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b> 美篇昵称:晓杰<br>美篇号:114152199<br>摄影/文编:晓杰<br>模板:美篇系统 <b>▲美国歌舞喜剧片《出水芙蓉》片中一景</b><div>美国米高梅影片公司出品<br>上映日期:1944.6.27<b></b></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 影 片 简 介 ★</font></b></h3> <b>▲《出水芙蓉》影片资料,上海学术电影院(现新光电影院)在影片放映前发放的说明书。</b><div> 流行音乐作曲家史蒂夫(Red Skelton)在加州与美丽多情的大学游泳课老师卡罗琳(Esther Williams)一见倾心,两人谈婚论嫁之际,遭到唱片公司高层的反对,他们怕影响到史蒂夫为“水上盛典”作曲,但史蒂夫无视阻挠并准备与卡罗琳结婚。<b></b></div> <b>▲男女主角在泳池边</b><div> 史蒂夫的经纪人乔治怕史蒂夫耽误创作,雇用女演员玛丽娅假冒史蒂夫的妻子,想以此使史蒂夫和卡罗琳分手。玛丽娅带着三个假冒的孩子来到婚礼上大闹,卡罗琳一气之下出走,史蒂夫得知卡罗琳任教的学院虽是女子学院,但章程规定也招男生,于是报名入学,笑话自此层出不穷。<b></b></div> <b>▲卡罗琳大闹婚礼</b><div> 《出水芙蓉》故事情节曲折,诙谐幽默,充满笑料,特别是最后一场水上芭蕾舞的场面豪华壮观。一群群身穿泳装的少女围绕着女主人公,在设置喷泉和燃放焰火的水池中翩翩起舞,不断变换队形,构织出一幅幅复杂美妙的图案,加上绚丽的色彩、轻快的音乐,令观众叹为观止。该片也成为了好莱坞影史上的经典名片<b></b></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电影《出水芙蓉》的趣闻佚事★</font></b></h3><div> 最近读到一篇题为《建国初停映美国影片纪实》的网文,其中谈到上海解放后初期,虽然停止了进口美国电影,但库存中尚有600部,经过审查有部分仍然允许继续放映。显示出对美国电影有一定的宽容。在审查过程中比较突出的是《出水芙蓉》,这是一部由美国米高梅影片公司拍摄的浪漫歌舞喜剧片,该文中说;“当时上海市市长陈毅喜好文艺,思想开明;常务副市长潘汉年长期从事地下工作,熟知城市社会特质;上海市委宣传部长兼文化局长夏衍是电影行家,对美国电影的艺术特性颇为了解。当时曾有人给陈毅写信,为什么让《出水芙蓉》这样的美国电影照常上映。夏衍向陈毅和潘汉年请示,潘说他在香港看过《出水芙蓉》,不能算是‘黄色影片’,陈毅说不要禁,‘让那些道学家去吼一阵吧’。”于是《出水芙蓉》得以通过放映。<b><font color="#ed2308"></font></b></div> <b>▲《出水芙蓉》电影海报</b><div> 但该文又说:《出水芙蓉》“1948年曾以《水莲公主》之名在上海放映,1949年5月以后则以《出水芙蓉》之名继续放映。”<br> 据记载,《出水芙蓉》在1946年就在上海上映了,名称就是《出水芙蓉》,并没有称过《水莲公主》,《水莲公主》也许是在香港或是重庆上映时的名称。上海对美国电影的译名一向很讲究,一般有两种译法,一种是照英文原文意译,一种是照影片内容另起片名。前者以《出水芙蓉》为最佳译名,该片英文原名是《Bathing Beauty》,直译的话可以是《泳中美人》,显得俗不可耐,现今译为《出水芙蓉》,既切合原意,又具有中国高雅文化的特色。一部好的译名,译者不仅要精通英文,还要具备中国的古文根底才能译出好片名来。 至于说到《出水芙蓉》的“黄色”,我想当时是有些人误读了《出水芙蓉》的广告词。我记得那时报上的广告有这样几句话:“玉腿如林”,“眼睛吃冰淇淋,心灵坐沙发椅”,未免引人想入非非。其实看过电影以后,就知道所谓“玉腿如林”无非就是游泳池里到处可见的女子穿着泳衣(并且也没有“三点式”比基尼)露出了大腿,而“眼睛吃冰淇淋,心灵坐沙发椅”不过是“赏心悦目”的意思。《出水芙蓉》一点黄色也沾不上的。不但不“黄”,并且格调相当高。<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拍摄背景★</font></b></h3><div> 出水芙蓉》拍摄于1944年,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轴心国德国与日本的败像已露,同盟国胜利在望。有感于多年战争人民艰苦生活,心情沉重,米高梅决定拍一部轻松的喜剧片迎接胜利,因此便有了这部影片。无论从故事情节,音乐,歌舞,色彩,摄影,都是精心杰作。<b><font color="#ed2308"></font></b></div> <b>▲《出水芙蓉》电影海报</b><div> 1944年,米高梅公司开始拍摄这部水上歌舞电影,最初命名为《Mr. Co-Ed》,男主角是雷德·斯克尔顿。后来米高梅公司的高管看了样片后,决定将宣传的重点放在埃丝特·威廉斯的花样游泳上,于是电影被改名为《出水芙蓉》。7月,《出水芙蓉》在纽约大剧院首映。 