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Armenia)全称亚美尼亚共和国,位于南高加索地区,是一个内陆山地国家,与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伊朗和土耳其接壤。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基督教定为国教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宗教遗产和古老文明,被誉为“高加索的十字架之国”。</p><p class="ql-block">语美尼亚面积约29,743平方公里,人口约290万(主要为亚美尼亚族)。国家地势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平均海拔约1800米。境内有多个湖泊和火山,其中塞凡湖是高加索地区最大的湖泊。亚美尼亚虽为内陆国家,却拥有多样的气候带,春秋气候宜人</p> <p class="ql-block">结束在阿塞拜疆的旅程后,我们乘坐大巴抵达边境小城—舍基,准备离境进入格鲁吉亚。在格鲁吉亚短暂停留一天半后,我们继续南下,进入亚美尼亚。待亚美尼亚之行结束,我们还将返回格鲁吉亚,展开为期三天的深入游览。因此,格鲁吉亚的精彩旅程,我们将留待下一篇再细细道来</p> <p class="ql-block">在阿塞拜疆舍基下车后,有约500米的路程是碎石加上坡的石坎路,非常不适合拖轮子行李箱,行李容易“卡住”或滚不动。导游事先就提醒我们这一段路的艰难。如遇到过境旅客多时,还得在太阳下排队等候</p> <p class="ql-block">办完离境手续,拖箱子过桥去办格鲁吉亚入境手续。办完已近中午了</p> <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是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之一,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9世纪的乌拉尔图王国。301年,成为第一个全民信奉基督教的国家,比罗马帝国还早。</p><p class="ql-block">我们的亚美尼亚之旅从萨那辛修道院(Sanahin Monastery)启程,这座静卧于山谷间的中世纪修道院,仿佛是一把打开亚美尼亚古老文明之门的钥匙</p> <p class="ql-block">建于10世纪的萨那辛修道院是亚美尼亚中世纪宗教建筑的代表之一。它与附近的哈格帕特修道院(Haghpat Monastery)一起,于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这座修道院曾是神学、医学和哲学研究的学术中心,设有著名的抄经学校</p> <p class="ql-block">该教堂由多座教堂、礼拜堂、图书馆、钟楼、陵墓、僧侣居所组成,是典型的亚美尼亚十字圆顶式石结构建筑</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部光线昏暗,石柱林立</p> <p class="ql-block">圣坛区域保留有精美浮雕与壁龛</p> <p class="ql-block">修道院内外遍布石质十字架,亚美尼亚特有的宗教艺术形式,象征信仰与纪念,刻工精美、独具风格。</p><p class="ql-block">我们在亚美尼亚的当地导游是一位22岁的大学毕业生,热情颜值高,说着典型的外国人口音的中文。她年纪不大,却已掌握了几门外语。今年9月会来南京某大学攻读中文硕士,已拿到奖学金,每月有三千元零花钱。她的志愿是当一名语言学家</p> <p class="ql-block">这里曾培养出多位学者和神职人员,是中世纪亚美尼亚精神与学术生活的重要据点。该地还是米高扬家族的故乡、著名苏联政治人物安纳斯塔斯·米高扬和他的著名物理学家的兄弟阿尔捷米·米高杨都出生在修道院附近的村庄</p> <p class="ql-block">坐落在山谷之中的萨那辛修道院,背倚青山,常年被薄雾缭绕,气氛肃穆静谧</p> <p class="ql-block">萨那辛修道院不远处的这座古石桥位于Debed河谷中,毗邻阿拉韦尔迪镇,连接着通往萨那辛修道院的古道。它修建于1195年左右,由米高扬家族的祖先资助建造,用以纪念一位在战斗中阵亡的亲属</p> <p class="ql-block">古桥属于中世纪亚美尼亚典型的拱形石桥建筑,桥体由坚固的玄武岩构成,至今保存良好</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大巴沿着通往萨那辛修道院和哈格帕特修道院的山路一路前行。