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芒闪耀,“赛”出成长  --无棣县第一实验小学“青蓝工程”阶段成果展示纪实

党旗红·棣一思政

<p class="ql-block">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蓝工程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教育路上的传承与创新。为展现青年教师在师徒结对中的成长足迹,无棣县第一实验小学于2025年6月开展了“青蓝工程”阶段成果展示活动。本次活动通过课堂展示与读书交流两大板块呈现青年教师在专业素养与教育理念上的蜕变,让教育的星火在师徒携手间熠熠生辉。</p> 厉兵秣马     蓄势待发 <p class="ql-block">  我校领导对此项活动高度重视,教科室也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将其视为检验师徒结对成效,锤炼青年教师队伍的重要平台。</p> <p class="ql-block">  本次比赛共有14位青年教师参加,按照学科将所有青年教师分为两大组进行课堂展示,语文道法一组,英语数学科学音乐美术一组,每组青年教师的师傅分别担任两组的评委。依据比赛规则,最终确定了讲课顺序。</p> 课堂展示      百花齐放 <p class="ql-block">  “青蓝工程”阶段成果展示中的课例展示,是新教师教学能力与思政育人水平的综合呈现,其核心在于通过具体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实施,展现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合。课例设计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科学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目标,避免思政教育与学科教学“两张皮”。同时学历案中需明确“思政育人目标”,例如语文课在讲解传统文化篇目时,同步设定“增强文化自信”的目标。青年教师在师傅教师的帮助下,认真研读“双新”,聚焦核心素养,精心设计学历案,巧妙设计任务,努力打磨高效课堂,最终呈现了一节节精彩的优质课例。</p> 语文道法组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小壁虎借尾巴》--孙红玉老师</b></p><p class="ql-block">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充满趣味的知识性童话。孙红玉老师以小壁虎借尾巴的经历为主线,生动展现了小壁虎在尾巴被蛇咬断后,先后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却因它们尾巴各有重要作用而未能如愿,最后发现自己长出新尾巴的故事。在教学中,孙老师利用课文配有六幅插图的特点,引导学生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同时,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角色情感 ,了解壁虎、鱼、牛、燕子尾巴的不同作用,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索热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span><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棉花姑娘》--李晓冉老师</b></p><p class="ql-block"> 李晓冉老师以“帮棉花姑娘找医生”为主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趣味识字(棉、姑、娘、病、治等),初读感知课文。通过角色扮演朗读棉花姑娘与燕子、啄木鸟、青蛙的对话,体会其急切求助的心情和小动物们“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歉意,初步了解不同动物医生捉虫的本领差异,并设置“谁能治好病”的悬念,激发后续学习兴趣。融合了科普知识(棉花、蚜虫)与语文要素训练。</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我多想去看看》--曹佳乐老师</b></p><p class="ql-block"> 《我多想去看看》是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课文以诗歌形式,曹佳乐老师用第一人称讲述山村孩子想去北京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愿望,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在教学时,通过展示北京风景图片、天山的壮观美景,让学生直观感受地域特色的魅力。重点指导朗读,认识生字,理解“壮观”等词。带着孩子们体会对北京的向往及热爱祖国之情。通过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开展识字游戏,拓展介绍北京名胜,激发学生对首都和祖国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四通八达的交通》--李梦琪老师</b></p><p class="ql-block"> 《四通八达的交通》聚焦交通与生活的关联。李梦琪老师以“多样的交通方式”为核心,通过对比古代与现代交通,引导学生认识不同交通工具的特点。以丰富的课堂设计环节,探究传统交通。分析马车、竹筏等传统工具的局限性,理解地理环境对交通的影响。体验现代交通,通过填写出行表格、小组讨论“交通工具大比拼”,总结各类工具的适用场景。以“设计旅游路线”任务为例,结合家庭成员需求选择合理交通方式,强化“按需选择”的应用能力。</p><p class="ql-block"> 课程渗透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交通发展对经济、文化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小猴子下山》--邵玉萍老师</b></p><p class="ql-block"> 邵玉萍老师分三个教学板块对《小猴子下山》展开教学: </p><p class="ql-block">( 一) 任务驱动, 小侦探来破案</p><p class="ql-block">创设“小猴子妈妈求助小侦探,探秘小猴子下山发生了什么 ” 这样的一个主情境, 让学生化身侦探自己进行推断。</p><p class="ql-block"> ( 二) 找“所到”、 “所见” </p><p class="ql-block">本环节是本课第一次读课文,邵老师设计了自由朗读, 并且明确任务: 小猴子下山都去了哪些地方呢?学生结合插图梳理故事内容。 在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后进行反馈。接着引导学生用好插图, 进一步探究“所见 ” , 由 “又大又多 ” 两个特点的词语入 手, 让学生在读准词组的过程中正确认读多音字“结 ” , 接着给 出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中 ( ) 又 ( ) 又 ( ) ” 用这样的句式锻炼表达能力。