1950年,美国电影在大陆全面禁映,《出水芙蓉》作为好莱坞"腐朽、堕落"的文化符号遭到批判,长期禁映。1979年,中美建交,美国电影重返大陆。1989年《出水芙蓉》经上海电影译制厂配音后在全国公映。</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男女主演简介★</b></font></h3> <b>▲《出水芙蓉》男主演:雷德·斯克尔顿</b><div> 昵称:America's Clown Prince"美国小丑王子" <br> 出生日期:1913.7.18 逝世日期:1997.9.17 <br> 身高:188cm 国籍:美国 代表作:《出水芙蓉》<br> 雷德·斯克尔顿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Vincennes(温森斯).他出生不久即丧父,年龄很小的时候就跟随马戏团巡回演出。1938年进入电影界,出演了影片《Having Wonderful Time》(度过美好时光)。1944年,与埃丝特·威廉斯一起主演了经典喜剧影片《出水芙蓉》。之后,又主演了一批歌舞片和喜剧片。1951,又同时从事电视行业工作。1997年9月因肺炎去世。其它主要影片有《大闹地牢》、《璇宫绮梦》、《吹牛大王》、《洛水神仙》、《仙侣霓裳》、《小丑》等。<b></b></div> <b>▲片中男主演男扮女装上芭蕾舞课</b> <b>▲男女主演在片中</b> <b>▲女主演:埃丝特·威廉斯</b><div> 埃丝特·威廉斯(Esther Williams,1921.8.8-2013.6.6),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美国著名电影演员,编剧。<br>埃丝特曾是一名跳水运动员,改行为电影演员后,1944年与雷德·斯克尔顿一起主演了影片《出水芙蓉》。在20世纪40、50年代拍摄了一系列风靡一时的水上音乐电影,成为当时好莱坞最赚钱的明星之一。此后十年里,她主演了一系列的展现她特色的歌舞片。被煤体称谓驻留"美国现代明星和演员历史上的辉煌"。20世纪60年代退出电影界。<br> 埃丝特·威廉斯,年轻时即热衷于游泳运动,获得过美国多项自由泳和蛙泳锦标赛的冠军。她原本准备参加1940年东京奥运会,结果此次奥运会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而取消。当时,福克斯电影公司的花样滑冰女星索尼娅·海妮风头正盛,米高梅电影公司急于寻找一名女运动员与其竞争。1941年,埃丝特·威廉斯被米高梅公司的星探发现,开始进入好莱坞。<b></b></div> <b>▲埃丝特·威廉斯</b><div> 埃丝特·威廉斯年逾70岁时仍"每天游泳",并不时接受各类电视节目的采访,回忆好莱坞的黄金年代。1994年,为庆祝公司成立七十周年,米高梅公司制作了大型纪录电影《娱乐世界(完结篇)》,73岁的埃丝特·威廉斯再度走上银幕,出现在这部被誉为"美国歌舞片百科全书"的纪录片中。 2013年6月6日,埃丝特·威廉斯在比佛利山庄的家中睡梦中安详辞世,享年92岁。<b></b></div> <b>▲男女主演在片中</b>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音·舞简介★</font></b></h3> <b>▲小号手哈莱·詹姆士</b><div> 《出水芙蓉》邀请了当时好莱坞最负盛名的两支乐队:大鼻子库加的南美乐队和三音小号手哈莱·詹姆士的乐队参加演出。可以欣赏节奏鲜明的南美音乐和热情奔放的南美舞蹈;欣赏到哈莱·詹姆士将著名小提琴曲《霍拉舞曲》改编为三音小号曲的动人演奏;还有学校教师的电风琴,著名男高音,女中音歌唱家的抒情演唱。当然最难忘的是最后的“水上盛典”的水上芭蕾舞蹈,场面浩大,气势恢宏,实在是叹为观止。<br></div> 以下是一些经典曲目:<div><b>芭蕾舞剧选段</b><div><b>《花之圆舞曲》</b>:选自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在影片中,其优美华丽、节奏明快的旋律为场景增添了浪漫而梦幻的氛围,常与优雅的舞蹈表演相结合,旋律充满活力,各种乐器的交织演奏,将花之仙子们翩翩起舞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出来,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童话世界。<br><b>《芦笛舞曲》</b>:同样来自芭蕾舞剧《胡桃夹子》,这首曲子以其轻快、活泼的旋律特点而闻名,旋律中带有明显的跳跃感,仿佛是一群小精灵在欢快地嬉戏玩耍,在影片中巧妙地配合了相关的舞蹈情节,给人以轻松愉悦的视听享受。</div></div><div><b>经典歌曲</b><br><b>《Bim Bam Bum》</b>:影片的开场歌舞曲,由 Xavier Cugat 乐团演奏,具有浓郁的拉美音乐风格,节奏强烈,旋律动感,歌词简单易记,充满了活力与热情,瞬间就能将观众带入到影片欢乐的氛围中,让人忍不住跟着节奏摇摆。