Debed河谷的高处设有多个小型观景台,可俯瞰Debed河蜿蜒流过山谷、两岸村庄、树林和<span style="font-size:18px;">点缀其中的</span>石砌修道院,画面宛如一幅展开的地毯。远处连绵的高加索山脉,春夏季节郁郁葱葱,秋天则色彩斑斓</p> <p class="ql-block">晚餐在山上的餐馆进行,夕阳洒在Debed河谷,远山被染上柔和的金色。美食当前,眼前是风景,心里是安静</p> <p class="ql-block">黄昏阳光洒落山脊时,景致尤为动人</p> <p class="ql-block">埃里温是亚美尼亚的首都,也是南高加索地区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它建城于公元前782年,比罗马还早近30年,拥有近2800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大阶梯是首都最著名的地标之一,亚美尼亚语的大阶梯有时被误译为“社会主义大阶梯”或“苏联大阶梯”</p> <p class="ql-block">巨大的白色台阶从市中心缓缓上升,台阶中部平台区域设有喷泉、线形水渠和几何图案装饰等</p> <p class="ql-block">大台阶的创作者亚历山大·塔码宁的纪念雕像,他是现代埃里温城市规划的奠基人</p> <p class="ql-block">大阶梯周边设有大量的现代艺术雕塑,包括罗丹、林登·哈特等国际艺术家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大阶梯内部设有电动扶梯,适合行动不便者。登顶后可俯瞰整个市区,天气晴朗时可看到著名的阿拉拉特山</p> <p class="ql-block">离开首都埃里温市区,我们向15公里之外的兹瓦尔特渃兹遗址进发,寻找那段尘封的历史。</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兹瓦尔特诺兹遗址</span>保留着公元7世纪的拜占庭式大教堂遗迹,是亚美尼亚建筑史上一座举足轻重的地标,也被誉为“亚美尼亚最神秘的废墟”</p> <p class="ql-block">教堂建于公元643年–652年间,由当时的亚美尼亚主教Nerses三世下令兴建。它是为纪念亚美尼亚皈依基督教的关键人物——圣格里高利而建。在其鼎盛时期,这座教堂拥有极为宏伟的三层圆形穹顶结构,是亚美尼亚中世纪建筑的创新之作。教堂于10世纪因地震而毁,仅存遗迹。</p> <p class="ql-block">原结构为集中式圆形布局,中央巨大穹顶由柱廊支撑,融合了亚美尼亚、拜占庭与东方建筑元素</p> <p class="ql-block">年轻的团友指导我们摆拍😅</p> <p class="ql-block">离开风化的石墙与古老的废墟,我们转而走向充满信仰与历史光辉的埃奇米阿津大教堂。</p><p class="ql-block">埃奇米阿津大教堂所在的区域是一个完整的宗教建筑群,不仅仅是一座主教堂,它是亚美尼亚使徒教会的总部所在地,附属建筑包括:钟楼、神学院、主教府、宗教博物馆、附属礼拜堂等,相当于“亚美尼亚的梵蒂冈”。</p><p class="ql-block">建筑群的入口处宏伟气派</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教堂区域后,我们首先在里面的餐馆享用午餐</p> <p class="ql-block">埃奇米阿津大教堂位于亚美尼亚西部的瓦加尔沙帕特镇,距首都埃里温约20公里,被广泛认为是亚美尼亚第一座基督教堂,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基督主教座教堂之一,被尊为“亚美尼亚的圣地”。</p><p class="ql-block">“埃奇米阿津”在亚美尼亚语中的意思是“独生子降临的地方”。传说亚美尼亚圣人格里高利在梦中见到基督降临,指示他在这片土地上建造教堂,作为圣殿</p> <p class="ql-block">主教堂采用亚美尼亚传统的四翼穹顶十字形结构,外观厚重朴素,但内部装饰金碧辉煌。穹顶和拱门结构展示出早期基督教建筑与东方美学的融合,是后世亚美尼亚教堂的原型</p> <p class="ql-block">埃奇米阿津不仅是宗教中心,还是神职人员的教育机构所在地。院区内可见修士、学者来往,环境安静庄重</p> <p class="ql-block">教堂后方设有珍贵圣物馆,收藏亚美尼亚圣人格里高利遗物、诺亚方舟碎片等。内部珍藏大量宗教文物、手抄本、圣器等,历史厚重</p> <p class="ql-block">圣物馆内</p> <p class="ql-block">这幅占据显要位置的地毯是一件极具历史和宗教意义的主题地毯</p> <p class="ql-block">这是传说中刺入耶稣胸口的长矛。