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北非】之十九:一张被时光撕碎辉煌的版图

臻子

<h1>  如果有人问你,北非有比罗马城建成时间还早的古城吗?估计好多人只能猜了。</h1><h1> 告诉你,有的,那就是突尼斯的迦太基古城。</h1><h1> 我们从国家博物馆出来就按参观了离突尼斯城仅17公里处最古老的迦太基古城遗址。</h1><h1> 大巴在远处就停车了,我们站在荒丘上,脚下是比尔萨山的残躯,突尼斯湾在不远处翻涌着钴蓝色的光,而眼前,只有无尽蔓延的断壁残垣——这便是迦太基遗址,从最初的“一张牛皮之地”蜕变成一张被时光撕碎辉煌的版图。</h1> <h1>  我们穿过这座突尼斯湾岸边造型现代的拱门,向古城走去。</h1><h1>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就是高耸的罗马柱。</h1> <h1>  <b style=""><font color="#333333">迦太基,古国名。存在于在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146年,位于今北非突尼斯北部 ,临突尼斯湾,当东西地中海要冲。公元前九世纪末,腓尼基人在此建立殖民城邦。公元前七世纪,发展成为强大的奴隶制国家。首都迦太基城(今突尼斯城)。疆域广阔,包括北非西部沿海,西班牙南部,西西里岛大部以及科西嘉岛、撒丁岛和巴利阿里群岛,垄断西地中海海运贸易。</font></b></h1><h1><b style=""><font color="#333333"> 公元前三世纪七十年代,罗马对外扩张,成为迦太基的劲敌,爆发了古代史上著名的三次“布匿战争”。最后迦太基灭亡。公元前147年,迦太基城被罗马军夷为废墟。</font></b></h1> <h1>  迦太基古城遗址,就在总统府边上。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迦太基古城遗址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h1><h1> 古迦太基城坐落在突尼斯湾中心的一个半岛上,周围地势开阔,丘陵重叠,林壑优美,地势良好。</h1><h1> 下图右中那隐约的白色建筑就是现在的总统府。</h1> <h1><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据文字记载,迦太基古城建于公元前814年,由腓尼基人兴建,比罗马城还早61年呢,是名副其实的古城了。</span><br></h1><h1> 这里曾是地中海上强盛的奴隶制国家迦太基的首都。城市兴建后,国力逐渐强盛,版图不断扩大,成为当时地中海地区政治、经济、商业和农业中心之一。</h1> <h1>  迦太基是北非的著名古国,由亚洲地中海边上的腓尼基城邦<b>推罗</b>移民所建。</h1><div> <b><font color="#333333"><font style="font-size: 20px;">【公元前九世纪,航海国家推罗继续在他们痴迷的蓝色海洋上创造了一系列辉煌。推罗已经从东地中海向西地中海发展,还越过直布罗陀海峡,在海峡以西建卡迭尔城(今西班牙加的斯),并以此为据点,向大西洋沿岸地区发展。他们拥有的海外领地,北至不列颠岛,南至亚速尔群岛,而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则是他们于公元前814年在北非突尼斯建立的迦太基城邦。迦太基后来发展成地中海的霸权】</font><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font></b></div> <h1> 关于这座城的诞生,流传着这样的一个传说:推罗王国发生内乱,泰尔公主艾丽莎为躲避追杀漂流至此,向这里的柏柏尔首领求“一张牛皮之地”。部落首领慷慨允诺,公主艾丽莎很聪明,为了获得更大的领地,她将牛皮剪成细条,圈出了比尔萨山的整个山头,开始在此定居并建城。</h1> <h1>  这智慧的开篇,却导向了血腥的终章—— 到了公元前3世纪,日益强盛的罗马帝国为争夺地中海西部,与腓尼基人三次大战,终于在公元前146年,罗马军团焚毁了这座地中海霸主之城,大火燃烧十六昼夜,黑烟蔽日,玉石俱焚。