</div> <b>▲女主演在开场歌舞曲中的画面</b><div><b>《美丽的金发姑娘》</b>:这是一首旋律优美、节奏轻快的歌曲,演唱风格轻松诙谐,歌曲通过生动的歌词和动听的旋律,描绘了一位美丽动人的金发姑娘形象,在影片中起到了烘托氛围、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同时也展现了当时美国流行音乐的风格特点。<br><b>《Te quiero dijiste》</b>:西班牙语歌曲,意为 “你说过你爱我”,由墨西哥著名女作曲家 María Grever 创作,1944 年作为《出水芙蓉》插曲而大受欢迎,歌曲旋律优美,富有诗意,表达了爱情的美好与浪漫。<br><b>《I Cried For You》</b>直译为《我为你哭泣》:这是一首经典的抒情歌曲,歌曲旋律深情而动人,歌词表达了失恋后的痛苦与悲伤,歌手通过深情的演唱,将歌曲中的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让观众能够深刻感受到歌曲中所蕴含的情感力量,与影片中的情节发展相得益彰。<b></b></div> <b>▲女主演在“水上盛典”中的画面</b><div><b>特色器乐演奏曲</b></div><div><b>《霍拉舞曲》</b>:罗马尼亚民间舞曲,在影片中以小号演奏为主,辅以小提琴伴奏,乐曲一开始便是明快活泼的节奏,如同鸟鸣般婉转的颤音和飞泉般奔泻的快速顿音,形成了一个欢腾的乡村舞会场面,充满了炽烈的欢乐气氛。<br><b>《小号布鲁斯》</b>:由著名小号手哈里・詹姆斯演奏,以小号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演奏出充满激情与活力的旋律,布鲁斯风格的曲调带有一种独特的韵味,既有着忧伤的情感表达,又不失活力与激情,在影片中为相关场景增添了浓厚的音乐氛围。<b></b></div> <b>▲“水上盛典”中的经典画面</b>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观影后记★</b></font></h3><div> 本片豆瓣评分:8.5 ★★★★四星 片长:109分。<br> 此片本人观影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上海新光资料电影院。当时改革开放刚开始,这些影片还没有公开放映,电影票都是不对外出售的,我是下班后在电影院门口等了二天,以高价买下的。最近,为编写此文,本人在网上找到了这部电影,又重新看了一遍。要注意的是,以《出水芙蓉》作为片名的电影有三部,一部就是本片,另一部也是美国好莱坞拍摄的。<br> 1952年,美国确实还有一部名为《出水芙蓉》的电影,也是美国米高梅影片公司出品的。这部影片与1944年的版本不同,是一部传记片,由茂文·勒鲁瓦执导,埃丝特·威廉斯和维克多·迈彻等主演,于1952年12月4日在美国上映。影片讲述了翁安妮·凯勒从小通过游泳治疗腿疾,最终练就了一身游泳绝技,并前往美国进行水上芭蕾舞表演,轰动一时的故事。这部影片开创了歌舞片全新的表演艺术形式—花样游泳。<br> 影片中,埃丝特·威廉斯饰演的安妮·凯勒是一位音乐教师的女儿,因父亲工作调动,她随父亲前往伦敦,在船上遇到了由维克多·迈彻饰演的詹姆斯·苏利文,后者利用她的泳装表演进行宣传,意外地使她成为了媒体焦点,随后她的水上芭蕾舞表演大获成功,名声大噪。<br> 这部《出水芙蓉》不仅是一部娱乐性强的电影,还展示了花样游泳这一新兴艺术形式,为观众带来了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本片荣获1953年奥斯卡(美国电影学院奖)最佳摄影(彩色片)提名。<br> 第三部,是中国香港2010年刘镇伟执导的喜剧运动电影<br>主演:钟欣桐、方力申、黄圣依等<br>上映时间:2010年7月6日在中国上映<br>剧情简介:</div><div>该片讲述了在长洲出生长大的四个女孩,其中罗娇(钟欣桐饰)被情敌所伤,为了报仇,决心学游泳,并绑架了“飞鱼王子”郭志远(方力申饰)做教练。在郭志远的教导下,罗娇由游泳白痴逐渐成长为出水芙蓉,最终在游泳比赛中获得成长和爱情的故事。<br> 这三部影片均能在网络上找到,且都免费观看。但有不同版别,1944年版的《出水芙蓉》有字母版、国语版、手语版等等。<br></div> <b>谢谢您观看本篇!<br>谨以本篇<br>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br>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b><div><b>向《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致敬!</b></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