,道路显得宽阔。记忆里,道路两边的门面房都焕然一新,已经寻找不到旧时的影子。几条南北小巷里满是烟火气,各种商品,各类小吃,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延续着繁华。</p> <p class="ql-block"> 走出西门老街,便是一座天桥,连通着西公园,站在天桥上远望红山公园,红塔依稀可见。更新扩建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阶段,西门老街作为这座城市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与情感,也体现着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焕发出的生机与活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