它与“圣十字碎片”和“诺亚方舟木片”,堪称该馆的三件镇馆之宝,在基督教历史中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和象征,由此也奠定了该博物馆在基督教体系中独一无二的地位和无上威严</p> <p class="ql-block">馆中的“圣十字碎片”,在中央十字架中镶嵌的小块木屑据称来自耶稣被钉十字架的真实十字架</p> <p class="ql-block">这个精美的镀金宝匣的内部中央有一小块木质遗物,传说是4世纪圣雅各布获得并保留的诺亚方舟木片。亚美尼亚人普遍相信,当年诺亚方舟“停在阿拉拉特山上”。据《亚美尼亚历史》记载,圣雅各布在公元4世纪三次登阿拉拉特山欲寻方舟,都陷入困境而不得。他在山脚睡着时梦中获示,醒来时发现枕下竟有一块“方舟之木”</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埃奇米阿津福音”,第一部彩绘手抄福音,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与宗教价值</p> <p class="ql-block">这座被称为“亚美尼亚的梵蒂冈”的宗教圣地让我们印象深刻。参观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圣物,感觉既震撼又涨知识,确实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我们去另一个信仰地标—-霍瑞维拉修道院(Khor Virap Monastery)。它位于亚美尼亚南部,距离首都埃里温约30公里,坐落在亚拉拉特山北麓。修道院前方是一望无际的田野,背后则是雪顶的阿拉拉特山,构成亚美尼亚最具代表性的风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阿拉拉特山,传说中诺亚方舟停靠之地,亚美尼亚民族心中的圣山。阿拉拉特山历史上曾属于亚美尼亚了,但在近代历史变迁中,被划入了今日的土耳其东部边境地区。虽然现在地理上不属于亚美尼亚,但在亚美尼亚民族、宗教与文化认同中,它始终被视为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仍出现在亚美尼亚国家徽章上、学校课本、硬币、邮票、艺术作品中。</p><p class="ql-block">阿拉拉特山有两个主要的山峰,分别是大阿拉拉特峰和小阿拉拉特峰。大的高5137米,山顶常年积雪;小的山峰高3896米,山体较为对称圆润。</p><p class="ql-block">山前一条笔直延伸、明显修整过的道路或隔离带,那就是今天的土耳其与亚美尼亚边界线所在</p> <p class="ql-block">背景是小阿拉拉特峰</p> <p class="ql-block">霍瑞维拉修道院(Khor Virap Monastery)里的“Khor Virap”在亚美尼亚语中意为“深坑”或“深渊监牢”,源于公元3世纪的一个传说:亚美尼亚基督教启蒙者圣格里高利因传播基督教,被国王梯里达底三世囚禁在一个深6米、充满毒蛇和蝎子的地牢中长达13年。据说他在一位基督徒妇女的秘密供养下奇迹般地存活下来。后来,国王患病,<span style="font-size:18px;">圣格里高利被释放并治愈了国王,促使国王皈依基督教。公元301年,亚美尼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基督教定为国教的国家,圣格里高利也成为亚美尼亚的首任大主教</span></p> <p class="ql-block">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霍瑞维拉修道院建在当年囚禁圣格里高利的地牢之上,这是这座修道院最核心、最神圣的历史意义所在。</p><p class="ql-block">地牢的入口在主教堂的一侧,游客可沿着陡直的铁梯下到地穴,亲身体验圣格里高利当年被囚之所。梯子是后来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我们团里16人,最终下到地牢的,除了两位年轻小伙,就是我们这一对热衷探秘的古稀老人😛</p> <p class="ql-block">耐心等待我下到地坑</p> <p class="ql-block">教堂后方的山坡上,一座巨大的十字架矗立在风中,后方山顶上是迎风飘扬的亚美尼亚国旗。它们不仅守望着信仰与祖国,也凝视着远方那座如今不在疆土却始终在心中的阿拉拉特山</p> <p class="ql-block">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基督教为国教的国家,亚美尼亚几乎处处可见修道院的身影。