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吟诵》讲座——蒋旭霞

苏敦淦

<p class="ql-block">文章音频</p> <p class="ql-block">蒋师吟诵授汤大,经典新声绽妙花。</p><p class="ql-block">韵律解码互动乐,传承薪火漫天涯。</p> <p class="ql-block">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当熟悉的《静夜思》以吟诵的独特韵律在汤溪老年大学的讲堂响起,一场关于古诗词吟诵的奇妙之旅正式开启。2025年6月22日,金华环城小学语文高级教师蒋旭霞,这位兼具诗人身份、全国普通话星火培训师、全国吟诵优秀指导师、金华诗词楹联协会会员多重光环的教育者,为汤大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古诗词吟诵》讲座 。 </p><p class="ql-block">一、开场:与经典相遇的新方式</p><p class="ql-block"> 讲座伊始,蒋老师以李白的《静夜思》为切入点,打破常规诵读模式,用吟诵的韵律重新诠释。在她的演绎中,“床前明月光”不再是简单的朗读,字音的高低、长短随着诗意流转,“明”字的悠长,似将月光的皎洁缓缓铺陈;“霜”字的顿挫,恰如寒霜落地的清冷质感。这一开场,瞬间抓住了听众的心,让大家意识到,古诗词吟诵,是打开经典宝库的一把新钥匙,能挖掘出文字背后更丰富的情感与意境。</p><p class="ql-block">二、深入:解码吟诵的密码</p><p class="ql-block"> 蒋老师深知,要让听众真正走进吟诵,需拆解其中的奥秘。她借助PPT,细致讲解吟诵符号与诗词格律。以杜牧《山行》为例,展示吟诵文字谱,那些看似简单的标点与间隔,实则暗藏音高、音长的密码。“远上寒山石径斜”,文字谱里的符号,对应着“远”字的悠远起调,“寒”字的低沉迂回,让听众明白,可依循这些符号,还原古人吟诗的韵律。</p><p class="ql-block"> 在诗词格律讲解中,“入短韵长”“平低仄高”“平长仄短”等规则,蒋老师结合杜甫《绝句》等实例,化繁为简。她解释“入声字读短,韵字读长”时,以“两个黄鹂鸣翠柳”里的字为例,让大家感受入声字的利落、韵字的绵长,体会平仄交替间,诗词节奏的跌宕之美,逐步揭开吟诵的神秘面纱。</p><p class="ql-block">三、互动:让吟诵“活”起来</p><p class="ql-block"> 讲座并非单向的知识输出,蒋老师积极营造互动氛围。她邀请听众尝试吟诵,从字音的把控到韵律的贴合,一一指导。一位白发老者上台吟诵《静夜思》,蒋老师耐心调整其节奏,强调“举头望明月”中“望”字的上扬声调,该体现的仰望之意,经调整,吟诵的韵味瞬间凸显。这种互动,让理论落地,也让听众在实践中领略到吟诵的魅力,不少人沉浸其中,反复琢磨字词的吟诵技巧。</p><p class="ql-block">四、升华:吟诵的价值与传承</p><p class="ql-block"> 在讲座尾声,蒋老师谈及吟诵的意义。她指出,吟诵是传承古诗词文化的重要方式,古人以吟诵创作、传扬诗词,而今人通过吟诵,能更贴近古人的情感与智慧。它不仅是一种读书法,更是传承文化血脉的纽带。在蒋老师看来,推广吟诵,能让更多人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让经典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这也是她投身吟诵教学与推广的动力所在。</p><p class="ql-block"> 这场讲座,蒋旭霞老师以扎实的专业知识、生动的教学方式,为汤大的听众打开了古诗词吟诵的大门。从理论讲解到实践互动,从经典诗词演绎到文化价值传递,层层深入,让大家领略到吟诵的独特魅力。当讲座结束,余韵仍在讲堂飘荡,相信此后,会有更多人爱上吟诵,以这古老而美好的方式,拥抱古诗词的璀璨世界,让传统文化的薪火,在吟诵声中代代相传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