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腰文鸟 White-rumped Munia

jing jing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22日,我们走在通往老宅的小路上。远处,碧绿的稻田如绸缎般在微风中荡漾,满眼的绿意仿佛能洗涤心灵。田野间,微风轻拂,携着泥土的芬芳与青草的清香,沁人心脾,让人不禁思绪万千,忆起儿时在这片土地上奔跑的欢乐时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忽然,耳畔传来一阵细碎的翅音,循声望去,只见田埂间,一群白腰文鸟倏然振翅而起。它们身形轻盈,羽色素雅,唯独那一抹洁白的腰羽,在阳光下分外醒目,宛如一缕缕灵动的白光,穿梭于翠绿的田野之间。鸟群时而低掠稻梗,仿佛与碧波荡漾的禾苗耳语,时而高翔于空,在蓝天之下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看着眼前的这一幕,我不禁放慢了脚步,原本打算继续前行探望老宅,此刻却只想驻足停留,静静欣赏眼前这幅生机盎然的画面。初夏的南方,因为这一群灵巧的小生灵,田野间顿时充满了别样的动感,仿佛天地间的一切都因它们的存在而愈加鲜活。</p> <p class="ql-block">英文名:White-rumped Munia</p><p class="ql-block">学名:Lonchura striata</p><p class="ql-block"> 白腰文鸟在鸟类养殖中有时被称为条纹雀,是一种小型雀形目鸟类,属于梅花雀科。白腰文鸟的显著特征为黑色脸部、褐色背部和两翼,以及独特的白色腹部和腰部。白腰文鸟是一种常见的留鸟且分布广泛的鸟类,分布范围从中国南部到印度次大陆,东至台湾,南至东南亚,直至苏门答腊岛。在世界各地作为宠物和生物模型生物广泛存在。因此即使数量众多,也并不一定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外型特征</p><p class="ql-block"> 白腰文鸟是一种小型鸟类,长10-11厘米,重9.5-13克,翼展约为12-14厘米。是同类中唯一一种下背部和臀部呈白色的文鸟。它的头部、背部和尾部呈黑褐色,腹部和臀部呈纯白色。背部布满细密的浅色羽轴条纹。喙短粗呈深灰色,尾长而黑,呈尖状。眼虹膜深棕至暗红棕色,眼圈灰色,腿灰色,雌雄外观相似,但雄鸟的头部和喙更为粗大。幼鸟体色为红褐色,上体有不明显的条纹,臀部呈浅黄灰色,胸部呈浅红褐色,下体呈浅黄灰色,尾下覆羽较暗淡的灰褐色。</p> <p class="ql-block">生活习性</p><p class="ql-block"> 白腰文鸟栖息于各种开阔地貌,包括草原、灌木丛生的开阔地带、森林边缘、灌木丛、种植园、乡村花园、农田,能适应多种环境,有时也出现在城镇中。白腰文鸟是一种群居鸟类,可以聚集成大群。它们可以与其他不同属的鸟类聚集在一起。白腰文鸟主要以种子为食,成群结队地在灌木丛中迁徙。在稻田地区,稻籽是它们的主要食物来源。它们也吃一些水果、浆果、蔬菜和小昆虫。</p> <p class="ql-block">生长繁殖</p><p class="ql-block"> 白腰文鸟在亚洲热带地区的各种地方繁殖,它们用草在树上、灌木丛甚至草丛中筑起巨大的圆顶巢穴。巢由雄鸟提供材料,雌鸟构建,通常为粗草茎和竹叶制成的不规则球形,内部铺以细草和其他纤维。它们也以使用水牛织布鸟废弃的巢穴而闻名。繁殖季节通常从二月持续到十月,五月至八月是繁殖高峰期。它们每窝产卵3-8枚白色蛋,父母双方共同孵化蛋,孵化时间约为14-20天。雏鸟由父母喂养反刍的种子,约18-25天后长出羽毛。白腰文鸟的寿命可达10年。野生文鸟的平均寿命约为2.5年,但根据基因组学资源,它们在圈养或适宜的环境下可以活得更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