</p><p class="ql-block">( 三) 借助支架 讲下山故事 </p><p class="ql-block">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句式特点来讲故事, 学习运用作家的语言,学生能够将课文中学习到的语言方式进行迁移运用。通过回顾梳理,落实了知道故事主要情节、根据课文的语言形式进行迁移运用的教学目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span><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棉花姑娘》--王莹老师</b></p><p class="ql-block"> 王莹老师以棉花姑娘生病寻医为主线,设计多维度教学活动。先通过认读“棉花、治病”等词语打好基础,再让学生有声有色读对话,在朗读中理解棉花姑娘请燕子、啄木鸟、青蛙帮忙治病却遭拒,最后被七星瓢虫治好的故事。还安排了趣配音、补全邀请卡等任务,融入叠词学习与跨学科益虫知识,引导学生仿写对话,实现字词句段与生态教育的融合,提升语文能力与环保意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巨人的花园》--汪丽丽老师</b></p><p class="ql-block"> 汪丽丽老师的《巨人的花园》课例以情境教学为核心,创设 “童话心灵诊疗所”,通过四项趣味任务串联课堂。将生字学习设计成 “冰封字谜” 闯关,以开火车认读、联想朗读激发兴趣;借 “四季密码” 梳理花园与巨人变化,用 “巨人日记” 引导深度思辨;“春天契约” 续写环节,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深化 “分享与爱” 的主题。课堂中,情境朗读、角色扮演贯穿始终,让学生沉浸式感受童话语言魅力。课例突破传统,既夯实语文基础,又实现心灵启迪,助力学生在童话世界中领悟善良与包容的力量 。</p> 数学英语科学音乐美术组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牧童短笛》--廖可心老师</b></p><p class="ql-block"> 廖可心老师执教的是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童谣》—民乐欣赏《牧童短笛》一课。随着老师吹奏竹笛,学生们被悠扬旋律吸引,积极互动,仿若置身春日田野,老师生动讲解,从旋律起伏到演奏技巧,剖析乐曲之美。在悠扬笛声和钢琴演奏之中,同学们深刻领略到民族音乐的魅力,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又多了几分,学生们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认识图形》-- 刘晨星老师</b></p><p class="ql-block"> 在一年级的课堂上,刘晨星教师先通过展示一个有关立体图形的绘本故事自然导入新课。接着让学生从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中找出平面图形,感知“面从体上来”。然后,学生通过摸、画、分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征。最后,让学生用所学图形画图案,在生活中找图形,巩固知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火车波尔卡》--李胜男老师</b></p><p class="ql-block"> 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形象思维为主、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因此李胜男老师在《火车波尔卡》的课堂上应多采用游戏的形式,通过启发、引导、实践等多样得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这节音乐课中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理音乐作品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建立学生的表象。</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人民币的认识》-- 张永发老师</b></p><p class="ql-block"> 《人民币的认识》是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题。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人民币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常见却未必深入了解的事物。本课题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民币,让他们熟悉不同面值人民币的外观特征,如颜色、图案、大小等,学会区分纸币和硬币。同时,张永发老师通过模拟购物、换币游戏等趣味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像 1 元等于 10 角等。通过该课题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基础数学知识和生活技能,还能培养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理财意识,为后续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奠定基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76, 79, 187);">  </span><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三下Unit 5 Part B --王展翼老师</b></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节对话与词汇的融合课。课前,王老师以旧物改造前后的对比图片巧妙点明了本节课的主题“How can we reuse thing?”。Let's learn部分,通过学生的观察来学习方位介词及表达物体位置的方法。Let's talk时,通过预测及观看文本内容并回答问题,引领学生了解了文章大意。再通过Extension,带领学生创编新对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认识到了旧物利用以及保护环重要性。在学习文本内容的同时,王老师还带领学生欣赏了收纳以及保护环境的视频,增强了学生的环境认同感及保护环境的责任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span><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记录色彩》--侯晓青老师</b></p><p class="ql-block"> 本课例面向六年级学生,侯晓青老师在学生掌握基础色彩理论的基础上开展“造型·表现”教学。通过播放校园四季视频导入,以对比黑白与彩色照片、赏析名画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感受色彩,并讲解色彩运用方法。