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思致远 启新逐光 ‍济宁学院附属中学崇文校区初中毕业班教师新教材专题培训纪实

济宁学院附属中学崇文校区

<p class="ql-block">教育之路,学无止境。为深入贯彻义务教育阶段教材改革要求,助力初中毕业班教师精准把握新教材精髓,6月20 - 21日,济宁学院附属中学崇文校区组织初中毕业班教师开展了新教材专项培训,以研促思,为教师成长赋能,开启教学启新逐光之旅。</p> 专家引领,解码教材精髓 <p class="ql-block">此次培训特邀济宁学院附属中学科研处主任、正高级教师马清华,携教育局教研室专家与兄弟学校骨干教师授课。</p><p class="ql-block">‍培训启动之际,李利红校长率先致辞,对初中毕业班教师过往的辛勤付出予以高度肯定。同时强调,此次新教材专项培训,是助力教学工作再进阶的宝贵契机。李校长<span style="font-size:18px;">殷切期望全体教师能以此次培训为全新起点,</span>迅速投入新教学周期,聚焦2026届学生培养,以研促教、以教促学,为学生筑牢成长根基,共同开启教学研思深度融合的新征程 。</p> <p class="ql-block">紧接着,马清华主任在《从沃土深耕到笔尖绽放》讲座中,以“科研如做菜、似破案”的生动比喻开场,为老师们带来一场接地气的经验分享。她笑谈课题研究是教师成长的“进阶密码”——青年教师能借其在阅读思考中萌发教学灵感,中年教师可积累职称评定的“硬核资本”,资深教师更能用它如长青藤般永葆教育活力。</p> <p class="ql-block">马主任的分享里满是“实战攻略”:选题要盯紧教学痛点与政策热点,研究分调研分析、策略设计等四步推进,还举“5分钟送你一首诗”的创意课堂为例,讲如何让科研融入日常。最实用的是她拆解研究报告撰写时,从标题摘要的“精炼门道”,到核心概念的“精准界定”,再到用数据图表让成果“会说话”,手把手教老师们把课堂实践“翻译”成科研成果,让科研真正成为教学提质的“加速引擎”。</p> 互动研讨:聚焦科研与教学实践之问 <p class="ql-block">在培训讲座环节,马主任结合新教材教学与教研融合需求,向在场教师抛出系列启发性问题。她首先发问:“各位老师认为,在新教材背景下,究竟什么是科研?”问题一出,会场气氛迅速升温,教师们纷纷举手,从不同角度阐述见解。有的教师提出“科研是对教学难点的深度剖析”,有的则强调“科研是基于学情对新教材教法的创新探索” 。随后,马主任又追问:“如何将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新教材课堂教学实践?”老师们踊跃发言,或结合过往教学经验,或立足新教材特点,分享自己的思考与设想。现场思维火花不断碰撞,形成浓厚的研讨氛围,不仅深化了教师们对教学科研的认知,更为后续新教材教学实践与研究指明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讲座过程中,老师们手中的笔始终未曾停歇,时而随马主任的讲解快速记录要点,时而停下陷入思考,目光凝注于新教材教学的新方向,待有所悟,又赶忙将灵感落于纸面,笔记本上满满当当,写满对新教材教学的探索与期许。</p> <p class="ql-block">培训渐近尾声,马主任为老师们送上“教学助力包”,发放《教科研通讯》等资料。翻开《教科研通讯》,前沿教育理念与实践案例一一呈现,系统梳理新教材教学研究方向;专题资料聚焦教材重难点解析、教法创新,为老师们课后钻研新教材、开展教学研究,备下实用“工具箱” 。</p> <p class="ql-block">随着资料发放完毕,此次初中毕业班教师新教材专项培训,在思维的碰撞与知识的传递中圆满落幕。相信老师们带着培训所学、资料所授,定能在2026届新教材教学中,以研促教,为学生成长筑牢根基,开启教学新征程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