这些伫立在山巅、岩缝、峡谷中的古老建筑,像是时间的见证者,静静述说着一千七百年的信仰传承。</p><p class="ql-block">格加尔修道院</p> <p class="ql-block">格加尔修道院距离首都埃里温约40公里,坐落在一条深山峡谷之中,背靠悬崖、面朝高山。修道院建于峡谷内的岩石之中,部分建筑完全凿刻于整块岩石内部,极具建筑与精神双重震撼。据说,传说中刺入耶稣胸口的长矛曾保存在此。自2000年起这座修道院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修道院由主教堂、礼拜堂、墓穴、附属建筑和石刻通道组成,许多空间是直接在玄武岩山体中开凿而成</p> <p class="ql-block">修道院里保留着一个古老的洗礼水池,石槽凿于岩中,用于婴儿或信徒接受洗礼仪式。池水源自山泉,象征着纯洁与新生</p> <p class="ql-block">这根石柱上的石刻壁龛十分引人注目,具有非常丰富的象征意义。浮雕的上部是两只对称的狮子,亚美尼亚贵族的象征,代表力量、守护与王权;中间的老鹰或凤凰,代表的是神权;下面的羊,应该就是芸芸众生吧</p> <p class="ql-block">离开这座与岩壁融为一体的修行之地,我们来到阳光下挺立的加尼神庙,这座希腊式建筑在山谷间格外醒目。</p><p class="ql-block">加尼神庙是亚美尼亚最著名的古典遗迹之一,也是前苏联境内唯一一座保留至今的希腊-罗马式神庙。它位于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以东约30公里的加尼村,坐落在风景优美的亚佐德河峡谷之上</p> <p class="ql-block">神庙建于公元1世纪,传统认为供奉的是太阳神密特拉</p> <p class="ql-block">加尼神庙拥有24根伊奥尼亚柱子,排列在神庙四周。使用古典比例布局,与希腊的帕台农神庙风格相似</p><p class="ql-block">神庙坐落在山谷边缘,有壮观的地形背景。与附近的加尼王宫和浴场遗址共同构成了古代加尼城堡遗址群。</p> <p class="ql-block">加尼神庙附近的古罗马式浴场遗址是加尼遗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不像神庙那么壮观,但它以保存比较完好的马赛克地板而闻名,是亚美尼亚地区极为罕见的古罗马浴场实例</p> <p class="ql-block">马赛克地板</p> <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之行的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宁静壮美的塞凡湖,以及湖边古老的修道院。</p><p class="ql-block">塞凡湖是亚美尼亚的“蓝色之眼”,也是高加索地区最大的湖泊之一。它不仅是亚美尼亚的自然瑰宝,更是这个内陆国家最重要的水源、渔业基地和度假胜地</p> <p class="ql-block">位于塞凡湖湖畔小山丘上的的著名修道院——塞凡修道院是亚美尼亚最具历史意义与视觉冲击力的宗教遗址之一。</p><p class="ql-block">塞凡修道院由两座主要教堂组成:使徒教堂和圣母教堂</p> <p class="ql-block">登上山丘</p> <p class="ql-block">使徒教堂的主体保存良好,石墙厚重、拱顶沉稳,是早期亚美尼亚十字圆顶建筑风格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使徒教堂内的这块石碑有些特别。据导游介绍,为了避免教堂被蒙古军摧毁,僧侣或工匠在教堂内的这块石碑上雕刻了一位面容酷似蒙古人的耶稣头像。这样当蒙古军队进入教堂时,看到‘耶稣长得像自己人,便误以为这是供奉蒙古神灵的地方,于是选择放过这座教堂</p> <p class="ql-block">圣母教堂规模较小,但结构紧凑精巧</p> <p class="ql-block">登上修道院所在的山丘,如天气晴朗,可拍到“教堂+湖泊+远山”的完美构图。塞凡修道院曾出现在一些国际杂志的摄影作品中。可惜我们去的那天,多云加阵雨</p> <p class="ql-block">在亚美尼亚,我们看得最多的是修道院。虽然它不像邻国阿塞拜疆的巴库那样充满都市节奏与现代气息,但却用一种更深沉的方式打动人心。古老的石墙、刻满十字架的石碑,以及高山湖畔的寂静教堂,都传递着这个民族对信仰的执着与历史的厚度。</p><p class="ql-block">相比起城市的现代化,亚美尼亚带给我们的是时间沉淀下来的力量——让人安静,也让人敬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