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深度精品文化之旅

东白山

<p class="ql-block">人说山西好风光,中华第一关果然名不虚传。山西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行政区轮廓略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省境四周山环水绕,与邻省(区)的自然境界分明,“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古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p> <p class="ql-block">冒着细雨游长城,登雁门雄关览山河美景(3)2025年6月1日早上从朔市城区你好酒店出发,行驶一个多小时来到了广武明长城,天下着毛毛细雨。穿上雨衣远远望去古长城的影子。走上山坡从此走到远处的风火台。看看路太远了。起码的二个小时。就拍照留念。看见上面有车下来。我们继续上车向山上行驶来到了一个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在远处眺望明长城,那蜿蜒的身躯仿佛诉说着历史的沧桑。站在山坡上,绿色的植被覆盖着山丘,远处可以看到几座小山丘和一座小房子,天空阴沉,让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山阴县境内长城全长35545米,其中阴长城29467米,北齐长城6078米。现存世砖包墙体9708米,敌楼16座。属内长城,是国内长城的珍品,是中国明代长城的代表作,极具历史文化研究、军事科学研究和旅游观赏价值。</p> <p class="ql-block">广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于2020年被列入国家文化公园45个重点项目之一,新广武——白草口段长城列为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p> <p class="ql-block">当时,受冷空气影响,山阴广武明长城一带出现了细雨绵绵的景象。天气放晴后,壮观的云海奇观又震撼登场,绘就了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画卷。</p> <p class="ql-block">从高空俯瞰,山间云海翻腾,时而聚拢如峰,时而散开如烟,为沧桑雄壮的广武明长城增添了几分神秘感。云雾之中,蜿蜒起伏的广武明长城时隐时现,变幻万千,仿佛穿梭于云间的巨龙,与周边的山峦、树木相互映衬,绘就了一幅梦幻般的别样图景。</p> <p class="ql-block">我们迎着风雨继续向上边走边拍,登上了远处的月亮风火台。这时候雨大了,风也大了,拍摄了一些珍贵照片…仿佛听到古代的战马的马蹄声,战鼓声、喊杀声、此起彼伏在山间中…深深地感受到古代人的智慧和力量创造出气势宏伟的建筑。让人久久不愿离去…</p> <p class="ql-block">离开广武明长城,行驶约一小时左右,来到忻州雁门关服务中心。乘坐摆渡车到了雁门雄关。逛了二小时雁门三个关卡等等。因为我们请了一个导游边听讲解,边看景、边拍照。</p> <p class="ql-block">景区门口的杨家将雕塑群,男丁和女将左右依次排开,雕塑上寄着象征祝福的红绸,名牌详细记录着广为流传的精忠报国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走过石桥就是雁门第一道关口,那古老的城门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走到瓮城和雁门关城楼,要经过一个村落——雁门寨。这里清代为明月村,是中原与塞外的分界点,生活方式兼容南北,风俗习惯汇合胡汉,是全国现存不可多得的“边关村落”范本。</p> <p class="ql-block">这是豹突泉,那石质的圆形物体,位于一个石制平台上,周围有电线和水管,背景有红色的栏杆。地面上有一些污渍和杂物,显得有些杂乱。</p> <p class="ql-block">边贸街道,那古老的城墙上有红色的旗帜飘扬,下方有一座拱形的城门,许多游客在城门前行走,背景是茂密的树木和蓝天。城墙旁边有几块石碑和指示牌,游客们似乎在参观和拍照。</p> <p class="ql-block">这是第二道雄关,那古老的城墙上有红色的旗帜飘扬,下方有一座拱形的城门,许多游客在城门前行走,背景是茂密的树木和蓝天。城墙旁边有几块石碑和指示牌,游客们似乎在参观和拍照。</p> <p class="ql-block">孩子站石板路上拍照留念,背景是古老的城墙和石碑,他面带微笑,竖起大拇指,似乎在表达对这个地方的喜爱或满意。</p> <p class="ql-block">第二关内道,那石板路的尽头是一个拱形的门洞,门洞内有几个人影,远处可以看到更多的游客在行走。</p> <p class="ql-block">第三雁门关,那古城门上方悬挂着“雁门关”的牌匾,门楼两侧飘扬着红色旗帜,游客们在石阶上行走,有的拍照,有的参观,氛围热闹。</p> <p class="ql-block">古道原遗址路段,那蜿蜒的山间小路,路旁是茂密的绿色植被,远处是连绵的山峦,几位游客在小路上行走,左侧有松树的枝叶,右侧是石墙和石阶,地面是石板和泥土混合的路面,天气阴沉,氛围宁静自然。</p> <p class="ql-block">我们说到雁门关。在雁门关楼的正下方,有个雁门关驿站。驿站是过去文书传递、官员往来等中途休息、住宿的地方。雁门关驿站共有窑洞11孔,其中有一孔窑洞叫帝王洞,在这孔窑洞中住过的帝王有22位。1948年,毛主席在赴西柏坡的途中登临雁门关时,也曾在此做过短暂停歇。</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雁门关出发上了国道。这条国道线有一段称为雁门险路十八弯,每道弯上都标有序号。这条路险在弯急,多发夹弯,大型货车多,且一辆接一辆不断,我们在一个大急转弯前方停下来几十辆小车,等待两辆十八米长货车行驶至上坡急转弯处…好几次会车都在急转弯处,我们吓得心惊不已,冷汗也吓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我刚刚从山上下来,现在站在代县县城的边靖楼上,既是远眺也是回望云雾缭绕的山峦,脚下是车水马龙和喧嚣市区。</p> <p class="ql-block">山西省代县阿育王塔,坐落在山西代县城内古城圆果寺内,俗称白塔。与边靖楼遥相对峙,竞相争高。</p> <p class="ql-block">发展历史,北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被焚,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又建,南宋嘉定十一年(公元1079年)元兵南下再毁,自建600多年中历遭三劫,于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改建为砖塔。塔为圆锥体、佛教藏式造型。塔基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50米,东西30米,高1.5米,塔建于塔基正中央。</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从延安到西柏坡穿越山西,翻越雁门关到代县,就住在阿育王塔下。这里曾是圆果寺,日本人入侵烧毁了寺院,唯留阿育王塔。古塔见证领袖路经此处,如今古塔在代县县政府院内,无需登记就可入内,门口的安保人员主动告知:“看塔,进院往右走。”县政府大楼后就是阿育王塔,塔下往西就是毛主席路居小院,小院里还有展厅,介绍主席走山西的路线。</p>