教师示范后,学生对校园实景照片等进行色调改造创作。最后通过“三星评价法”开展展示评价,鼓励学生课后记录家庭场景、探索色彩应用。教学成果显著,但部分学生色彩关系把握不足,后续将增加色彩对比练习以提升表现水平。</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张澜宝老师</b></p><p class="ql-block"> 张澜宝老师执教的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第3课。张老师从生活中用热水加热牛奶的情景引入,引导学生思考“热水是怎样使牛奶由凉变热的”。接着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将试管中的凉水浸入烧杯的热水中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通过探究,发现热水温度逐渐降低,凉水温度逐渐升高,最终两者温度趋于平衡。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p> <p class="ql-block">  课例展示在青蓝工程中既是教学能力的“练兵场”,也是思政育人的“试验田”。通过师徒协同设计、实施与反思课例,新教师能够在实践中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即并非额外添加德育内容,而是从学科本质出发,挖掘知识背后的价值逻辑与人文精神。这种“润物无声”的思政教育模式,最终服务于培养兼具专业素养与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体现青蓝工程“教书”与“育人”并重的培养目标。</p><p class="ql-block"> 赛课不是终点,而是教育成长的“加油站”。当青年教师在课堂上遇见困惑,当师傅在指导中碰撞新思,这场“以赛促研”的旅程早已超越竞技本身:它让我们看见,教育的生命力正藏在“老带新”的接力中,藏在对每一堂课的敬畏里。今日课堂上的每一次思维交锋、每一处教学留白,都将化作未来教育改革的星光——愿我们以赛课为镜,照见不足;以青蓝为舟,驶向更辽阔的教育海洋。</p> 青蓝撷书香     阅读促成长。 <p class="ql-block">  教育之路,既需要仰望星空的理想,更需要脚踏实地的智慧。而阅读,正是点亮理想、汲取智慧的不竭源泉。当教育的星火在书页间跃动,当青年教师的求知热忱与教育智慧的沉淀相遇,一场关于阅读与成长的对话正悄然启幕。为搭建青年教师交流共进的平台,让书香浸润教育初心,让思想在碰撞中绽放光芒,“青蓝工程”青年教师读书交流活动以书为桥,以读为媒,让文字的力量滋养教学实践的沃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王莹老师之《我的阿勒泰》读书分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  邵玉萍老师关于《第56号教室的奇迹》之读书分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  孙红玉老师之《给教师的100个建议》读书分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张永发老师谈《围城》之读书心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  李晓冉老师读《我的教育思考》,谈在爱与民主的土壤里种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  汪丽丽老师谈《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张澜宝老师谈《致教师》读书感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曹佳乐老师分享《人世间》读书感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李梦琪老师谈《非暴力沟通》读书感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  廖可心老师关于《音乐教育学原理》--从技艺传授到生命唤醒的育人之路之分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  刘晨星老师谈《做最好的班主任》读书感悟,来自一年级班主任的实践与成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李胜男老师谈《在教育的旷野上播种希望》读书感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  王展翼老师谈《致青年教师的信》读书心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  侯晓青老师谈《中国美术简史》在小学美术课堂的实践启示。</b></p> <p class="ql-block">  以书为帆,共赴教育山海。本次读书交流活动,不仅为青年教师搭建了一个分享阅读体验的平台,促进了他们的专业成长,老师们在主动思考与互动中吸收精神养分,实现从“知识输入”到“价值内化”的育人目标,是思政教育“润物无声”的生动实践。交流活动也为我校“青蓝工程”的深入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迈向新台阶。</p><p class="ql-block"> “青蓝工程”读书交流活动虽暂落帷幕,但阅读的种子已在每位教师心中生根——愿老师们以书为舟,在知识的海洋里持续汲取育人智慧;以老带新,让教育的匠心在青蓝相继中代代传承。</p> 薪火相传     再启新程 <p class="ql-block">  根据“青蓝工程”阶段展示考核标准,最终有六名老师获得一等奖,八名教师获得二等奖。郭校长与张校长分别为他们颁发了荣誉证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教育从来不是独行,而是一群人的星火燎原。这一程相伴,他们用“亦师亦友”的默契,证明了“青蓝相接”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教育信念的接力——蓝为青之基,青为蓝之续,他们用并肩前行的身影,勾勒出教育事业最动人的传承图景。</p><p class="ql-block"> 此次“青蓝工程”阶段性展示,既是成果的检阅,更是新征程的起点。希望各位老师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将思政育人贯穿教育教学始终:老教师做好“传帮带”,以高尚师德引领青年成长;青年教师主动汲取养分,在教学实践中锤炼“育人先育己”的担当。让我们继续以“青蓝工程”为纽带,共同书写“专业过硬、思政铸魂”的教育新篇章,愿青蓝继续携手,共绘教育沃土上的育人长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编辑:韩珍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初审:李吉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终审:张立华</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