</h1> <h1></h1><h1> 公元前122年罗马又在旧址的灰烬上重建了新城,并使其发展为国内仅次于罗马城的第二大城。公元698年,它又被阿拉伯军队彻底毁灭。</h1><p> </p><p><br></p> <h1>  现在我们看到的古迹,其实是罗马人毁灭迦太基后在迦太基遗址上兴建的城市遗迹。至于迦太基古城遗迹,就在这下一层了。</h1><h1> 宫殿、神庙、别墅、住宅、剧场、竞技场、跑马场迦太基遗址 、乐厅、公共浴室、墓地和港口等,依稀可见。</h1><h1> 由于它往昔的繁华,使它成为可与意大利庞贝古城相比的著名古迹。</h1> <h1>  这么著名的城市遗址,导游没讲两句,就“放羊”了。所以那些地方到底是什么遗址,我们也不清楚。我们自己转了一圈,拍了一些照片,回家也没有厘清所指是什么遗址。</h1><h1> </h1> <h1>  遗址中可以看到许多罗马时期的建筑遗迹。</h1> <h1>  与总统府只有一墙之隔,那些白色的建筑就是总统府了。</h1> <h1>  遗址里最引人注目的市安东尼浴场,占地三公顷半的浴场废墟里,拱门如巨兽肋骨刺向天空。手指抚过石缝,想象水流曾如何在这精密系统中奔涌——冷水室、蒸汽室、按摩池的基座仍清晰可辨,而六十公里外山泉引来的活水,早已在渡槽坍塌后干涸。当年贵族们在此谈笑时,可曾想到这精妙的工程会成为后世凭吊他们的墓碑? </h1><h1> 古罗马贵族们的奢侈真的让人难以想象。</h1> <h1>  两千多年了,多少人走过了。现在我们走这路,却不能与古人对话啦。</h1><h1> 住宅区保存有雕刻精美的石柱,上面饰有人像、狮头、马身等装饰。在庭院地面上,有2000多年前用各种颜色小石块拼成的镶嵌画,残存部分色泽依然绚丽。</h1><h1> </h1> <h1>  我们在博物馆里的镶嵌画大多来自这里,当时都是罗马统治者住宅的装饰画。那些庭院装饰,在博物馆里汇聚成更恢弘的画卷:象征四季的女神踏着花穗与葡萄,斑斓碎石铺展成永恒轮回。</h1><h1> 这里是一栋别墅的遗址,面积很大。</h1> <h1>  高高的罗马柱见证了古罗马的辉煌与残酷,但也挽救不了古罗马的衰落。</h1> <h1>  幸好我做过功课,旅行社的行程单上也有些介绍,能厘清这座古城的大概历史。至于图片所指的内容,我却对应不起来了。</h1> <h1>  </h1><h1> 去国外旅游,尤其是像突尼斯这种很陌生、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国度,一个好的导游是很重要的。突尼斯的导游,是我所遇到的最不称职的导游。<p> 所以我也写了最稀里糊涂的一篇游记。</p></h1> <h1>  这座城市曾经被腓尼基人称之为“新的城市”,但如今,连“旧”字都不足以形容它的苍老。粗大的花岗岩柱横斜在荒草间,断裂处如骨茬般狰狞,这些曾是支撑神殿的脊梁,如今却成了大地刺向天空的伤痕。 </h1><h1> 离场时回望废墟群,石柱的剪影正一寸寸没入靛蓝的海边。 </h1> <h1>  突尼斯作为古罗马阿非利加行省的核心区域,保存了大量珍贵的罗马遗迹,这些遗址不仅规模宏大,且融合了多元文化,展现了罗马帝国在北非的繁荣与工程技术成就。</h1><h1> 突尼斯保存最完好的罗马城市遗址杜加古城、史贝特拉神殿群我们都没有去。我们只参观了苏斯的埃尔·杰姆圆形竞技场和这个迦太基古城。</h1><div> </div> <h1>  这些遗迹不仅是石头堆砌的废墟,更是罗马帝国在北非政治、经济与日常生活的缩影。从杜加的马赛克到杰姆的血泪角斗史,从史贝特拉的神殿到荒漠中的军事堡垒,它们共同诉说着一段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罗马的征服与迦太基的悲怆,最终沉淀为突尼斯独特的“地中海记忆”。</h1><h1> </h1> <h1>  参观遗址,会让人明白:比存在更不朽的,是毁灭本身——它让每道裂痕都成为历史的瞳孔,凝视着所有试图征服时间的人。</h1><h1> 即便是眼前这座世界上最古老、最繁华之一的迦太基城,在历史发展和政权更替的过程中也成为了一张被时光撕碎辉煌的版图。</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